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理解性默寫。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論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最后分析“得道者”與“失道者”的不同情況,從正反兩面論證了“_____”的重要性,推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結論。
(3)“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是指:______________;與“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個詞是_____。
2、理解性默寫。
(1)對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在軍事上的不同作用,作者持怎樣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決定戰(zhàn)爭勝利的主要條件是______,
(2)從上文來看,得人和的實質(zhì)是:_____,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__________。
(3)最能體現(xiàn)作者仁政思想(民心向背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性默寫。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三要素及其關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攻城一方不能取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戰(zhàn)必勝”的條件是:___________。
(4)本文主要采用的論證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人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施行“仁政” 君子
2、(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人和
(2)得道 天下順之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天時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3)得道者多助
(4)舉例論證、對比論證
二、《富貴不能淫》
1、用原文語句填空。
(1)景春認定公孫衍與張儀是大丈夫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丈夫的做法(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丈夫的理想(處世態(tài)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丈夫的操守(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
(1)景春認為公孫衍、張儀確實是“大丈夫”,而孟子認為他們是“妾婦之道”,公孫衍、 張儀與“妾婦之道”的共同點是“_____”(用文中的一個字回答),這里運用了______手法。
(2)文中哪句話與“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意思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富貴不能淫》一文探討的是何謂“________”的問題。景春提出他的觀點,孟子反駁。景春認為,公孫衍、張儀是大丈夫,因為他們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威力。而孟子則針鋒相對,首先用一個反問句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緊接著用“__________”作比,指出公孫衍、張儀只不過是順從君王的意志。接下來從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標準:第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三條都做到了,才有資格稱得上大丈夫。
二、《富貴不能淫》
1、(1)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2)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1)順 類比
(2)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3、(1)大丈夫 一怒而諸侯懼 安居而天下熄 妾婦之道
居天下之廣居 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 與民由之 不得志 獨行其道
富貴不能淫 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三、《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理解性默寫。
(1)《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闡述在思想上磨煉的句子是:________。 在生活上經(jīng)受磨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行動上受磨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經(jīng)歷磨難,砥礪的好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從反面論證中心論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代名臣魏征認為:帝王心懷憂貧就能任賢受諫;心懷安樂就會危及國家。 這印證了本文的中心論點: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性默寫。
(1)文中“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屬于______論據(jù)。
(2)承上啟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由個人升華到國家,論證“死于安樂”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性默寫。
(1)作者認為一個國家要長盛不衰,就需要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面對發(fā)展中的困難和壓力,每一個時代的奮斗者都要有坐不住、等不起的緊迫感,都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危機感,都要有勇于擔當、造福人民的使命感。
(3)請寫出與文章標題“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意思相關的兩個成語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1)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行拂亂其所為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入則無法家拂士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國恒亡
(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2、(1)事實
(2)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3)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3、(1)法家拂士 敵國外患
(2)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3)多難興邦 玩物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