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鏃不出(《日華》)。燒灰淋汁沐頭,不過十度,即生發(fā)長黑。和雁肪涂頭亦良(藏器。頌
曰∶屎納鯽魚腹中,瓦缶固濟,燒灰涂發(fā),易生而黑,
中諸疾,疳濕,大小便不通。燒煙熏鼻,治中惡心腹刺痛,亦熏諸瘡中毒、痔 等。治骨蒸
彌良(蘇恭)。
【附方】舊五,新十六。
疳痢欲死∶新羊屎一升,水一升,漬一夜,絞汁頓服,日午乃食。極重者,不過三服瘥。
(《總錄》)
嘔逆酸水∶羊屎十枚,酒二合,煎一合,頓服。未定,更服之。(《兵部手集》)
反胃嘔食∶羊糞五錢,童子小便一大盞,煎六分,去滓,分三服。(《圣惠》)
小兒流涎∶白羊屎頻納口中。(《千金》)
心氣疼痛不問遠近∶以山羊糞七枚,油頭發(fā)一團,燒灰酒服。永斷根。(孫氏《集效方》)
妊娠熱病∶青羊屎研爛涂臍,以安胎氣。(《外臺秘要》)
傷寒肢痛手足疼欲脫∶取羊屎煮汁漬之,瘥乃止?;蚝拓i膏涂之,亦佳。(《外臺》)
時疾陰腫囊及莖皆熱腫∶以羊屎、黃柏煮汁洗之。(《外臺》)
疔瘡惡腫∶青羊屎一升,水二升,漬少時,煮兩沸,絞汁一升,頓服。(《廣濟方》)
里外 瘡∶羊屎燒存性,研末,入輕粉涂之。(《集要》)
痘風瘡證∶羊屎燒灰,清油調(diào),敷之。(《全幼心鑒》)
小兒頭瘡∶羊糞煎湯洗凈,仍以雄羊糞燒灰,同屋上懸煤炒為末,清油調(diào)涂。(《普濟》)
頭風白屑∶烏羊糞煎汁洗之。(《圣惠》)
發(fā)毛黃赤∶羊屎燒灰,和臘豬脂涂之,日三夜一,取黑乃止。(《圣惠方》)
木刺入肉∶干羊屎燒灰,豬脂和涂,不覺自出。(《千金》)
箭鏃入肉∶方同上。
反花惡瘡∶鯽魚一個去腸,以羯羊屎填滿,燒存性。先以米泔洗過,搽之。
瘰 已破∶羊屎(燒)五錢,杏仁(燒)五錢,研末,豬骨髓調(diào)搽。(《
濕 浸淫∶新羊屎絞汁涂之。干者燒煙熏之。(《圣濟總錄》)
雷頭風病∶羊屎焙研,酒服二錢。(《普濟方》)
慢脾驚風∶活脾散∶用羊屎二十一個(炮),丁香一百粒
,胡椒五十粒,為末。每服半錢,用六年東日照處壁土煎湯調(diào)下。(《普濟方》)
<目錄>獸部第五十卷\獸之一
<篇名>羊子
內(nèi)容:(乃羊腹內(nèi)草積塊也)
【主治】翻胃。 存性,每一斤入棗肉、平胃散末一半,和勻。每服一錢,空心沸湯調(diào)
下(葉氏《摘玄》)。
【附錄】大尾羊 時珍曰∶羊尾皆短,而哈密及大食諸番有大尾羊。細毛薄皮,尾上旁
廣,重一二十斤,行則以車載之。《唐書》謂之靈羊,云可療毒。
\x胡羊\x
《方國志》云∶大食國出胡羊。高三尺余,其尾如扇。每歲春月割取脂,再縫合之,不
取則脹死。葉盛《水東日記》云∶莊浪衛(wèi)近雪山,有饕羊。土人歲取其脂,不久復滿。
\x洮\x
出臨洮諸地,大者重百斤。郭義恭《廣志》云∶西域驢羊,大如驢。即此類也。
\x 羊\x(此思切)
出西北地,其皮蹄可以割漆。
\x封羊\x
其背有肉,封如駝,出涼州郡縣,亦呼為駝羊。
\x地生羊\x
出西域。劉郁《出使西域記》∶以羊臍種于土中,溉以水,聞雷而生,臍與地連。及長,
驚以木聲,臍乃斷,便能行嚙草。
大秦國有地生羊,其羔生土中,國人筑墻圍之。臍與地連,割之則死。但走馬擊鼓以駭之,
驚鳴臍絕,便逐水草。吳策《淵穎集》云∶西域地生羊,以脛骨種土中,聞雷聲,則羊子從
骨中生。走馬驚之,則臍脫也。其皮可為褥。一云∶漠北人種羊角而生,大如兔而肥美。三
說稍異,未知果種何物也?當以劉說為是,然亦神矣。造化之妙,微哉!
\x 羊\x
土之精也,其肝土也,有雌雄,不食,季桓子曾掘土得之。又千歲樹精,亦為青羊。
<目錄>獸部第五十卷\獸之一
<篇名>黃羊
內(nèi)容:(《綱目》)
【釋名】 羊(音煩)、繭耳羊。
時珍曰∶羊腹帶黃,故名。或云幼稚曰黃,此羊肥小故也?!稜栄拧?br>謂之 ,出西番也。其耳甚小,西人謂之繭耳。
【集解】時珍曰∶黃羊出關(guān)西、西番及桂林諸處。有四種,狀與羊同,但低小細肋,腹
下帶黃色,角似 羊,喜臥沙地。生沙漠,能走善臥,獨居而尾
內(nèi),或群至數(shù)十者,名曰黃羊。生臨洮諸處,甚大而尾似獐、鹿者,名洮羊。其皮皆可為衾
褥。出南方桂林者,則深褐色,黑脊白斑,與鹿相近也。
\x肉\x
【氣味】甘,溫,無毒?!墩吩啤弥鬁傥丁DX不可食。
【主治】補中益氣,治勞傷虛寒(時珍)。出《正要》
\x髓\x
【主治】補益功同羊髓(《正要》)。
<目錄>獸部第五十卷\獸之一
<篇名>牛
內(nèi)容:(《本經(jīng)》中品)
【校正】《別錄》上品牛乳,《拾遺》犢臍屎,今并為一。
【釋名】時珍曰∶按許慎云∶牛,件也。牛為大牲,可以件事分理也。其文象角頭三、
封及尾之形。《周禮》謂之大牢,牢乃豢畜之室,牛牢大,羊牢小,故
之一元大武。元,頭也。武,足跡也。牛肥則跡大。猶《史記》稱牛為
頭之義?!惰髸分^之瞿摩帝。牛之牡者曰牯,曰特,曰
曰,北牛曰 。純色曰犧,黑曰 ,白曰KT ,赤曰 ,駁曰犁。去勢曰犍,又曰 。
無角曰KT 。子曰犢,生二歲曰
【集解】藏器曰∶牛有數(shù)種,《本經(jīng)》不言黃牛、烏牛、水牛,但言牛爾。南人以水牛
為牛,北人以黃牛、烏牛為牛。牛種既殊,入用當別。
時珍曰∶牛有 牛、水牛二種。 牛小而水牛大。
水牛色青蒼,大腹銳頭,其狀
謂之周留牛。又廣南有稷牛,
是也。牛齒有
接脊骨一節(jié)也
葉曰 ,角胎曰 ,鼻木曰 ,嚼草復出曰 ,腹草未化曰圣齏。牛在畜屬土,在卦屬坤,
土緩而和,其性順也?!对旎瘷?quán)輿》云∶干陽為馬,坤陰為牛,故馬蹄圓,牛蹄坼。馬病則
臥,陰勝也;牛病則立,陽勝也。馬起先前足,臥先后足,從陽也;牛起先后足,臥先前足,
從陰也。獨以干健坤順
\x黃牛肉\x
【氣味】甘,溫,無毒。
弘景曰∶ 牛惟勝,青牛為良,水牛惟可充食。
動病,不如水牛。
詵曰∶黃牛動病,黑牛尤不可食。牛者稼穡之資,不可多殺。若自死者,血脈已絕
髓已竭,不可食之。
藏器曰∶牛病死者,發(fā)痼疾 癖,令人洞下疰病。黑牛白頭者不可食。獨肝者有大毒
,令人痢血至死。北人牛瘦,多以蛇從鼻灌之,故肝獨也。水牛則無之。
啖蛇牛,毛發(fā)向后順者是也。人乳可解其毒?!秲?nèi)
有大毒,令人生疔暴亡。《食經(jīng)》云∶牛自死
牛肉,合豬肉及黍米酒食,并生寸白蟲;合韭
入杏仁、蘆葉易爛,相宜。
詵曰∶惡馬食牛肉即馴,亦物性也。
【主治】安中益氣,養(yǎng)脾胃(《別錄》)。補益腰腳,止消渴及唾涎(孫思邈)。
【發(fā)明】時珍曰∶韓 言∶牛肉補氣,與黃 同功。觀丹溪朱氏“倒
類,
則牛之補土,可心解矣。今天下日用之物,雖嚴法不能禁,亦因肉甘
震亨《倒倉論》曰∶腸胃為積谷之室,故謂之倉。倒者,推陳以致新
能自運。七情五味,有傷中宮,停痰積血,互相纏糾。發(fā)為癱瘓,為
質(zhì),為窠為臼,以生百病而中宮愆和,自非丸散所能去也。此方出
肥牡牛肉二十斤,長流水煮成糜,去滓濾取液,再熬成琥珀色收之。每飲一鐘,隨飲至數(shù)十
鐘,寒月溫飲。病在上則令吐,在下則令利,在中則令吐而利,在人活變。吐利后渴,即服
其小便一二碗,亦可蕩滌余垢。睡二日,乃食淡粥。養(yǎng)半月,即精神強健
五年忌牛肉。蓋牛,坤土也。黃,土色也。以順德配干牡之用也。肉者胃
無形之物也。故能由腸胃而透肌膚,毛竅爪甲,無所不到。在表者因吐
吐而去,在濁道者自利而除。有如洪水泛漲,陳 順流而去,盎然
爽之樂也。
王綸云∶牛肉本補脾胃之物,非吐下藥也,特飲之既滿而溢爾。借補為瀉,故病去而胃
得補,亦奇法也。但病非腸胃者,似難施之。
【附方】新四。
小刀圭∶韓飛霞曰∶凡一切虛病,皆可服之。用小牛犢兒(未交感者)一只,臘月初八
日
或戊己日殺之,去血 毛洗凈,同臟腑不遺分寸,大銅鍋煮之。每十斤,入黃 十兩,人參
四兩,茯苓六兩,官桂、良姜各五錢,陳皮三兩,甘草、蜀椒各二兩,食鹽二兩,淳酒二斗
同煮,水以八分為率,文火煮至如泥,其骨皆捶碎,并濾取稠汁。待冷以甕盛之,埋于土內(nèi),
露出甕面。凡飲食中,皆任意食之,或以酒調(diào)服更妙。肥犬及鹿,皆可依此法作之。
返本丸∶補諸虛百損。用黃犍牛肉(去筋、膜)切片,河水洗數(shù)遍,仍浸一夜,次日再
洗三遍,水清為度。用無灰好酒同入壇內(nèi),重泥封固,桑柴文武火煮一晝夜,取出(如黃沙
為佳,焦黑無用)焙干為末聽用。山藥(鹽炒過)、蓮肉(去心,鹽炒過,并去鹽)、白茯苓、
小茴香(炒)各四兩,為末。每牛肉半斤,入藥末一斤,以紅棗蒸熟去皮和搗,丸梧桐子大。
每空心酒下五十丸,日三服。(《乾坤生意》)
腹中痞積∶牛肉四兩切片,以風化鍛石一錢擦上,蒸熟食。常食痞積自下。(《經(jīng)驗秘
方》)
腹中癖積∶黃牛肉一斤,恒山三錢,同煮熟。食肉飲汁,癖必自消,甚效。(筆峰《雜
興》)
牛皮風癬∶每五更炙牛肉一片食,以酒調(diào)輕粉敷之。(《直指方》)
\x水牛肉\x
【氣味】甘,平,無毒。
《日華》曰∶冷,微毒。宜忌同黃牛。
【主治】消渴,止 泄,安中益氣,養(yǎng)脾胃(《別錄》)。補虛壯健,強筋骨,消水腫
,除濕氣(藏器)。
【附方】舊二,新一。
水腫尿澀∶牛肉一斤熟蒸,以姜、醋空心食之。(《心鏡》)
手足腫痛∶傷寒時氣,毒攻手足,腫痛欲斷。生牛肉裹之,腫消痛止。(《范汪方》)
白虎風痛∶寒熱發(fā)歇,骨節(jié)微腫。用水牛肉脯一兩(炙黃),燕窠土、伏龍肝、飛羅面
各
二兩,砒黃一錢,為末。每以少許,新汲水和,作彈丸大,于痛處摩之。痛止,即取藥拋于
熱油鐺中。(《圣惠》)
\x頭蹄\x(水牛者良)
【氣味】涼。
《食經(jīng)》云∶患冷人勿食蹄中巨筋。多食令人生肉刺。
【主治】下熱風(孟詵)。
【附方】舊一。
水腫脹滿,小便澀者∶用水牛蹄一具去毛,煮汁作羹,蹄切食之。或以水牛尾一條,細
切,作 KT 食,或煮食亦佳。(《食醫(yī)心鏡》)
\x鼻\x(水牛者良)
【主治】消渴,同石燕煮汁服
氣壯人尤效(孟詵)。療口眼 斜。不拘干濕者,以火炙熱,于不患處一邊熨之,即漸止(宗
)。
\x皮\x(水牛者良)
【主治】水氣浮腫,小便澀少。以皮蒸熟,切入豉汁食之(《心鏡》)。熬膠最良(詳阿
膠)。
\x乳\x
【氣味】甘,微寒,無毒。
弘景曰∶ 牛乳佳。
恭曰∶ 牛乳性平,生飲令人利,熱飲令人口干,微似溫也。水牛乳作酪,濃濃勝
造石蜜須之。
藏器曰∶黑牛乳勝黃牛。凡服乳,必煮一二沸,停冷啜之,熱食即壅。不欲頓服,欲得
漸消。與酸物相反,令人腹中結(jié)癥?;祭錃馊思芍?。合生魚食,作瘕。
時珍曰∶凡取,以物撞之則易得。余詳乳酪下。制秦艽、不灰木。
【主治】補虛羸,止渴(《別錄》)。養(yǎng)心肺,解熱毒,潤皮膚(《日華》)。冷補,下熱
氣。和酥煎沸食,去冷氣 癖(藏器)?;紵犸L人宜食之
止小兒吐乳,補勞(思邈)。治反胃熱噦,補益勞損,潤大腸,治氣痢,除疸黃,老人煮粥
甚宜(時珍)。
【發(fā)明】震亨曰∶反胃噎膈,大便燥結(jié),宜牛、羊乳時時咽之,并服四物湯為上策。不
可用人乳,人乳有飲食之毒,七情之火也。
時珍曰∶乳煎蓽茇,治氣痢有效。蓋一寒一熱,能和陰陽耳。按《獨異志》云∶唐太宗
苦氣痢,眾醫(yī)不效,下詔訪問。
宣下宰臣與五品官。魏征難之,逾月不擬。上疾復發(fā),復進之又平。因問左右曰∶進方人有
功,未見除授何也?征懼曰∶未知文武二吏。上怒曰∶治得宰相,不妨授三品,我豈不及汝
耶?即命與三品文官,授鴻臚寺卿。其方用牛乳半斤,蓽茇三錢,同煎減半,空腹頓服。
【附方】舊二,新九。
風熱毒瓦斯∶煎過牛乳一升,生牛乳一升,和勻??崭狗杖?。(《千金方》)
小兒熱噦∶牛乳二合,姜汁一合,銀器文火煎五六沸。一歲兒飲半合,量兒大小,加減
與服之。(《圣惠方》)
飲之,每飲三、四合。(《廣利方》)
病后虛弱∶取七歲以下、五歲以上黃牛乳一升,水四升,煎取一升,稍稍飲,至十日止。
(《外臺方》)
補益勞損∶《千金翼》∶崔尚書方∶鐘乳粉三兩,袋盛,以牛乳一升,煎減三分之一,去
袋飲乳,日三。又方∶白石英末三斤,與十歲以上生犢 牛食,每日與一兩
取牛乳,或熱服一升,或作粥食。其糞以種菜食。百無所忌,能潤臟腑,澤
煎調(diào)硫黃末一兩服,取汗尤良。(《肘后》)
肉人怪病∶人頂生瘡五色,如櫻桃狀,破則自頂分裂,連皮剝脫至足,名曰肉人。常飲
牛乳自消。(夏子益《奇疾方》)
重舌出涎∶特牛乳飲之。(《圣惠》)
蚰蜒入耳∶牛乳少少滴入即出。若入腹者,飲一二升即化為水。(《
蜘蛛瘡毒∶牛乳飲之良。(《生生編》)
\x血\x
【氣味】咸,平,無毒。
【主治】解毒利腸,治金瘡折傷垂死,又下水蛭。煮拌醋食,治血痢便血(時珍)。
【發(fā)明】時珍曰∶按∶《元史》云∶布智兒從太祖征回回,身中數(shù)矢,血流滿體,悶仆
幾絕。太祖命取一牛剖其腹,納之牛腹中,浸熱血中,移時遂蘇。又云∶李庭從伯顏攻郢州,
炮傷左脅,矢貫于胸,幾絕。伯顏命剖水牛腹納其中,良久而蘇。何孟春云∶予在職方時,
問各邊將無知此術(shù)者,非讀《元史》弗知也。故書于此,以備緩急。
【附方】新一。
誤吞水蛭,腸痛黃瘦∶牛血熱飲一二升,次早化豬脂一升飲之,即下出也。(《肘后》)
\x脂\x(黃牛者良,煉過用)
【氣味】甘,溫,微毒。
【主治】諸瘡疥癬白禿,亦入面脂(時珍)。
【附方】新四。
消渴不止∶栝蔞根煎∶用生栝蔞根(切)十斤,以水三斗,煮至一斗,濾凈,入煉凈黃
牛脂一合,慢火熬成膏,瓶收。每酒服一杯,日三。(《總錄》)
三度永瘥。(姚氏)
也。(《千金方》)
走精黃病∶面目俱黃,多睡,舌紫,甚則舌面坼裂,及加黑色,若爪甲黑者死。用豉半
兩,牛脂一兩,煎過油脂,綿裹烙舌,去黑皮一重,濃煎豉湯一盞飲之。(《三十六黃方》)
髓(黑牛、黃牛、 牛者良,煉過用)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補中,填骨髓。久服增年(《本經(jīng)》)。安五臟,平三焦,
泄利,去消渴,皆以清酒暖服之(《別錄》)。平胃氣,通十二經(jīng)脈(思邈
髓、地黃汁、白蜜等分,煎服(孟詵)。潤肺補腎,澤肌悅面,理折傷,擦損痛,甚妙(時
珍)。
【附方】新三。
補精潤肺,壯陽助胃∶用煉牛髓四兩,胡桃肉四兩,杏仁泥四兩,山藥末半斤,煉蜜一
斤,同搗成膏,以瓶盛湯煮一日。每服一匙,空心服之。(《瑞竹方》)
勞損風濕∶陸抗膏∶用牛髓、羊脂各二升,白蜜、姜汁、酥各三升,煎三上三下,令成
膏。隨意以溫酒和服之。(《經(jīng)心錄》)
手足皴裂∶牛髓敷之。
\x腦\x(水牛、黃牛者良)
【氣味】甘,溫,微毒。
《心鏡》曰∶牛熱病死者,勿食其腦,令生腸癰。
潤皴裂,入面脂用(時珍)。
【附方】新四。
吐血咯血五勞七傷∶用水牛腦一枚(涂紙上陰干),杏仁(煮去皮)、胡桃仁、白蜜各一
斤,
香油四兩,同熬干為末。每空心燒酒服二錢匕。(《乾坤秘韞》)
不效者,如神。用白芷、芎 各三錢,為細末。以黃牛腦子搽末在上,瓷器內(nèi)加酒頓熟,乘
熱食之,盡量一醉。醒則其病如失,甚驗。(《保壽堂方》)
脾積痞氣∶牛腦丸∶治男婦脾積痞病,大有神效。黃
皮硝末一斤,蒸餅六個(曬研)。和勻,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好酒下,日三服。
百日有驗。(《普濟方》)
氣積成塊∶牛腦散∶用牛腦子一個(去筋、膜),雄雞肫一個(連皮、黃),并以好酒浸
一宿,搗爛,入木香、沉香、砂仁各三兩,皮硝一碗,杵千下,入生銅鍋內(nèi),文武火焙干為
末,入輕粉三錢,令勻。每服二錢,空心燒酒服,日三服。(同上)
\x心\x(以下黃牛者良)
【主治】虛忘,補心(《別錄》)。
\x脾\x
【主治】補脾(藏器)。臘月淡煮,日食一度,治痔 。和樸硝作脯食,消痞塊(時珍。
出《千金》《醫(yī)通》)。
\x肺\x(以下水牛者良)
【主治】補肺(藏器)。
\x肝\x
【主治】補肝,明目(《別錄》)。治瘧及痢,醋煮
珍)。
\x腎\x
【主治】補腎氣,益精(《別錄》)。治濕痹
\x胃\x(黃牛、水牛俱良)
【氣味】甘,溫,無毒。
弘景曰∶青牛腸胃,合犬肉、犬血食,病患。
【主治】消渴風眩,補五臟,醋煮食之(詵)。補中益氣,解毒,養(yǎng)脾胃(時珍)。
【附方】新一。
啖蛇牛毒∶牛肚細切,水一斗,煮一升,服,取汗即瘥。(《金匱要略》)
\x \x(一名百葉)
時珍曰∶ 音毗,言其有比列也。牛羊
窠,亦與他獸異也。 即胃之濃處。
【主治】熱氣水氣,治痢,解酒毒、藥毒、丹石毒發(fā)熱,同肝作生,以姜、醋食之(藏
器)。
\x膽\x(臘月黃牛、青牛者良)
弘景曰∶膽原附黃條中,今拔出于此,
【氣味】苦,大寒,無毒。
【主治】可丸藥(《本經(jīng)》)。除心腹熱渴,止下痢及口焦燥,益目精(《別錄》)。臘月
釀槐子服,明目,治疳濕彌佳
性》)。釀南星末,陰干,治驚風有奇功(蘇頌)。除黃殺蟲,治癰腫(時珍)。
【發(fā)明】時珍曰∶《淮南子萬畢術(shù)》云∶牛膽涂熱釜,釜即鳴。牛膽涂桂,莫知其誰。
注云能變亂人形。詳見本書?!夺笉狻吩啤猛艿门D憚t不鳴。此皆有所制也。
【附方】舊一,新二。
谷疸食黃∶用牛膽(汁)一枚,苦參三兩,龍膽草一兩,為末,和少蜜丸梧桐子大。每
姜湯下五十丸。(《千金》)
男子陰冷∶以食茱萸納牛膽中,百日令干。每取二七枚,嚼納陰中,良久如火。(《千
金》)
痔 出水∶用牛膽、 膽各一枚,膩粉五十文,麝香二十文,以三味和
懸四十九日取出,為丸如大麥大。以紙捻送入瘡內(nèi),有惡物流出為驗也。(《經(jīng)驗》)
\x胞衣\x
【附方】新一。
瘡不斂∶牛胞衣一具,燒存性,研搽。(《海上方》)
\x喉\x(白水牛者良)
【主治】小兒呷氣(思
性,每服一錢,米飲下
【發(fā)明】時珍曰∶牛喉嚨治呷氣、反胃,皆以類相從也。按《普濟方》云∶
藥、食俱不下,結(jié)腸三五日至七八日,大便不通,如此者必死。昔全州周禪師
異人,十痊八九,君子收之,可濟人命。用白水牛喉一條,去兩頭節(jié)并筋、膜、脂、肉,節(jié)
節(jié)取下如阿膠片,收之。臨時旋炙,用米醋一盞浸之,微火炙干淬之,再炙再淬,醋盡為度。
研末,濃紙包收?;蛴鲫帩駮r,微火烘之再收。遇此疾,每服一錢,食前陳米飲調(diào)下。輕者
一服立效。
\x靨\x(水牛者良)
【主治】喉痹氣癭,古方多用之
\x齒\x
【主治】小兒牛癇(《別錄》)。
【發(fā)明】時珍曰∶六畜齒治六癇,皆比類之義也。耳珠先生有固牙法∶用牛齒三十枚,
瓶盛固濟, 赤為末。每以水一盞,末二錢,煎熱含漱,冷則吐去。有損動者,以末揩之。
此亦以類從也。
\x牛角 \x
【釋名】角胎。
時珍曰∶此即角尖中堅骨也。牛之有 ,如魚之有鰓,故名。胎
藏器曰∶水牛、黃 牛者可用,余皆不及。久在糞土爛白者,亦佳。
【氣味】苦,溫,無毒。甄權(quán)曰∶苦、甘。
【主治】下閉血瘀血疼痛,女人帶下血。燔之,酒服(《本經(jīng)》)。燒灰,主赤白?。ú?br>器)。黃牛者燒之,主婦人血崩,大便下血,冷?。ㄗ?)。黃牛者燒之,止婦人血崩,赤白
帶下,冷痢瀉血,水泄(《藥性》)。治水腫
【發(fā)明】時珍曰∶牛角 ,筋之粹,骨之余,而 又角之精也。乃厥陰、少陰血分之藥,
燒之則性澀,
【附方】舊三,新三。
大腸冷痢∶ 牛角 燒灰,粥飲服二錢,日二次。(《經(jīng)驗后方》)
小兒滯下∶ 牛角胎燒灰,水服三方寸匕。(《千金》)
大便下血∶黃牛角 一具, 末,食前濃煮豉汁服二錢,日三
赤白帶下∶牛角 (燒令煙斷)、附子(以鹽水浸七度去皮)等分為末。每空心酒服二
錢匕。(孫用和方)
鼠乳痔疾∶牛角 燒灰,酒服方寸匕。(《塞上方》)
蜂蠆螫瘡∶牛角 燒灰,醋和敷之。(《肘后方》)
\x角\x
【氣味】苦,寒,無毒。之才曰∶平。
【主治】水牛者燔之,治時氣寒熱頭痛(《別錄》)。煎汁,治熱毒風及壯熱(《
牛者治喉痹腫塞欲死,燒灰,酒服一錢。小兒飲乳不快似喉痹者,取灰涂乳上,咽下即瘥
(蘇頌。出崔元亮方)。
【附方】舊一,新二。
石淋破血∶牛角燒灰,酒服方寸匕,日五服。(《普濟》)
燒末,酒服方寸匕。(《子母秘錄》)
赤禿發(fā)落∶牛角、羊角燒灰等分,豬脂調(diào)涂。(《普濟方》)
\x骨\x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燒灰,治吐血鼻洪,崩中帶下,腸風瀉血,水瀉(《日華》)。治邪瘧。燒灰同
豬脂,涂疳瘡蝕人口鼻,
【發(fā)明】時珍曰∶東夷以牛骨占卜吉兇,無往不中。牛非含智之物,骨有先事之靈,宜
其可入藥治病也。
【附方】新二。
鼻中生瘡∶牛骨、狗骨燒灰,臘豬脂和敷。(《千金》)
水谷痢疾∶牛骨灰同六月六日曲(炒)等分為末,飲服方寸匕,乃御傳方也。(張文仲
方)
\x蹄甲\x(青牛者良)
【主治】婦人崩中,漏下赤白
止小兒夜啼(時珍。出《集要》諸方)。
【附方】新五。
猝魘不寤∶以青牛蹄或馬蹄臨人頭上,即活。(《肘后》)
損傷接骨∶牛蹄甲一個,乳香、沒藥各一錢為末,入甲內(nèi)燒灰,以黃米粉糊和成膏,敷
之。(《秘韞》)
牛皮風癬∶牛蹄甲、驢糞各一兩,燒存性研末,油調(diào),抓破敷之。五七日即愈。(《藺
氏經(jīng)驗方》)
脛爛瘡∶牛蹄甲燒灰,桐油和敷。(《海上方》)
玉莖生瘡∶牛蹄甲燒灰,油調(diào)敷之。(奚囊)
\x陰莖\x(黃牛、烏牛、水牛并良)
【主治】婦人漏下赤白
\x牯牛卵囊\x
【主治】疝氣。一具煮爛,入小茴香,鹽少許拌食
\x毛\x
【主治】臍中毛,治小兒久不行(蘇恭)。耳毛、尾毛、陰毛,并主通淋閉(時珍)。
【發(fā)明】時珍曰∶古方牛耳毛、陰毛、尾毛,治淋多用之,豈以牛性順而毛性下行耶?
又治瘧病,蓋禳之之義耳。
【附方】舊一,新三。
猝患淋疾∶牛耳中毛燒取半錢,水服。尾毛亦可。(《集驗方》)
小兒石淋∶特牛陰毛燒灰,漿水服一刀圭,日再。(張文仲方)
邪氣瘧疾∶《外臺》∶用黑牛尾燒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一用牯牛陰毛七根,黃荊葉
七片,縛內(nèi)關(guān)上,亦效。
【主治】反胃嘔吐(《日華》)。水服二匙,終身不噎(思邈)。吮小兒,治客忤。灌一合
,治小兒霍亂。入鹽少許,頓服一盞,治喉閉口噤(時珍。出《外臺》胡居士方)。
【附方】新七。
噎膈反胃∶《集成》∶用糯米末,以牛涎拌作小丸,煮熟食。危氏《得效》香牛飲∶用牛
涎一盞,入麝香少許,銀盞頓熱。先以帛緊束胃脘,令氣喘,解開,乘熱飲之。仍以丁香汁
入粥與食?!镀諠非мD(zhuǎn)丹∶用牛涎、好蜜各半斤,木鱉仁三十個研末,入銅器熬稠。每以
兩匙和粥與食,日三服。
小兒流涎∶取東行??谥邢涯?,涂口中及頤上,自愈。(《外臺》方)
小兒口噤∶身熱吐沫不能乳。方同上。(《圣惠方》)
損目破睛∶牛口涎日點二次,避風。黑睛破者亦瘥。(《肘后》)
身面疣目∶??谙杨l涂之,自落。(《千金》)
\x鼻津\x
【主治】小兒中客忤,水和少許灌之。又涂小兒鼻瘡及濕癬(時珍。出《外臺》諸方)。
\x耳垢\x(烏牛者良)
時珍曰∶以鹽少許入牛耳中,癢即易取。
【主治】蛇傷,惡 毒(恭。 ,毛蟲也)。
及毒蛇螫人,并敷之(時珍)。
【附方】新三。
疔瘡惡腫∶黑牛耳垢敷之。(《圣惠方》)
脅漏出水不止∶用烏牛耳垢敷之,即瘥。(《普濟方》)
鼻衄不止∶牛耳中垢、車前子末等分和勻,塞之良。(《總錄》)
\x溺\x(黃犍、 牛、黑牯牛者良)
【氣味】苦、
【主治】水腫,腹脹腳滿,利小便(《別錄》)。
【附方】舊六,新三。
水腫尿澀∶《心鏡》∶用烏犍牛尿半升,空腹飲。小便利,良?!都灐贰糜命S犍牛尿,每
飲三升。老、幼減半。
尿至三升,入末熬至可丸,丸梧桐子
濟方》)
香港腳脹滿尿澀∶取烏犢牛尿一升,一日分服,消乃止。(《楊炎南行方》)
久患氣脹∶烏牛尿一升,空心溫服,氣散止。(《廣濟方》)
癥癖鼓脹∶烏牛尿一升,微火煎如稠飴,空心服棗許,當鳴轉(zhuǎn)病出。隔日更服之。(《千
金翼》)
霍亂厥逆∶服烏牛尿二升。(《千金方》)
刺傷中水∶服烏牛尿二升,三服止。(《梅師》)
\x屎\x(稀者名牛洞。烏牯、黃牯牛者良)
【氣味】苦,寒,無毒。
《鏡源》云∶牛屎抽銅暈。燒火,能養(yǎng)一切藥力。
【主治】水腫惡氣。干者燔之,敷鼠 惡瘡
小兒爛瘡爛痘,及癰腫不合,能滅瘢痕
(蘇恭)。
【發(fā)明】時珍曰∶牛屎散熱解毒利溲,故能治腫、疸、霍亂、疳痢、傷損諸疾。燒灰則
收濕生肌拔毒,故能治癰疽、瘡 、爛痘諸疾也?!端螘贰脤O法宗苦頭創(chuàng)。夜有女人至,曰∶
我天使也。事本不關(guān)善人,使者誤及爾。但取牛糞煮敷之,即驗。如其言果瘥。此亦一異也。
【附方】舊七,新二十二。
水腫溲澀∶黃牛屎一升,絞汁飲,溲利瘥,勿食鹽。(《梅師》)
濕熱黃病∶黃牛糞日干為末,面糊丸梧桐子大。每食前,白湯下七十丸。(《簡便方》)
霍亂吐下不止,四肢逆冷∶《外臺》∶用黃牛屎半升,水二升,煮三沸,服半升止?!妒?br>惠》∶用烏牛糞絞汁一合,以百日兒乳汁一合和,溫服
疳痢垂死∶新牛屎一升,水一升,攪澄汁服。不過三服。(《必效方》)
猝死不省,四肢不收∶取牛屎一升,和溫酒灌之。或以濕者絞汁亦可。此扁鵲法也。(《肘
后》)
猝陰腎痛∶牛屎燒灰,酒和敷之,良。(《梅師》)
腳跟腫痛不能著地∶用黃牛屎,入鹽炒熱,罨之。(王永輔《惠濟
妊娠腰痛∶牛屎燒末,水服方寸匕,日三。(《外臺》)
妊娠毒腫∶ 牛屎燒灰,水服方寸匕,日三。并以酢和封。(《千金方》)
子死腹中∶濕牛糞涂腹上,良。(《千金》)
小兒口噤∶白牛糞涂口中取瘥。(《總錄》)
小兒夜啼∶牛屎一塊安席下,勿令母知。(《食療》)
小兒頭瘡∶野外久干牛屎(不壞者)燒灰,入輕粉、麻油調(diào)搽。(《普濟》)
小兒白禿∶牛屎濃封之。(《秘錄》)
小兒爛瘡∶牛屎燒灰封之。滅瘢痕。(《千金》)
痘瘡潰爛∶王兌白龍散∶以臘月黃牛屎燒取白灰敷之,或臥之。即易痂 ,而無瘢痕。
癰腫不合∶牛屎燒末,用雞子白和封,干即易之,神驗也。(《千金月令》)鼠 瘰 ∶
《千金》五白膏∶白牛屎、白馬屎、白羊屎、白雞屎、白豬屎各一升,于石上燒灰,漏蘆末
二兩,以豬膏一升三合,煎亂發(fā)一兩半,同熬五、六沸涂之,神驗?!吨夂蟆贰弥问?有核膿
血。用
蜣螂 疾∶熱牛屎封之,日數(shù)易,當有蜣螂出。(《千金》)
乳癰初起∶牛屎和酒敷之,即消。(姚僧坦方)
燥 瘡癢∶熱牛屎涂之。(《千金》)
瘡傷風水痛劇欲死者∶牛屎燒灰,熏令汗出即愈。(《外臺秘要》)
跌磕傷損∶黃牛屎炒熱封之,裹定即效。(《簡便》)
湯火燒灼∶濕牛屎搗涂之。(姚和眾)
惡犬咬傷∶洗凈毒,以熱牛屎封之,即時痛止。(《千金》)
蜂蠆螫痛∶牛屎燒灰,苦酒和敷。(《千金方》)
背瘡潰爛∶黃黑牛糞多年者,曬干為末,入百草霜勻細,糝之。(談野翁方)
\x黃犢子臍屎\x(新生未食草者,收干之)
【主治】九竅四肢指歧間血出,乃暴怒所為。燒此末,水服方寸匕,日四五服,良(藏
器。出姚僧坦方)。主中惡霍亂,及鬼擊吐血。以一升,和酒三升,煮汁服(時珍。出《肘
后》)。
\x屎中大豆\x(洗曬收用)
【主治】小兒驚癇,婦人難產(chǎn)(蘇恭)。
【附方】舊一,新二。
小兒牛癇∶白牛屎中豆,日日服之,良。(《總微論》)
婦人難產(chǎn)∶牛屎中大豆一枚,擘作兩片∶一書父,一書子。仍合住,水吞之,立產(chǎn)。(《產(chǎn)
書》)
齒落不生∶牛屎中大豆十四枚,小開豆頭,以注齒根,數(shù)度即生。(《千金方》)
圣齏 時珍曰∶按劉恂《嶺表錄異》云∶廣之容南好食水牛肉,或
齏消之,調(diào)以姜、桂、鹽、醋,腹遂不脹。圣齏如青苔狀,乃牛腸胃中未化草也。
【主治】食牛肉作脹,解牛肉毒(時珍)。 草(音癡)
\x一名牛轉(zhuǎn)草\x(
【主治】絞汁服,止噦(藏器)。療反胃霍亂,小兒口噤風(時珍)。
【發(fā)明】時珍曰∶牛 治反胃噎膈
功同。
【附方】新四。
黃母牛涎和,丸龍眼大,煮熟食之。入砂糖二兩
霍亂吐利不止∶用烏牛 草一團,人參、生姜各三兩,甜漿水一升半,煮汁五合服。(《劉
涓子鬼遺方》)
小兒流涎∶用牛 草絞汁,少少與服。(《普濟方》)
初生口噤十日內(nèi)者∶用牛口 草絞汁灌之。(《圣惠》)
\x鼻 \x(音卷。穿鼻繩木也)
【主治】木 ∶主小兒癇(《別錄》)。治消渴,煎汁服;或燒灰,酒服(時珍)。草 ∶
燒研,敷小兒鼻下瘡
【附方】新一。
消渴 牛鼻木二個(洗銼,男用牝牛,女用牡牛),人參、甘草各半兩,大白梅十個。
水四碗
<目錄>獸部第五十卷\獸之一
<篇名>馬
內(nèi)容:(《本經(jīng)》中品)
【校正】《別錄》上品出馬乳,今并為一。
【釋名】時珍曰∶按許慎云∶馬,武也。其字象頭、髦、尾、足之形。牡馬曰騭(音質(zhì)),
曰兒;牝馬曰 ,曰騍,曰草。去勢曰騸。一歲曰 (音弦),二歲曰駒,三歲曰 (音桃),
八歲曰 。(音八)名色甚多,詳見《爾雅》及《說文》?!惰髸分^馬為阿濕婆。
【集解】《別錄》曰∶馬出云中平澤。
弘景曰∶馬色類甚多,入藥以純白者為良。其口、眼、蹄皆白者,俗中時有兩三爾。小
小用則不必拘也。
時珍曰∶《別錄》以云中馬為良。云中,今大同府也。大抵馬以西北方者為勝,東南者
劣弱不及。馬應月,故十二月而生。其年以齒別之。在畜屬火,在辰屬午?;蛟啤迷谪詫俑?,
屬金。馬之眼光照人全身者,其齒最少;光愈近,齒愈大。馬食杜衡善走,食稻則足重,食
鼠屎則腹脹,食雞糞則生骨眼。似僵蠶、烏梅拭牙則不食,得桑葉乃解。掛鼠野狼皮于槽亦不
食。遇海馬骨則不行。以豬槽飼馬,鍛石泥馬槽,馬汗著門,并令馬落駒。系獼猴于廄,辟
馬病。皆物理當然耳。
\x肉\x(以純白牡馬者為良)
【氣味】辛、苦,冷,有毒。
詵曰∶有小毒。士良曰∶有大毒。思邈曰∶無毒。
《日華》曰∶只堪煮食,余食難消。漬以清水,搦洗血盡乃煮。不然則毒不出,患疔腫。
或曰以冷水煮之,不可蓋釜。
令人癲。馬鞍下肉色黑及馬自死者,并不可食,殺人。馬黑脊而斑臂者漏,不可食。
蕭炳曰∶患痢、生疥人勿食,必加劇。妊婦食之,令子過月;乳母食之,令子疳瘦。
詵曰∶同倉米、蒼耳食,必得惡病,十有九死。同姜食,生氣嗽。同豬肉食,成霍亂。
食馬肉毒發(fā)心悶者,飲清酒則解,飲濁酒則加。
弘景曰∶秦穆公云∶食駿馬肉不飲酒,必殺人。
時珍曰∶食馬中毒者,飲蘆根汁、食杏仁可解。
【主治】傷中,除熱下氣,長筋骨,強腰脊,壯健,強志輕身,不饑。作脯,治寒熱痿
痹(《別錄》)。煮汁,洗頭瘡白禿(時珍。出《圣惠》)。
【附方】舊一。
豌豆瘡毒∶馬肉煮清汁,洗之。(《兵部手集》)
\x 膏\x( ,馬項上 也。白馬者良)
【氣味】甘,平,有小毒?!剁R源》云∶馬脂柔五金。
【主治】生發(fā)(《別錄》)。治面 ,手足皴粗。入脂澤,用療偏風口 僻(時
【發(fā)明】時珍曰∶按∶《靈樞經(jīng)》云∶猝口僻急者,頰筋有寒,則急
則縱緩不收。以桑鉤鉤之,以生?;抑每仓凶?,以馬膏熨其急頰,以白酒和桂末涂其緩頰,
且飲美酒,啖炙肉,為之三拊而已?!鹅`樞》無注本,世多不知此方之妙。竊謂口頰 僻,
乃風中血脈也。手足陽明之筋絡于口,會太陽之筋絡于目。寒則筋急而僻,熱則筋緩而縱。
故左中寒則逼熱于右,右中寒則逼熱于左,寒者急而熱者緩也。急者皮膚頑痹,榮衛(wèi)凝滯。
治法急者緩之,緩者急之。故用馬膏之甘平柔緩,以摩其急,以潤其痹,以通其血脈。用桂
酒之辛熱急束,以涂其緩,以和其榮衛(wèi),以通其經(jīng)絡。桑能治風痹,通節(jié)竅也。病在上者,
酒以行之,甘以助之;故飲美酒,啖炙肉云。
\x乳\x
時珍曰∶漢時以馬乳造為酒,置 馬之官,謂 撞而成也。 音同。
【氣味】甘,冷,無毒。
思邈曰∶性冷利。同魚 食,作瘕。
【主治】止渴,(《別錄》)治熱。作酪,性
\x心\x(以下并用白馬者良)
【主治】喜忘(
方寸
\x肺\x
【主治】寒熱,小兒莖萎(掌禹錫曰∶小兒無莖萎之疾,疑誤。時珍
無小兒二字)。
\x肝\x
【氣味】有大毒。
弘景曰∶馬肝及鞍下肉,殺人。
時珍曰∶按漢景帝云∶食肉毋食馬肝。又漢武帝云∶文成食馬肝而死。韋莊云∶食馬留
肝
【附方】新一。
月水不通,心腹滯悶,四肢疼痛∶用赤馬肝一片炙研,每食前熱酒調(diào)服一錢。通乃止。
(《圣惠》)
\x腎\x
時珍曰∶按熊太古《冀越集》云∶馬有墨在腎,牛有黃在膽,
狗寶之類,當有功用。惜乎前人不知,漫記于此以俟。
\x白馬陰莖\x
【修治】藏器曰∶凡收,當取銀色無病白馬,春月游牝時,力勢正強者,生取陰干,百
日用。
曰∶用時以銅刀破作七片,將生羊血拌蒸半日,曬干,以粗布拭去皮及干血,挫碎用。
【氣味】甘、咸,平,無毒。
【主治】傷中,脈絕陰不起,強志益氣,長肌肉肥健,生子(《本經(jīng)》)。小兒驚癇(《別
錄》)。
日再。百日見效。甄權(quán)曰∶主男子陰痿,房中術(shù)偏用之)。
\x駒胞衣\x
【主治】婦人天癸不通。 存性為末,每服三錢,入麝香少許,空腹新汲水下,不過三
服,良(《孫氏集效》)。
\x眼\x(白馬者,生殺取之)
【氣味】平,無毒。
【主治】驚癇腹?jié)M瘧疾(《本經(jīng)》)。
小兒 病,與母帶之(蘇恭)。
\x夜眼\x(在足膝上。馬有此能夜行,故名)
【主治】猝死尸厥,齲齒痛
【附方】舊一,新二。
猝死尸厥∶用白馬前腳夜目二枚,白馬尾十四莖,合燒,以苦酒丸如小豆大。白湯灌下
二丸,須臾再服,即蘇。(《肘后》)
涎吐去,永斷根源?;蚣由阶由僭S?!队駲C微義》∶用馬夜眼燒存性敷之,立愈。
\x牙齒\x(以下并用白馬者良)
【氣味】甘,平,有小毒。
【主治】小兒馬癇。水磨服(《別錄》)。燒灰唾和,涂癰疽疔腫,出
【附方】舊一,新三。
腸癰未成∶馬牙燒灰,雞子白和,涂之。(《千金方》)
疔腫未破∶白馬齒燒灰,先以針刺破乃封之,用濕面圍腫處,醋洗去之,根出大驗。(《肘
后》)
赤根疔瘡∶馬牙齒搗末,臘豬脂和敷,根即出也。燒灰亦可。(《千金方》)
蟲牙作痛∶馬牙一枚, 熱投醋中,七次,待冷含之,即止。(唐瑤《經(jīng)驗方》)
\x骨\x
【氣味】有毒。
【主治】燒灰和醋,敷小兒頭瘡及身上瘡(孟詵)。止邪瘧。燒灰和油
頭瘡、陰瘡、瘭疽有漿如火灼。敷乳頭飲兒,止夜啼(時珍。出《短劇》、《外臺》諸方)。
\x頭骨\x
【氣味】甘,微寒,有小毒。
藏器曰∶頭骨埋于午地,宜蠶;浸于上流,絕水蜞蟲。
【主治】喜眠,令人不睡。燒灰,水服方寸匕,日三夜一。作枕亦良
痛。燒灰,敷頭、耳瘡(《日華》)。療馬汗氣入瘡痛腫,燒灰敷之,白汁出,良(時珍)。
【附方】新三。
膽虛不眠∶用馬頭骨灰、乳香各一兩,酸棗仁(炒)二兩,為末。每服二錢,溫酒服。
(《圣濟》)
大。每服三十丸,竹葉湯下。(《圣惠方》)
小便洗數(shù)次,搽之。
\x脛骨\x
【氣味】甘,寒,無毒。
【主治】 存性,降陰火,中氣不足者用之,可代黃芩、黃連(朱震亨)。
\x懸蹄\x(赤、白馬俱入用)
【氣味】甘,平,無毒。
甄權(quán)曰∶熱。
【主治】驚邪螈 乳難,辟惡氣鬼毒,蠱疰不祥(《本經(jīng)》)。止衄血內(nèi)漏,齲齒。赤馬
者治婦人赤崩,白馬者治漏下白崩(《別錄》)。主癲癇、齒痛(《蜀本》)。療腸癰,下瘀血,
帶下,殺蟲。又燒灰入鹽少許,摻走馬疳蝕,甚良(時珍。
瘧(孟詵)。
【附方】舊四,新四。
血化為水也。(《劉涓子鬼遺方》)
婦人血病∶方同上。五色帶下 白馬左蹄燒灰。酒服方寸匕,日三。(《外臺》)
痛∶其狀兩耳葉甲錯,腹痛,或繞臍有瘡如粟,皮熱下膿血。用馬蹄灰和雞子白涂,即拔毒
氣出。(《千金》)
蟲蝕肛爛見五臟則死∶以豬脂和馬蹄灰,綿裹導入下部,日數(shù)度瘥。(《肘后方》)
齲齒疼痛∶削白馬蹄塞之,不過三度。(《千金方》)
小兒頭瘡出膿,晝開夜合∶馬蹄燒灰,生油調(diào)涂。(《圣惠方》)
小兒夜啼∶馬蹄末,敷乳上飲之。(《普濟》)
辟禳瘟疫∶以絳囊盛馬蹄屑二兩佩之,男左女右。(《肘后》)
\x皮\x
【主治】婦人臨產(chǎn),赤馬皮催生,良(孟詵)。治小兒赤禿,以赤馬皮、白馬蹄燒灰,
和臘豬脂敷之,良(時珍。出《圣惠》)。
\x 毛\x(即鬃也。一名鬣)
【氣味】有毒。
【主治】小兒驚癇,女子崩中赤白(《別錄》。思邈曰∶赤用赤馬,白用白馬)。
服止血,涂惡瘡(《日華》)。
\x尾\x
【主治】女人崩中,小兒客忤(時珍)。
【發(fā)明】時珍曰∶馬尾,《濟生方》治崩中,十灰散中用之。又《延壽書》云∶刷牙用
馬尾,令齒疏損。近人多用燒灰揩拭,最腐齒齦。不可不知。
【附方】舊一,新一。
小兒客忤∶小兒中馬毒客忤。燒馬尾煙于前,每日熏之,瘥乃止。(《圣惠方》)
腹內(nèi)蛇癥∶白馬尾切,酒服。初服長五分一匕,大者自出;次服三分者一匕,中者亦出;
更服二分者一匕,小者復出。不可頓服,殺人。(《千金方》)
\x腦\x
【氣味】有毒。
詵曰∶食之令人癲。
【主治】斷酒,臘月者溫酒服之(孫思邈)。
\x血\x
【氣味】有大毒。
詵曰∶凡生馬血入人肉中,一二日便腫起,連心即死。有人剝馬傷手,血入肉,一夜致
死。
\x汗\x
【氣味】有大毒。
弘景曰∶患瘡人,觸馬汗、馬氣、馬毛、馬尿、馬屎者,并令加劇。
詵曰∶馬汗入瘡,毒攻心欲死者,燒粟稈灰淋汁浸洗,出白沫,乃毒瓦斯也。嶺南有人用
此得力。
【附方】新二。
黥刺雕青∶以白馬汗搽上,再以汗調(diào)水蛭末涂之。(子和)
飲酒欲斷∶刮馬汗,和酒服之。(《千金》)
\x白馬溺\x
【氣味】辛,微寒,有毒。
【主治】消渴,破癥堅積聚,男子伏梁積疝,婦人瘕積,銅器承飲之(《別錄》)。洗頭
瘡白禿,
【發(fā)明】時珍曰∶馬尿治癥瘕有驗。按祖臺之《志怪》云∶昔
奴死剖之,得一白鱉,赤眼仍活。以諸藥納口中,終不死。有人
縮。遂以灌之,即化成水。其人乃服白馬尿而疾愈。此其征效也
治之。
【附方】舊二,新七。
肉癥思肉∶用白馬尿三升,空腹飲之,當吐肉出,不出者死(《千金》)。
食發(fā)成瘕∶咽中如有蟲上下是也。白馬尿飲之,佳。(《千金》)
伏梁心積∶銅器盛白馬尿一升,旦旦服之,妙。(《短劇》)
婦人乳腫∶馬尿涂之,立愈。(《產(chǎn)寶》)
小兒赤疵生身上者∶馬尿頻洗之。(《千金》)
蟲牙疼痛∶隨左右含馬溺,不過三五度瘥。(《千金方》)
利骨取牙∶白馬尿浸茄科三日,炒為末,點牙即落。或煎巴豆點牙亦落。勿近好牙。(鮑
氏)狐尿刺瘡痛甚者∶熱白馬尿漬之。(《千金》)
痞塊心痛∶僵蠶末二錢,白馬尿調(diào)服,并敷塊上。(《摘玄方》)
\x白馬通\x
時珍曰∶馬屎曰通,牛屎曰洞,豬屎曰零,皆諱其名也。凡屎必達胴腸乃出,故曰通,
曰洞。胴,即廣腸也。
【氣味】微溫,無毒。
《鏡源》云∶馬屎 火,養(yǎng)一切藥力。
【主治】止渴,止吐血、下血、鼻衄、金瘡止血、婦人崩中(《別錄
之才)。絞汁服,治產(chǎn)后諸血氣,傷寒時疾當吐下者
汁三合,日夜各二服。又治杖瘡、打損傷瘡中風作痛者,炒熱,包熨五十遍,極效
絞汁灌之,治猝中惡死。酒服,治產(chǎn)后寒熱悶脹。燒灰水服,治久痢赤白。和豬脂,涂馬咬
人瘡,及馬汗入瘡,剝死馬骨刺傷人,毒攻欲死者(時珍。出《短劇》諸方)。
【附方】舊四,新十六。
吐血不止∶燒白馬通,以水研,絞汁一升服。(《梅師方》)
衄血不止∶《錄驗》∶用綿裹白馬屎塞之?!肚Ы稹贰糜贸囫R糞絞汁,
干者浸水亦可。
口鼻出血∶用赤馬糞燒灰,溫酒服一錢。(《鈐方》)
久痢赤白∶馬糞一丸燒灰,水服。(《肘后方》)
猝中惡死吐利不止,不知是何病,不拘大人小兒∶馬糞一丸,絞汁灌之,干者水煮汁亦
可。此扁鵲法也。(《肘后》)
攪腸沙痛欲死者∶用馬糞研汁飲之,立愈。(《經(jīng)驗方》)
小兒猝忤∶馬屎三升燒末,以酒三斗,煮三沸,取汁浴兒。避風。(《千金》)
小兒 啼∶面青腹強,是忤客氣。新馬糞一團,絞汁灌之。(《
傷寒勞復∶馬屎燒末,冷酒服方寸匕,便驗。(《外臺》)
熱毒攻肢,手足腫痛欲脫∶以水煮馬屎汁漬之。(《外臺》)
風蟲牙痛∶白馬屎汁,隨左右含之,不過三口愈。(《圣惠》)
鼻 不聞∶新馬屎汁,仰頭含滿口,灌入鼻中即通。(《普濟》)
筋骨傷破∶以熱白馬屎敷之,無瘢。(《千金》)
疔腫傷風作腫∶以馬屎炒,熨瘡上五十遍,極效。(《普濟方》)
多年惡瘡或痛癢生舋∶用馬糞并齒同研爛,敷上,不過數(shù)次。武丞相在蜀時,脛有瘡,
癢不可忍,用此而瘥。(《兵部手集》)
諸瘡傷水或傷風寒痛劇∶用馬屎燒煙熏,令汁出愈。(《千金方》)
凍指欲墮∶馬糞煮水,漬半日即愈。(《千金》)
積聚脹滿∶白馬糞同蒜搗膏,敷患處,效。(《活人心統(tǒng)》)
一切漏疾∶白馬通汁,每服一升,良。(《千金》)
\x屎中粟\x
【主治】金創(chuàng),小兒客忤,寒熱不能食(蘇恭)。
丸)。
【附方】舊一。
飲之亦可。(《外臺》)
\x馬絆繩\x
【主治】煎水,洗小兒癇(蘇恭)。燒灰,摻鼻中生瘡(時珍)。東行馬蹄下土 弘景曰∶
作方術(shù),可知女人外情。
時珍曰∶《淮南萬畢術(shù)》云∶東行白馬蹄下土,合三家井中泥,置人臍下,即臥不能起
也。
<目錄>獸部第五十卷\獸之一
<篇名>驢
內(nèi)容:(《唐本草》)
【釋名】時珍曰∶驢,臚也。臚,腹前也。馬力在膊,驢力在臚也。
【集解】時珍曰∶驢,長頰廣額,磔耳修尾,夜鳴應更,性善馱負
,入藥以黑者為良。女直、遼東出野驢,似驢而色駁,鬃尾長,骨骼大,食之功與驢同。西
土出山驢,有角如羚羊,詳羚羊下。東海島中出海驢,能入水不濡。又有海馬、海牛、海豬
、海獾等物,其皮皆供用。
藏器曰∶海驢、海馬、海牛皮毛在陸地,皆候風潮則毛起。物性如此。
\x肉\x(以下通用烏驢者良)。
【氣味】甘,涼,無毒。
思邈曰∶酸,平。
吳瑞曰∶食驢肉,飲荊芥茶,殺人。妊婦食之,難產(chǎn)。同鳧茈食,令人筋急。病死者有
毒。
【主治】解心煩,止風狂。釀酒,治一切風(《日華》)。
同五味煮食,或以汁作粥食(孟詵)。補血益氣,治遠年勞損,煮汁空心飲。療痔
珍)。
野驢肉功同(《正要》)。
【發(fā)明】宗 曰∶驢肉食之動風,脂肥尤甚,屢試屢驗?!度杖A子》以為止一切風狂,
未可憑也。
\x頭肉\x
【主治】煮汁,服二三升,治多年消渴,無不瘥者。又以漬曲醞酒服,去大風動搖不休
者(孟詵)。亦洗頭風風屑(《日華》)。同姜齏煮汁日服,治黃膽百藥不治者(時珍。出張文
仲方)。
【附方】舊一。
豉汁煮食。(《心鏡》)
\x脂\x
【主治】敷惡瘡疥癬及風腫(《日華》)。和酒服三
梅為丸,治多年瘧,未發(fā)時服三十丸。又生脂和生椒搗熟,綿裹塞耳,治積年聾疾
和酒等分服,治猝咳嗽。和鹽、涂身體手足風腫(時珍。出
【附方】舊一。
滴耳治聾∶烏驢脂少許,鯽魚膽一個,生油半兩。和勻,納樓蔥管中,七日取滴耳中,
日二。(《圣惠》)(重出)
眼中息肉∶驢脂、白鹽等分。和勻,注兩目 頭,日
\x髓\x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耳聾(時珍)。
【附方】新二。
多年耳聾∶重者用三、兩度,初起者一上便效。用驢前腳脛骨打破,向日中瀝出髓,以
瓷盒盛收。每用綿
又方∶驢髓以針砂一合,水二合,浸十日。取清水少許,和髓攪勻,滴少許入耳中。外以方
新磚半個燒赤,潑醋,鋪磁石末一兩在磚上,枕之至晚。如此三度,即通。(并《普濟方》)
\x血\x
時珍曰∶熱血,以麻油一盞,和攪去沫,煮熟即成白色。此亦可異,昔無言及者。
【氣味】咸,涼,無毒。
【主治】利大小腸,潤燥結(jié),下熱氣(時珍)。
\x乳\x
【氣味】甘,冷利,無毒。思邈曰∶酸,寒。
【主治】小兒熱急黃等。多服使利(《唐本》)。療大熱,止消渴(孫思邈)。小兒熱
,急驚邪赤?。ㄊ挶?。小兒癇疾,客忤天吊風疾(《日華》)。猝心痛絞結(jié)連腰臍者,熱服三
升
氣郁,解小兒熱毒,不生痘疹。浸黃連取汁,點風熱赤眼(時珍。出《千金》諸方)。
【附方】舊一,新三。
驢乳、豬乳各一升,煎一升五合,服如杏仁許,三四服瘥。(《千金》)
(《圣惠》)
長)十根,火煨,一頭出津,拭凈,浸乳中。取乳滴口中甚妙。
\x陰莖\x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強陰壯筋(時珍)。
\x駒衣\x
【主治】斷酒。 研,酒服方寸匕(《外臺》)。
\x皮\x
【主治】煎膠食之,治一切風毒,骨節(jié)痛,呻吟不止。和酒服更良其生皮,覆瘧疾人,
良(孟詵)。煎膠食,主鼻洪吐血,腸風血痢,崩中帶下
【附方】舊一,新一。
中風 僻,骨疼煩躁者∶用烏驢皮 毛,如常治凈蒸熟,入豉汁
鏡》)
\x毛\x
【主治】頭中一切風病,用一斤炒黃,投一斗酒中,漬三日。空心細飲令醉,暖臥取
汗。明日更飲如前。忌陳倉米、麥面(孟詵)。
【附方】新二。
小兒客忤∶剪驢膊上旋毛一彈子大,以乳汁煎飲。(《外臺》)
襁褓中風∶取驢背前交脊中毛一拇指大,入麝香豆許,以乳汁和,銅器中慢炒為末。乳
汁和,灌之。(《千金》)
\x骨\x
【主治】煮湯,浴歷節(jié)風(孟詵)。牝驢骨煮汁服,
\x頭骨\x
【主治】燒灰和油,涂小兒顱解(時珍)。
\x懸蹄\x
【主治】燒灰,敷癰疽,散膿水。和油,敷小兒解顱,以瘥為度
【附方】舊一,新三。
麝香半錢,為末,敷之。(《奇效方》)
天柱毒瘡∶生脊大椎上,大如錢,赤色,出水。驢蹄二片,胡粉(熬)一分,麝香少許
為末。醋和涂之。干則摻之。(《圣惠》)
飲酒穿腸∶飲酒過度,欲至穿腸者。用驢蹄硬處削下,水煮濃汁,冷凍飲料之。襄州散將樂
小蠻,得此方有效。(《經(jīng)驗方》)
鬼瘧不止∶用白驢蹄(銼炒)、砒霜各二分,大黃四分。綠豆三分,雄黃一分,朱砂半
分。研,蜜丸梧桐子大。未發(fā)平旦冷水服二丸,即止。七日忌油。(《肘后》)
\x溺\x
【氣味】辛,寒,有小毒。
【主治】癥癖,反胃不止,牙齒痛。治水腫,每服五合良。畫體成字者為燥水,用牝驢
尿,不成字者為濕水,用 驢尿。(《唐本》)。浸蜘蛛咬瘡,良(藏器)。治反胃噎病,狂犬
咬傷,癬癘惡瘡,并多飲取瘥。風蟲牙痛,頻含漱之,良(時珍。出《千金》諸方)。
【發(fā)明】震亨曰∶一婦病噎,用四物加驢尿與服,以防其生蟲,數(shù)十
時珍曰∶張文仲《備急方》言∶幼年患反胃,每食羹粥諸物,須臾吐出。貞觀中,許奉
御兄弟及柴、蔣諸名醫(yī)奉敕調(diào)治,竟不能療。漸疲困,候絕旦夕。忽一衛(wèi)士云∶服驢小便極
驗。遂服二合,后食止吐一半。哺時再服二合,食粥便定。次日奏知,則宮中五六人患反胃
者同服,一時俱瘥。此物稍有毒,服時不可過多。須熱飲之。病深者七日當效。后用屢驗。
【附方】新三。
狐尿刺瘡∶烏驢尿頓熱漬之。(《千金》)
白癜風∶驢尿、姜汁等分,和勻頻洗。(《圣惠方》)
耳聾∶人中白一分,干地龍一條。為末,以烏驢駒尿一合和勻,瓷器盛之。每滴少許入
耳。立瘥(《圣惠》)
\x屎\x
【主治】熬之,熨風腫漏瘡。絞汁,主心腹疼痛,諸疰忤。燒灰吹鼻,止衄甚效。和油,
涂惡瘡濕癬(時珍)。
【附方】新四。
猝心氣痛∶驢屎絞汁五合,熱服即止。(《肘后方》)
經(jīng)水不止及血崩∶用黑驢屎燒存性研末,面糊丸梧桐子大。每空心黃酒下五、七十丸,
神妙。(龔云林《醫(yī)鑒》)
疔瘡中風腫痛∶用驢屎炒,熨瘡上五十遍,極效。(《普濟方》)
小兒眉瘡∶黑驢屎燒研,油調(diào)涂,立效。(《圣惠方》)
\x耳垢\x
【主治】刮取涂蝎螫(崔氏)。
\x尾軸垢\x
【主治】新久瘧無定期者。以水洗汁,和面如彈丸二枚,作燒餅。未發(fā)前食一枚,發(fā)時
食一枚,效(蘇恭)。
\x溺下泥\x
【主治】敷蜘蛛傷(藏器)。
\x驢槽\x
【主治】小兒拗哭不止,令三姓婦人抱兒臥之,移時即止,勿令人知(藏器)。
【發(fā)明】時珍曰∶錦囊詩云∶系蟹懸門除鬼疾,畫驢掛壁止兒啼。言關(guān)西人以蟹殼懸之,
辟邪瘧;江左人畫驢倒掛之,止夜啼。與驢槽止哭之義同,皆厭禳法耳。
<目錄>獸部第五十卷\獸之一
<篇名>騾
內(nèi)容:(《食鑒》)
【釋名】時珍曰∶騾古文作 。從馬,從 ,諧聲。
【集解】時珍曰∶騾大于驢而健于馬,其力在腰。其后有鎖骨不能開
有五,牡驢交馬而生者,騾也;牡馬交驢而生者,為
(音宅陌);牡牛交驢而生者,為 (音謫 );牡牛交馬而生者,為 。今俗通呼
為騾矣。
\x肉\x
【氣味】辛、苦,溫,有小毒。
寧源曰∶騾性頑劣,肉不益人,孕婦食之難產(chǎn)。
時珍曰∶古方未見用騾者,近時小籍時有其方云。按∶《呂氏春秋》云∶趙簡子有白騾
甚愛之。其臣陽城胥渠有疾。醫(yī)云∶得白騾肝則生,不得則死。簡子聞之,曰∶殺畜活人,
不亦仁乎?乃殺騾取肝與之。胥渠病愈。此亦剪須以救功臣之意,書之于此,以備醫(yī)案。
\x蹄\x
【主治】難產(chǎn)。燒灰,入麝香少許,酒服一錢(《普濟方》)。
\x屎\x
【主治】打損,諸瘡,破傷中風,腫痛。炒焦裹熨之,冷即易(時珍)。
<目錄>獸部第五十卷\獸之一
<篇名>駝
內(nèi)容:(宋《開寶》)
【釋名】橐駝(《漢書》)、駱駝。
時珍曰∶駝能負囊橐,故名。方音訛為駱駝也。
【集解】馬志曰∶野駝、家駝生塞北、河西。其脂在兩峰內(nèi),入藥俱
頌曰∶野駝,今惟西北番界有之。家駝,則北中人家蓄養(yǎng)生息者,入藥不及野駝。
時珍曰∶駝狀如馬,其頭似羊,長項垂耳,腳有三節(jié),背有兩肉峰如鞍形,有蒼、褐、
黃、紫數(shù)色,其聲曰 ,其
直上如野狼煙。其力能負重,可至千斤,日行二三百里。又能知泉源水脈風候。凡伏流人所不
知,駝以足踏處即得之。流沙夏多
人以為驗也。其臥而腹不著地,屈
日行千里。土番有獨峰駝。《西域
呼為封牛,亦曰
《南史》云滑國有兩腳駝,諸家所未聞也。
\x駝脂\x
即駝峰。脂在峰內(nèi),謂之峰子油。入藥以野駝者為良。
宗 曰
【氣味】甘,溫,無毒。 《鏡源》曰∶能柔五金。
【主治】頑痹風瘙,惡瘡毒腫死肌,筋皮攣縮, 損筋骨?;鹬四χ?,取熱氣透肉。亦
和米粉作煎餅食之,療痔(《開寶》)。治一切風
之(大明)。主虛勞風,有冷積者,以燒酒調(diào)服之(《正要》)。
【附方】新一。
盞和化服之,加至一匙,日三服。(《圣濟總錄》)
\x肉\x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諸風下氣,壯筋骨,潤肌膚,主惡瘡(大明)。
\x乳\x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補中益氣,壯筋骨,令人不饑(《正要》)。
\x黃\x
【氣味】苦,平,微毒。
【主治】風熱驚疾(時珍)。
【發(fā)明】時珍曰∶駱駝黃,似牛黃而不香。戎人以亂牛黃,而功不及
\x毛\x
【主治】婦人赤白帶下,最良(蘇恭)。頷毛∶療痔,燒灰,酒服方寸匕(時珍。出崔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