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內容
陶庵夢憶序
〔明〕張岱
陶庵國破家亡,無所歸止。披發(fā)入山,駴駴為野人。故舊見之,如毒藥猛獸,愕望不敢與接。作《自挽詩》,每欲引決,因《石匱書》未成,尚視息人世。然瓶粟屢罄,不能舉火。始知首陽二老,直頭餓死,不食周粟,還是后人妝點語也。
饑餓之余,好弄筆墨。因思昔人生長王謝,頗事豪華,今日罹此果報:以笠報顱,以蕢報踵,仇簪履也;以衲報裘,以苧報絺,仇輕暖也;以藿報肉,以糲報粻,仇甘旨也;以薦報牀,以石報枕,仇溫柔也;以繩報樞,以甕報牖,仇爽塏也;以煙報目,以糞報鼻,仇香艷也;以途報足,以囊報肩,仇輿從也。種種罪案,從種種果報中見之。
雞鳴枕上,夜氣方回。因想余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今當黍熟黃粱,車旋蟻穴,當作如何消受?遙思往事,憶即書之,持問佛前,一一懺悔。不次歲月,異年譜也;不分門類,別《志林》也。偶拈一則,如游舊徑,如見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謂癡人前不得說夢矣。
昔有西陵腳夫,為人擔酒,失足破其甕。念無以償,癡坐佇想曰:“得是夢便好!”一寒士鄉(xiāng)試中式,方赴鹿鳴宴,恍然猶意未真,自嚙其臂曰:“莫是夢否?”一夢耳,惟恐其非夢,又惟恐其是夢,其為癡人則一也。余今大夢將寤,猶事雕蟲,又是一番夢囈。因嘆慧業(yè)文人,名心難化,政如邯鄲夢斷,漏盡鐘鳴,盧生遺表,猶思摹榻二王,以流傳后世。則其名根一點,堅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猶燒之不失也。
——選自光緒刊本《瑯嬛文集》
【小題1】下列各句中劃線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然瓶粟屢罄罄:充實 |
B.不次歲月次:排次序 |
C.自嚙其臂曰:嚙:吃 |
D.余今大夢將寤寤 :睡覺 |
試題答案
【小題1】(3分)B
【小題2】(3分)C
【小題3】(3分)D
【小題4】(1)我看到它難以處理,因此小心翼翼地警惕起來,目光因此集中到一點,動作因此放慢了。(2)那些大禍常常是因為不注意小事造成的,而能干的人也是被自己所喜愛的東西所困。(3)假如我們憑仗著這樣大的國家,自取下策而重蹈六國滅亡的老路。
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 B (A——用盡C——咬D——睡醒)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
點評:對于實詞的理解,要注意聯(lián)系原文相關內容,可用代入法,在理順文章大意的時候就將這道實詞題解決。每次遇到帶點的實詞,就將選項中的實詞的含義代入,看是否通順,這樣以來,文章看完了,實詞題也就解決了。
【小題2】試題分析:C. (③是說伯夷、叔齊;⑤表現(xiàn)他生活改善以后。)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
點評:做本題首先要理解“生活困頓”的含義,然后能明確各個分句里說的到底是什么。這種題型一般都會設置一些障眼法,有的是陶庵的行為,卻不能體現(xiàn)他的“生活困頓”,有的可能能體現(xiàn)“生活困頓”,卻是別人的行為。所以做這類題一定要細心。
【小題3】試題分析: D(在亦真亦幻、虛實相生的描述中)
考點: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
點評:這類題是對文言文整體閱讀能力的考查,涵蓋廣泛,要求考生整體把握文意,是對文言文閱讀能力的高層次要求。題目所給選項特點是差別細微,似是而非,稍不留神就可能致誤。做題要訣是嚴格比照原文,細心辨察正誤。
【小題4】試題分析:(1)在翻譯這個句子的時候,“難為”難以處理,“怵然”小心翼翼。各一分,語意完整給1分。(2)這個句子中“忽微”小事, “所溺”所喜愛的。各占1分。(3)“茍”如果,“故事”古今異義詞,舊事,老路。語意完整給1分。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點評: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我們要求文言翻譯要直譯為主,意譯為輔,一定要字字落實。翻譯句子時應注意找準得分點,通假字、詞類活用、特殊句式、古今異義這些都很容易被設置為得分點。
譯文: 陶庵國破家亡,無可歸宿之處。披頭散發(fā)進入山中,形狀可怕地變成了野人。親戚朋友一看到我,就象看到了毒藥猛獸,愕然地望著,不敢與我接觸。我寫了《自挽詩》,屢次想自殺,但因《石匱書》未寫完,所以還在人間生活。然而甕中經常無米,不能煮飯療饑。我這才懂得首陽山的伯夷、叔齊二老實在是餓死的,說他們不愿吃周粟,還是后人夸張、粉飾的話。
由此而想到以前生長于王、謝之家,很享用過豪華的生活,今日遭到這樣的果報:以竹笠作為頭的報應,以草鞋作為足跟的報應,用來跟以前享用過的華美冠履相對;以衲衣作為穿皮裘的報應,以麻布作為服用細葛布的報應,用來跟以前又輕又暖的衣服相對;以豆葉作為食肉的報應,以粗糧作為精米的報應,用來跟以前的美好食品相對;以草薦作為溫暖床褥的報應,以石塊作為柔軟枕頭的報應,用來跟溫柔之物相對;以繩樞作為優(yōu)良的戶樞的報應,以甕牖作為明亮的窗的報應,用來跟干燥高爽的居室相對;以煙熏作為眼睛的報應,以糞臭作為鼻子的報應,用來跟以前的享受香艷相對;以跋涉路途作為腳的報應,以背負行囊作為肩膀的報應,用來跟以前的轎馬仆役相對。以前的各種罪案,都可以從今天的各種果報中看到。
在枕上聽到雞的啼聲,純潔清靜的心境剛剛恢復。因而回想我的一生,繁華靡麗于轉眼之間,已化為烏有,五十年來,總只不過是一場夢幻。現(xiàn)在黃粱都已煮熟,車子已從蟻穴回來,這種日子應該怎樣來打發(fā)?只能追想遙遠的往事,一想到就寫下來,拿到佛前一樁樁地來懺悔。所寫的事,不按年月先后為次序,以與年譜相異;也不按門類排比,以與《志林》相差別。偶而拿出一則來看看,好象是在游覽以前到過的地方,遇見了以前的朋友,雖說城郭依舊,人民已非,但我卻反而自己高興。我真可說是不能對之說夢的癡人了。
以前西陵地方有一個腳夫,為人挑酒,不慎跌了一交,把酒壇子打破了。估計無從賠償,就長時間呆坐著想道:“能是夢便好!”又有一個貧窮的書生考取了舉人,正在參加鹿鳴宴,恍恍忽忽地還以為這不是真的,咬著自己的手臂說:“別是做夢吧!”同樣是對于夢,一個唯恐其不是夢,一個又唯恐其是夢,但他們作為癡人則是一樣的。我現(xiàn)在大夢將要醒了,但還在弄雕蟲小技,這又是在說夢話了。因而嘆息具有慧業(yè)的文人,其好名之心真是難改,正如盧生在邯鄲夢已要結束、天就要亮的時候,在其遺表中還想把其摹榻二王的書法流傳后世一樣。因此,其一點名根,實在是象佛家舍利子那樣堅固,雖然用猛烈的劫火來燒它,還是燒不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