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政是清政府由朝廷派住各省的學(xué)官,一般由進士出身者出任,翁同龢出任過陜西學(xué)政、孫家鼐出任過湖北學(xué)政、夏同善出任過江蘇學(xué)政、張家驤出任過山東學(xué)政山西學(xué)政。
在寧波人科舉檔案“受知師”一欄中,我們經(jīng)??梢钥吹秸憬瓕W(xué)政的大名,如張家驤太公科舉檔案中有:“前浙江學(xué)政吳鐘駿(嵩甫,1843和1849年兩任浙江學(xué)政)、趙光(蓉舫,1846年任)、吳式芬(子苾,1854年任)”,張式太公檔案中有:“前任浙江學(xué)政張沄卿(霽亭,1879年任)、祁子禾(世長,1882年任)、瞿子玖(鴻禨,1885年任)、陳六舟(彝,1891年任)”等等。
那么,有清以來,江南科舉大省浙江省的學(xué)官“浙江學(xué)政”究竟有多少人呢?還真是說不清楚,咱得下點笨工夫,一一查對才行。
清代的學(xué)政各省總數(shù)不一,從1644年到1911年,近三百年來,各省學(xué)政一般在100人以上,像比較晚才開始派學(xué)政的甘肅省就很少,因為甘肅學(xué)政是1876年從陜甘學(xué)政分立出來的,總共只有12人。江西學(xué)政大約為101人,102任,廣東學(xué)政大致為112人,116任。學(xué)政任期一般為三年,個別有連任的,多是異地任職。假如你在浙江任三年學(xué)政,可再到福建或者河南什么的再任三年。
經(jīng)查對《清代職官年表》和《清季職官表》,浙江學(xué)政共有108人,117任。有的省可能會多一些,如山東有120人,122任。這應(yīng)該是與部分學(xué)政的任期不滿,就因丁憂、因病去職、請假省親、休致、另有新任、甚至死亡等等原因,而即時更換的緣故。張家驤就因為父親去世(同治七年十月二十日),在山西學(xué)政任上丁父憂回籍。隨即(同治八年正月十四日)朝廷又任命王昕為山西學(xué)政,因為學(xué)政這個活很重要,不能空缺,正可謂國不可一日無君,省不可一日無學(xué)政矣。
浙江學(xué)政中有人曾兩任學(xué)政,如汪漋從1713年起,連任六年,鄧鐘岳從1736年起連任學(xué)政,連任同省學(xué)政不是一個科學(xué)的安排,容易引起廉政上的問題。彭啟豐1741年和1751年兩任學(xué)政,雷鋐1750年和1753年兩任學(xué)政,竇光鼐1782年、1789年兩任學(xué)政,吳鐘駿1843年和1849年兩任學(xué)政,徐樹銘兩任學(xué)政的時間跨度特別大,分別是1867年和1897年,中間竟然有三十年的時間差,放在現(xiàn)在,干了三十年工作(之前就已干了很多年了),差不多早就該退休了,做夢也不會這樣安排吧,再回頭又干一屆浙江學(xué)政?只是第二次他任浙江學(xué)政時,滿打滿算不超過一個月,很快被召回京城任職了,也許根本就沒有到職。浙江學(xué)政還有三任的,如乾隆時期的王杰,1771年、1776年、1780年三任學(xué)政,這事十分罕見,全國可能也沒有幾個這樣的例子。
浙江學(xué)政中沒有浙江人,全部是其他省的進士,以江蘇最多,不少于18人。其中一甲進士17人,一甲進士每科只有三人,因此由一甲進士出任學(xué)政的比例是相當(dāng)高的。二甲進士至少有65人以上,三甲進士(每科人數(shù)最多)用為學(xué)政者不多,大約只有十多人。
第一任學(xué)政李際期是明末三甲進士,而周清源是博學(xué)宏詞科進士。顧學(xué)湖作為浙江布政使,在竇光鼐被革職后,臨時署理過學(xué)政。貴為浙江巡撫的晏端書,因為學(xué)政周玉麒請假省親,曾在1856年兼任浙江學(xué)政。1694年任學(xué)政的顏光繳據(jù)說是顏回的第67代孫。浙江學(xué)政中還有位很有氣節(jié)的人張錫庚,字星白,在太平軍攻陷杭州后,寧死不降,自殺身亡。
另外,周煌在任浙江學(xué)政前,曾于1756年同翰林院侍講全魁受命前往琉球,冊封尚穆為琉球國中山王,次年正月回國。在出使途中,周煌留意當(dāng)?shù)卣乒?,隨手記錄了許多資料?;貒笥謪㈤喆罅渴芳?,整理編輯,寫成《琉球國志略》,進呈皇帝御覽。該書記錄了琉球國的歷史、地理、風(fēng)俗和人情事故,也是我們今天可以向世人證明琉球國(沖繩)并非日本固有領(lǐng)土的鐵證。其實,你如果注意觀察現(xiàn)在沖繩真正的本地人(土著)的話,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和日本人的形態(tài)有很大差異,明顯就不是同一種族。
姓 名 | 任職年 | 甲 次 | 籍 貫 | 備注 | 姓 名 | 任職年 | 甲 次 | 籍 貫 | 備注 |
李際期 | 1645 | 三甲 | 河南 | 孟津 | 翟文賁 | 1649 | 二甲15 | 山東 | 博山 |
張安茂 | 1652 | 二甲13 | 直隸 | 華亭 | 谷應(yīng)泰 | 1656 | 二甲 | 直隸 | 豐潤 |
王康侯 | 1659 | 二甲 | 江蘇 | 鎮(zhèn)江 | 胡尚衡 | 1660 | 二甲30 | 未詳 | |
王象天 | 1663 | 三甲 | 未詳 | | 李如桂 | 1664 | 未詳 | | |
金 | 1666 | 二甲 | 福建 | | 崔爾仰 | 1670 | 未詳 | | |
劉元琬 | 1671 | 二甲23 | 未詳 | | 陸 | 1673 | 二甲7 | 江蘇 | 泰州 |
祖澤潛 | 1674 | 未詳 | | | 劉 | 1678 | 未詳 | | |
張 | 1682 | 未詳 | | | 王 | 1684 | 二甲11 | 江蘇 | 太倉 |
周清源 | 1687 | 一等9 | 博學(xué)宏 | 詞科 | 鄭開極 | 1690 | 二甲14 | 福建 | 福州 |
顏光繳 | 1694 | 三甲 | 未詳 | | 李 | 1696 | 二甲 | 未詳 | |
李 | 1697 | 未詳 | | 丁憂免 | 張希良 | 1697 | 二甲1 | 湖北 | 黃安 |
姜 | 1699 | 三甲 | 山西 | 太原 | 文志鯨 | 1702 | 三甲 | 湖南 | 桃源 |
靳 | 1704 | 未詳 | | | 彭始摶 | 1705 | 三甲 | 河南 | 鄧州 |
吳 | 1709 | 三甲 | 河南 | 寶豐 | 宋 | 1712 | 二甲 | 河南 | 商丘 |
汪 | 1713 | 二甲2 | 安徽 | 休寧 | 馬 | 1720 | 未詳 | | |
何世璂 | 1723 | 三甲 | 山東 | 桓臺 | 彭維新 | 1724 | 三甲 | 湖北 | 茶陵 |
李鳳翥 | 1726 | 未詳 | | | 王蘭生 | 1726 | 二甲1 | 未詳 | |
顧 | 1729 | 二甲16 | 江蘇 | 淮安 | 李清檀 | 1730 | 未詳 | | |
帥念祖 | 1733 | 二甲19 | 江西 | | 鄧鐘岳 | 1736 | 一甲1 | 山東 | 聊城 |
彭啟豐 | 1741 | 一甲1 | 江南 | 長洲 | 陳其凝 | 1744 | 二甲 | 江南 | 上元 |
于敏中 | 1747 | 一甲1 | 江蘇 | 金壇 | 雷 | 1750 | 二甲9 | 福建 | |
竇光憲 | 1756 | 未詳 | | | 李因培 | 1759 | 二甲9 | 云南 | 晉寧 |
錢維城 | 1762 | 一甲1 | 江蘇 | 武進 | 李宗文 | 1765 | 二甲22 | 福建 | 安溪 |
周 | 1768 | 二甲 | 重慶 | | 王 | 1771 | 一甲1 | 陜西 | 韓城 |
李友棠 | 1774 | 二甲21 | 江西 | 臨川 | 曹文埴 | 1775 | 二甲1 | 安徽 | 歙縣 |
彭元瑞 | 1777 | 二甲8 | 江西 | 南昌 | 竇光鼐 | 1782 | 二甲22 | | |
顧學(xué)湖 | 1786 | 未詳 | | 臨時署 | 朱 | 1786 | 二甲 | 順天 | 大興 |
李 | 1792 | 二甲11 | 湖北 | 安陸 | 阮 | 1795 | 二甲5 | 江南 | 儀征 |
吳省蘭 | 1798 | 二甲3 | 上海 | | 劉镮之 | 1799 | 三甲23 | 山東 | 諸城 |
文 | 1801 | 二甲29 | 滿族 | | 潘世恩 | 1804 | 一甲1 | 安徽 | 歙縣 |
劉鳳誥 | 1807 | 一甲3 | 江西 | | 周兆基 | 1809 | 二甲18 | 湖北 | 武漢 |
汪廷珍 | 1813 | 一甲2 | 江蘇 | 山陽 | 李宗昉 | 1816 | 一甲2 | 江蘇 | 山陽 |
汪守和 | 1819 | 一甲2 | 未詳 | | 戴聯(lián)奎 | 1820 | 二甲11 | 江蘇 | |
杜 | 1822 | 二甲 | 山東 | 濱州 | 朱士彥 | 1825 | 一甲3 | 未詳 | |
李宗瀚 | 1828 | 二甲 | 江西 | 臨川 | 吳 | 1831 | 二甲3 | 安徽 | 歙縣 |
何凌漢 | 1831 | 一甲3 | 湖南 | | 陳用光 | 1833 | 二甲 | 江西 | |
史 | 1834 | 未詳 | | | 卓秉恬 | 1837 | 三甲 | 四川 | |
姚元之 | 1838 | 二甲7 | 安徽 | 桐城 | 廖鴻荃 | 1838 | 一甲2 | 福建 | |
李國杞 | 1839 | 二甲11 | 江蘇 | 太湖 | 季芝昌 | 1840 | 一甲3 | 江蘇 | |
羅文俊 | 1840 | 一甲3 | 廣東 | 南海 | 吳鐘駿 | 1843 | 一甲1 | 江蘇 | 吳縣 |
趙 | 1846 | 二甲 | 云南 | 昆明 | 萬青藜 | 1852 | 二甲22 | 江西 | 九江 |
吳式芬 | 1854 | 二甲 | 山東 | 海豐 | 周玉麒 | 1856 | 二甲10 | 湖南 | 長沙 |
張錫庚 | 1858 | 二甲1 | 江蘇 | 鎮(zhèn)江 | 吳保泰 | 1861 | 二甲 | 未詳 | |
吳存義 | 1864 | 二甲 | 江蘇 | 泰興 | 徐樹銘 | 1867 | 二甲3 | 湖南 | 長沙 |
丁紹周 | 1870 | 二甲 | 江蘇 | 鎮(zhèn)江 | 胡瑞瀾 | 1873 | 二甲26 | 湖北 | 武昌 |
黃 | 1876 | 二甲 | 湖南 | 善化 | 張沄卿 | 1879 | 二甲 | 未詳 | |
祁世長 | 1882 | 二甲 | 山西 | 壽陽 | 劉廷枚 | 1884 | 二甲20 | 江蘇 | 吳縣 |
瞿鴻禨 | 1885 | 二甲 | 湖南 | 長沙 | 潘衍桐 | 1888 | 二甲 | 廣東 | 南海 |
陳 | 1891 | 二甲1 | 江蘇 | 儀征 | 徐致祥 | 1894 | 二甲 | 上海 | 嘉定 |
陸寶忠 | 1897 | 二甲 | 江蘇 | 太倉 | 陳學(xué)棻 | 1897 | 二甲4 | 湖北 | 安陸 |
唐景崇 | 1898 | 二甲 | 廣西 | | 文 | 1899 | 二甲 | 滿族 | |
李蔭鑾 | 1900 | 二甲 | 未詳 | | 張亨嘉 | 1902 | 二甲 | 福建 | 福州 |
陳兆文 | 1903 | 二甲22 | 湖南 | 桂陽 | 支恒榮 | 1906 | 二甲15 | 江蘇 | 鎮(zhèn)江 |
袁嘉谷 | 1909 | 二甲 | 云南 | 石屏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