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云大前的暑假,小編的小伙伴背著小編偷偷去了云南西雙版納旅游,眼尖的小編在眾多游玩照中發(fā)現(xiàn)了許多木棉的蹤跡O(∩_∩)O,那么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介紹木棉這種普通卻又不凡的植物。
木棉
基本信息
中文學(xué)名:木棉
拉丁學(xué)名:Bombax malabaricum DC.
別稱:紅棉、英雄樹、攀枝花、斑芝棉、斑芝樹、攀枝
科:木棉科
屬:木棉屬
形態(tài)特征
落葉大喬木,高可達(dá)25米,樹皮灰白色,幼樹的樹干通常有圓錐狀的粗刺;分枝平展。
木棉葉
掌狀復(fù)葉,小葉5-7片,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10-16厘米,寬3.5-5.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闊或漸狹,全緣,兩面均無毛,羽狀側(cè)脈15-17對,上舉,其間有1條較細(xì)的2級側(cè)脈,網(wǎng)脈極細(xì)密,二面微凸起;葉柄長10-20厘米;小葉柄長1.5-4厘米;托葉小。
花單生枝頂葉腋,通常紅色,有時橙紅色,直徑約10厘米;萼杯狀,長2-3厘米,外面無毛,內(nèi)面密被淡黃色短絹毛,萼齒3-5,半圓形,高1.5厘米,寬2.3厘米,花瓣肉質(zhì),倒卵狀長圓形,長8-10厘米,寬3-4厘米,二面被星狀柔毛,但內(nèi)面較疏;雄蕊管短,花絲較粗,基部粗,向上漸細(xì),內(nèi)輪部分花絲上部分2叉,中間10枚雄蕊較短,不分叉,外輪雄蕊多數(shù),集成5束,每束花絲10枚以上,較長;花柱長于雄蕊。
蒴果長圓形,鈍,長10-15厘米,粗4.5-5厘米,密被灰白色長柔毛和星狀柔毛(似棉花,這也是木棉名字的由來);種子多數(shù),倒卵形,光滑?;ㄆ?-4月,果夏季成熟。
木棉果實(shí)與種子
地理分布
產(chǎn)云南、四川、貴州、廣西、江西、廣東、福建、臺灣等省區(qū)亞熱帶。生于海拔1400(-1700)米以下的干熱河谷及稀樹草原,也可生長在溝谷季雨林內(nèi),也有栽培作行道樹的。印度,斯里蘭卡、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至菲律賓及澳大利亞北部都有分布。
主要價值:
使用價值:
木棉樹形高大雄偉,春季紅花盛開,是優(yōu)良的行道樹、庭蔭樹和風(fēng)景樹??蓤@林栽培觀賞。木棉生長迅速,材質(zhì)輕軟,可供蒸籠、包裝箱之用。木棉纖維短而細(xì)軟,無拈曲,不易被水浸濕,且耐壓性強(qiáng),保暖性強(qiáng),天然抗菌,不蛀不霉,可填充枕頭、救生衣。木棉纖維被譽(yù)為“植物軟黃金”,是目前天然纖維中較細(xì)、較輕、中空度較高、較保暖的纖維材料。
藥用價值:
采集加工:以花、樹皮和根入藥。春季采花,曬干或陰干;夏、秋剝?nèi)淦?,春、秋采根,洗凈切片曬干?/p>
性味歸經(jīng):花:甘、淡,涼。樹皮、根:微苦,涼。
功能主治:花:清熱利濕,解暑。用于腸炎,痢疾,暑天可作涼茶飲用。樹皮:祛風(fēng)除濕,活血消腫。用于風(fēng)濕痹痛,跌打損傷。根:散結(jié)止痛。胃痛,頸淋巴結(jié)結(jié)核。
傣族文化:從古至今,西雙版納的傣族對木棉有著巧妙而充分的利用:在漢文古籍中曾多次提到傣族織錦,取材于木棉的果絮,稱為“桐錦”,聞名中原;用木棉的花絮或纖維作枕頭、床褥的填充料,十分柔軟舒適;在餐桌上,用木棉花瓣烹制而成的菜肴也時有出現(xiàn);此外,在傣族情歌中,少女們常把自己心愛的小伙子夸作高大的木棉樹。
木棉花花語:珍惜身邊的人,珍惜身邊的幸福。
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