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fèi)電子書等14項(xiàng)超值服

開通VIP
“張仲景醫(yī)學(xué)進(jìn)萬家”課堂講義(必背要點(diǎn))

第一講:張仲景醫(yī)學(xué)的優(yōu)越性

課后必背要點(diǎn)

1、六經(jīng)的排列(有爭議,先按我的理解背誦)

太陽,在表;陽明,在里;少陽,在半表半里。

三陰(太陰、少陰、厥陰)都在里。

三陽(太陽、陽明、少陽),與三陰(太陰、少陰、厥陰),不在同一個(gè)維度。

少陽既在太陽與陽明之間,也在三陽(太陽、陽明以及少陽自身)與三陰(太陰、少陰、厥陰)之間。它既是太陽與陽明的樞軸,也是三陽與三陰的樞軸。由于三陰是太陰排最前面,所以少陽與太陰接壤。

2、六經(jīng)對(duì)應(yīng)的臟腑:

太陽經(jīng),對(duì)應(yīng)膀胱、小腸。即:足太陽膀胱經(jīng),手太陽小腸經(jīng)。

陽明經(jīng),對(duì)應(yīng)胃、大腸。即:足陽明胃經(jīng),手陽明大腸經(jīng)。

少陽經(jīng),對(duì)應(yīng)膽、三焦。即:足少陽膽經(jīng),手少陽三焦經(jīng)。

太陰經(jīng),對(duì)應(yīng)脾、肺。即:足太陰脾經(jīng),手太陰肺經(jīng)。

少陰經(jīng),對(duì)應(yīng)腎、心。即:足少陰腎經(jīng),手少陰心經(jīng)。

厥陰經(jīng),對(duì)應(yīng)肝、心包。即:足厥陰肝經(jīng),手厥陰心包經(jīng)。

第二講:六經(jīng)辨證的基本框架(上)

課后必背要點(diǎn)

1、“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xiàng)強(qiáng)痛而惡寒”。

2、“陽明之為病,胃家實(shí)是也?!?/span>

3、陽明證可分為:陽明里熱、陽明里實(shí)。

4、“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span>

5、柴胡八證(少陽八證):口苦、咽干、目眩、往來寒熱、胸肋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

第三講:六經(jīng)辨證的基本框架(下)

課后必背要點(diǎn)

1、太陰病提綱:“太陰之為病,腹?jié)M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shí)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jié)鞭。”

2、太陰病是脾寒。脾寒導(dǎo)致:腹?jié)M,吐,食不下,腹瀉,腹痛,胸下結(jié)硬。

3、少陰病提綱:“少陰之為病,脈微細(xì),但欲寐?!?/span>

4、少陰病的主證:脈微細(xì),但欲寐,惡寒,手足厥冷,下利清谷。

5、厥陰病,有純熱證,有純寒證,更多是寒熱錯(cuò)雜證。

6、厥陰病提綱:“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保ㄔ摋l目前不要求背誦,讀幾遍即可)

第四講:太陽病的代表方證(上):麻黃湯證

課后必背要點(diǎn)

一、麻黃湯方:麻黃15克(先煮),桂枝10克,炙甘草5克,杏仁15克。先沸騰麻黃50分鐘以上,再放入其他藥沸騰20分鐘。(以上為一副的量。一天服用1-3副)

二、麻黃湯證:1、太陽主證(脈浮、頭項(xiàng)強(qiáng)痛而惡寒)加無汗;2、脈浮具體化為脈浮緊;3、惡寒一般比較嚴(yán)重;4、一般會(huì)喘。

三、麻黃配桂枝發(fā)表力量最強(qiáng)。

第五講:太陽病的代表方證(下):桂枝湯證

課后必背要點(diǎn)

一、桂枝湯方:桂枝15克,白芍15克,生姜15克(切),大棗20克(撕開),炙甘草10克。沸騰10-20分鐘(以上為一副的量。一副僅煮一次。服后喝一小碗熱騰騰的白稀粥。一天服用1-3副)。

二、桂枝湯證:1、太陽主證加有汗。2、脈浮具體化為脈浮緩、脈浮弱。3、惡寒一般比較輕微。

三、麻黃湯證與桂枝湯證的異同。

同:二者都是太陽病,都符合太陽病的主證(即脈浮、頭項(xiàng)強(qiáng)痛而惡寒)。

異:1、麻黃湯證是無汗,桂枝湯證是有汗;2、麻黃湯證是脈浮緊,桂枝湯證是脈浮緩或脈浮弱;3、麻黃湯證的惡寒一般比較嚴(yán)重,桂枝湯證的惡寒一般比較輕微;4、麻黃湯證一般會(huì)氣喘,桂枝湯證一般不氣喘。

熟讀內(nèi)容:

脈的緊張程度就像一條兩邊拉著的橡皮筋。按照這根橡皮筋的緊張程度,可以分為五種脈。第一種是正常脈。正常脈是不緊不緩、不弦不弱的。比正常脈緊一點(diǎn),叫弦脈。比弦脈還要緊,叫緊脈。比正常脈要松,叫緩脈。比緩脈還要松,叫弱脈。

第六講:陽明病的代表方證

課后必背要點(diǎn)

里熱:心煩,口渴,口干舌燥,欲飲冷水,口氣燙手,面唇發(fā)紅,出汗。甚至譫語,躁動(dòng)不安,眼睛直視不轉(zhuǎn)動(dòng)。一般是怕熱,個(gè)別是嚴(yán)寒。

里實(shí):腹脹或腹痛,且拒按。一般是大便干燥,大便難,甚至不大便。但也有個(gè)別是下利。

白虎湯方:知母30克,生石膏粉80克,炙甘草10克,粳米40克。沸騰40分鐘以上。(以上為一副的量。一副僅煮一次。一天服用1-3副)。

白虎湯證:里熱,但里不實(shí)。脈一般為洪大。

白虎加人參湯方:白虎湯加白參15克。煮法、服法同白虎湯。

白虎加人參湯證:白虎湯證加口渴。

三承氣湯方證

大承氣湯方:大黃30克(后下),厚樸60,枳實(shí)36克,芒硝24克(后下)。先沸騰厚樸、枳實(shí)40分鐘,再放入大黃沸騰5-10分鐘。去渣留汁,放入芒硝沸兩下,溶化即可。(以上為一副的量。一副僅煮一次。一天服用1-2副)。

小承氣湯方:大黃30克(后下),厚樸15克,枳實(shí)22克。先沸騰厚樸、枳實(shí)40分鐘,再放入大黃沸騰5-10分鐘。(以上為一副的量。一副僅煮一次。一天服用1-2副)。

調(diào)胃承氣湯方:大黃20克(后下),芒硝26克,炙甘草10克。先沸騰炙甘草30分鐘,再放入大黃沸騰5-10分鐘,去渣留汁,放入芒硝沸兩下,溶化即可。(以上為一副的量。一副僅煮一次。一天服用1-3副)。

三承氣湯證:均為里熱加里實(shí)。脈一般為沉實(shí)有力。大承氣湯證最重,小承氣湯證、調(diào)胃承氣湯證相對(duì)較輕。小承氣湯證里實(shí)重于調(diào)胃承氣湯。調(diào)胃承氣湯燥熱重于小承氣湯。 

第七講:少陽病的代表方證及少陽合病

課后必背要點(diǎn)

一、小柴胡湯方證

小柴胡湯方:柴胡40克,黃芩15克,半夏20克,人參15克,生姜15克,大棗20克(撕),炙甘草15克。沸騰30—40分鐘,去渣留汁再沸騰10-20分鐘。(以上為一副的量,一副僅煮一次,一天1-3副,人參用白參)

小柴胡湯證:單純少陽?。ú窈俗C),不夾其它經(jīng)。

二、柴胡桂枝湯方證

柴胡桂枝湯方:柴胡20克,黃芩7.5克,半夏10克,人參7.5克,生姜7.5克,大棗10克(撕),炙甘草5克,桂枝7.5克,白芍7.5克。少陽太陽證較重者用量加倍。沸騰20分鐘。(以上為一副的量,一副僅煮一次,一天1-3副)。

柴胡桂枝湯方證:少陽與太陽合病。即既有柴胡八證,又出現(xiàn)了太陽主證。

三、大柴胡湯方證

大柴胡湯方:柴胡40克,黃芩15克,半夏20克,生姜25克,大棗20克,白芍15克,枳實(shí)20克,大黃15克(后下)。沸騰30-40分鐘,去渣留汁沸騰10分鐘,最后放入大黃沸騰5-10分鐘。(以上為一副的量,一副僅煮一次,一天1-3副)。

大柴胡湯證:少陽與陽明(里實(shí))合病,即出現(xiàn)柴胡八證又有腹部拒按者。

四、小柴胡湯的加減

    小柴胡湯加干姜10-15克、五味子8-10克。治少陽與太陰合病,即有柴胡八證而咳嗽者。不咳嗽但脾寒者,不加五味子。

    小柴胡湯,加生石膏40克。治少陽與陽明(里熱)合病。即小柴胡湯證而里熱嚴(yán)重者。 

    小柴胡湯,加天花粉20克。治小柴胡湯證而口渴者。

    小柴胡湯,加全瓜蔞15克。治小柴胡湯證而心煩、胸痛者。

    小柴胡湯,去黃芩,加白芍15克。治小柴胡湯證而腹痛者。有熱不去黃芩,脾寒加干姜。

    小柴胡湯,加牡蠣20克。治小柴胡湯證而脅肋痞硬嚴(yán)重者。

小柴胡湯,加茯苓20克。治小柴胡湯證而小便不利、心下悸、心悸者。脾寒去黃芩,或加干姜。

第八講:太陰病、少陰病的代表方證

課后必背要點(diǎn)

一、太陰病代表方證

1、理中湯方:人參15克,干姜15克,炙甘草15克,白術(shù)15克。沸騰40分鐘。(以上為一副的量,一副僅煮一次,一天2-3副,人參用白參)。

2、理中湯證:典型的太陰病,即“太陰之為病,腹?jié)M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shí)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jié)鞭?!?/span>

3、理中湯加減法:

理中湯證而嘔吐者,理中湯加生姜20克。

理中湯證而腹痛明顯者,理中湯中人參加至23克。

理中湯證而心悸、小便不利者,理中湯加茯苓20克。 

理中湯證出現(xiàn)輕微少陰證者,用理中湯加炮附子15克。   

理中湯證又出現(xiàn)太陽證者(太陰太陽合?。?,理中湯加桂枝20克,炙甘草加至20克,又叫人參桂枝湯。

    二、少陰病代表方證

1、四逆湯方:炙甘草15克,干姜12克,炮附子15克(先煮)。病重者可將用量加大。先持續(xù)沸騰炮附子二小時(shí),再放入其他藥煮40分鐘。(以上為一副的量,一副僅煮一次,一天2副。原方用生附子,建議用炮附子。)。

2、四逆湯證:典型的少陰病。即脈微細(xì),但欲寐,惡寒,手足厥冷,下利清谷。其他或然證:吐,汗出,四肢拘急、腹痛、腹脹、面唇發(fā)紫等。

3、附子有毒。建議不要用生附子。而且附子要久煮,先持續(xù)沸騰二小時(shí)。解附子毒的方法:直接嚼生姜20—50克。同時(shí),用生姜200克、生甘草200克煮水,輕者喝一半,重者一次喝完。真蜂蜜也可解附子毒,急服半碗至一碗。

第九講:太陽太陰合病的主要方證

課后必背要點(diǎn)

一、桂枝人參湯方證

1、桂枝人參湯方:干姜15克,人參15克,白術(shù)15克,炙甘草20克,桂枝20克(后下)。其它藥沸騰40分鐘,最后放入桂枝沸騰5-10分鐘。(以上為一副的量,一副僅煮一次,一天2-3副,人參用白參)。

2、桂枝人參湯證:理中湯證而兼太陽證者。

二、五苓散方證

1、五苓散方:桂枝10克,茯苓15克,豬苓15克,白術(shù)15克,澤瀉25克。沸騰30分鐘(以上為一副的量。一副僅煮一次。一天服用1-3副)。

2、五苓散證。主證:小便不利,口渴,脈浮?;蛉蛔C:輕微惡寒,身痛,水逆,心下痞,眩暈,腹瀉。

三、苓桂術(shù)甘湯方證

1、苓桂術(shù)甘湯方:茯苓20克,桂枝15克,白術(shù)15克,炙甘草10克。沸騰30分鐘(以上為一副的量。一副僅煮一次。一天服用1-3副)。

2、苓桂術(shù)甘湯證:心下逆滿,氣上沖胸,眩暈,胸脅支滿,背寒冷如手大。

3、苓桂術(shù)甘湯加減法:

苓桂術(shù)甘湯證而惡寒、脈不浮者,苓桂術(shù)甘湯加炮附子15克(先沸騰二小時(shí))。

苓桂術(shù)甘湯證而眩暈嚴(yán)重者,苓桂術(shù)甘湯加澤瀉25克。

苓桂術(shù)甘湯證而嘔吐者,苓桂術(shù)甘湯加生姜20克。

苓桂術(shù)甘湯證而又眩暈又嘔吐者,苓桂術(shù)甘湯加澤瀉25克、生姜20克,茯苓加至40克。此方又名茯苓澤瀉湯。

四、小青龍湯方證

1、小青龍湯方:麻黃15克(先煮),桂枝15克,白芍15克,干姜15克,半夏20克,細(xì)辛15克(開蓋先煮),五味子10克,炙甘草15克。先開蓋沸騰麻黃、細(xì)辛50分鐘,再放入其它藥沸騰30分鐘(以上為一副的量。一副僅煮一次。一天服用1-3副)。

2、小青龍湯證:惡寒,無汗,流稀鼻涕,痰稀,咳嗽,氣喘。

第十講:太陽陽明合病的主要方證

課后必背要點(diǎn)

一、葛根湯方證:

1、葛根湯方:葛根20克,麻黃15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15克,大棗20克(撕開),炙甘草10克。嘔吐加半夏20克(又名葛根加半夏湯)。先沸騰葛根、麻黃50分鐘以上,再放入其他藥沸騰20分鐘。(以上為一副的量。一天服用1-3副)。

2、葛根湯證:太陽主證加無汗,惡風(fēng),項(xiàng)背強(qiáng)幾幾(jin),咽干,前額、眼框、鼻梁痛,下利,嘔吐。

二、桂枝加葛根湯證:

1、桂枝加葛根湯方:葛根20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生姜15克,大棗20克(撕開),炙甘草10克。嘔吐加半夏20克。先沸騰葛根30分鐘,再放入其他藥沸騰20分鐘。(以上為一副的量。一天服用1-3副)。

2、桂枝加葛根湯證:太陽主證加有汗,惡風(fēng),項(xiàng)背強(qiáng)幾幾(jin),咽干,前額、眼框、鼻梁痛,下利,嘔吐。

三、大青龍湯方證

1、大青龍湯方:麻黃30,桂枝10,杏仁15,生姜15,大棗20克(撕),炙甘草10,生石膏粉30克。證輕者減小用量。先沸騰麻黃、生石膏60分鐘,再放入其他藥沸騰20分鐘。(以上為一副的量。一天服用1-3副)。

2、大青龍湯證:麻黃湯證而惡寒嚴(yán)重、煩躁者。

四、麻杏石甘湯方證

1、麻杏石甘湯方:麻黃30克,杏仁20克,炙甘草15克,生石膏60克。輕者可減小用量。先沸騰麻黃、生石膏60分鐘,再放入其他藥沸騰30分鐘。(以上為一副的量。一天服用1-2副)。

2、麻杏石甘湯證:太陽輕證加汗出,氣喘,咳嗽,煩躁,無痰。

3、麻杏石甘湯加減法。麻杏石甘湯證而有鼻涕者,用麻杏石甘湯加生姜15克、大棗20克。

第十一講:太陽太陰陽明合病的主要方證

課后必背要點(diǎn)

一、小青龍加石膏湯方證

1、小青龍加石膏湯方:麻黃15克(先煮),桂枝15克,白芍15克,干姜15克,半夏20克,細(xì)辛15克(開蓋先煮),五味子10克,炙甘草15克,生石膏粉10克。先開蓋沸騰麻黃、細(xì)辛、生石膏50分鐘,再放入其它藥沸騰30分鐘(以上為一副的量。一副僅煮一次。一天服用1-3副)。

2、小青龍加石膏湯證:小青龍湯證而煩躁者。

二、厚樸麻黃湯證

1、厚樸麻黃湯方:厚樸25克,麻黃20克,生石膏粉30克,杏仁15克,半夏20克,干姜10克,細(xì)辛10克,五味子10克,小麥50克。先煮小麥至熟,去渣留小麥湯,放入麻黃、細(xì)辛、生石膏開蓋沸騰50分鐘,再放入其他藥沸騰30分鐘。(以上為一副的量。一天服用1-3副)。

2、厚樸麻黃湯證:脈浮,咳嗽,氣喘,胸滿,煩躁,有痰。

三、射干麻黃湯證

1、射干麻黃湯方:射干20克,麻黃20克,生姜20克,半夏20克,細(xì)辛15克,五味子10克,大棗12克(撕開),紫菀15克,款冬花15克。先開蓋沸騰麻黃、細(xì)辛50分鐘,再放入其他藥沸騰30分鐘。(以上為一副的量。一天服用1-3副)。

2、射干麻黃湯證:太陽證而咳嗽,氣喘,有痰,痰音很重,咽痛。

第十二講:太陽少陰合病、太陽少陰太陰合病

的主要方證

課后必背要點(diǎn)

一、麻黃附子細(xì)辛湯方證

1、麻黃附子細(xì)辛湯方:麻黃10克,細(xì)辛10克,炮附子15克(先煮)。先沸騰炮附子60分鐘,再放入麻黃、細(xì)辛開蓋沸騰90分鐘。(以上為一副的量。一天服用1-3副)。

2、麻黃附子細(xì)辛湯證:太陽少陰合病,脈沉,惡寒,反發(fā)熱。

3、麻黃附子細(xì)辛湯加減法:麻黃附子細(xì)辛湯證而流稀鼻涕、咳嗽、有痰者,加干姜15克,半夏20克,五味子8克。

二、麻黃附子甘草湯方證

1、麻黃附子甘草湯方:麻黃10克,炙甘草10克,炮附子15克(先煮)。先沸騰炮附子60分鐘,再放入麻黃、炙甘草沸騰90分鐘。(以上為一副的量。一天服用1-3副)。

2、麻黃附子甘草湯證:太陽少陰合病,脈沉,惡寒,不發(fā)熱。

3、麻黃附子甘草湯加減法:麻黃附子甘草湯證而流稀鼻涕、咳嗽、有痰者,加干姜15克,半夏20克,五味子8克,細(xì)辛10克。

三、桂枝加附子湯方證

1、桂枝加附子湯方:桂枝15克,白芍15克,生姜15克,大棗20克(撕開),炙甘草10克,炮附子15克(先煮)。先沸騰炮附子2小時(shí),再放入其它沸騰20分鐘。(以上為一副的量。一天服用1-3副)。

2、桂枝加附子湯證。桂枝湯證而兼少陰證,“太陽病,發(fā)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fēng),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span>

四、理中湯加附子、桂枝方證

1、理中湯加附子、桂枝方:干姜15克,白術(shù)15克,人參15克,炙甘草15克,炮附子15克(先煮),桂枝20克(后下)。先沸騰炮附子2小時(shí),再放入其它藥沸騰30分鐘,最后放入桂枝沸騰5-15分鐘。(以上為一副的量。一天服用1-3副)。

2、理中湯加附子、桂枝證:理中湯證而兼太陽及輕微少陰證者。

第十三講:少陰太陰陽明合病的主要方證

以及學(xué)習(xí)張仲景醫(yī)學(xué)的幾個(gè)重要觀念

課后必背要點(diǎn)

一、大黃附子湯方證

1、大黃附子湯方:大黃15克(后下),炮附子30克(先煮),細(xì)辛10克。先開蓋沸騰炮附子、細(xì)辛兩個(gè)半小時(shí),最后放入大黃沸騰5-10分鐘。(以上為一副的量。一天服用1-3副)。

2、大黃附子湯證:脅下偏痛,拒按,少陰太陰寒,脈緊弦。

二、溫脾湯方證(僅此一方為孫思邈方)

1、溫脾湯方:大黃20克(后下),人參10克,炙甘草10克,干姜10克,炮附子15克(先煮)。先沸騰炮附子兩個(gè)小時(shí),再放入其它藥沸騰半小時(shí),最后放入大黃沸騰5-10分鐘。(以上為一副的量。一天服用1-3副)。

2、溫脾湯證:腹脹,腹痛,拒按,少陰太陰寒,便秘或下利。

本站僅提供存儲(chǔ)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qǐng)點(diǎn)擊舉報(bào)。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蔡長福前輩常用方劑
胡希恕講傷寒論301條~320條
六經(jīng)辨治疑難病癥 ——學(xué)用經(jīng)方的體會(huì)和感悟
治療小兒感冒最全面、最有效、最好的方法
傷寒論30:柴胡桂枝干姜湯、小柴胡湯、麻黃附子細(xì)辛湯、大陷胸湯丸、半夏瀉心湯、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
山東聊城宋廣景:上午嗜睡、大便溏醫(yī)案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hào)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hào)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diǎn)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