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春
打春即立春,在正月者居多。立春先一日,順天府官員至東直門外一里春場迎春。立春日,禮部呈進春山寶座,順天府呈進春牛圖。禮畢回署,引春牛而擊之,曰打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餅,婦女等多買羅卜而食之,曰咬春,謂可以卻春困也。
謹按,《禮部則例》載:立春前一日,順天府尹率僚屬朝服迎春于東直門外,隸役舁芒神土牛,導以鼓樂,至府署前,陳于彩棚。立春日,大興、宛平縣令設(shè)案于午門外正中,奉恭進皇帝、皇太后、皇后芒神土牛,配以春山。府縣生員舁進,禮部官前導,尚書、侍郎、府尹及丞后隨,由午門中門入,至乾清門、慈寧門恭進,內(nèi)監(jiān)各接奏,禮畢皆退。府尹乃出土牛環(huán)擊,以示勸農(nóng)之意。又《涌幢小品》載,前明正統(tǒng)中,每歲立春,順天府別造春牛春花進御前及仁壽宮,凡三座。每座用金銀珠翠等物,費錢九萬余。景皇即位,諭明年春日當復(fù)增三座。宛平坊民相率陳訴,乃以時花充用。
《燕京歲時記》是一部記敘清代北京歲時風俗的雜記,其中有很多關(guān)于民俗學的資料。如“耍耗子、耍猴兒、耍茍利子、跑旱船”條,生動記載了民間馴獸雜耍藝人的表演;“風箏、毽兒、琉璃喇叭、咘咘噔、太平鼓、空鐘”條記錄了當時的兒童游戲玩具;“蛐兒、聒聒兒、油壺盧”、“金鐘兒”、“梧桐、 咬嘴、祝頂紅、老西兒、燕巧兒”諸條記載人們收養(yǎng)蟲鳥風氣;“掃晴娘”、“丟針”條記載京師婦女習俗等,這些都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當時的民風民俗。
作者富察敦崇,晚清文人,滿洲鑲黃旗,曾任兵部主事、奉天巡防營務(wù)處提調(diào)等職。1926年于北京西直門外高粱橋下投河自盡。個人年譜名《思恩太守年譜》,敦崇于此書中記錄了眾多與晚清歷史有關(guān)的個人見聞。
品讀經(jīng)典 品讀好詩詞
品讀、鑒賞經(jīng)典詩詞歌賦
分享、交流精美原創(chuàng)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