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冠心病的特效穴位:
心俞穴、
內關穴、
膻中穴、
厥陰俞穴、
關元穴、
足三里穴、
神闕穴、
巨闕穴一般施灸
心俞穴
心俞穴的位置:心俞穴位于背部肩胛骨內側,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2橫指寬)處,左右各有一穴。取穴時,從項部突起最高的大椎開始,向下數(shù)到第5個凹陷,再向左右兩側各旁開2橫指寬的就是心俞穴。
施灸方法:采用溫和灸的方法。被施灸者俯臥,施灸者手執(zhí)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10~15分鐘。
功效:理氣寧心。
內關穴
內關穴的位置:內關穴位于手臂的內側,腕關節(jié)橫紋中上2寸(約3橫指寬)處,左右臂各有一穴。取穴時,將右手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3指并攏,無名指放在左手腕橫紋上,右手食指與左手腕交叉的中間點就是內關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溫和灸。取坐位,手執(zhí)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施灸。
施灸時間:每日灸2~3次,每次灸10~20分鐘。
功效:寧心安神,理氣止痛。
膻中穴
膻中穴的位置:膻中穴位于胸部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與胸骨連線的交點處。
施灸方法:此穴需兩人配合施灸。宜采用回旋灸的方法。施灸時,被施灸者仰臥,施灸者站于一旁,手執(zhí)點燃的艾條,對準施灸部位,在距離皮膚1.5~3厘米處施灸,左右方向平行往復或反復旋轉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3~7分鐘,灸至皮膚產(chǎn)生紅暈為止。
功效:寬胸理氣,活血通絡,舒暢心胸。
厥陰俞穴
厥陰俞穴的位置:厥陰俞穴位于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2橫指寬)處,左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溫和灸。被施灸者取俯臥位,施灸者手執(zhí)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鐘。
功效:調氣止痛。
辨證加灸
癥狀:體虛,氣喘,乏力,渾身無力,四肢酸軟。
關元穴
關元穴的位置:關元穴位于肚臍正下方3寸(4橫指寬)處。
施灸方法:宜采用回旋灸。被施灸者平臥,施灸者站于一旁,手執(zhí)艾條以點燃的一端對準施灸部位,距離皮膚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復或反復旋轉施灸。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10~15分鐘。
功效:培腎固本,調氣回陽。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的位置: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4橫指寬)、脛骨前肌上,左右腿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此穴可自行施灸,宜采用回旋灸。取坐位,手執(zhí)艾條以點燃的一端對準施灸部位,距離皮膚約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復或反復旋轉施灸。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10~15分鐘。
功效:使氣血源源不斷地生長。
癥狀:體寒,怕冷。
神闕穴
神闕穴的位置:神闕穴位于肚臍的正中。
施灸方法:此穴需兩人配合施灸。采用回旋灸的方法。被施灸者平躺,施灸者手執(zhí)艾條以點燃的一端對準施灸部位,距離皮膚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復或反復旋轉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1次,每次灸20~30分鐘,灸至皮膚產(chǎn)生紅暈為止,灸10天后休息3~5天再灸。
功效:溫經(jīng)祛寒,平和陰陽,調理氣血。
癥狀:口唇青紫,手指尖青紫。
巨闕穴
巨闕穴的位置:巨闕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線,臍上6寸處。取穴時,采用仰臥姿勢,在胸骨下端與左右肋弓連線的交點,再向下2橫指寬處,就是巨闕穴。
施灸方法:采用溫和灸。被施灸者平躺,施灸者手執(zhí)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離皮膚1.5~3厘米施灸。
施灸時間:每日灸2~3次,每次灸10~20分鐘。
功效:通經(jīng)活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