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少女不懷春?女孩愛美,鏡子是必不可少的寶貝??墒窃谥袊糯瑳]有發(fā)明玻璃鏡子之前,擁有一面青銅鏡,則是很多女孩的夢想!姑娘出嫁的時候,娘家能陪嫁一面好鏡子,恐怕就是每個新娘的最愛了。但這個要求,絕大多數(shù)家庭做不到!為什么呢?圖為戰(zhàn)國六山紋青銅鏡。
鏡子的采用青銅制作的。青銅,上古時代稱之為吉金,也就是紫銅和錫、鉛的合金。有錫青銅,鉛青銅,錫鉛青銅之分。由于古代冶煉金屬技術(shù)不佳,青銅一出現(xiàn),就是貴族壟斷之寶物。所以,在春秋以前,青銅鏡基本上都是諸侯一級才能享用的寶物。戰(zhàn)國后期經(jīng)濟發(fā)展后,卿大夫家庭才開始擁有青銅鏡。一般的士族是享用不起的。圖為武士斗獸紋青銅鏡戰(zhàn)國-秦,1975年湖北云夢睡虎地出土,國博藏品。
商周時代,青銅的價值極高。臣子立了很大的戰(zhàn)功,商王或周王也就是賜給他吉金數(shù)塊(青銅幾十斤)作為賞賜。當(dāng)時的貨幣多數(shù)為海幣,金屬鑄造的貨幣極少也極貴重。所以貴重拿到這幾塊銅塊,一般都不舍得用,往往鑄造青銅器以紀念這件事。此時的青銅鏡這種實用器,自然就極為少見了。圖為漢連弧紋青銅鏡, 寧夏固原博物館收藏文物。
進入東周春秋時代,諸侯國經(jīng)過數(shù)百年的積累,經(jīng)濟實力大增,此時諸侯國實力已經(jīng)不弱于周天子,于是也使用上了青銅鏡這種奢侈品。圖為青銅四葉八鳳佛像紋青銅鏡,三國吳文物,1975年湖北鄂城五里墩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文物。
戰(zhàn)國時代,三家分晉之后,諸侯國都兼并了若干小國,此時大國的卿大夫階層已經(jīng)相當(dāng)于春秋時期小國之君,所以,青銅鏡基本上在大夫階層普及開來。青銅鑄幣成了商品交換的重要物品。但一般的士族,還是用不起青銅鏡的。圖為晉朝文物雙魚紋青銅鏡,1964年黑龍江阿城出土。
唐代以前,中國貨幣以記重為幣值。戰(zhàn)國秦的半兩錢,也就是重八銖,漢代的五銖錢相比半兩輕了不少。漢代一兩為24銖,15.6克,一銖為0.65克,一枚錢幣才3.3克重。圖為隋代靈山孕寶瑞獸紋青銅鏡,中國國家博物館文物。而一枚戰(zhàn)漢時期的青銅鏡,重量多達數(shù)百乃至上千克,也就是說,幾乎要融掉一百到幾百枚五銖錢,才能擁有一面青銅鏡。要知道秦漢時期的半兩錢和五銖錢,購買力可是剛剛的!西漢中期一套房子也就是萬錢左右。一頭牛也就是2-3000錢。圖為唐金銀平脫羽人花鳥紋青銅鏡,國博文物。戰(zhàn)國時期,青銅作為戰(zhàn)略物質(zhì),是制作武器的唯一材料。一枚青銅鏡差不多可以鑄造一件矛或者戈了,其價值更遠高于西漢和平時代!所以,戰(zhàn)國時期,青銅鏡并不普及。圖為武則天武周時期瑞獸葡萄紋青銅鏡,1958年陜西西安獨孤思貞墓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文物。
漢代,由于煉鋼技術(shù)成熟了,大量青銅兵器被鋼鐵取代,所以青銅器才走下神壇,成為日常使用的物品。漢代青銅鏡的高峰是在東漢時期,此時的青銅鏡用料既精有多,毫不偷工減料,故精品不少。圖為五代時期南唐都省銅坊青銅鏡,1957年安徽合肥姜妹婆墓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文物。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建立三國。一直到西晉滅亡,五胡亂華,南北朝并立,中國大分裂,經(jīng)濟狀態(tài)也很差;所以此時期青銅鏡的水平明顯倒退,大部分鏡子可能都被融化做了錢幣使用。圖為宋代蹴鞠紋青銅鏡,中國國家博物館文物。
直到隋代統(tǒng)一,大唐建立后,中國才重新迎來了盛世。歷朝歷代所有銅鏡,以唐鏡最為厚重,比之前最厚重的漢鏡還厚一倍。唐鏡之精,堪稱鏡皇。藝術(shù)和收藏價值均在各時代銅鏡之上。圖為柳毅傳書故事場面青銅鏡,金代,1964年黑龍江省阿城市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文物。
唐代之后的宋金時期,戰(zhàn)爭頻發(fā),青銅鏡再也無法延續(xù)盛唐之盛,日薄西山,大量銅鏡被用來鑄造錢幣銷毀。圖為青銅鏡,齊家文化(約公元前2000年-?),甘肅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文物。這面鏡子堪稱鏡中之王,是最早的青銅鏡,也是中國最早的青銅器之一,是所以青銅鏡的老祖母。它在4000年前的價值,無法用金錢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