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
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
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
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
⑴端州:宋州名,治所在今廣東省肇慶市。包拯曾任端州知州。
⑵郡齋:郡守的府第。
⑶直道:正直之道。
⑷秀干:茂盛的樹干,喻指優(yōu)秀的人才。
⑸棟(dòng):屋中的正梁,此喻擔當國家重任的人。
⑹不作鉤:不作彎曲的鉤子,意思是說不愿枉道而行。
⑺倉充:糧倉貯存充足。此喻引起腹心貪欲的財寶。
⑻鼠雀:指貪官污吏。
⑼貽(yí):留給。
⑽來者:后人。
康定元年(1040年),包拯出任端州知州。當時端州以產端硯(貢品)著名,歷任端州地方官趁進貢之機,向硯工額外索取數(shù)十倍以中飽私囊。包拯到任后,嚴格規(guī)定只按進貢需要數(shù)額限額交納,自己更“不持一硯”。端硯一事觸發(fā)了作者的感慨,于是創(chuàng)作了這首詩以抒發(fā)其剛直無邪,對貪官污吏憎惡如仇的心緒。
這首五律,塑造了一位古代正直官員的光彩形象,表現(xiàn)了作者拋棄私欲、決心除暴安良并青史留芳的崇高品格與志節(jié)。
首聯(lián)寫為人處世之道:治理世事以清廉無私為根本,為人處世以剛直不阿為準則。
頷聯(lián)進一步寫“直”:只有筆直挺拔的樹干,才能終成棟梁之材;純正的精鋼,寧折不彎,決不被外力折服。作者以“秀千”、“精鋼”自比,是自勉自勵,也是自負自信,很有力度。
頸聯(lián)寫除暴安良。先寫鼠雀之“喜”,是縱;后寫兔狐之“愁”是擒。而鏟除這些貪官污吏、害民之徒的根本辦法,就是“草盡”,即拆除屏障,消滅他們賴以生存和為非作歹的條件,他們就無法逞兇了。
尾聯(lián)寫接受史書留下的教訓,決不給后人留下恥笑的把柄。言外之意是要光耀青史,流芳千古。
這首題壁詩,可以認為是包拯身體力行的座右銘。詩作持重剛健,嚴謹有力,質樸無華,擲地作金石聲,充滿堂堂正正之氣,磊磊落落之情。
金性堯《宋詩三百首》:“流傳下來的包拯的詩,僅此一首,‘吉光片羽’,卻與他的性格相吻合。全詩的要旨即是謀直道而去貪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