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wǎng)8月3日報道 外媒稱,一項最新研究稱,手機對人的健康造成了“非常真實的風險”。
據(jù)英國《每日郵報》網(wǎng)站7月31日報道,研究人員說,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無線設備的輻射與許多健康風險有關,比如癌癥、帕金森病和阿爾茨海默癥等腦部疾病。
他們說,這是因為輻射會導致機體的“不平衡”——或者說氧化應激。氧化應激是一種破壞性過程,它被認為與退行性疾病有密切關系。
報道稱,這項新研究對射頻輻射對活細胞作用的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了分析,也就是研究手機會如何破壞人體的DNA。
烏克蘭國家科學院的伊戈爾·亞基緬科說,輻射導致的氧化應激可以解釋無線設備與癌癥之間的關系。長期的輻射還與頭痛、疲勞和皮膚過敏等問題有關。
報道稱,他的理論依據(jù)是活性氧,也就是具有化學活性的含氧分子。它們對細胞信號傳導和溫度等內(nèi)部條件的控制起著重要作用。當活性氧水平大幅提高時,就可能對細胞結構造成嚴重損害——也就是氧化應激。
研究報告說,細胞在侵犯性環(huán)境下常會產(chǎn)生活性氧,而“普通的無線電輻射”也會激發(fā)活性氧的產(chǎn)生。
“這些數(shù)據(jù)清楚地表明,輻射對人體健康造成了真實的風險,”亞基緬科說。
他說,連續(xù)5年每天用手機20分鐘,會使患某種腦部腫瘤的幾率增加兩倍,而連續(xù)4年每天用手機一小時,則會使患某些腫瘤的幾率增至3到5倍。
報道稱,亞基緬科說:“我們綜合的是成年后用手機達到10年的成年人的數(shù)據(jù)。假如從兒童時期就開始使用手機的話,情況又會有很大不同,因為兒童對危險因素更加敏感,而且他們從小開始就要用一輩子手機?!?/p>
他表示,盡管腦癌的發(fā)病率不高,但還是應該注意,因為一些健康影響可能會在數(shù)十年后出現(xiàn)。為此,亞基緬科和他的同事建議采取預防措施,比如少用手機,以及用免提鍵來讓輻射遠離頭部等。
報道稱,研究報告發(fā)表在《電磁生物學和醫(yī)學》雜志上,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在對手機的安全性進行研究。該研究是與美國印第安納大學、芬蘭的東芬蘭大學和巴西坎皮納斯大學共同進行的。
過去15年來,大多數(shù)研究都未能得出決定性的結論,盡管一些研究表明,長期密集地使用手機與神經(jīng)膠質瘤有關。最新的官方觀點是,射頻和微波輻射“可能具有致癌作用”。
報道稱,2011年,國際癌癥研究機構首次將手機列入了他們的“黃金標準”評估體系。該機構的科學家說,手機“可能”會導致人類癌癥,但還沒有足夠的證據(jù)來得出確切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