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鯽魚在餌料中加適量酒米,
感覺效果很好,
分析原因可能是酒米自身的誘、留起了一定的作用。
有一句話說:釣鯽重狀態(tài)、釣鯉重窩子,這個一點沒錯。
釣鯽魚要求餌料比重要輕,霧化要好(指正常情況下),
餌料在逐層霧化到底后會形成棉絮狀包裹著鉤子,從而方便鯽魚的吸食。
為達到這種狀態(tài)要求使用的餌料是細粉狀的,
有了這種狀態(tài)加上商品餌快速誘魚的特點很快會使鯽魚陸續(xù)進窩。
但是這種細粉狀霧化又好的商品鯽魚餌留魚效果不佳,
魚多了沒得吃窩子就不會長久,除非你一直不停拋竿做窩。
但在野釣中一個虛的窩肯定沒有一個實在的窩來得好,
而酒米恰恰彌補了這一不足。
餌料中的酒米在每次拋竿換餌或中魚后都會散落在釣點,
起到留魚、誘魚的效果。
況且酒米很小,鯽魚一時也不會吃完。
這樣在抽竿誘魚結束進入正式垂釣后,
可以稍微加大餌的粘度適當減少換餌頻率,
靠窩子里的小米來留、誘魚兒。
在商品餌里面加酒米還有一些注意事項:
加了酒米之后釣餌的比重會增大不少,釣餌的下降速度會加快,
減少了釣餌在下降過程中被小雜魚攻擊的機會,但是它也減少了誘魚效果,
因此可以在釣餌里面適當添加一些雪花粉或者輕麩,四季或池上來調整比重,
來控制釣餌的下降速度。
也可以用軟尾空心浮漂或者用直徑粗一些的實心硬尾浮漂,
可以減緩釣餌的下降速度。
.釣法上,使用拉餌垂釣,特別是釣離底或者釣半水時,
要注意每隔20~30分鐘,要搓餌釣底10分鐘,
因為此時底部有不斷散落的小米沉在水底,
會有大鯽魚或者利用在底部悄悄地進食,往往會有驚喜出現(xiàn)。
當然如果沒有魚上鉤或者沒有魚訊,
就要及時換回到原先的拉餌釣離底或者釣浮狀態(tài)。
此種釣法適用于魚類比較活躍的夏秋季節(jié),
不用打窩直接垂釣,
在氣溫比較低的春天和晚秋初冬,
由于魚類的活動范圍和游動速度相對慢一些,
因此窩點的聚魚速度會慢一些,還是先用誘餌打窩聚魚之后,
再用加了酒米的商品餌垂釣,可以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