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某三色虐童事件刷屏,學中醫(yī)群從劉洋老師到萬千群主群友,極度憤慨這些摧殘花朵的魔鬼!孩子身體的傷痛容易恢復(fù),心靈的傷確是一輩子的陰霾。
學中醫(yī)群特別整理一些有關(guān)“兒童身心健康”的古經(jīng)方辯證與調(diào)理方案,愛護孩子,古中醫(yī)也要盡一份力!
一、小兒多動癥
癥狀:眨眼、擠眉、口角抽動明顯,有時喉間發(fā)出聲音,性情煩躁,自汗神倦,面色蒼白。診為小兒多動癥,服西藥無效。額外還有大便干,小便黃的癥狀。
根源:脾胃虛,風痰上擾。
調(diào)理方法:健脾胃,化痰息風。
方劑(9歲的藥量): 柴胡6克、法半夏6克、白芍10克、太子參10克、黨參8克、生姜3克、黃芪12克、桅子6克、僵蠶8克、茯神15克、天竺黃10克、白附子10克、白術(shù)10克、陳皮10克、升麻6克、蟬蛻6克、鉤藤6克、白蒺藜6克、炙甘草3克、大棗2枚。
熬25付,一付熬出兩袋,早晚飯后各吃一袋。禁吃海鮮和辛辣燥熱的食品。 25付之后拿掉桅子、天竺黃、鉤藤后再熬5付。
善后法: 人參6克、白術(shù)12克、茯苓15克、甘草5克、沙參3克、玉竹4克、冬桑葉 3克、麥冬5克、生扁豆5克、天花粉3克、熬5~10付,一付熬出兩袋,早晚各一袋。
溫馨提示:如果孩子為6歲,方子藥量減掉三分之一。如果孩子為3-4歲,方子藥量拿掉一半以上。
課程鏈接:【純干貨】氣血問題
二、小朋友皮膚過敏
癥狀:4歲,接觸花粉過敏,瘙癢感,面部紅腫,不發(fā)燒,大便干結(jié),皮疹發(fā)紅,軀干及四肢有紅色斑丘疹。
根源:中氣不足 濕熱傷陰。
調(diào)理方法:清熱涼血,解毒除濕。
方劑:荊芥10克、連翹6克、生地8克、知母6克、生薏苡仁15克、黃芩5克、姜半夏5克、砂仁4克、黃連2克、陳皮10克、白蒺藜10克、赤芍 10克、生山楂12克、當歸10克、車前子10克、 澤瀉10克、熟大黃4克、 白鮮皮8克、黨參10克、茯苓10克、白術(shù)10克、白芍10克、生姜5克、甘草6克、 柴胡6克,熬10付,一付熬出三袋(這是4歲孩子的劑量)。
課程鏈接:【純干貨】過敏與痤瘡
三、小兒急性扁桃體炎
方劑:柴胡10克、黃芩12克、 黨參12克、 炙甘草6克、姜半夏15克、 生姜10克、 紅棗8克、 生石膏15—30克,蒲公英30克、 桔梗20克,牛蒡子10克、 元參9克,當歸6克、 連翹9克、金銀花15克。
溫馨提示:三付即可。七八歲的孩子用一半就可以了,四五歲的用三分之一。十二歲以后可以用成人量。
文章鏈接:【純干貨】五色白帶
四、兒童抽動癥
方劑:柴胡1.5克,甘草1.5克,川芎2.5克,當歸3克,白術(shù)(炒)3克,茯苓3克,鉤藤3克,厚樸2克,白芍2克(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兩袋,早晚各一袋)。
文章鏈接:【純干貨】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五、小兒晚間發(fā)熱煩躁、胡言亂語、大便干燥舌尖紅,舌苔黃燥、小便發(fā)黃而少、脈細數(shù)。
辯證:少陰陰虛而熱化。
黃連阿膠湯:黃連2.5 克,黃芩5克, 白芍7.5 克,阿膠10克, 雞子黃1枚(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三袋,一天吃三次。)。這是4歲孩子的量,可根據(jù)年齡增減。
文章鏈接:【純干貨】古經(jīng)方黃連阿膠湯
六、小兒腺樣體肥大
癥狀:小兒鼻塞流涕后,晚間睡覺張口呼吸、影響睡眠。西醫(yī)診斷腺樣體肥大。
半夏厚樸湯合澤瀉湯:半夏18克,厚樸15克,茯苓15克,生姜12克,蘇葉(后下)10克,澤瀉15克,白術(shù)9克(大便粘膩白術(shù)15克),這是成人量。
溫馨提示:上藥店用小兒的藥袋裝袋。一次一小袋。如果自己熬3歲孩子一次喝四分之一,一天兩次。
七、小兒咳嗽日久
癥狀:小兒咳嗽日久,因受寒感冒而引起,口水較多,想吃飯還吃不下去,咳嗽較多,咳嗽時有干嘔。小腹脹,臉色發(fā)黃而身體有浮腫。
辯證:屬寒飲犯肺,久病傷及到脾。
用小青龍湯劑量的的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服用兩付即可。
方劑:人參10克、白術(shù)12克、茯苓12克、炙甘草5克、陳皮9克、姜半夏9克、木香6克、砂仁6克( 這是成人的量,小兒用二分之一就可以)。
八、兒童口吃
辯證:兒童口吃看上去好像是習慣,但如果挑食、腹部偏硬、有時肚臍略痛,就可以推斷是癥。
小建中湯:桂枝9 克,白芍18 克,生姜9 克,大棗6枚,炙甘草6 克,飴糖一勺 。
功能:溫中補虛,和里緩急,主治中焦虛寒,肝脾不和證。(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兩袋,早晚各一袋。)如果腹瀉嚴重可以加干姜10克。
文章鏈接:【純干貨】防己茯苓湯巧治浮腫
九、 喂奶中的小兒嚇著
溫馨提示:睡著容易突然驚嚇而醒,大哭由于孩子小,不能喝藥。給其母親喝湯藥方。
方劑:甘草10克、茯苓15克、半夏15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龍骨15克、牡蠣15克。
文章鏈接:【純干貨】這些惱人的似病非病其實是痰飲
小貼士:孩子怕中藥苦怎么辦?
熬制中藥時,添加一味“甜葉菊”,中藥就會變得像可樂一樣好喝,寶寶愛喝,媽媽放心!
學中醫(yī)公益課堂,每周2期
聽得懂、喜歡聽、用得上中醫(yī)課程
關(guān)注公眾號,申請進群免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