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中的春天,到底有多美?
單是名字,就這么醉人——
陽春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佚名 《長歌行》
陽春時節(jié)天氣和,萬物芳盛人如何。——酒肆布衣《醉吟》
芳春
孤松宜晚歲,眾木愛芳春?!愖影骸端蜄|萊王學(xué)士無競》
瓊樹凌霜雪,蔥茜如芳春?!f應(yīng)物《酬劉侍郎使君(劉太真)》
青春
但道青春未謝,不知芳徑苔深?!獎⒒讹L(fēng)入松》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鸥Α堵劰佘娛蘸幽虾颖薄?/p>
艷陽
艷陽桃李節(jié),皎潔不成妍?!U照 《學(xué)劉公干體》
繁紅嫩翠,艷陽景,妝點神州明媚?!?《長壽樂》
三春
離恨屬三春,佳期在十月?!拙右住秳e氈帳火爐》
嬌滴滴三春佳景,翠巍巍一帶青山?!畏綁亍抖幅g鶉·踏青》
春天美在何處?五首詩詞告訴你——
浣溪沙
宋·秦觀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
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xì)如愁。
寶簾閑掛小銀鉤。
這首詞被譽為秦觀詞中小令的壓卷之作。詞寫一位女子的淡淡春愁、淡淡寂寞,題材并不算新穎,但小詞以輕淡之筆,勾畫了一種十分美妙的意境,并把具體可感的自然景物化為虛擬無形的夢和愁,尤為人稱道。
飛花裊裊,飄忽不定,如夢似幻,令人恍惚;細(xì)雨如絲,朦朦朧朧,迷漫無際,充盈人間。
那飄緲不定的飛花,正如無所憑籍的春夢;那細(xì)膩而又彌漫的春雨,像極了心中漫無邊際的愁緒。
相見歡
唐五代·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fēng)。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相見歡》又叫《烏夜啼》,一歡一悲,像極了這首小詞。
“林花”是春林之花,不是一朵,也不是一片,而是滿林的花,它代表了整個春天的美麗。它一綻放滿目山河都是姹紫嫣紅,一片生機(jī),然而那么快就“謝了春紅”,仿佛一夜之間春天就走了。
“謝了”多么普通的二字,又包含了多少惋惜,多少哀傷?!疤掖摇?,一切都太匆忙了,還沒來得及欣賞,還沒來得及為你填一闋新詞,就這么匆匆過去了。
生命如花,花開花謝這么匆忙,人生又何嘗不是?當(dāng)你還沉浸在風(fēng)光無限之中,以為人生還很漫長,竟不知一剎那“換了人間”,生命就這樣衰敗了,像花謝那樣匆匆。這是整個生命的無常與悲哀,不僅僅是人類。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太匆匆……
絕句
宋·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
杏花盛開的時節(jié),細(xì)雨迷蒙,仿佛一層輕煙飄在空中。它夾雜著杏花的芬芳,逐漸沾濕了人們的衣衫,這便是春雨。
混著泥土的清香,迎面吹來的是和暖的春風(fēng)。它輕拂柳絲,似有無限柔情。
“杏花雨”、“楊柳風(fēng)”實際上就是早春之雨、風(fēng),加以“杏花”、“楊柳”意象,不僅使春意更濃,也暗示了雨之純凈、輕柔,風(fēng)之清爽、溫潤。惟其如此,才有“沾衣欲濕”、“吹面不寒”的效果。
蘇溪亭
唐·戴叔倫
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fēng)十二闌。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蘇溪亭是一個美麗的地方,上有漫漫春草。萋萋春草是離情、愁思的觸媒,所謂“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王維《山中送別》)說的正是這種情感。在此處,有美人依闌遠(yuǎn)望?!耙狸@”,必有所企盼,或思念遠(yuǎn)人,或排遣憂思。詩中的女主人公在東風(fēng)中遍倚闌干,可見心中的希望與失望。
“燕子”雙宿雙飛,象征著美滿的愛情;如今,燕子未歸,則表明情人未回?!按菏峦怼保f明時至暮春,此時百花凋零,一派凄涼;同時,暮春也代表女子的青春年華即將逝去,美人遲暮,更令人心驚。“一汀煙雨杏花”,寒暮春時節(jié),風(fēng)雨凄凄,杏花在朦朧的雨中儼然成了楚楚動人的美人。她的內(nèi)心突然襲來寒風(fēng),連杏花都成了冰,釋放著濃濃的寒意。
鳥 鳴 澗
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夜深人靜山空,可以聽到桂花飄落的聲響。
桂花掉落時是什么樣的情形?什么樣的人才能聽到桂花掉落的聲音?必定是像“詩佛”王維這樣心靜如水、心無雜念的人。
“人閑”,其實是心定;“春山空”并不是說春山空無一物,而是說在夜的大背景下,春山靜謐無聲?!盎洹迸c“山空”,是動與靜的對比,無動則無靜,正是由于花落的“動”才襯托了春山的“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