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是大清朝最勤政的帝王,沒有之一,這是幾乎所有人都認可的評價。
別說在大清朝,縱觀中國整個封建皇朝,雍正帝的勤政,也是幾乎沒有哪位皇帝能比的。
游獵、酒色等,都與雍正帝不沾邊。
批閱奏折,這是皇帝的日常,雍正帝批閱奏折,那是沒日沒夜,他不像其他皇帝,朱批時常出現(xiàn)“閱”、“知道”等,他的朱批字數(shù)很多,有的奏折的朱批竟然有千余字,這在帝王朱批中是很少見的。
在位十三年,留存于世的奏折4萬余件,很多都是在夜間完成的。
鐵打的身體,這樣玩命也受不了,所以雍正帝可以說是累死的。
有累死的皇帝,自然會有累死的大臣,雍正一朝有兩位大家非常熟悉的名臣,都是累死的。
1、愛新覺羅·胤祥
愛新覺羅·胤祥,康熙帝第十三子,雍親王胤禛關(guān)系最親密的兄弟。
康熙第一次廢太子,胤祥也隨之失寵。
關(guān)于此次失寵,影視劇杜撰的很多,說康熙帝清楚他的脾氣,怕日后惹出大麻煩,因此借機冷落他,讓他有機會為后繼之君效力。
但是,《世宗憲皇帝御制文集》不是這么說的,書中說胤祥的腿部生了一種毒瘡,起白泡,破后成瘡,時流稀膿水,一直不好。
康熙很關(guān)心胤祥,安排了最好的御醫(yī)等,但也沒能治愈他喜愛的十三子的腿病,日后也就不重用胤祥了,讓他安心養(yǎng)病。
這件事,與其說冷落,不如說關(guān)心,父親關(guān)心兒子,讓他安心養(yǎng)病,以免兒子早逝。
胤祥的腿疾,一直到雍親王胤禛繼位也沒好。
雍正帝正直,與其他兄弟和大部分臣工的關(guān)系并不好,并且下定決心整頓吏治等,所以必須起用自己最信任,也是只想著為國為民的大臣。
這樣的大臣有,但樹敵太多的雍正帝不敢輕易用,需要進一步的甄別。
因此,像胤祥這樣的兄弟就成為他的首選。
長期遭受腿疾困擾的胤祥被重用,他一心為國一心為民,因此拼了命的干,最終因積勞成疾于雍正八年病逝。
為表彰其功績,雍正帝封其位鐵帽子王,世襲罔替,且配享太廟,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使其成為大清朝唯一一位不避皇帝諱的大臣。
堂堂皇親國戚,累死在任上,史上也是少見。
2、田文鏡
看過《雍正王朝》和《李衛(wèi)當官》的朋友,對他應(yīng)該很熟悉。
在這兩部電視劇之前,書生對他就很熟悉了,記得小學的時候就有印象,只是忘記具體從那本書上看到過他。
田文鏡是雍正帝最信任的大臣之一,也是心腹之一,以鐵腕著稱,大清官一個,也算是酷吏一個。
雍正一朝,哪里治安最好呢?田文鏡治下的河南,轄境幾乎無盜賊。
田文鏡成名較晚,他在康熙二十二年便以監(jiān)生的身份出任福建長樂縣縣丞,后又任山西寧鄉(xiāng)縣知縣,一直到康熙四十四年才升任直隸易州知州,康熙四十五年內(nèi)遷為吏部員外郎。
二十二年的基層經(jīng)驗,讓他受益匪淺。
同樣,二十二年的基層工作,他沒有貪腐。
田文鏡漸露頭角是在康熙五十五年,田文鏡授命巡視長蘆鹽政。
之后,他上疏說:“長蘆的鹽引缺額五萬七千余,商人應(yīng)該恢復(fù)原先的賦稅,增收到原來應(yīng)該收的數(shù)量。并且自康熙五十六年開始實行,在長清等縣運行?!?/p>
這個建議好,但朝廷怕傷了商人的利益,于是朝中重臣開始討論,最終得到了很多大臣的支持。
不管建議最后有沒有實施,他田文鏡算是露頭了,不久便被提拔為內(nèi)閣侍讀學士。
提拔也算不上什么大官,雍正即位之時,他也只是個郎官。
雍正帝即位之后,重用田文鏡,歷任山西布政使、河南巡撫、河南總督加兵部尚書銜、河南山東總督等,抬旗等自不必說。
整頓吏治、清查虧空、火耗歸公、攤丁入地、士紳一體當差納糧等,田文鏡都完成的非常出色,成為雍正帝身邊最得力的大臣之一。
雍正帝即位的時候,田文鏡已經(jīng)60多歲了,在基層摸爬滾打了二十多年,調(diào)到京城又到外出巡,在地方任大官更是夜以繼日的工作,身體也好不到哪里去。
雍正九年的時候,田文鏡已經(jīng)力不從心,于是以病乞休,雍正帝令其回師。
但是,不是準其退休,而是休假。
在他病愈后,雍正帝仍命他回任河南。
雍正十年,已經(jīng)到了油盡燈枯地步的田文鏡再次上疏請求退休,雍正帝也清楚像他那樣的忠臣,不是到了萬不得已的地步,絕對不會請求退休的,因此同意。
不久,田文鏡逝世。
繼胤祥累死后,田文鏡也累死了,沒過幾年,雍正帝也累死了。
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胤祥和田文鏡也不例外,但他們忠心為君,一心為國為民這些事都是完美的。
巧合的是,胤祥和田文鏡的長相還挺像,不知道畫師的緣故,還是本就長得像。
文中所用圖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