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那些浮夸的文字,我更愿意用一種淡淡的舒緩的文字記錄生活中的各種事情,因為缺少那種幽默,所以文字中不時的泛起一些淡淡的憂傷,因為不習慣憤怒,所以不喜歡對那些讓人憤怒的社會冷嘲熱諷。 相比起寫那些遠隔天邊的事情,我更愿意寫寫那些平常的讓人揪心的生活。講講自己的日常生活,說說朋友的快樂或悲傷,聊聊生活的種種,那些或小或大的生活感悟。我的愿望很小,小的讓人笑話,本就是那散淡的人,何必生活得如此較勁,如此辛苦。 天涼了,有點想家中的老父老母了,好想有了有多一點時間陪陪父母。記得那天回爸媽家中吃飯,爸媽坐在窗戶邊,看著對面房子中的老人聊天。 “何老伯的兒子還在家里啊?”媽媽好奇的問。 “不太清楚,好想在家吧,我早晨在小區(qū)公園碰到他了,說好像在準備什么考試。” “那不是還沒工作?” “是的吧,這樣也好啊。你看對面樓的有兩個老人,女兒遠嫁外地去了,兒子讀完大學,現(xiàn)在在上海那邊工作,就兩個老人在家里,成天陰沉著臉,一點生氣都沒有。” “孩子啊,在身邊留著比在遠處好啊,以后也有人在身邊照顧著。” ...... 我聽著父母的對話,安靜的吃飯。 有時候覺得時間過得太快,如果能慢點就好,很懷念孩提的時光,遇到不順心的事可以躲在父母的懷里撒嬌。而如今,工作、生活、家庭慢慢的讓生活變得擁擠不堪,對父母的照顧也變得少了。很多時候也許我會忘記了他們在孤單的角落等待著我的問候,也許有一天我會像對面樓那對老夫妻的孩子一樣,遠離父母,而爸媽都孤單的守候在家中,寂寞沉悶。 出門時時父母笑著說不用掛念家里,當離開后他們卻在家中卻愁容滿面的期待著兒女的回歸,兒女的問候。而我們通常只是在接到父母的電話后寒暄一聲,而后掛掉電話繼續(xù)自己的腳步。 總聽到父母說:愛是瀑布,只會往下流。我們忙著尋找自己的生活,日常工作、照顧孩子、關(guān)心朋友。卻總是忘了自己的父母,忘記了那個會在夜里為你掖被窩的母親,那個在你需要幫助時出現(xiàn)的父親,那個為你盛飯倒茶的媽媽,那個在夜里背著你去醫(yī)院的爸爸。 終有一天我們也會被遺忘。我們會把孩子推開,把他們推向自己的生活,而我們孤獨的呆在沉默的家中,悄無聲息的老去,生病,死去。我們擔心著他們的生活不如意,害怕著他們生病,卻總是忘了自己的身體的不聽使喚。我們會在電話中聽到他們那快樂喧鬧的世界,然后怏怏的掛斷電話,嘆聲氣之后早早的睡去。 記得看了李安早前的家庭三部曲更是如此,《飲食男女》中的老父親,《推手》里的老父親,他們一樣的寂寞,一樣的孤單,一樣需要親情的溫暖,可是孩子都有自己的生活,他們心中的一團氣無處可卸。 就像《推手》最后李太太和老朱說的:有時候心里的一團氣要發(fā)發(fā),才能順過來。 老朱說:孩子們都大了,我們老年人不自求多福又能怎么辦。 在父母的面前我們總是如同一個孩子,在他們面前發(fā)泄不滿,他們卻總是忍著身體的不適,害怕我們擔心,父母總是如同安靜的大樹,為我們遮風擋雨,直到倒下仍舊是我們的財富。 夜慢慢開始深了,爸媽應(yīng)該都快休息了吧,家中一定很安靜,安靜的讓人覺得已像深冬。從冰箱中取出爸媽最喜歡吃的水果,啟動汽車,加速朝他們家的方向駛?c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