小 雨
耿林莽
第七盞街燈亮起的時候,寺院的矮墻外面,姑娘抱來琵琶,彈起呼喚。
矮墻內(nèi),那小和尚倚著月形的門,在聽。
穿黑袈裟的小雨,淋濕了他們的空間。
“把你的琵琶,借我彈一彈吧?!彼?,他會走出來,這樣說。
但是,沒有。
寺院外的矮墻剝盡了墻皮,墻頭上秋草萋萋。那小和尚,如煙消失。
琵琶聲也是飄飄的雨,落滿墻頭。
但是那墻,沒有耳朵。
小雨淋濕了古城的黃昏。
【龍彼德點(diǎn)評】
耿林莽講究情緒的底色,更注重情緒的滲透,借以形成散文詩的意境。
《小雨》寫了一次未實(shí)現(xiàn)的幽會,情緒的底色是憂郁。阻隔彈琴的小姑娘與聽琴的小和尚的,不僅僅是那堵寺院的矮墻,還有那“淋濕了他們的空間”的“穿黑袈裟的小雨”。由于“穿黑袈裟的”定語,小雨成了教規(guī)、戒律的代稱;又由于是“淋濕”而非“澆滅”,就顯示出一個過程——其中,有愛的向往,情的沖動,心的冒險,理的猶豫……隨著“那小和尚,如煙消失”,一番思想斗爭為教規(guī)、戒律所終結(jié),寺院、矮墻、秋草、琵琶、燈影均被淋濕,情緒的滲透于此完成。
琵琶聲也是飄飄的雨,落滿墻頭。
但是那墻,沒有耳朵。
小雨淋濕了古城的黃昏。
這最后一節(jié)更妙,憂郁、絕望的情緒不單單是在滲透,還在漫延、擴(kuò)大,以至于占領(lǐng)了整個的古城、整個的黃昏。作者的同情、憤懣就寄寓在這含蓄、委婉的意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