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林語堂的蘇東坡
文/東東槍
1.初讀林語堂的《蘇東坡傳》約在1997年,當時讀的是上海書店1989年的繁體豎排本。后來買過五、六個不同版本,其中中文的大都是張振玉譯本,英文的有美國John Day公司的原版,也有外研社的引進版。有些朋友知道我喜歡這書,又送我?guī)讉€不同版本。最近讀的宋碧云譯本《蘇東坡傳》,就是西安的相聲演員王聲老師所贈。  

2.宋碧云譯本是1977年于臺灣出版的,較張振玉譯本要早一年出版,我看到的這版是大陸的簡體重排版,應是照臺灣遠景公司出版的繁體本翻印的,但并無版權(quán)頁、無簡體版出版社名、亦無定價,或是某機構(gòu)私下翻印內(nèi)部流通的版本?

3.上海書店1989年版《蘇東坡傳》中,目錄里列有“譯者序”一項,書中卻沒有。猜是因為張振玉寫的序言中曾采用民國紀年,且有“國運日隆”等語,所以才被刪掉的。

4.宋碧云的譯序中提到考證書中諸多引文出處的艱辛,并提到翻譯該書不敢奢望“傳神”,但求“盡量不出錯”??此g出來的文字,也就必然拘謹,不敢太過發(fā)揮。相比之下張振玉文字確實氣韻生動些,只是有時似乎發(fā)揮過頭,曲離了林語堂的原文,反倒不如宋碧云版的老實、準確。

5.比如林語堂原序中的一句“A vivid personality is always an enigma.”宋譯為“鮮明的個性永遠是一個謎”,張譯為“元氣淋漓富有生機的人總是不容易理解的。”再如第十一章的第一句話,“Hangchow, then as now, was a magic city, sometimes called Paradise on Earth.”宋譯為“當時的杭州也象今天一樣,是一個神奇的都市,有時候被稱為人間天堂。”張譯為“杭州,在當年一如今日,是一個美妙難言的都市,諺云: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蹦恰霸獨狻?、那“難言”,顯然都是張先生的發(fā)揮。此類細節(jié)舉不勝舉,比如原文只說“斬首”,張先生就非要寫成“斬首示眾”,似乎不示眾就算不得斬首了。

6.張振玉在譯序中說他盡量避免生硬的英文句式文法,盡量用地道中文。這倒十分符合林語堂生前的主張,可是在我看來,反倒在這一方面,他做的還遠遠不夠。其譯文中還是太多新派句式,尤其是很多句子的斷句、結(jié)構(gòu),恐怕若林語堂在世,是會不滿意的。

7.天秤座的林語堂對他人的譯文向來苛刻,曾公開批評過當時《吾國吾民》等書的翻譯者,而且,若不是對譯文要求苛刻,也不會預付重金特地找郁達夫來翻譯他的《瞬息京華》,并且還千叮嚀萬囑咐寫好詳細的翻譯注意事項寄給郁。林語堂是個“文章一般,文字俊俏”(似乎是韓寒說過的?)的人,張振玉宋碧云的譯筆,恐怕都入不了他的眼。

8.張振玉翻譯林語堂的書不少,《蘇東坡傳》還算好的,我的感覺是《京華煙云》就更差很多。那里邊張先生自由發(fā)揮的部分就更多,如書中所謂“獻詞”——“ 全書寫罷淚涔涔,獻予殲倭抗日人。不是英雄流熱血,神州誰是自由民?!蔽胰魶]記錯的話,英文原文只是一句樸實的“獻給抗日將士”之類,并不是詩體,也并沒有什么“淚涔涔”。

9.第十九章,提到蘇東坡與錢勰以“三毛飯”、“三白飯”互相戲謔的趣聞,但張、宋二位譯的都不恰當。原文應是“毳飯”和“皛飯”,很多古代閑書里都提過此事,從來不是什么“三毛飯”、“三白飯”。再看英文原文,林語堂譯的就是“whitewhytewhight dinner”和“noughnoknow dinner”,用心多了,也高明多了。第十九章中還有一則“怕饅頭”的笑話,宋、張譯文都不夠好。其實這笑話的原文在笑話書中不難查到,完全可以參考。

10.一直有人說林語堂這本《蘇東坡傳》并不是嚴謹?shù)膫饔洠终Z堂在自序中說“have taken care to make only statements which can be backed by sources”。我并未讀過太多與蘇東坡有關(guān)的原始史料,亦非歷史、文學專家,對此并無判斷能力,不敢亂說,但據(jù)我揣測:林語堂這么個做事認真精細的天秤座人士,應該不會亂說。

11. 當然,就算確如林語堂所說,他書中描述的蘇東坡是否就是歷史上真正的蘇東坡也不確定。資料未必真實,選擇亦有角度,描摹難免主觀,更何況林語堂是那么喜歡、敬仰蘇東坡。好比讓楊麗娟去寫《劉德華傳》,怎么客觀的了呢?其實從書中可以看出,有些段落,林語堂寫作時恐怕就已入戲了,筆下寫的是他想象、揣測中的那個蘇東坡,甚至是他希望自己可以做到的境界。林語堂所寫的是一個他所期望的完美的人,是一種完美的人格,一段完美的人生。當然,此處的完美并不是指全無瑕疵、一馬平川。如林語堂說要了解一個人先要喜歡一個人才行,了解此種完美恐怕也得先喜歡這種完美才容易些。

12. 蘇東坡是林語堂追慕的完美人格,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也確實很像林語堂本人——熱情、真摯、幽默、豁達的文人性情之外仍有精明、縝密的一面,但終究又因其熱情真摯而不免天真,且因此天真而遭受磨難。當然,我所說的林語堂更多的是林語堂自己文字中的林語堂,但考察旁人記述的林語堂事跡、傳記,比如郁達夫在《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序言中對林語堂性格的評價,也不難看出林與蘇在性格上的相近。包括蘇東坡的種種弱點。

13. 細想想,蘇東坡在政壇上的挫折與林語堂一生中的很多坎坷都有共通之處,林語堂為蘇東坡所作的一些判詞,后來在林語堂自己身上也有應驗。一切都是令人無奈而又不可避免。該書第十四章結(jié)尾處提到,蘇東坡剛剛被保釋出獄,就又寫詩發(fā)起牢騷來,寫罷擲筆說:“我真是無可救藥!”林語堂這一生中,恐怕也沒少發(fā)出過此類感慨。(btw,這句話,張振玉譯本中譯為“擲筆笑道”。但原文只是“threw down his pen and said”,我真沒看出哪兒提到蘇東坡笑了。)

14. 蘇東坡鉆研制墨及工程營造的勁頭與林語堂后來研制中文打字機、發(fā)明新式牙刷的執(zhí)著何其相似。(林語堂發(fā)明牙刷的事不如他研制打字機的事情著名,但確實有過,福建漳州的林語堂紀念館里有一幅林語堂親筆畫的設計藍圖。)而林語堂描述的蘇東坡與其夫人的關(guān)系,完全可以用到林語堂與其自己的太太廖翠鳳的身上。一個才華橫溢熱情生動的丈夫,遇到一個豁達智慧溫柔包容的夫人——于是丈夫甘愿聽從太太的勸告,且因此受益。

15. 如林語堂所說:“一個杰出的詩人和一個只有普通常識的女人生活在一起,結(jié)果往往是妻子比丈夫顯得更聰明?!绷终Z堂一直將這類通情達理、有世俗智慧、偶爾有男子般開朗氣度的女性視若珍寶。他喜歡《浮生六記》里的蕓娘、也喜歡李香君。他筆下的姚木蘭的形象,以及姚木蘭與其丈夫的關(guān)系就更加典型。

16. 蘇東坡的結(jié)發(fā)妻子去世時只有26歲?!笆晟纼擅C!本褪菍懡o她的。娶她時蘇軾18歲。 少年夫妻。
  
17. 《蘇東坡傳》好在是一個真摯有趣(說“元氣淋漓富有生機”當然也可以)的人寫另一個真摯有趣(說“元氣淋漓富有生機”當然也可以)的人。

18. “一切藝術(shù)的問題都是節(jié)奏的問題?!绷终Z堂在此書第二十章中如是說。我很欣慰。

19. 林語堂說王安石的《字說》分析漢字的方法是“幻想語言學”(水之骨、水之皮的笑話流傳甚廣,想必很多人都知道)。這種“幻想語言學”近幾年似乎又風行起來了。信口胡說的可真不少。

20. “神圣的目標向來是最危險的。一旦目標神化,實行的手段必然日漸卑鄙。” “每一個革命黨未得勢之前都能顯出最大的力量和團結(jié),一旦得勢根除反對派之后,就開始因內(nèi)哄而分裂?!? “他有一個美夢,他的一切都指向那個遙遠的目標,不求國家快樂、安詳、繁榮,卻希望國家富強有力……” “那時也和現(xiàn)在一樣,人民對一個政權(quán)是否愛戴,只有在那個政權(quán)失勢以后才能知道?!?“無論古今中外,每一個極權(quán)論都以國家、人民利益為口號。歷史上多少政治罪惡假人民的名義而推行,現(xiàn)代讀者不難了解?!?——以上都出自這本《蘇東坡傳》,大都是就王安石變法所發(fā)的議論。林語堂出版此書是在1947年。林語堂并無多么高超清醒的政治智慧,幸虧他當時已有了這樣的認識。  

21. 據(jù)林語堂女兒記載,林語堂曾感嘆老舍糊涂——其時老舍決定應邀回大陸。老舍之糊涂,恐怕就是沒有上邊這些見識。

22. 看林語堂對王安石那些變法措施的解讀和評價,亦可看出林語堂在經(jīng)濟學方面也不糊涂。當然,這其實也并不難,所需的無非是足夠的常識和一點獨立的評判力。

23. 第十四章中,蘇東坡被抓走前,與妻子說起楊樸妻子送行詩句的事情,引用不完整。結(jié)尾部分省略掉了一些,我覺得不該。省略掉的是最傳神的部分。

24. 第十一章中提到宋詞早期多為情詩,并且說“詩詞中的情欲和真愛很難劃分”。之后又找補了一句“真實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讀到此處時樂了半天。有這一句才是林語堂。我也格外喜歡書中這些作者忍不住跳將出來說兩句閑話之處。覺得宛如評書藝人正說到王侯將相征戰(zhàn)殺伐之事,忽然住口,看看窗外,抿口熱茶,對臺下看客信口說句:“看這天兒是要下雨吧?”然后話鋒一轉(zhuǎn):“來,咱們接著說這小將呼延慶……”這才是林語堂所謂Familiar Essay之本色。

25. 讀到蘇東坡為籌糧救災而與整個官僚體系作戰(zhàn)時給朋友信中的“誰肯稍助我者乎”,讀到全書最后一章,見蘇東坡為堂妹夫婦所寫祭文中說“我厄于南,天降罪疾。方之古人,百死有溢。天不我亡,亡其朋戚。如柳氏妹,夫婦連壁。云何兩逝,不慭遺一……”時,心下惻然。

26. 蘇東坡死前曾對兒子們說“我一生沒有做過壞事,我不會下地獄。”林語堂早年間文章中也對自己有過類似評價。

27. 數(shù)年前我曾說,《蘇東坡傳》告訴我們,一個有智慧、有理想、有愛的人應該、而且可以生活得灑脫、曠達、樂觀?,F(xiàn)在我想:蘇東坡并非生在一個完美的時代,事實上,所謂完美的時代或許永不會出現(xiàn)。但蘇東坡(也許只是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可以證明,不完美的時代,也可保有幾近完美的人格,度過幾近完美的人生。我猜,林語堂寫作此書,要說的就是此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蘇東坡傳 作者:林語堂
我們都會愛上那個我們不可能成為的人
我們用37天終于讀完了《蘇東坡傳》
《蘇東坡傳》讀后感——讀“蘇”札記
墨池書影|文化,就是蒙人
北宋頂級網(wǎng)紅蘇東坡:我就是我,不一樣的摩羯座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