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一文認識「清四王」書畫

撰文:值點網(wǎng)

「四王」是指清初畫壇四位王姓畫家 - 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他們繼承了文人畫傳統(tǒng),崇尚古人筆墨。由于符合清王朝的審美,故被尊為畫壇正統(tǒng)。時至今日,則成為書畫市場的中堅。

四位畫家都以仿古為宗,各者有何差異?為何到了上世紀初,突然光環(huán)失色?現(xiàn)時的市場行情又是如何?以下為大家逐一拆解。

四王實際上包括了兩代畫家。王時敏與王鑒屬于前一代,王翚、王原祁屬于后一代。

王時敏:

四王之中,王時敏(1592-1680)最年長,是四王之首。他家世顯赫,祖父是明朝萬歷年間的內(nèi)閣首輔,權(quán)重朝野,父親亦官至翰林院編修。萬歷42年(1614),王時敏受祖蔭出仕,官至太常寺少卿。入清后便隱居不仕,以書畫自娛。

由于家中古書、名畫收藏豐富,王時敏從小受到傳統(tǒng)文化薰陶,很快便展現(xiàn)出藝術(shù)天賦。經(jīng)家人引薦,得以跟當時的畫壇盟主董其昌學畫。

王時敏在董其昌的指導下,走上摹古之路,作畫深得古人精髓。他的山水畫,泛學元代黃公望、吳鎮(zhèn)、王蒙、倪瓚四家,其中主要得之于黃公望。他擅長用墨,用筆蒼秀沉郁,作品蒼勁渾厚,格調(diào)高雅。

他的書法亦相當高超,所以他的作品較難仿造。

王時敏《杜甫詩意圖冊》第一開及第五開|北京故宮藏

王時敏《仙山樓閣圖》|北京故宮藏

王鑒:

王鑒(1609-1677,一作1598-1677)是王時敏的同鄉(xiāng),都是江蘇太倉人,二人年紀差不多,關(guān)系十分密切。王鑒出身書香門弟,曾祖父是晚明文壇領(lǐng)袖、「后七子」之首 - 王世貞。崇禎年間,王鑒考中進士,官至廣東廉州太守,兩年后即罷歸。入清后不仕,全心投入書畫之中,曾自述:「余生平無所嗜好,惟于丹青不能忘情。」

與王時敏一樣,王鑒早年亦得董其昌親自授畫。他一生的畫業(yè)沿著董其昌注重摹古的方向發(fā)展,揣摩董源、巨然、吳鎮(zhèn)、黃公望等諸多前輩大家的筆意,作品幾乎都是以「仿某某筆意」、「擬某某家法」等為標題。

王鑒摹古的功力很深,綜觀他的存世作品,筆力雄厚沉著,同時又含蓄文秀,其青綠設(shè)色山水尤為精到。王時敏偏愛黃公望,而王鑒則拜倒于王蒙足下,甚至被王時敏稱為「叔明(王蒙)再生」。

有趣的是,多數(shù)畫家用筆都是早年工細,晚年漸趨粗簡,王鑒卻恰恰相反。他晚年取法董源、巨然一路,筆墨尖細,有別于早年之圓渾。

王鑒《秋山圖》|臺北故宮藏

編按:關(guān)于王鑒的生卒年,以往學界據(jù)《清史稿》等文獻記載,認為他生于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然而,隨著近年對王鑒生平的研究日深,有學者提出其出生年份應(yīng)為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此說法廣獲接納。

王翚:

王翚(1632-1717,一作1720卒)的家世雖然不及王時敏及王鑒顯赫,卻是繪畫世家,祖上五代皆善丹青。他早年深受黃公望畫風影響,還一度以仿黃公望畫謀生。后來他分別跟王鑒、王時敏學畫,畫藝日進。

他作畫主張「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乃為大成」,山水畫集各家古人之技法,融會貫通,能工能寫,富于變化。早期畫風清麗工秀,晚期則蒼茫渾厚。王翚雖然偏重學習「元四家」的畫法,但對宋代院畫畫家亦有涉獵,作品面貌較多樣。

王翚駕馭浩繁場景的能力高超,界畫技法亦即四王中最強,常用界尺,結(jié)構(gòu)準確。六十歲時經(jīng)王原祁推薦,入宮廷主持繪制《康熙南巡圖》。此十二卷宮廷巨作,更被喻為清初版《清明上河圖》。畫成后受康熙帝褒獎,特賜「山水清暉」四字,所以王翚晚年又號「清暉老人」,以紀念皇帝恩寵。

王翚《重林疊嶂軸》|北京故宮藏

王翚 等《康熙南巡圖》第六卷

王翚 等《康熙南巡圖》第六卷局部

王原祁:

四王中的最后一位是王原祁(1642-1715),他是王時敏之孫,明清改朝換代時,他不過是個三歲幼兒。

他自小讀書習畫,于康熙八年(1669年)成為舉人,翌年又登進士,歷任地方和朝中官職,后來更入值內(nèi)府及南書房,成為皇帝倚重的文臣,仕途一帆風順。

他深受祖父王時敏影響,遵循臨古,特別推崇黃公望。王原祁作畫用筆骨力雄健,自稱「筆端有金剛杵」,筆墨生拙,韻味醇厚,在四王中別出一格。他喜用干筆焦墨,層層皴擦,有蒼茫淋漓之氣。

王原祁《煙浮遠岫圖》|臺北故宮藏

「四王」與「四僧」對立?

除了四王,清初畫壇還有另一影響力巨大的流派 - 四僧。

四僧是指弘仁、髡殘、八大山人、石濤四人。他們是明遺民,與新皇朝格格不入,作品反傳統(tǒng)、追求創(chuàng)新,流露出憤世嫉俗或隱逸孤寂的情懷。

現(xiàn)在討論美術(shù)史時,人們常把四王與四僧置于對立面,理由和標準除了繪畫上摹古與創(chuàng)新之分,也有身世、立場之別,四王「在朝」而四僧「在野」。

八大山人《貓石圖》|北京故宮藏

然而,如此鮮明的分宗立派,似乎只是為論述的方便,兩派畫家實際并非那么涇渭分明。

以王時敏、王鑒為例,他們與四僧其實同屬遺民之列,入清后隱居不仕,寄情丹青,亦有詩文表示遺民心志。二人雖然是清代畫壇的主流,為清廷所喜,但其藝術(shù)風格乃多年臨摹歷練而成,并非曲意逢迎朝廷。

至于王翚與王原祁,他們已是后一代人,尤其是王原祁,江山易主之時不過是幼兒,對故國感受不深。后來入仕清廷、為朝廷作畫,也難以厚非。

跌落神壇

四王深受董其昌影響,偏重寫意的文人畫,繪畫崇尚古人的筆法、氣韻和構(gòu)圖方法,追求似古和形式美。如此的「正統(tǒng)派」,后來卻受到激烈批評,跌落神壇。

二十世紀初,在新文化運動思潮影響下,藝術(shù)界興起西方的寫實主義,四王就被視為陳腐、是八股、衰敗的代表。陳獨秀更揚言:「若想把中國畫改良,首先要革王畫的命。」

徐悲鴻對四王也是深惡痛絕,曾批評:「畫面上所見,無非董其昌、王石谷(翚)一類淺見寡聞,從未見過崇山峻嶺而閉門畫了一輩子的人造自來山水!」

徐悲鴻

當時社會正處于政治斗爭的猛烈的風暴中,對四王的抨擊難免摻雜了偏見。時至今日,不少藝術(shù)史家對四王作品重新解讀、分析,評價亦趨客觀公允,肯定其繪畫成就,以及承先啟后之貢獻。

四王有系統(tǒng)地梳理歸納了元四家筆墨,作畫時提取古人的典型特征,不斷重復、改善、重組,構(gòu)筑起自家的藝術(shù)風格。

四王的市場行情

雖然四王在民國初年遭受猛烈批評,但在當時的收藏界中,仍然是相當吃香的。上海周湘云、錢鏡塘、吳湖帆、龐元濟等收藏大家,就購藏不少。這些滬上風云人物的舊藏,幾乎筑起了現(xiàn)在上海博物館的四王藏畫體系。

來到近年的書畫拍賣市場,四王的作品同樣備受追捧,更突破億元關(guān)口。

我們來看看四王各自的拍賣紀錄:

  • 王時敏|《仿各家山水冊》冊頁 (十開)RMB 120,750,000|2011年北京中貿(mào)圣佳
  • 王 鑒|《仿古山水冊》冊頁 (十開)RMB 45,920,000|2010年北京匡時
  • 王 翚|《唐人詩意圖》手卷 RMB 126,500,000|2011年北京嘉德
  • 王原祁|《秋林遠黛》立軸 RMB 55,200,000|2021年北京永樂

王時敏《仿各家山水冊》冊頁 (十開)RMB 120,750,000成交|2011年北京中貿(mào)圣佳

王鑒《仿古山水冊》冊頁 (十開)RMB 45,920,000成交|2010年北京匡時

王翚《唐人詩意圖》手卷 RMB 126,500,000成交|2011年北京嘉德

王原祁《秋林遠黛》立軸 RMB 55,200,000成交|2021年北京永樂

在當今的藝術(shù)市場,四王可謂如日中天。他們的拍賣紀錄,無一例外在北京寫下。王翚的身價最高,《唐人詩意圖》于2011年在北京嘉德以RMB 1.26億成交。王時敏的傳世作品最少,物以稀貴,拍賣紀錄位列第二。

然而,他們名氣大,贗品自然多。是故,高價成交者,往往是來源顯赫、著錄累累。例如,王翚《唐人詩意圖》有《石渠寶笈續(xù)編》著錄、王時敏《仿各家山水冊》是「國眼」徐邦達舊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不愧是享譽畫壇三百年的清初四王,32幅畫竟值10.6億丨畫事
“四王”山水畫拍賣屢稱“王”20090716
清代四王之——王翚繪畫冊頁
清初四僧與四王
9月不無聊!故宮四王特展開幕,先看照片解解饞!|畫事
賞畫 | 清四王冊頁精選:羅古人于尺幅,萃眾美于筆下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