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古文探奇】乙亥北行日記(四則)-戴名世

乙亥北行日記

六月初十日,宿旦子岡。甫行數(shù)里,見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間。蓋江北之俗,婦女亦耕田力作,以視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產(chǎn)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騎步行,過一農(nóng)家,其丈夫方擔糞灌園,而婦人汲井且浣衣,門有豆棚瓜架,又有樹數(shù)株郁郁然,兒女啼笑,雞犬鳴吠。余顧而慕之,以為此一家之中,有萬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遠甚也。

十三日,三更啟行,行四五里,見西北云起,少頃,布滿空中,雷電交作,大雨如注,倉卒披雨具,然衣已沾濕。行至總鋪,雨愈甚,遍叩逆旅主人門皆不應(yīng),圉人于昏黑中尋得一草棚,相與暫避其下。雨止則天已明矣,道路皆水,彌漫不辨阡陌。私嘆水利不修,天下無由治也,茍得良有司,亦足活其一邑,惜無有以此為念者。仰觀云氣甚佳,或如人,或如獅象,或如山,如怪石,如樹,倏忽萬狀。余嘗謂看云宜夕陽,宜雨后,不知日出時看云亦佳也。是日僅行四十里,抵臨淮。使人入城訪朱鑒薛,值其他出。薄暮獨步城外,是時隍中荷花盛開,涼風微動,香氣襲人,徘徊久之,乃抵逆旅主人宿。

二十三日,宿東阿之舊縣。是日雨,逆旅聞隔墻群飲拇戰(zhàn),未幾,喧且斗。余出觀之,見兩人皆大醉,相毆于淖中,泥涂滿面不可識,兩家之妻各出為其夫互相詈,至晚乃散。乃知先王罪群飲,誠非無故。
七月初二日,至京師。蘆溝橋及彰義門俱有守者,執(zhí)途人橫索金錢,稍不稱意,雖襆被俱欲取其稅,蓋榷關(guān)使者之所為也。途人恐濡滯,甘出金錢以給之,惟徒行者得免。蓋輦轂之下而為御人之事,或以為此小事,不足介意,而不知天下之故皆起于不足介意者也。是日大雨,而余襆被書籍為邏者所開視盡濕,泥涂被體,抵宗伯張公邸第。

作者簡介

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一字褐夫,世稱南山先生、憂庵先生,清江南桐城(今屬安徽省)人。著名的桐城派文學家,后因《南山集》案被殺。《乙亥北行日記》是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戴氏從江蘇江寧赴京途中的日記,自農(nóng)歷初九日起,七月初二日止。

清代桐城派是個影響和勢力都大的文學流派。說到桐城一派,人們都只提方苞、劉大櫆、姚鼐為“三祖”,其實,在康熙后期,戴名世對這個文學流派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決不比方苞小,他的成就也不比方苞低,只是因為文字獄中戴氏喪生,著作被禁毀,所以長期無人敢提戴名世。

在桐城散文家中,戴名世擅以自然疏朗文筆記事寫景,人物傳記尤佳,他沒有為了雅潔之格的追求而淡乎寡情的弊病,也少雕琢做作和頭巾氣。這里選的《乙亥北行日記》四則就足見其文字的清朗自在,疏而有致,而且言之有物。

這四則日記構(gòu)成了一組社會風俗的畫卷,民情世風,眾生百相畢現(xiàn),在歷代小品類文字中是不多見的佳品。六月初十日所見的是一幅農(nóng)家風情圖。作者自己勞于旅役,神往一種安寧生活,所以目擊農(nóng)戶男耕女耘、夫婦協(xié)同持家情景,欽羨之情油然而生。他特別贊美“江北之俗”,即婦女也都勤勞的風俗,將之與西北男子的“游惰”習氣相比較,視界顯得尤為寬闊。連同“萬物得所”即各得其所、各獲其安的觀念,都表現(xiàn)了戴名世是個關(guān)心民情世事的文人,與徜徉于閑適情緒中的騷雅之士迥然不同。這與十三日他遇雨而聯(lián)想水利之重要、地方父母官的職責等一起讀,必能深感“亦足活其一邑”六字喟嘆的分量,也能見出號稱“盛世”的康熙王朝的陰暗之面。

戴名世的文字,簡潔洗練而又不枯淡,在輕逸的筆觸間有一股腴潤之美流出。不只是“豆棚瓜架”、“兒女啼笑”之類給人以濃郁生活情趣,即使人們視之為粗俗的“擔糞灌園”、“汲井浣衣”這類田家日?,嵤?,也被表現(xiàn)得很美。生氣活力,生意盎然,是腴潤美的源頭,戴名世只用平平常常的字詞組構(gòu)起來的生活場景,是個生動的例子。情韻、氣勢,并不一定要靠太多的章法或辭藻,重要的是活潑潑的感受,對生活的熱情。

十三日所記的看云圖景,當然完全可以和雅逸之極的那類作品比美的。對大自然的美的觀察、留意、積累,是一個文學家必須有的修養(yǎng)和習慣,如果對自然美的審度乏力,很難成為有獨創(chuàng)的大作家。戴名世的觀云的經(jīng)驗談,我以為這是個很重要的啟示,這比“倏忽萬狀”的如山如樹如怪石等的文字鑒重似更寶貴。

夏云多奇峰,雨后、夕陽后以至日出時都能有此景觀,戴氏在豐富這一具體審美經(jīng)驗方面的貢獻,必然也會引起讀者的興味。特別是他說來是那樣地不著力不經(jīng)意,隨心而談,隨口說出,娓娓動聽,讀時有種輕快感。

二十三日的日記尤屬世態(tài)小事一件,但在幾十個字的小記中,至少四個人物的形象躍然。酒徒的拇戰(zhàn)聲、喧鬧聲、打斗聲、醉而雜沓于泥淖中的撕搏聲,以及兩家之妻互相謾罵聲,雜聞紙上,誠可說是繪形繪聲的能事畢備。問題還在于,這是世間相之一種,在作者看來,事雖小,但關(guān)涉世風,民風不正,統(tǒng)治者是有責任的。他想到周武王《酒誥》的誡群飲,絕不是沒有深意的。

民風不淳,無疑是世風不正的表現(xiàn),然而世風不正的源,又復(fù)在于政風的腐敗。戴名世七月初二日到京城門口被敲詐勒索的記錄,正好揭露了“盛世”官吏橫行霸道的一個側(cè)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守城門的官吏吃城門,過往行路人必須交付買路錢!衣物鋪蓋等行李都難逃賦稅,足見盤剝之兇,苛政真如虎。須知戴名世其時雖未中進士,大小還算是個舉子,衣冠中人物,入京投靠的又是當朝的禮部尚書張英,竟然也被弄得翻箱倒篋,書籍衣物狼藉滿地,在大雨中“泥涂被體”,那么普通百姓就更苦了。

《乙亥北行日記》所記全系日常見聞之事,沒有驚世駭人的內(nèi)容,但即小見大,一以當十,從中可見到的是一個社會的縮影。清代著名詩人袁枚在《續(xù)詩品》中說:“我飲仙露,何必千鐘?”是的,以少勝多,正是藝術(shù)沖擊力的沛然表現(xiàn)。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一宿姻緣逆旅中,短詞聊以識泥鴻 當時我作陶承旨,何必尊前面發(fā)紅
節(jié)后北行
嘆世風
子若輕塵/詩詞:夢中北行一日記
詩韻飛揚 / 許勝帶 盡收人世風和雨,釀在胸間甜亦酸(28)
世風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