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本草綱目在線閱讀(第92頁)
犀無水陸,郭璞謂犀有三角,蘇頌謂毛犀為牯犀,皆出訛傳,今并正之。毛犀即 牛也,見
本條。犀角紋如魚子形,謂之粟紋。紋中有眼,謂之粟眼。黑中有黃花者為正透,黃中有黑
花者為倒透,花中復(fù)有花者為重透,并名通犀,乃上品也;花如椒豆斑者次之;烏犀純黑無
花者為下品。其通天夜視有光者,名夜明犀,故能通神開水,飛禽走獸見之皆驚。又《山海
經(jīng)》有白犀,白色;《開元遺事》有辟寒犀,其色如金,交趾所貢,冬月暖氣襲人;《白孔六
帖》有辟暑犀,唐文宗得之,夏月能清暑氣;《嶺表錄異》有辟塵犀,為簪梳帶胯,塵不近
身;《杜陽編》有蠲忿犀,云為帶,令人蠲去忿怒,此皆希世之珍,故附見之。
\x犀角\x(番名低密)
【修治】弘景曰∶入藥惟雄犀生者為佳。若犀片及見成器物皆被蒸煮,不堪用。
頌曰∶凡犀入藥有黑白二種,以黑者為勝,角尖又勝。生犀不獨未經(jīng)水火者,蓋犀有捕
得殺取者為上,蛻角者次之。
宗 曰∶鹿取茸,犀取尖,其精銳之力盡在是也。以西番生犀磨服為佳,入湯、散則屑
之。
曰∶凡使,勿用奴犀、 犀、病水犀、攣子犀、無潤犀。惟取烏黑肌皺、坼裂光潤
者,銼屑,入臼杵,細(xì)研萬匝乃用。
李 曰∶凡犀角鋸成,當(dāng)以薄紙裹于懷中蒸燥,乘熱搗之,應(yīng)手如粉。故《歸田錄》云∶
翡翠屑金,人氣粉犀。
【氣味】苦、酸、咸,寒,無毒?!秳e錄》曰∶微寒。
李 曰∶大寒,無毒。甄權(quán)曰∶牯犀角,甘、辛,有小毒。
張元素曰∶苦、酸,寒,陽中之陰也。入陽明經(jīng)。
之才曰∶松脂為之使。惡雷丸、 菌。
時珍曰∶升麻為之使。惡烏頭、烏喙。
曰∶忌鹽,及妊婦勿服,能消胎氣。
【主治】百毒蠱疰,邪鬼瘴氣,殺鉤吻、鴆羽、蛇毒,除邪,不迷惑魘寐。久服輕身(《本
經(jīng)》)。傷寒溫疫,頭痛寒熱,諸毒瓦斯。令人駿健
熱,散風(fēng)毒,治發(fā)背癰疽瘡腫,化膿作水,療時疾,熱如火,煩悶,毒入心中,狂言妄語(《藥
性》)。治
主風(fēng)毒攻心, 熱悶,擁毒赤痢,小兒麩豆,風(fēng)熱驚癇(《
惡心痛,飲食中毒,藥毒熱毒,筋骨中風(fēng),心風(fēng)煩悶,中風(fēng)失音,皆瘥。以水磨服,治小兒
驚熱。山犀、水犀,功用相同(孟詵)。磨汁,治吐血、衄血、下血,及傷寒畜血,發(fā)狂譫
語,發(fā)黃發(fā)斑,痘瘡稠密,內(nèi)熱黑陷,或不結(jié)痂,瀉肝涼心,清胃解毒(時珍)。
【發(fā)明】時珍曰∶犀角,犀之精靈所聚,足陽明藥也。胃為水谷之海,飲食藥物必先受
之,故犀角能解一切諸毒。五臟六腑,皆稟氣于胃,風(fēng)邪熱毒,必先干之。故犀角能療諸血,
及驚狂斑痘之證。《抱樸子》云∶犀食百草之毒,及眾木之棘,所以能解毒。凡蠱毒之鄉(xiāng),
有飲食,以此角攪之,有毒則生白沫涌起,無毒則否。以之煮毒藥,則無復(fù)毒勢也?!侗睉?br>錄》云∶凡中毒箭,以犀角刺瘡中,立愈。由犀食百毒棘刺也。昔溫嶠過武昌牛渚磯,下多
怪物。嶠然犀角照之,而水族見形。《淮南萬畢術(shù)》云∶犀角
辟邪不惑,于此益可見矣。
【附方】舊六,新七。
錢。(《總錄》)
中忤中惡鬼氣∶其證或暮夜登廁,或出郊外,驀然倒地,厥冷握拳,口鼻出清血,須臾
不救,似乎尸厥,但腹不鳴,心腹暖爾。勿移動,令人圍繞,燒火打鼓,或燒蘇合香、安息
香、麝香之類,候醒乃移動。用犀角五錢,麝香、朱砂各二錢五分,為末。每水調(diào)二錢服,
即效。(華佗方)
臥忽不寤∶若以火照之則殺人。但唾其面,痛嚙其踵及大趾甲際,即活
即令不魘。(《肘后》)
小兒驚癇不知人,嚼舌仰目者∶犀角濃磨水服之,立效。為末亦可。(《廣利方》)
痘瘡稠密∶不拘大人小兒。生犀,于澀器中,新汲水磨濃汁,冷凍飲料服之。(《錢氏小兒
方》)
消毒解熱∶生犀角尖,磨濃汁,頻飲之。(同上)
服藥過劑∶犀角燒末,水服方寸匕。(《外臺》)
中毒煩困∶方同上。
食雉中毒∶吐下不止。用生犀角末方寸匕,新汲水調(diào)服,即瘥。(《圣惠方》)
蠼 尿瘡∶狀如茱萸,中央白膿,惡寒壯熱。磨犀角汁涂之。(《千金方》)
瘭疽毒瘡∶喜著十指,狀如代指,根深至肌,能壞筋骨,毒瓦斯入臟殺人。宜燒鐵烙之,
或灸百壯,日飲犀角汁取瘥。(《千金方》)
山嵐瘴氣∶犀角磨水服之,良。(《集簡方》)
下痢鮮血∶犀角、地榆、生地黃各一兩,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水一升,煎
五合,去滓溫服。(《圣惠方》)
<目錄>獸部第五十一卷\獸之二
<篇名>牛
內(nèi)容:(毛、俚、來三音。《綱目》
【釋名】毛犀(《廣志》)、貓牛(《漢書注》)
夢錄》) 牛(音抽)。
時珍曰∶ 者髦也,其髦可為旌旄也。其體多長毛,而身角如犀,故曰毛犀?!都?br>書》作 牛,顏師古作貓牛,《爾雅》作 牛,音皆相近也。《山海經(jīng)》
牛,因角理如竹也?;蛟浦窦?br>也。狀如犀而角
【集解】時珍曰∶ 牛出西南徼外,居深山中野牛也。狀及毛、尾俱同 牛, 小而
大,有重千斤者。其尾名曰 ,亦可為旌
荊山多 牛。郭璞注云∶ 牛之
甚長而黃黑相間,制弓極勁。彼
角之花斑,皆類山犀,
而之毛尾勝
【附錄】 牛(音危) 又名夔牛。如牛而大,肉重數(shù)千斤,出
\x 牛\x 《廣志》云∶出日南及潯州大賓縣。色青黃,與蛇同穴。性嗜鹽,人裹手
涂鹽取之。其角如玉,可為器。
\x海牛\x 《齊地志》云∶出登州海島中。形似牛,鼉腳 毛。其皮甚軟,可供百用。
脂可燃燈?!跺居钪尽访麧撆#稄V志》名 牛。
\x月支牛\x 《玄中記》云∶出西胡及大月氏國。今日割取肉,明日其創(chuàng)即復(fù)合也。
\x山牛\x 狀如牛,而角有枝,如鹿茸。
\x角\x
【氣味】酸、咸,涼,無毒。
【主治】驚癇熱毒,諸血?。〞r珍)。
\x黃\x
【氣味】原缺。
【主治】驚癇癲狂。
【發(fā)明】時珍曰∶ 牛亦有黃,彼人以亂牛黃,但堅而不香,云功用亦相近也。其角亦
可亂犀,但無粟紋,蘇頌《圖經(jīng)》誤以為牯犀角者是也。亦可用,而功不及犀,《昨夢錄》、
《格古論》說之詳矣。
<目錄>獸部第五十一卷\獸之二
<篇名>牛
內(nèi)容:(音毛?!毒V目》)
【釋名】 牛(音鬣?!稜栄拧罚?、 牛
時珍曰∶ 與旄同?;蜃髅??!逗鬂h書》云∶冉KT 夷出 牛,一名 牛,重千斤,毛
可為旄。觀此則旄牛之名,蓋取諸此。顏師古云∶ 牛即 牛也。而葉盛《水東日記》云∶
毛牛與封牛合,則生 牛。亦類毛牛,偏氣使然,故謂之 。然則 又毛之遺種耶?
【集解】時珍曰∶ 牛出甘肅臨洮,及西南徼外,野牛也,人多畜養(yǎng)之。狀如水牛,體
長多力,能載重,迅行如飛,性至粗梗。髀、膝、尾、背、胡下皆有黑毛,長尺許。其尾最
長,大如斗,亦自愛護,草木鉤之,則止而不動。古人取為旌旄,今人以為纓帽。毛雜白色
者,以茜染紅色?!渡胶=?jīng)》云∶潘侯之山有旄牛,狀如牛而四足節(jié)生毛。即此也。其肉味
美,故《呂氏春秋》云∶肉之美者, 、象之肉也。
\x喉靨\x
【主治】項下癭氣(時珍)。
【發(fā)明】時珍曰∶ 牛,古方未見用者。近世
亦因類之義也。其方用 牛喉脆骨二寸許一節(jié),連兩邊扇動脆骨取之,或煮或燒,仰臥頓服。
仍取巧舌(即靨子也),嚼爛噙之,食頃乃咽。病患容貌必瘦減,而癭自內(nèi)消矣。不過二服
即愈,云神妙無比也。
<目錄>獸部第五十一卷\獸之二
<篇名>野馬
內(nèi)容:(《綱目》)
【集解】時珍曰∶按郭璞云∶野馬似馬而小,出塞外。今西夏、甘肅及遼東山中亦有之。
取其皮為裘。食其肉,云如家馬肉,但落地不沾沙耳?!稜栄拧吩啤?如馬,一角(似鹿茸)。
不角者,騏也?!渡胶=?jīng)》云∶北海有獸,狀如馬,色青,名
\x肉\x
【氣味】甘,平,有小毒。
【主治】人病馬癇,筋脈不能自收,周痹肌肉不仁(思邈。《心鏡》治上證,用肉一斤,
豉汁煮熟,入五味、蔥白,作腌臘及羹粥,頻食之。白煮亦可)。
\x陰莖\x
【氣味】酸、咸,溫,無毒。
【主治】男子陰痿縮,少精(思邈)。
【發(fā)明】時珍曰∶野馬,孫思邈《千金方》載有功用,而本草不收,今采補之。
<目錄>獸部第五十一卷\獸之二
<篇名>野豬
內(nèi)容:(《唐本草》)
【集解】宗 曰∶野豬,陜、洛間甚多。形如家豬,但腹小腳長,毛色褐。作群行,獵
人惟敢射最后者;若射中前者,則散走傷人。其肉赤色如馬肉,食之勝家豬,牝者肉更美。
詵曰∶冬月在林中食橡子。其黃在膽中,三歲乃有,亦不常得。
時珍曰∶野豬處處深山中有之,惟關(guān)西者時或有黃。其形似豬而大。牙退場門外,如象牙。
其肉有至二三百斤者。能
啖蛇虺?!痘茨献印吩弧靡板橛熊?槎櫛,窟虛連比,以象宮室,陰以防雨,景以蔽日。亦
其知也。范致能《虞衡志》云∶嶺南一種懶婦,似山豬而小,善害田禾。惟以機軸紡織之器
置田所,則不復(fù)近也。
\x肉\x
【氣味】甘,平,無毒。宗 曰∶微動風(fēng)。
詵曰∶不發(fā)病,減藥力,與家豬不同。但青蹄者不可食,微動風(fēng)。
時珍曰∶服巴豆藥者忌之。
【主治】癲癇,補肌膚,益五臟,令人虛肥,不發(fā)風(fēng)虛氣(孟詵)。
不過十頓(《日華》)。
【附方】舊一。
久痔下血∶野豬肉二斤,著五味炙,空腹食之。作羹亦得。(《食醫(yī)心鏡》)
\x脂\x(臘月煉過取之)
【主治】煉凈和酒日三服,令婦人多乳,十日后,可供三四兒。素?zé)o乳者亦下(孟詵)。
悅色,除風(fēng)腫毒瘡疥癬(《日華》)。
\x黃\x
【氣味】辛、甘,平,無毒。
【主治】金瘡,止血生肉。療癲癇,水研如棗核許服之,日二服,效(《唐本》)。研水
服,治血痢疰?。ú仄鳎?。治惡毒風(fēng),小兒疳氣,客忤天吊(《日華》)。
\x膽\x
【主治】惡熱毒瓦斯(孟詵)。鬼疰癲癇,小兒諸疳,水研棗許服,日二(時珍。出《衛(wèi)
生方》)。
\x齒\x
【主治】燒灰水服,治蛇咬毒(藏器)。
\x頭骨\x
【主治】邪瘧(《圣惠方》中用之)。
【附方】新一。
每服二錢,粥飲空心服。(《圣惠方》)
\x外腎\x
【主治】連皮燒存性研,米飲服,治崩中帶下,及腸風(fēng)瀉血,血?。ā度杖A》)。
\x皮\x
【主治】燒灰,涂鼠 惡瘡(時珍?!锻馀_》方中用)。
<目錄>獸部第五十一卷\獸之二
<篇名>豪豬
內(nèi)容:(《綱目》)
【釋名】蒿豬(《唐本》)、山豬(《通志》)
時珍曰∶《說文》云∶豪,豕鬣如筆管者。能激毫射人故也。郭璞曰∶吳楚呼為鸞豬?!缎?br>禽》云∶壁水
【集解】頌曰∶豪豬,陜、洛、江東諸山中并有之。髦間有豪如箭,能射人。
時珍曰∶豪豬處處深山中有之,多者成群害稼。狀如豬,而項脊有棘鬣,長近尺許,粗
如箸。其狀似笄及帽刺,白本而黑端。怒則激去,如矢射人。羌人以其皮為靴。郭璞云∶
豬自為牝牡而孕也。張師正《倦游錄》云∶南海有泡魚,大如斗,身有棘
巽為魚,坎為豕,豈巽變坎乎?
\x肉\x
【氣味】甘,大寒,有毒。
頌曰∶不可多食。發(fā)風(fēng),令人虛羸。
【主治】多膏,利大腸(蘇頌)。
\x肚及屎\x
【氣味】寒,無毒。
【主治】水病,熱風(fēng),鼓脹。同燒存性,空心溫酒服二錢匕。用一具即消(孟詵)。干
燒服之,治黃膽
【發(fā)明】詵曰∶此豬多食苦參,故能治熱風(fēng)水脹,而不治冷脹也。
時珍曰∶豪豬本草不載,惟孟氏《食療本草》 條說之。
<目錄>獸部第五十一卷\獸之二
<篇名>熊
內(nèi)容:(《本經(jīng)》上品)
【釋名】時珍曰∶熊者雄也。熊字篆文象形。俗呼熊為豬熊,羆為人熊、馬熊,各因形
似以為別也?!妒霎愑洝吩啤迷陉懺恍埽谒荒埽歹吽撸?。故熊字從能。《續(xù)搜神記》
云∶熊居樹孔中,東土人擊樹,呼為“子路”則起,不呼則不動也。又狒狒亦名人熊,見本
條。
【集解】《別錄》曰∶熊生雍州山谷。十一月取之。
弘景曰∶今東西諸山縣皆有之,自非易得。
頌曰∶今雍、洛、河?xùn)|及懷慶、衛(wèi)山中皆有之。形類大豕,而性輕捷,好攀緣,上高木
,見人則顛倒自投于地。冬蟄入穴,春月乃出。其足名蹯,為八珍之一,古人重之,然
之難熟。熊性惡鹽,食之即死(出《淮南子》)。
時珍曰∶熊如大豕而豎目,人足黑色。春夏膘肥時,皮濃筋駑,每升木引氣,或墮
快,俗呼跌膘,即《莊子》所謂熊經(jīng)鳥申也。冬月蟄時不食,饑則舐其掌,故其
之熊蹯。其行山中,雖數(shù)十里,必有 伏之所,在石巖枯木,山中人謂之熊館。劉敬叔《異
苑》云∶熊性惡穢物及傷殘,捕者置此物于穴,則合穴自死?;驗榧趟鶄?,出穴爪之,至
骨即斃也。陸佃《埤雅》云∶其膽春近首,夏在腹,秋在左足,冬在右足。熊、羆皆壯毅之
物,屬陽,故書以喻不二心之臣,而詩以為男子之祥也。
\x脂\x
【釋名】熊白。
弘景曰∶脂即熊白,乃背上肪,色白如玉,味甚美,寒月則有,夏月則無。其腹中肪及
身中脂,煎煉過亦可作藥,而不中啖。
【修治】 曰∶凡取得,每一斤入生椒十四個,同煉過,器盛收之。
【氣味】甘,微寒,無毒?!秳e錄》曰∶微溫。
《日華》曰∶涼。其脂燃燈,煙損人眼,令失光明。
【主治】風(fēng)痹不仁筋急,五臟腹中積聚,寒熱羸瘦,頭瘍白禿,面上
饑,輕身長年(《本經(jīng)》)。飲食嘔吐(《別錄》)。治風(fēng),補虛損,殺勞蟲,酒煉服之(《日
華》)。長發(fā)令黑,悅澤人面(蘇恭)。
【附方】舊二,新一。
令發(fā)長黑∶熊脂、蔓荊子(末)等分和勻,醋調(diào)涂之。(《圣惠方》)
發(fā)毛黃色∶以熊脂涂發(fā)梳散,入床底,伏地一食頃,即出,便盡黑。不過用脂一升效。
(《千金翼》)
白禿頭癬∶熊白敷之。(《楊氏產(chǎn)乳》)
\x肉\x
【氣味】甘,平,無毒。
《別錄》曰∶微溫。弘景曰∶有痼疾不可食熊肉,令終身不除。鼎曰∶若腹中有積聚寒
熱者食之,永不除也。十月勿食之,傷神。
【主治】風(fēng)痹,筋骨不仁,功與脂同(孫思邈)。補虛羸(孟詵)。
【發(fā)明】時珍曰∶按∶劉河間云∶熊肉振羸,兔目明視。因其氣有余,以補不足也。
【附方】舊二。
肉一斤切,入豉汁中,和蔥、姜、椒、鹽作腌臘
半斤,如上法食之。(并《食醫(yī)心鏡》)
\x掌\x
【修治】《圣惠方》云∶熊掌難 ,得酒、醋、水三件同煮,熟即大如皮球也。
【主治】食之可御風(fēng)寒,益氣力(《日華》)。
\x膽\x 頌曰∶熊膽陰干用。然多偽者,但取一粟許滴水中,一道若線不
時珍曰∶按錢乙云∶熊膽佳者通明。每以米粒點水中,運轉(zhuǎn)如飛者良。余膽亦轉(zhuǎn),但
緩爾。
周密《齊東野語》云∶熊膽善辟塵。試之以凈水一器,塵幕其上,投膽米許,則凝塵豁
然而開也。
【氣味】苦,寒,無毒。
權(quán)曰∶惡防己、地黃。
【主治】時氣熱盛,變?yōu)辄S膽,暑月久痢,疳 心痛疰忤(蘇恭)。治諸疳、耳鼻瘡、

瘡,殺蟲
清心,平肝明目去翳,殺蛔、蟯蟲(時珍)。
【發(fā)明】時珍曰∶熊膽,苦入心,寒勝熱,手少陰、厥陰、足陽明經(jīng)藥也。故能涼心平
肝殺蟲,為驚癇疰忤、翳障疳痔、蟲牙蛔痛之劑焉。
【附方】舊五,新五。
赤目障翳∶熊膽丸,每以膽少許化開,入冰片一二片,銅器點之,絕奇?;驕I癢,加生
姜粉些須。(《齊東野語》)
如三日不開,服四物加甘草、天花粉。(《全幼心鑒》)
小兒鼻蝕∶熊膽半分,湯化抹之。(《圣惠方》)
十年痔瘡∶熊膽涂之神效,一切方不及也。(《外臺》)
腸風(fēng)痔 ∶熊膽半兩,入片腦少許研,和豬膽汁涂之。(《壽域方》)
蛔蟲心痛∶熊膽一大豆,和水服之,大效。(《外臺》)
小兒驚癇∶方見主治。
風(fēng)蟲牙痛∶熊膽三錢,片腦四分,每以豬膽汁調(diào)少許搽之。(《攝生方》)
水弩射人∶熊膽涂之。更以雄黃同用酒磨服,即愈。(《斗門方》)
諸疳羸瘦∶熊膽、使君子末等分研勻,瓷器蒸溶,蒸餅丸麻子大。每米飲下二十丸。(
幼大全》)
\x腦髓\x
【主治】諸聾(蘇恭)。療頭旋。摩頂,去白禿風(fēng)屑,生發(fā)(《日華》)。
\x血\x
【主治】小兒客忤(蘇恭)。
\x骨\x
【主治】作湯,浴歷節(jié)風(fēng),及小兒客忤(孟詵)。
【附錄】羆、 (音頹) 時珍曰∶熊、羆、 ,三

色黃白者,羆也;小而色黃赤者, 也。
頭長腳高,猛憨多力,能拔樹木,
熊。羅愿《
其白如熊白,而理粗味減,功用亦同。
<目錄>獸部第五十一卷\獸之二
<篇名>羊
內(nèi)容:(《本經(jīng)》中品)
【釋名】羚羊(俗)、 羊(音鈐)、
時珍曰∶按王安石《字說》云∶鹿則比類,而環(huán)角外向以自防; 則獨棲,懸角木上以
遠害,可謂靈也。故字從鹿,從靈省文。后人作羚。許慎《說文》云∶ ,山羊也,大
而細(xì)角?!渡胶=?jīng)》作 ,云∶狀如羊而馬尾。費信
至尾,垂九塊,名九尾羊。
【集解】《別錄》曰∶羚羊角出石城山川谷及華陰山。采無時。
弘景曰∶今出建平、宜都諸蠻山中及西域。多兩角,一角者為勝。角多節(jié),蹙蹙圓繞。
別有山羊角極長,唯一邊有節(jié),節(jié)亦疏大,不入藥用。乃《爾雅》名 羊者,羌夷以為羚羊,
能陟峻 。
恭曰∶羚羊,南山、商、淅間大有,今出梁州,真州、洋州亦貢。其角細(xì)如人指,長四


藏器曰∶山羊、山驢、羚羊,三種相似,而羚羊有神,夜宿防患,以角掛樹不著地。但
角彎中深銳緊小,有掛痕者為真,如此分別,其疏慢無痕者非也。真角,耳邊聽之集集鳴者
良。陶言一角者謬也。
頌曰∶今秦、隴、龍、蜀、金、商州山中皆有之,戎人多捕得來貨。其形似羊,青色而
大。其角長一二尺,有節(jié)如人手指握痕,又最堅勁。郭璞注《爾雅》云∶ 似羊而大,
其角細(xì)而圓銳,好在
與《爾雅》之 羊,陶注之山羊,蘇注之山驢,大都相似。今人相承用之,以為羚羊。其細(xì)
角長四五寸如人指多節(jié)蹙蹙圓
真羚羊角,而世多不用何也?又閩、廣山中,出一種野羊,彼人亦謂之羚羊也。陳氏謂耳邊
聽之鳴者良。今牛羊諸角,但殺之者,聽之皆有聲,不獨羚角也。自死角則無聲矣。
宗 曰∶諸角附耳皆集集有聲,不如有掛痕一說為盡之。然有偽作者,宜察焉。
時珍曰∶羚羊似羊,而青色毛粗,兩角短小; 羊似吳羊,兩角長大;山驢,驢之身
羚之角,但稍大而節(jié)疏慢耳。陶氏言羚羊有一角者,而陳氏非之。按《寰宇志》云∶安
石山出羚羊,一角極堅,能碎金剛石。則羚固有一角者矣。
金剛石出西域,狀如紫石英,百煉不消,物莫能擊;惟羚羊角扣之,則自然冰泮也。又
貘骨偽充佛牙,物亦不能破,用此角擊之即碎,皆相畏耳。羚羊皮,西人以作座褥。
\x羚羊角\x
【修治】 曰∶凡用,有神羊角甚長,有二十四節(jié),內(nèi)有天生木胎。此角有神力,可抵
千牛。凡使不可單用,須要不拆元對,繩縛,鐵銼銼細(xì),重重密裹,避風(fēng),以旋旋取用,搗
篩極細(xì),更研萬匝入藥,免刮人腸。
【氣味】咸,寒,無毒?!秳e錄》曰∶苦,微寒。
甄權(quán)曰∶甘,溫。能縮銀。
【主治】明目,益氣起陰,去惡血注下,辟蠱毒惡鬼不祥,常不魘寐(《本經(jīng)》)。除邪
氣驚夢,狂越僻謬,療傷寒時氣寒熱,熱在肌膚,溫風(fēng)注毒伏在骨間,及食噎不通。久服,
強筋骨輕身,起陰益氣,利丈夫
及熱毒痢
散產(chǎn)后惡血沖心煩悶,燒末酒服之。治小兒驚癇,治山瘴及噎塞(《藥性》)。治驚悸煩悶,
心胸惡氣,瘰 惡瘡溪毒(藏器)。平肝舒筋,定風(fēng)安魂,散血下氣,辟惡解毒,治子癇痙
疾(時珍)。
【發(fā)明】時珍曰∶羊,火畜也,而羚羊則屬木,故其角入厥陰肝經(jīng)甚捷,同氣相求也。
肝主木,開竅于目;其發(fā)病也,目暗障翳,而羚羊角能平之。肝主風(fēng),在合為筋;其發(fā)病也,
小兒驚癇,婦人子癇,大人中風(fēng)搐搦,及筋脈攣急,歷節(jié)掣痛,而羚角能舒之?;暾?,肝之
神也;發(fā)病則驚駭不寧,狂越僻謬,魘寐卒死,而羚角能安之。血者,肝之藏也;發(fā)病則瘀
滯下注,疝痛毒痢,瘡腫 ,產(chǎn)后血氣,而羚角能散之。相火寄于肝膽,在氣為怒;病則
煩懣氣逆,噎塞不通,寒熱及傷寒伏熱,而羚角能降之。羚之性靈,而筋骨之精在角;故又
能辟邪惡而解諸毒,碎佛牙而燒煙走蛇虺也?!侗窘?jīng)》、《別錄》甚著其功,而近俗罕能發(fā)揚,
惜哉!
【附方】舊七,新四。
噎塞不通∶羚羊角屑為末,飲服方寸匕,并以角摩噎上。(《外臺》)
胸脅痛滿∶羚羊角燒末,水服方寸匕。(《子母秘錄》)
腹痛熱滿∶方同上。
墮胎腹痛,血不出∶羚羊角燒灰三錢,豆淋酒下。(《普濟》)
產(chǎn)后煩悶汗出,不識人∶《千金》∶用羚羊角燒末,東流水服方寸匕。未愈再服。又方∶
加芍藥、枳實等分(炒),研末,湯服。
血氣逆煩∶羚羊角燒末,水服方寸匕。(《肘后方》)
臨產(chǎn)催生∶羚羊角一枚,刮尖為末,酒服方寸匕。(《產(chǎn)寶》)
小兒下痢∶羚羊角中骨燒末,飲服方寸匕。(《秘錄》)
遍身赤丹∶羚羊角燒灰,雞子清和,涂之,神效。(《外臺》)
赤 如瘡,瘙癢,甚則殺人∶羚羊角磨水,摩之?dāng)?shù)百遍為妙。(《肘后方》)
山嵐瘴氣∶羚羊角末,水服一錢。(《集簡方》)
\x肉\x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惡瘡(藏器)。和五味炒熟,投酒中,經(jīng)宿飲之,治筋骨急強,中風(fēng)。北人恒
食,南人食之,免蛇、蟲傷(孟詵)。
\x肺\x
【氣味】同肉。
【主治】水腫鼓脹,小便不利(時珍)。
【發(fā)明】時珍曰∶羚羊肺本草不收?!肚Ы鹨怼份d太醫(yī)山連治韋司業(yè)水腫莨菪丸用之,
蓋取其引藥入肺,以通小便之上源也。其方用羚羊肺一具,沸湯微炸過,曝干為末。莨菪子
一升,用三年醋浸一伏時,蒸熟搗爛和,丸梧桐子大。每用四丸,麥門冬湯食后服,候口中
干、妄語為驗。數(shù)日小便大利,即瘥。無羚羊,以青羊肺代之亦可。
\x膽\x
【氣味】苦,寒,無毒。
【主治】面上 ,如雀卵色,以酒二升,同煮三沸,涂四五次良(時珍)。
【附方】新一。
面 ∶羚羊膽、牛膽各一枚,醋二升,同煮三沸,頻涂
\x鼻\x
【主治】炙研,治五尸遁尸邪氣(時珍?!锻馀_》方中用之)。
【附錄】山驢 恭曰∶見上文。
時珍曰∶《南史》云∶滑國出野驢,有角?!稄V志》云∶驢羊似驢。《山海經(jīng)》云∶晉
陽懸甕之山、女幾之山、荊山、綸山,并多閭。郭璞注云∶閭即 也,似驢而歧蹄,馬尾
,角如羚羊,一名山驢。俗人亦用其角以代羚羊。又《北山經(jīng)》云∶太行之山,有獸
狀如羚羊,而四角馬尾,有距善旋,其鳴自叫。此亦山驢之類也
<目錄>獸部第五十一卷\獸之二
<篇名>山羊
內(nèi)容:(《日用》)
【釋名】野羊(《圖經(jīng)》)、 羊。
時珍曰∶羊之在原野者,故名。
【集解】弘景曰∶山羊即《爾雅》 羊,出西夏,似吳羊而大角、角橢者。能陟峻 ,
羌夷以為羚羊,角極長,唯一邊有節(jié),節(jié)亦疏大,不入藥用。
恭曰∶山羊大如牛,或名野羊,善斗至死,角堪為鞍橋。
頌曰∶閩、廣山中一種野羊,彼人謂之羚羊。其皮濃硬,不堪炙食,其肉頗肥軟益人。
吳瑞曰∶山羊似羚羊,色青。其角有掛痕者為羚羊,無者為山羊。
時珍曰∶山羊有二種∶一種大角盤環(huán),肉至百斤者;一種角細(xì)者,《說文》謂之莧羊
桓)。
陸氏云∶ 羊狀如驢而群行,其角甚大,以時墮角,暑天塵露在上,生草戴行。故《代
都賦》云∶ 羊養(yǎng)草以盤桓。
\x肉\x
【氣味】甘,熱,無毒。
頌曰∶南方野羊,多啖石香薷,故腸藏頗熱,不宜多食之。
【主治】南人食之,肥軟益人,治冷勞山嵐瘧痢,婦人赤白帶下(蘇頌)。療筋骨急強、
虛勞,益氣,利產(chǎn)婦,不利時疾人(吳瑞)。
<目錄>獸部第五十一卷\獸之二
<篇名>鹿
內(nèi)容:(《本經(jīng)》中品)
【校正】《本經(jīng)》上品白膠,中品鹿茸,今并為一條。
【釋名】斑龍。
時珍曰∶鹿字篆文,象其頭、角、身、足之形?!稜栄拧吩啤寐梗翟?(
(音攸),其子曰 (音迷),絕有力曰KT
云∶鹿與游龍相戲,必生異角。則鹿得稱
【集解】時珍曰∶鹿,處處山林中有之。馬身羊尾,頭側(cè)而長,高腳而行速。牡者有角,
夏至則解。大如小馬,黃質(zhì)白斑,俗稱馬鹿。牝者無角,小而無斑,毛雜黃白色,俗稱 鹿,
孕六月而生子。鹿性淫,一牡常交數(shù)牝,謂之聚 。
同旅,居則環(huán)角外向以防害,臥則口朝尾閭,以通督
記》云∶鹿千歲為蒼,又五百歲為白,又五百歲為玄。玄鹿骨亦黑,為脯食之,可長生也。
《埤雅》云∶鹿乃仙獸,自能樂性,六十年必懷瓊于角下,角有斑痕,紫色如點,行則有涎,
不復(fù)急走。故曰∶鹿戴玉而角斑,魚懷珠而鱗紫。沈存中《筆談》云∶北狄有駝鹿,極大而
色蒼黃,無斑。角大而有文,堅瑩如玉。茸亦可用?!睹贰吩啤寐怪笳咴击?,
視其尾為準(zhǔn)。其尾能辟塵,拂氈則不蠹,置茜帛中,歲久紅色不黯也。
\x鹿茸\x
【修治】《別錄》曰∶四月、五月解角時取,陰干,使時燥。
恭曰∶鹿茸,夏收之陰干,百不收一,且易臭,惟破之火干大好。
曰∶凡使鹿茸,用黃精自然汁浸兩日夜,漉出切焙搗用,免渴人也。又法∶以鹿茸鋸
作片,每五兩,用羊脂三兩,拌天靈蓋末涂之,慢火炙令內(nèi)外黃脆,以鹿皮裹之,安室中一
宿,則藥魂歸矣。乃慢火焙干,搗末用。
《日華》曰∶只用酥炙炒研。
宗 曰∶茸上毛,先以酥薄涂勻,于烈焰中灼之,候毛盡微炙。不以酥,則火焰?zhèn)滓印?br>時珍曰∶《澹寮》、《濟生》諸方,有用酥炙、酒炙,及酒蒸焙用者,當(dāng)各隨本方。
【發(fā)明】《抱樸子》曰∶南山多鹿,每一雄游,牝百數(shù)至。春羸瘦,入夏惟食菖蒲即肥。
當(dāng)角解之時,其茸甚痛。獵人得之,以索系住取茸,然后斃鹿,鹿之血未散也。
宗 曰∶茸,最難得不破及不出卻血者。蓋其力盡在血中,獵時多有損傷故也。此以如
紫茄
四五寸,形如分歧
不察。按沈存中《
鹿茸作一種者疏矣。或刺麋、鹿血以代茸,云茸亦血,此大誤矣。麋茸利補陽,鹿茸利補陰,
須佐以他藥則有功。凡含血之物,肉差易長,筋次之,骨最難長。故人自胚胎至成人,二十
年骨髓方堅。惟麋、鹿角自生至堅,無兩月之久,大者至二十余斤。計一日夜須生數(shù)兩,凡
骨之生無速于此。雖草木易生,亦不及之。此骨之至強者,所以能補骨血,堅陽道,益精髓
也。頭者諸陽之會,上鐘于茸角,豈可與凡血為比哉。
時珍曰∶按熊氏《禮記疏》云∶鹿是山獸,屬陽,情淫而游山,夏至得陰氣解角,從陽
退之象;麋是澤獸,屬陰,情淫而游澤,冬至得陽氣而解角,從陰退之象也。余見角下。
【氣味】甘,溫,無毒?!秳e錄》曰∶酸,微溫。
甄權(quán)曰∶苦,辛。麻勃為之使。
詵曰∶鹿茸不可以鼻嗅之,中有小白蟲,視之不見,入人鼻必為蟲顙,藥不及也。
【主治】漏下惡血,寒熱驚癇,益氣強志,生齒不老(《本經(jīng)》)。療虛勞,灑灑如瘧,
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小便數(shù)利,泄精溺血,破瘀血在腹,散石淋癰腫,骨中熱疽,養(yǎng)
骨安胎下氣,殺鬼精物,久服耐老。不可近丈夫陰,令痿(《別錄》)。補男子腰腎虛冷,
腳膝無力,夜夢鬼交,精溢自出,女人崩中漏血,赤白帶下,炙末,空心酒服方寸匕(甄權(quán))
壯筋骨(《日華》)。生精補髓,養(yǎng)血益陽,強筋健骨,治一切虛損,耳聾目暗,眩暈虛痢
(時珍)。
【發(fā)明】時珍曰∶按《澹寮方》云∶昔西蜀藥市中,嘗有一道人貨斑龍丸,一名茸珠丹。
每大醉高歌曰∶尾閭不禁滄海竭,九轉(zhuǎn)靈丹都漫說。惟有斑龍頂上珠,能補玉堂關(guān)下穴。朝
野遍傳之。其方蓋用鹿茸、鹿角膠、鹿角霜也。又戴原禮·《證治要訣》∶治頭眩暈,甚則
屋轉(zhuǎn)眼黑,或如物飛,或見一為二,用茸珠丹甚效?;蛴寐谷装雰?,無灰酒三盞,煎一盞,
入麝香少許,溫服亦效。云茸生于頭,類之相從也。
【附方】舊一,新八。
斑龍丸∶治諸虛。用鹿茸(酥炙,或酒炙亦可)、鹿角膠(炒成珠)、鹿角霜、陽起石(
紅,酒淬)、肉蓯蓉(酒浸)、酸棗仁、柏子仁、黃 (蜜炙)各一兩,當(dāng)歸、黑附子(炮)、
地黃(九蒸九焙)各八
(《澹寮》)
(末)一兩,絹袋裹,置酒瓶中,七
腎虛腰痛,不能反側(cè)∶鹿茸(炙)、菟絲子各一兩,舶茴香半兩,為末,以羊腎二對,
法酒煮爛,搗泥和,丸梧桐子大,陰干。每服三
精血耗涸∶面色黧黑,耳聾,目昏口渴,腰痛,腳弱白濁,上燥下寒,不受峻補者。鹿
茸(酒蒸)、當(dāng)歸(酒浸)各一兩。焙為末,烏梅肉煮膏搗,丸梧桐子
(《濟生方》)
腰膝疼痛傷敗者∶鹿茸涂酥炙紫為末,每溫酒服一錢。(《續(xù)十全方
小便頻數(shù)∶鹿茸一對,酥炙為末。每服二錢,溫酒下,日三服。(《鄭氏家傳方》)
虛痢危困,因血氣衰弱者∶鹿茸(酥炙)一兩為末,入麝香五分,以燈心煮棗肉和,丸
梧桐子大。每空心米飲下三五十丸。(《濟生方》)
飲酒成泄,骨立不能食,但飲酒即泄∶用嫩鹿茸(酥炙)、肉豆蔻(煨)一兩,生麝香
五分。為末,陳白米飯丸梧桐子大。每米飲下五十丸。名
室女白帶,因沖任虛寒者∶鹿茸(酒蒸焙)二兩,金毛狗脊、白蘞各一兩。為末,用艾
煎醋,打糯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溫酒下五十丸,日二。(《濟生》)
\x角\x 頌曰∶七月采角。以鹿年久者,其角更好。煮以為膠,入藥彌佳。 曰∶鹿
角要黃色緊重尖好者。此鹿食靈草,所以異眾鹿也。
搗篩為末?;驘w為丹,服之至妙。以角寸截,泥裹,于器中大火燒一日,如玉粉也。
時珍曰∶按崔行功《纂要方》·鹿角粉法∶以鹿角寸截,炭火燒過,搗末,水和成團,
以絹袋三五重盛之,再 再和,如此五度,以牛乳和,再燒
【氣味】咸,溫,無毒。杜仲為之使。
【主治】惡瘡癰腫,逐邪惡氣,
留血在陰中(《本經(jīng)》)。除少腹血急痛,腰脊痛,折傷惡血,益氣(《別錄》)。
貓鬼中惡,心腹疰痛(蘇恭)。水磨汁服,治脫精尿血,夜夢鬼交。醋磨汁,涂瘡瘍癰

熱毒?;鹬藷?,熨小兒重舌、鵝口瘡(《日華》)。蜜炙研末酒服,輕身強骨髓,補陽道絕傷。
又治婦人夢與鬼交者,清酒服一撮,即出鬼精。燒灰,治女子胞中余血不盡欲死,以酒服方
寸匕,日三夜一,甚妙
【發(fā)明】時珍曰∶鹿角,生用則散熱行血,消腫辟邪;熟用則益腎補虛,強精活血;煉
霜熬膏,則專于滋補矣。
【附方】舊十六,新十九。
服鹿角法∶鹿角屑十兩,生附子三兩(去皮臍),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下。令人
少睡,益氣力,通神明。(彭祖方)
腎消尿數(shù)∶鹿角一具,炙搗篩。溫酒每服方寸匕,日二。(《外臺》)
骨虛勞極∶面腫垢黑,脊痛不能久立。血氣衰憊,發(fā)落齒枯,甚則喜唾。用鹿角二兩,
牛膝(酒浸焙)一兩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酒下。(《濟生》)
腎虛腰痛,如錐刺不能動搖∶鹿角屑三兩,炒黃研末。空心溫酒服方寸匕,日三。(《肘
后方》)
猝腰脊痛不能轉(zhuǎn)側(cè)∶鹿角五寸燒赤,投二升酒中,浸一宿飲。(《梅師》)
婦人腰痛∶鹿角屑熬黃研,酒服方寸匕,日五六服。(楊氏《產(chǎn)乳》)
妊娠腰痛∶鹿角截五寸長,燒赤,投一升酒中。又燒又浸,如此數(shù)次,細(xì)研。空心酒服
方寸匕。(《產(chǎn)寶》)
產(chǎn)后腹痛,血不盡者∶鹿角燒研,豉汁服方寸匕,日二。(《子母秘錄》)
妊娠下血不止∶鹿角屑、當(dāng)歸各半兩,水三盞,煎減半,頓服。不過二服。(《普濟方》)
胎死腹中∶鹿角屑三寸匕,煮蔥豉湯和服,立出。(《百一方》)
墮胎血瘀不下,狂悶寒熱∶用鹿角屑一兩為末,豉湯服一錢,日三。須臾血下。(《圣
惠方》)
胞衣不下∶鹿角屑三分為末,姜湯調(diào)下。(《產(chǎn)乳》)
產(chǎn)后血暈∶鹿角一段,燒存性,出火毒,為末。酒調(diào),灌下即醒。(楊拱《醫(yī)方摘要》)
婦人白濁,滑數(shù)虛冷者∶鹿角屑炒黃為末,酒服二錢。(《婦人良方》)
筋骨疼痛∶鹿角燒存性,為末。酒服一錢,日二。
食后喜嘔∶鹿角(燒末)二兩,人參一兩,為末。姜湯服方寸匕,日三。(《肘后方》)
小兒噦疾∶鹿角粉、大豆末等分,相和乳調(diào),涂乳上飲之。(《古今錄驗》)
小兒瘧疾∶鹿角生研為末,先發(fā)時以乳調(diào)一字服。(《千金》)
小兒滯下赤白者∶用鹿角灰、發(fā)灰等分,水服三錢,日二?!肚Ы?br>小兒重舌∶鹿角末涂舌下,日三。(姚和眾方)
小兒流涎∶脾熱也。鹿角屑末,米飲服一字。(《普濟方》)
面上 ∶鹿角尖磨濃汁,濃涂之,神效。
面上風(fēng)瘡∶鹿角尖磨酒涂之。(《圣惠》)
咽喉骨鯁∶鹿角為末,含之咽津。(《斗門方》)
蹉跌損傷,血瘀骨痛∶鹿角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竹木入肉不出者∶鹿角燒末,水和涂上,立出。久者不過一夕。(《千金方》)
蠼 尿瘡∶鹿角燒末,苦酒調(diào)敷。(《外臺》)
五色丹毒∶鹿角燒末,豬脂和敷。(《肘后方》)
發(fā)背初起∶鹿角燒灰,醋和涂之,日五六易。(《千金方》)
乳發(fā)初起,不治殺人∶鹿角磨濃汁涂之,并令人嗍去黃水,隨手即散。(《梅師方》)
吹奶掀痛∶鹿角屑炒黃為末,酒服二錢。仍以梳梳之。(唐氏《經(jīng)驗方》)
下注腳瘡∶鹿角燒存性,入輕粉同研,油調(diào)涂之。(《集要》)
癤毒腫毒∶鹿角尖磨濃汁涂之,甚妙。(瀕湖方)
癰疽有蟲∶鹿角燒末,苦酒和涂。磨汁亦可。
妖魅貓鬼,病患不肯言鬼∶以鹿角屑搗末,水服方寸匕,即言實也。(《錄驗》)
\x白膠\x 一名鹿角膠(《本經(jīng)》)、粉名鹿角霜。
甄權(quán)曰∶白膠一名黃明膠。時珍∶正誤見黃明膠。
【修治】《別錄》曰∶白膠生云中,煮鹿角作之。
弘景曰∶今人少復(fù)煮作,惟合角弓用之。其法∶先以米沈汁漬七日令軟,煮煎如作阿膠
法耳。又一法∶銼角令細(xì),入干牛皮一片,即易消爛。不爾,雖百年無一熟也。
恭曰∶鹿角、麋角,但煮濃汁重煎,即為膠矣,何必使?fàn)€?欲求爛亦不難,陶未見耳。
詵曰∶作膠法∶細(xì)破寸截,以 水浸七日令軟,方煮之。
曰∶采全角鋸開,并長三寸,以物盛,于急水中浸一百日取出,刀刮去黃皮,拭凈。
以 醋煮七日,旋旋添醋,勿令少歇。戍時不用著火,只從子至戌也。日足,
軟如粉。搗爛,每十兩入無灰酒一鎰,煮成膠,陰干研篩用。
時珍曰∶今人呼煮爛成粉者,為鹿角霜;取粉熬成膠,或只以濃汁熬成膏者,為鹿角膠
。按胡 《衛(wèi)生方》云∶以米泔浸鹿角七日令軟,入急流水中浸
桑柴火煮七日,旋旋添水,入醋少許,搗成霜用。其汁,加無灰
急方》云∶用新角三對,寸截,盛于長流水浸三日,刮凈,入
鐵鍋中水煮三日夜,不可少停,水少即添湯。日足,取出刮
以新鹿角寸截,囊盛,于流水中浸
壺掩住,水少旋添。其角軟,以竹
【氣味】甘,平,無毒?!秳e錄》曰∶溫。得火良,畏大黃。
【主治】傷中勞絕,腰痛羸瘦,補中益氣。婦人血閉無子,止痛安胎。久服,輕身延年
(《本經(jīng)》)。療吐血下血,崩中不止,四肢酸疼,多汗淋露,折跌傷損(《別錄》)。男子
腎臟氣,氣弱勞損,吐血。婦人服之,令有子,安胎去冷,治漏下赤白(《藥性》)。炙搗酒
服,補虛勞,長肌益髓,令人肥健,悅顏色;又治勞嗽,尿精尿血,瘡瘍腫毒(時珍)。
【發(fā)明】 曰∶凡使,鹿角勝于麋角。
頌曰∶今醫(yī)家多用麋茸、麋角,云力緊于鹿也。
時珍曰∶蘇東坡《良方》云∶鹿陽獸,見陰而角解;麋陰獸,見陽而角解。故補陽
以鹿角為勝,補陰以麋角為勝。其不同如此,但云鹿勝麋,麋勝鹿,疏矣。按此說與沈存中
“鹿茸利補陰,麋茸利補陽”之說相反。以理
【附方】舊三,新五。
異類有情丸∶《韓氏醫(yī)通》云∶此方自制者。凡丈夫中年覺衰,便可服餌。蓋鹿乃純陽,
龜、虎屬陰,血氣有情,各從其類,
浸七日,酥炙研)各三兩六錢,鹿茸(熏干,酒洗凈,酥涂炙,研)、虎脛骨(長流水浸七
日,
蜜涂酥炙)各二兩四錢,水火煉蜜,入
九十丸。如濃味善飲者,加豬膽汁一二合,以寓降火之義。
(炒)、牡蠣( )各一兩,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鹽湯下四十丸。(《普濟》)
白膠二兩炙為末,酒二升和,溫服。(《外臺》)
合,分再服。(《外臺》)
小便不禁,上熱下寒者∶鹿角霜為末,酒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溫酒
下。
小便頻數(shù)∶鹿角霜、白茯苓等分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
《總要》)
門方》)
\x齒\x
【主治】鼠 ,留血,心腹痛。不可近丈夫陰(蘇恭)。
\x骨\x
【氣味】甘,微熱,無毒。
【主治】安胎下氣,殺鬼精物,久服耐老,可酒浸服之(孟詵)。作酒,主內(nèi)虛,續(xù)絕
傷,補骨除風(fēng)(思邈)。燒灰水服,治小兒洞注下痢(時珍)。
【附方】新一。
補益虛羸∶鹿骨煎∶用鹿骨一具,枸杞根二升,各以水一斗,煎汁五升,和勻,共煎五
升,日二服。(《千金》)
\x肉\x
【氣味】甘,溫,無毒。詵曰∶九月以后,正月以前,堪食。他月不可食,發(fā)冷痛。白
臆者、豹文者,并不可食。鹿肉脯,炙之不動,及見水而動,或曝之不燥者,并殺人。不可
同雉肉、蒲白、 魚、蝦食,發(fā)惡瘡?!抖Y記》云∶食鹿去胃。
【主治】補中,益氣力,強五臟。生者療中風(fēng)口僻,割片薄之(《別錄》。
華陀云∶中風(fēng)口偏者,以生肉同生椒搗貼,正即除之)。
養(yǎng)血生容,治產(chǎn)后風(fēng)虛邪僻(時珍?!锻馀_》有鹿肉湯)。
【發(fā)明】思邈曰∶壺居士言鹿性多警烈,能別良草,止食葛花、葛葉、鹿蔥、鹿藥、白
蒿、水芹、甘草、薺 、齊頭蒿、山蒼耳,他草不食,處必山岡,故產(chǎn)則歸下澤。
饗神用其肉者,以其性烈清凈也。凡藥餌之人,久食鹿肉,服藥必不得力,為其食解毒
之草制諸藥也。
弘景曰∶野獸之中,獐、鹿可食生,則不膻腥。又非十二辰屬,八卦無主,且溫補,于
人生死無尤,道家許聽為脯。過其余,雖雞、犬、牛、羊補益,于亡魂有愆責(zé),并
宗 曰∶三祀皆以鹿臘,亦取此義,且味亦勝他肉。
時珍曰∶邵氏言∶鹿之一身皆益人,或煮,或蒸,或脯,同酒食之良。大抵鹿乃仙獸,
純陽多壽之物,能通督脈,又食良草,故其肉、角有益無損,陶說亦妄耳。
\x頭肉\x
【氣味】平。
【主治】消渴,夜夢鬼物,煎汁服,作膠彌善(蘇恭。宗 曰∶頭可釀酒,須于作漿時,
稍益蔥、椒)。
【附方】新一。
老人消渴∶鹿頭一個,去毛煮爛,和五味??招氖常灾手?。(《鄙事》)
\x蹄肉\x
【氣味】平。
【主治】諸風(fēng),腳膝骨中疼痛,不能踐地,同豉汁、五味煮食(孫思邈)。
\x脂\x
【主治】癰腫死肌,溫中,四肢不隨,頭風(fēng),通腠理。不可近陰
《本經(jīng)》麋脂正文,而蘇氏以注鹿脂,二脂功或同耶?)。
【附方】新一。
面上 ∶鹿脂涂之,日再。(《圣惠方》)
\x髓\x(煉凈入藥)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丈夫女子傷中絕脈,筋急痛,咳逆,以酒和,服之良(《別錄》)。
壯陽道,令有子。同地黃汁煎膏服,填骨髓,壯筋骨,治嘔吐(《日華》)。補陰強陽,生精
益髓,潤燥澤?。〞r珍)。
【發(fā)明】頌曰∶髓可作酒,唐方多有其法。
時珍曰∶鹿髓,近方稀用者?!秳h繁方》治肺虛毛悴,酥髓湯用之?!队幵悍健纷萄a
藥,用其脊髓和酒熬膏丸藥,甚為有理。白飛霞《醫(yī)通》云∶取鹿腦及諸骨髓煉成膏,每
一兩,加煉蜜二兩煉勻,瓷器密收,用和滋補丸藥劑甚妙。凡腰痛屬腎虛寒者,以和古方摩
腰膏,姜汁化一粒擦腎俞,則暖氣透入丹田如火,大補元陽。此法甚佳,人鮮知之。
【附方】新一。
鹿髓煎∶治肺痿咳嗽,傷中脈絕。用鹿髓、生地黃汁各七合,酥、蜜各一兩,杏仁、桃
仁各三兩(去皮炒,酒一升,同搗取汁),先煎杏仁、桃仁、地黃汁減半,入三味煎如稀餳。
每含一匙,徐徐咽下,日三。(《圣濟》)
\x腦\x
【主治】入面脂,令人悅澤(蘇頌)。刺入肉內(nèi)不出
(《深師》)。
\x精\x
【主治】補虛羸勞損(時珍)。
【發(fā)明】韓懋曰∶王師授予鹿 丸方云
之精也。醫(yī)書稱鹿茸、角、血、髓
苑囿馴養(yǎng)。每日以人參
燥則漸減,周而復(fù)始。大約三年之內(nèi),一旦毛
不得,則精泄于外;或令其一交,即設(shè)法取其
角霜一味為丸,空心鹽酒下,大起胎
時珍曰∶按《老子》云∶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 作者,精之至也。
催切,赤子陰也。今作鹿精之名,亦未為穩(wěn)。
\x血\x
【主治】陰痿,補虛,止腰痛、鼻衄,折傷,狂犬傷(蘇恭)。
及崩中帶下(《日華》)。諸氣痛欲危者,飲之立愈(汪穎)。大補虛損,益精血,解痘毒、藥
毒(時珍)。
【發(fā)明】頌曰∶近世有服鹿血酒者。云得于射生者,因采捕入山失道,數(shù)日饑渴將委頓。
惟獲一生鹿,刺血數(shù)升飲之,饑渴頓除。及歸,遂覺血氣充盛異人。有效而服之者,刺鹿頭
角間血,酒和飲之更佳。
時珍曰∶近世韓飛霞補益方有斑龍宴法,孫氏解痘毒有陰陽二血丸,皆古所未知者。而
沈存中又以刺血代茸為非,亦一說也。
【附方】新三。
斑龍宴∶用馴養(yǎng)牡鹿一二只,每日以人參一兩煎水與飲,將滓拌土產(chǎn)草料米豆,以時喂
之,勿雜他水草。百日之外,露筋可用矣。宴法∶夜前減食,次早空心
低尾昂。令有力者抱定前足,有角者執(zhí)定角,無角者以木囊頭拘之,使頭不動。用三棱針刺
其眼之大 前毛孔,名天池穴。以銀管長三寸許插向鼻梁,坐定,咂其血,飲藥酒數(shù)杯。再
咂再飲,以醉為度。鼻中流出者,亦可接和酒飲。飲畢避風(fēng),行升降工夫,為一宴也。用生
肌藥敷鹿穴,養(yǎng)之。月可一度,一鹿可用六七年。不拘男女老少,服之終身無疾而壽,乃仙
家服食丹方二十四品之一也。藥酒以八珍散加沉香、木香煮之。
未出者稀,已出者減。用鹿血、兔血(各以青紙盛,置灰上,曬干)、乳香、沒藥各一兩,
雄黃、黃連各五錢,朱砂、麝香各一錢。為末,煉蜜丸綠豆大。每服十丸,空心酒下。兒小
者減
鼻血時作∶干鹿血炒枯,將酒浮熏二三次,仍用酒浮半杯和服之。
\x腎\x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補腎氣(《別錄》)。補中,安五臟,壯陽氣,作酒及煮粥食之(《日華》)。
【附方】舊一。
腎虛耳聾∶用鹿腎一對,去脂膜切,以豉汁入粳米二合煮粥食。亦可作羹。(《圣惠方》)
\x膽\x
【氣味】苦,寒,無毒。
【主治】消腫散毒(時珍)。
\x筋\x
【主治】勞損續(xù)絕(蘇恭)。塵沙瞇目者,嚼爛 入目中,則粘出(時珍)。
【附方】舊一。
骨鯁∶鹿筋漬軟,搓索令緊,大如彈丸。持筋端吞至鯁處,徐徐引之,鯁著筋出。(《外
臺》)
\x靨\x
【主治】氣癭,以酒漬,炙干,再浸酒中,含咽汁,味盡更易,十具乃愈(《深師》)。
\x皮\x
【主治】一切漏瘡,燒灰和豬脂納之,日五六易,愈乃止(時
\x糞\x
【主治】經(jīng)日不產(chǎn),干、濕各三錢,研末,姜湯服,立效(《經(jīng)
\x胎糞\x
【主治】解諸毒(時珍曰∶按范曄《后漢書》云∶冉
糞,可療毒也)。
<目錄>獸部第五十一卷\獸之二
<篇名>麋
內(nèi)容:(《本經(jīng)》下品)
【釋名】時珍曰∶陸佃云∶麋喜音聲。班固云∶麋性淫迷。則麋之名義取乎此?!稜栄拧?br>云∶牡曰 (音咎),牝曰 (音辰),其子曰 (音夭)。
【集解】《別錄》曰∶麋生南山山谷及淮海邊。十月取之。
弘景曰∶今海陵間最多。千百為群,多牝少牡。
時珍曰∶麋,鹿屬也。牡者有角。鹿喜山而屬陽,故夏至解角;麋喜澤而屬陰,故冬至
解角。麋似鹿而色青黑,大如小牛,肉蹄,目下有二竅為夜目。故《淮南子》云∶孕女見麋
而子
其鹿所息處,謂之鹿場也。今獵人多不分別,往往以麋為鹿,牡者猶可以角退為辨,牝者通
目為 鹿矣。
麋脂 一名宮脂(《本經(jīng)》) 時珍曰∶《別錄》言十月取脂,煉過收用;而《周禮》冬
獻野狼,夏獻麋。注云∶野狼膏聚,麋膏散。聚則溫,散則涼,以順時也。
【氣味】辛,溫,無毒。忌桃李,畏大黃。
【主治】癰腫,惡瘡,死肌,寒風(fēng)濕痹,四肢拘攣不收,風(fēng)頭腫氣,通腠理(《本經(jīng)》)。
柔皮膚。不可近陰,令痿(《別錄》)。治少年氣盛,面生瘡 ,化脂涂之(時珍)。
【正誤】弘景曰∶人言麋一牡輒交十余牝,交畢即死。其脂墮地,經(jīng)年,人得之名曰遁
脂,酒服至良。夫麋性乃爾淫快,不應(yīng)痿人陰。一方言不可近陰,令陰不痿,此乃有理。
恭曰∶游牝畢即死者,虛傳也。遍問山澤人,無此說。
\x肉\x
【氣味】甘,溫,無毒。
詵曰∶多食令人弱房,發(fā)香港腳。妊婦食之,令子目病。
弘景曰∶不可合豬肉,雉肉食,發(fā)痼疾。合蝦及生菜、梅、李食,損男子精氣。
【主治】益氣補中,治腰腳(孟詵)。補五臟不足氣(禹錫)。
【發(fā)明】時珍曰∶按陸農(nóng)師云∶鹿以陽為體,其肉食之燠;麋以陰為體,其肉食之寒。
觀此,則《別錄》麋脂令人陰痿,孟詵言多食肉令人弱房,及角、肉不同功之說,亦此意也。
\x茸\x
【修治】與鹿茸同。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陰虛勞損,一切血病,筋骨腰膝酸痛,滋陰益腎(時珍)。
\x麋角\x
【修治】 曰∶麋角,頂根上有黃毛若金線,兼旁生小尖也、色蒼白者為上。
詵曰∶凡用麋角,可五寸截之,中破,炙黃為末,入藥。
時珍曰∶麋鹿茸角,今人罕能分別。陳自明以小者為鹿茸,大者為麋茸,亦臆見也。不
若親視其采取時為有準(zhǔn)也。造麋角膠、麋角霜,并與鹿角膠、鹿角霜同法。又《集靈方》云∶
用麋角一雙,水浸七日,刮去皮,銼屑。以銀瓶盛牛乳浸一日,乳耗再加,至不耗乃止。用
油紙密封瓶口。別用大麥鋪鍋中三寸,上安瓶,再以麥四周填滿。入水浸一伏時,水耗旋加,
待屑軟如面取出,焙研成霜用。
【氣味】甘,熱,無毒。
【主治】風(fēng)痹,止血,益氣力(《別錄》)。刮屑熬香,酒服,大益人(弘景。出《彭祖
傳》中)。酒服,補虛勞,添精益髓,益血脈,暖腰
華》)。作粉常服,治丈夫冷氣及風(fēng),筋骨疼痛。若猝心痛,一服立瘥。漿水磨泥涂面,令
人光華,赤白如玉可愛(孟詵)。滋陰養(yǎng)血,功與茸同
【發(fā)明】詵曰∶麋角常服,大益陽道,不知何因與肉功不同也。煎膠與鹿角膠同功,茸
亦勝鹿茸,仙方甚重之。
恭曰∶麋茸功力勝鹿茸,角煮膠亦勝白膠。詳見鹿茸、鹿角下。
《日華》曰∶麋角屬陰,故治腰膝不仁,補一切血病也。
時珍曰∶鹿之茸角補陽,右腎精氣不足者宜之;麋之茸角補陰,左腎血液不足者宜之。
此乃千古之微秘,前人方法雖具,而理未發(fā)出,故論者紛紜。又《楊氏家藏方》,治虛損有
二至丸,兩角并用。但其藥性過溫,止宜于陽虛寒濕血痹者耳,于左腎無與焉。孫思邈《千
金方》言∶麋角丸凡一百一十方,惟容成子羔所服者,特出眾方之外,子羔服之羽化。今觀
其方,比二至丸似可常服,并集于下。
【附方】新五。
麋角丸∶補心神,安臟腑,填骨髓,理腰腳,能久立,聰耳明目,發(fā)白更黑,貌老還少。
凡麋角,取當(dāng)年新角連腦頂者為上,看角根有斫痕處,亦堪用。蛻角根下平者,不堪。取角
五具,或四具、三具、二具、一具為一劑。去尖一大寸,即角長七八寸,取勢截斷,量把鎊
得。即于長流水
軟即將出,削去皺皮,以利鎊鎊取白處,至心即止。以清粟米泔浸兩宿,初經(jīng)一宿即干,握
瀝去舊水,置新絹上曝干,擇去惡物粗骨皮及鎊不勻者。以無灰美酒于大瓷器中浸,經(jīng)兩宿,
其藥及酒俱入凈釜中。初用武火煮一食久,后以文火微煎,如蟹目沸。以柳木篦徐徐攪,不
得住手,時時添酒,以成煎為度。煎時皆須平旦下手,不得經(jīng)宿。仍看屑消如稀膠,即以牛
乳五升,酥一斤,以次漸下后項藥。仍以麋角一條,炙令黃為末,與諸藥同制之。檳榔、通
草、秦艽、肉蓯蓉、人參、菟絲子(酒浸兩宿,曬干別搗)、甘草各一兩,上搗為末。將膠

煎一食頃,似稀稠粥即止火。少時投諸藥末相和,稠粘堪作丸,即以新器盛貯,以眾手一時
丸如梧桐子大。如粘手,著少酥涂手。其服餌之法∶空腹以酒下之,初服三十丸,日加一丸,
加至五十丸為度,日二服。初服一百日內(nèi),忌房室。服經(jīng)一月,腹內(nèi)諸疾自相驅(qū)逐,有微利
勿怪。漸后多泄氣能食?;?xì)庹?,加枳實、青木香各一兩。服至二百日,面皺光澤。一年?br>齒落更生,強記,身輕若風(fēng),日行數(shù)百里。二年,令人肥飽少食;七十以上服之,卻成后生。
三年,腸作筋髓,預(yù)見未明。四年,常飽不食,自見仙人。三十下服之不輟,顏一定而不變。
修合時須在凈室中,勿令陰人、雞、犬、孝子等見。婦人服之尤佳。如飲酒食面,口干眼澀
內(nèi)熱者,即服三黃丸微利之。如此一度發(fā)動以后,方始調(diào)暢也。(《千金》)
二至丸∶補虛損,生精血,去風(fēng)濕,壯筋骨。用鹿角(鎊細(xì),以真酥一兩,無灰酒一升,
慢火炒干,?。┧膬?,麋角(鎊細(xì),以真酥二兩,米醋一升煮干,慢火炒干,?。┌雰桑n
耳子(酒浸一宿,焙)半斤,山藥、白茯苓、黃 (蜜炙)各四兩,當(dāng)歸(酒浸,焙)五兩,
肉蓯蓉
(酒浸,焙)、遠志(去心)、人參、沉香各二兩,熟附子一兩,通為末,酒煮糯米糊丸梧桐
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
麋角丸∶《三因方》∶治五痿,皮緩毛瘁,血脈枯槁,肌膚薄著,筋骨羸弱,飲食不美,
四肢無力,爪枯發(fā)落,眼昏唇燥。用麋角屑一斤(酒浸一宿),大附子(生,去皮臍)一兩
半,
熟地黃四兩,用大麥米二升,以一半藉底,以一半在上,以二布巾隔覆,炊一日,取出藥、
麥,各焙為末。以浸藥酒,添清酒煮麥粉為糊和,杵三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食前用溫酒或米湯送下,日三服。一方只用麋角(鎊屑,酥炒黃色)五兩,熟附子(末)半
兩,酒糊丸服。
麋角霜丸∶補元臟,駐顏色。用麋角一副(水浸七日,刮去皺皮,鎊為屑,盛在一銀瓶
內(nèi),以牛乳汁浸一日,常令乳高二寸,如乳耗更添,直候不耗,用油單數(shù)重密封瓶口,別用
大麥一斗,安在甑內(nèi),約濃三寸,上安麋角瓶,更用大麥周遭填實,露瓶口,不住火蒸一復(fù)
時,如鍋內(nèi)水耗,即旋添熱湯,須頻看角屑粉爛如面,即住火取出,用細(xì)篩子漉去乳,焙干,
每料八兩),附子(炮裂去皮)、干山藥各三兩,上為末,蒸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
五丸至二十丸,空心用溫鹽酒送下。煉蜜丸亦可。(《總錄》)
麋角丸∶彭祖云∶使人丁壯不老,房室不勞損,氣力顏色不衰者,莫過麋角。其法∶刮
為末十兩,用生附子一枚合之,雀卵和丸,日服二十丸,溫酒下,二十日大效。亦可單熬為
末酒服,亦令人不老,但性緩不及附子者。(《彭祖服食經(jīng)》)
\x骨\x
【主治】虛勞,至良。煮汁釀酒飲,令人肥白,美顏色(禹錫)。
\x皮\x
【主治】作靴、襪,除香港腳(孟詵)。
<目錄>獸部第五十一卷\獸之二
<篇名>雙頭鹿
內(nèi)容:(《拾遺》)
【釋名】荼苜機。
時珍曰∶荼苜機,音蔡茂機,番言也,出《博物志》。舊本訛作蔡苴機,又作余義,亦
荼苜之訛也。
【集解】藏器曰∶按張華《博物志》云∶荼苜機出永昌郡,是兩頭鹿名也,似鹿兩頭。
其胎中屎,以四月取之。范曄《后漢書》云∶云南縣有神鹿,兩頭,能食毒草?!度A陽國志》
云∶此鹿出云南郡熊倉山。即余義也。
時珍曰∶按盛弘之《荊州記》云∶武陵郡西有陽山,產(chǎn)兩頭獸,似鹿,前后有頭,一頭
食,一頭行,山人時或見之。段成式《雜俎》云∶雙頭鹿胎矢名耶希。夷人
為希。按∶《唐韻》屎字又音希,即此義也。
\x胎中屎\x
【主治】敷惡瘡,蛇虺毒(藏器)。
<目錄>獸部第五十一卷\獸之二
<篇名>麂
內(nèi)容:(宋《開寶》附)
【釋名】KT (即古麂字)。
時珍曰∶麂味甘旨,故從旨。又《字說》云∶山中有虎,麂必鳴以告,其聲幾幾然,故
曰麂。大者曰 。
【集解】馬志曰∶麂生東南山谷。
頌曰∶今有山林處皆有之,而均、房、湘、漢間尤多,乃獐類也。按∶《爾雅》云∶麂,
大,旄毛狗足。謂毛長也。南人往往食其肉,然堅
又有一種類麂而大者名 ,不堪藥用?!渡胶=?jīng)》云∶女幾之山多 麂。即此。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本草綱目》卷五十一上
書庫 子部 類書類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匯編.禽蟲典 卷七十三
梅花鹿的鹿角有補鈣的作用嗎?
鹿產(chǎn)品及其藥用保健功能(大全)
鹿茸雖好,可你又了解多少?小心進入誤區(qū)!
證類本草 卷第十七-鹿茸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