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婢:別名:涼粉柴、豆腐葉、腐卑、小青、山膏藥、六月凍。
【來源】為馬鞭草科腐婢屬植物腐婢 Premnα microphyllα Turez. 的根及葉。
【形態(tài)特征】落葉灌木,高 2~6 m。莖多分枝,幼枝被柔毛。單葉對生,葉片卵形或?qū)挋E圓形,長 3~13 cm,寬 1.5~6 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上半部有少數(shù)粗齒;兩面均被短柔毛,沿脈上毛較密;有臭氣。夏季開淡黃色花,聚傘花序排成圓錐狀;花萼鐘形,5 淺裂;花冠二唇形,裂片 4,下唇短而不裂;二強(qiáng)雄蕊,著生于花冠管上。果實(shí)球形至倒卵形?;ㄆ?5~6 月,果期 6~10 月。
【生境與分布】生于山坡、丘陵、路旁、林邊灌叢及山谷叢林中。分布于華東、中南及四川、貴州。
【采集加工】四季可采,鮮用或曬干。
【化學(xué)成分】含梧桐堿及其吡喃糖基衍生物,并含萜類、查爾酮類、異黃酮類、腦苷酯類和神經(jīng)酰胺類化合物。
【藥理作用】
① 抗菌作用:本品水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宋氏痢疾桿菌有一點(diǎn)抑制作用。
② 抗蛇毒作用:300 ml 水煎液預(yù)先半小時(shí)以 0.20 ml/10 ?? 量給小鼠灌胃,對眼鏡蛇毒保護(hù)率為 56 %。
【性味歸經(jīng)】苦、澀,寒,歸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收斂止血。適用于瘧疾,痢疾,闌尾炎,雷公藤中毒;外用適用于燒燙傷,淋巴結(jié)炎,痛腫瘡癤,毒蛇咬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10~15 ??,或研末沖服,每次 3~6 ??;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或煎水洗。
【常用處方】
(1) 瘧 :
腐婢葉 9~15 ??。開水沖泡,于瘧發(fā)前 2 小時(shí)預(yù)服?!督髅耖g草藥驗(yàn)方》。
(2) 痢疾 :
腐婢莖葉 (或根) 15 ??,海金沙藤 15 ??。水煎,去渣,用白糖或紅糖調(diào)服。(江西《草藥手冊》)。
(3) 肝火頭痛,燙傷 :
腐婢莖、葉 21 ??,車前草 15 ??。水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4) 腫毒 :
腐婢葉,曬干,研末,黃醋調(diào)敷?!逗纤幬镏尽?。
(5) 丹毒 :
腐婢葉 200~250 ??。 水煎,待溫,洗患處。洗時(shí)須避免當(dāng)風(fēng)。(江西《草藥手冊》)。
【附注】腐婢皮:侗族用樹皮、葉治療小兒發(fā)燒,小兒疳積,眼上翳膜。瑤族用樹皮、葉治療急性角膜炎。
下面部分摘錄于《民間百草良方》腐婢
腐婢:別名:豆腐柴、六月凍、涼粉柴、觀音柴、鐵箍散、臭娘子。
【生境分布】 落葉灌木,高 1~2 米。生于山坡、路旁。全株有臭氣。莖多分枝,幼枝有柔毛。葉對生,葉片卵形或?qū)挋E圓形,上半部邊緣有疏鋸齒,兩面均被短柔毛。夏開淡黃色管狀小花,圓錐聚傘花序。果實(shí)粒狀。根、葉入藥,四季可采,鮮用或曬干。
分布于我國華東、華南、西南各省。
【性味】 苦、澀,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收斂止血。用于治療:痢疾,闌尾炎,雷公藤中毒。外用治:燒燙傷,淋巴結(jié)炎,癰腫皰癤,毒蛇咬傷,外出血。
【附方】
1. 鉤蟲皮炎 (鉤蚴侵入皮膚作癢) :
鮮腐婢根、葉 100 克。
用法:煎水泡洗患處。
2. 丹毒 :
鮮腐婢葉 120~150 克。
用法:水煎,溫洗患處 (洗時(shí)避風(fēng))。
3. 小面積燒傷 :
腐婢根皮、葉適量。
用法:曬干,研細(xì)末,菜油調(diào)涂,每日 2~3 次。
4. 風(fēng)炎牙痛 :
鮮腐婢根 60 克。
用法:水煎服。
5. 肝火頭痛 :
腐婢莖、葉 20 克,車前草 15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劑。
6. 癰疔、腫毒 :
鮮腐婢葉適量。
用法:洗凈,搗爛,外敷患處;或曬干,研細(xì)末,蜂蜜少許,調(diào)勻外敷。每日換 1~2 次。
7. 刀斧創(chuàng)傷 :
鮮腐婢葉適量。
用法:洗凈,搗爛如泥, 敷于傷處。有止血止痛作用。
8. 蜂螫傷 :
鮮腐婢葉適量。
用法:揉爛搓患處。
9. 跌打損傷 :
腐婢鮮根皮 60 克。
用法:水煎去渣,加酒少許服。
2022-5-1 拍攝于富陽如意尖邊
2022-5-1 拍攝于富陽如意尖邊
2022-5-1 拍攝于富陽如意尖邊
下面部分摘錄于《中藥大辭典》腐婢 (附:腐婢根)
腐婢:異名:土常山、臭娘子、臭常山、涼粉葉、鐵箍散、六月凍、臭黃荊、觀音柴、虱麻柴、臭茶、小青樹、糯米糊、捏捏糊、墨子稔。
【基原】為馬鞭草科豆腐柴屬植物豆腐柴的莖、葉。
【原植物】豆腐柴 Premnα microphyllα Turcz.[ P. microphyllα Turez. var. ??lαbrα Nakai;P. jαponicα Miq. ;P. formosαnα Maxim. ]
直立灌木,植株高 2~6 m。幼枝有柔毛,老枝漸無毛。單葉對生;葉柄長 0.5~2 cm;葉片卵狀披針形、倒卵形、橢圓形或卵形,有臭味,長 3~13 cm,寬 1.5~6 cm,基部漸狹,全緣或具不規(guī)則粗齒,先端急尖至長漸尖,無毛或有短柔毛。聚傘花序組成塔形的圓錐花序,頂生;花萼杯狀,綠色或有時(shí)帶紫色,密被毛至幾無毛,邊緣常有睫毛,5 淺裂;花冠淡黃色,呈二唇形,裂片 4,外被柔毛和腺點(diǎn),內(nèi)面具柔毛,尤以喉部較密;雄蕊 4,2 長 2 短,著生于花冠管上。核果球形至倒卵形,紫色,徑約 6 mm?;ㄆ?5~6 月,果期 6~10 月。
生于山坡林下或林緣。分布于華東、中南及四川、貴州。
【采收加工】春、夏、秋季均可采收,鮮用或曬干。
【藥材】腐婢 Cαulis et Folium Premnαe Microphyllαe 主產(chǎn)于廣東。
【性狀】莖枝圓柱形,淡棕色,具縱溝,嫩枝被黃色短柔毛。葉對生,皺縮,完整者展平后呈卵狀披針形,長 2~7 cm 或更長,寬 1.5~4 cm,先端尾狀急尖或近急尖,基部漸狹,下延;邊緣中部以上具不規(guī)則的粗鋸齒,淡棕黃色,兩面均有短柔毛;葉柄長約 1 cm。偶見殘留黑色圓形小果。氣臭,味苦。
【成分】含有臭梧桐堿。
【藥理】
促進(jìn)生長、抗疲勞作用:腐婢葉提取物加入飼料中喂飼,小鼠食欲、體重和生長速度提高,但脂肪無明顯增加,并提高小鼠爬桿耐力和游泳耐力。
【藥性】苦、微辛,寒。
1.《本經(jīng)》:味辛,平。
2.《湖南藥物志》:苦,寒,無毒。
3.《江西草藥》:性寒,味苦澀。
4.《食物中藥與便方》:甘,寒,無毒。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主治瘧疾,泄瀉,痢疾,醉酒頭痛,癰腫,疔瘡,丹毒,蛇蟲咬傷,創(chuàng)傷出血。
1.《本經(jīng)》:主痎瘧寒熱邪氣,泄痢,陰不起,病酒頭痛。
2.《本草經(jīng)集注》:療瘧有效。亦酒漬皮,療心腹痛。
3.《湖南藥物志》: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治泄痢,消渴病,痰瘧。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 ??;或研末。外用: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或煎水洗。
【選方】
1. 治瘧 :
腐婢葉 9~15 ??。開水沖泡,于瘧發(fā)前 2 小時(shí)預(yù)服?!督髅耖g草藥驗(yàn)方》。
2. 治腹瀉,痢疾 :
腐婢葉 60 ??,龍芽草 30 ??。水煎服?!墩隳媳静菪戮帯?。
3. 治酒醉不醒 :
腐婢葉 9 ??,葛花 6 ??。水煎服。《食物中約與更方》。
4. 治無名腫毒 :
鮮腐婢葉搗爛,外敷;或曬干,研細(xì)末,用蜂蜜調(diào)敗患處。初起未化膿者,連敷 2~3 天可消散。局部不紅不腫的陰癥忌用。《江西民間草藥驗(yàn)方》。
5. 治丹毒 :
腐婢葉 120~150 ??。水煎,待溫,洗患處。洗時(shí)需避免當(dāng)風(fēng)。(江西《草藥手冊》)。
6. 治毒蛇咬傷 :
腐婢鮮葉 30 ??,馬蘭鮮根 30 ??,星宿菜鮮根 30 ??。同時(shí)搗爛加些百草霜 (鍋底灰) 調(diào)勻敷枕骨處及傷口。《福建中草藥》。
7. 治鉤蚴侵入皮膚作癢 (鉤蟲皮炎) :
腐婢鮮葉、根煎湯洗?!陡=ㄖ胁菟帯贰?br>8. 治刀斧創(chuàng)傷 :
鮮腐婢葉,搗爛如泥,敷于傷處,能止血止痛?!督髅耖g草藥驗(yàn)方》。
9. 治痔瘺下血 :
腐婢葉焙干研末,每服 3 ??,米湯送下,每日 3 次?!妒澄镏兴幣c便方》。
附:腐婢根
腐婢根:異名:小青樹根。
【基原】為馬鞭草科豆腐柴屬植物豆腐柴 Premnα mi-crophyllα Turcz. 的根。
【采收加工】秋冬季采挖,鮮用或切片曬干。
【藥理】
1. 抗炎作用:腐婢 (豆腐柴) 根提取物腹腔注射抑制大鼠炎性組織前列腺素 E? 的產(chǎn)生。豆腐柴根提取物腹腔注射抑制角叉菜致大鼠足跖腫脹。
2. 促進(jìn)免疫功能:豆腐柴根提取物促進(jìn)刀豆蛋白誘導(dǎo)的小鼠 T 淋巴細(xì)胞增殖反應(yīng)。豆腐柴根提取物灌胃給藥,在小鼠剛果紅吞噬試驗(yàn)中顯示增強(qiáng)機(jī)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藥性】苦,寒。
1.《湖南藥物志》:苦,寒,無毒。
2.《江西草藥》:性寒,味苦、澀。
3.《食物中藥與便方》:甘,寒,無毒。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治瘧疾,小兒夏季熱,風(fēng)濕痹痛,風(fēng)火牙痛,跌打損傷,水火燙傷。
1.《湖南藥物志》: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2.《安徽中草藥》:清熱瀉火,祛風(fēng)除濕,止血消腫。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 ??,鮮品 30~60 ??。外用: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
【選方】
1. 治瘧疾 :
腐婢 (臭娘子) 根 12~18 ??。水煎服?!逗纤幬镏尽?。
2. 治小兒夏季熱 :
鮮腐婢根 30~60 ??。煎服?!栋不罩胁菟帯?。
3. 治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
腐婢鮮根 250 ??,烏魚 500 ??。水燉至肉爛,食魚喝湯?!栋不罩胁菟帯?。
4. 治風(fēng)火牙痛:
腐婢鮮根 60 ??。水煎服?!陡=ㄖ胁菟帯?。
5. 治跌打損傷 :
腐婢鮮根皮 60 ??。煎水兌酒服。(江西《草藥手冊》)。
6. 治燒傷 :
腐婢 (小青樹) 根皮或葉,曬干,研成極細(xì)末,棉油或菜油調(diào)搽,每日 1~2 次。《全國中草藥新醫(yī)療法展覽會技術(shù)資料選編》。
7. 治毒蛇咬傷 :
腐婢鮮根皮搗爛敷天庭穴及傷口?!陡=ㄖ胁菟帯?/p>
8. 治中雷公藤毒 :
腐婢 (臭娘子) 鮮根 (切片) 60 ??,大黃 18 ??,芒硝 12 ??,防風(fēng) 18 ??。水煎服。《湖南藥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