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
基本信息
中文學(xué)名 苦瓜
拉丁學(xué)名 Momordica charantia L.
別 稱 癩葡萄、涼瓜、錦荔枝、癩瓜
科 葫蘆科
種 苦瓜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攀援狀柔弱草本,多分枝;莖、枝被柔毛。卷須纖細(xì),長達(dá)20厘米,具微柔毛,不分歧。
葉柄細(xì),初時被白色柔毛,后變近無毛;葉片輪廓卵狀腎形或近圓形,膜質(zhì),上面綠色,背面淡綠色,脈上密被明顯的微柔毛,其余毛較稀疏,5-7深裂,裂片卵狀長圓形,邊緣具粗齒或有不規(guī)則小裂片,先端多半鈍圓形稀急尖,基部彎缺半圓形,葉脈掌狀。
雌雄同株。
雄花(見上圖):單生葉腋,花梗纖細(xì),被微柔毛,中部或下部具1苞片;苞片綠色,腎形或圓形,全緣,稍有緣毛,兩面被疏柔毛;花萼裂片卵狀披針形,被白色柔毛,急尖;花冠黃色,裂片倒卵形,先端鈍,急尖或微凹,被柔毛;雄蕊3,離生,藥室2回折曲。
雌花(見上圖):單生,花梗被微柔毛,基部常具1苞片;子房紡錘形,密生瘤狀突起,柱頭3,膨大,2裂。
果實(shí)紡錘形或圓柱形,多瘤皺,成熟后橙黃色,由頂端3瓣裂。
種子多數(shù),長圓形,具紅色假種皮,兩端各具3小齒,兩面有刻紋。花、果期5-10月。
地理分布
廣泛栽培于世界熱帶到溫帶地區(qū)。我國南北均普遍栽培。
主要價值
本種果味甘苦,主作蔬菜,也可糖漬;成熟果肉和假種皮也可食用;根、藤及果實(shí)入藥,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植物文化
苦瓜有一種“不傳己苦與他物”的品質(zhì),就是與任何菜如魚、肉等同炒同煮,絕不會把苦味傳給對方,于是有人說苦瓜“有君子之德,有君子之功”,譽(yù)之為“君子菜”。
苦瓜在印度、日本和東南亞栽培歷史很久。17世紀(jì)傳入歐洲,多作觀賞用。中國在明代朱撰《救荒本草》(1406年)中已有苦瓜的記載。明代徐光啟撰《農(nóng)政政全書》(1639)提到南方人甚食苦瓜。說明當(dāng)時在中國南方普遍栽培苦瓜,現(xiàn)分布全中國。
苦瓜以味得名,苦字不好聽,廣東人又喚做涼瓜。
苦瓜形如瘤狀突起,又稱癩瓜;
瓜面起皺紋,似荔枝,遂又稱錦荔枝。
對于苦瓜,你有沒有心動了??。?!
喜歡就關(guān)注我們吧!每天認(rèn)識一種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