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患脊椎病五種原因及中醫(yī)防治
現代人的生活節(jié)奏緊張,工作壓力大,使用電腦時,姿勢不正確,導致脊椎相關疾病已經非常普遍。據了解,在各大中醫(yī)院針灸推拿科的患者中,女性占了大部分,相當一部分都是因為脊椎病。中醫(yī)專家指出,女人比男性更為關注自身的身體健康,因而女性病人更為常見,但是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女性比男性容易患脊椎相關疾病。
女性患脊椎病五種原因
30歲的陳小姐,腰反復疼痛有一年多。她說自己生完寶寶后開始出現腰疼,勞累后疼痛加重,休息后能好一點。通過體查和腰椎、骨盆X片檢查,中醫(yī)師確診陳小姐為“腰椎后關節(jié)錯位并骨盆旋移綜合征”。
古方中醫(yī)分析,女性容易患脊椎病主要有以下五種原因——
(1)生育前后激素改變
在孕晚期,孕婦會分泌兩種激素———孕酮和松弛肽,它們會讓骨盆韌帶松弛,以便胎兒順利娩出,而頸椎、腰椎、胸椎等韌帶也因為激素水平的增加而處于松弛狀態(tài),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減弱,而隨著胎兒逐漸增大,胸腰骶椎負荷增加,如果輕微扭傷或姿勢不良,很容易發(fā)生脊椎錯位。
再加上女性在分娩時如果順產要消耗大量體力,如果剖宮產,則需接受麻醉,這兩者都可能影響脊柱的穩(wěn)定性、誘發(fā)關節(jié)錯位。生產后,母親們要抱孩子、要喂奶,睡姿、坐姿不注意都很容易患上頸椎或腰椎相關疾病。
(2)更年期
年輕人的肌肉、韌帶彈性好,脊椎穩(wěn)定性好。女性在50歲左右就進入了更年期,雌激素水平下降,身體全面退化,椎間盤水分減少,變扁(引起個子變矮),而韌帶不會變短,由原來的繃緊變得松弛,在生活中對脊椎保護不當,就容易發(fā)生關節(jié)錯位。
(3)家務勞動多
中國傳統女性在完成一天的工作后,往往擔負著操持家務的任務,而做家務、拖地、洗碗、搬東西時姿勢不當易誘發(fā)脊椎疾病。比如洗碗的時候,脊柱的椎間盤受到的張力大,時間久了,腰就會痛。
(4)穿高跟鞋
穿上高跟鞋后,女人挺胸提臀,優(yōu)化了身材比例,看起來腿長性感,但是高跟鞋卻會讓女人的身體重心向前移,腰曲加深,若過度必然造成骨盆前傾,腰部力學結構改變,脊柱的受力點發(fā)生改變,除加速脊柱的退行性改變外,還會影響周圍的神經、血管和肌肉,易引起脊椎疾患。長期穿高跟鞋的女人,必定會腰痛。
(5)穿露肩裝
在夏季,女性經常穿吊帶裙、露肩裝,但是在中醫(yī)看來,肩部受涼易誘發(fā)脊椎病。因為肩部只要一邊受涼,兩邊肌肉力量不平衡,脊椎就會受牽拉而變形,誘發(fā)關節(jié)錯位。所以,盡量還是少穿吊帶裙,尤其是在空調房里。在睡眠時抵抗力下降,更要保護頸肩不受涼。
日常多運動維護脊椎健康
脊椎病變不但可導致頸肩腰腿痛,還會引起頭暈頭痛、耳鳴、眼花、心悸、腸胃不適等等多種癥狀。因此,對女性而言,維護脊椎健康非常重要。中醫(yī)講究“治未病”,脊椎相關疾病也須注重預防發(fā)作及復發(fā),所以,在平時要注意保護脊柱,注意坐、站等正確姿勢,最最重要還是多運動,最好能選擇增強肌肉力量且能夠增加關節(jié)柔軟度的運動,比如太極拳、肚皮舞、瑜伽(量力而行)、游泳及散步等,一般不適合選擇跑、跳及上下劇烈振動的運動。
中醫(yī)按摩緩解頸椎病癥狀
按摩穴位一:百會穴
用食指或中指按壓百會穴(位于頭頂正中央,兩耳尖連線中點處),持續(xù)給力,一般壓到局部出現酸酸的、麻麻的感覺時,再持續(xù)30秒,也可延長到1分鐘。就可以緩解由于頸椎病引起的頭痛、頭暈,精神緊張等癥狀。
按摩穴位二、風池穴
用兩只手扶在頭兩側,用拇指尖頂著風池穴(位于后頸部,后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直到出現酸脹感,繼續(xù)按壓30秒到1分鐘后,再局部揉。適用于由頸椎問題引起的高血壓以及睡眠不好的人。
按摩穴位三、肩井穴
用大拇指頂住肩井穴,其他四指輕扶于肩前,與大拇指相對用力,提拿起整個肩部肌肉,持續(xù)一兩分鐘,感到整個肩部肌肉由緊張到放松即可。尤其適用于有頸部酸脹、頭重腳輕、落枕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