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固樓前一笛風(fēng),斷云飛出建康宮。
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濛濛細(xì)雨中。
這首七絕題為《潤州》,潤州即今江蘇鎮(zhèn)江市。詩中首句提到的北固樓,即在鎮(zhèn)江市東北固山甘露寺中。因南、中、北三峰臨水,形勢險要,故稱北固。王安石題金山寺詩即有“天末海門橫北固”的詩句。這首詩的大意是:詩人佇立在北固樓前遠(yuǎn)眺大江,不知哪里隨風(fēng)陣陣吹送來笛子的聲音,看看晴空里的片片白云悠悠,不禁令人懷念起已逝的南京建康宮故址來?!耙坏扬L(fēng)” 顯然是脫胎于杜牧的“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fēng)”詩句。
王安石詩:“ 已無船舶猶聞笛”,梅堯臣詩:“回聞孤舟笛,煙水在何處?” 黃庭堅詩:“萬里歸船弄長笛”等等,都是由于聽到笛子的聲音而牽引懷古或懷鄉(xiāng)之幽情。詩人這時感到時光之易逝,一轉(zhuǎn)眼江南的早春二月已來臨,無處不是綠油油的嫩草,芳香醉人。然而這春天卻籠罩在一片煙雨迷濛里。
這里使人想起韋莊的詩句“馬嘶山店雨濛濛”,杜甫的詩句“碧窗宿霧濛濛濕”,還有章八之詩句:“滿城春樹雨濛濛”。論意境頗有相似之處。但仲殊的詩句,句式更新奇,表現(xiàn)出詩人對江南春天的獨特發(fā)現(xiàn),詩意更濃。
從全詩看,詩人善于寫景,而景中有情。他把撫今追昔的情懷化入景色中,寫得十分含蓄。詩僅四句,卻具有繪畫的美。詩人雖是出家人卻又不曾忘記現(xiàn)實,由笛聲由流云而想起六朝的故宮舊址,寄寓了國家興亡的感慨,所以,我們不能把它看作純是登山臨水之作。
仲殊,北宋僧人、詞人。字師利。安州(今湖北安陸)人。本姓張,名揮,仲殊為其法號。
曾應(yīng)進(jìn)士科考試。生卒年不詳。年輕時游蕩不羈,幾乎被妻子毒死,棄家為僧,先后寓居蘇州承天寺、杭州寶月寺,因時常食蜜以解毒,人稱蜜殊;或又用其俗名稱他為僧揮。他與蘇軾往來甚厚?;兆诔鐚幠觊g自縊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