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東營微文化”為東營市作協(xié)重點扶持文學(xué)公眾號。平臺宗旨:體現(xiàn)人性本真,歌頌人間溫暖,傳播正能量。
黃河故道蘆葦情
文丨張延霞 攝影丨劉文明
東營,共和國最年輕的土地,她是千百年以來黃河不斷改道淤積而成。因為黃河的多次改道,這里既有搖來擺去的黃河流路,也有廢棄的黃河古道。她沒有南方的柔美細致,但有北方的狂野與壯美。讓人一見傾心,過目難忘。
這里植被茂密,品種繁多,有姿態(tài)婆娑的檉柳、有被稱作“紅地毯”的赤堿蓬、有長勢旺盛的杞柳、有滿地的藥材羅布麻、有分布廣泛的野大豆,還有素為“天然氧吧”之稱的萬畝槐林、自然形成的柳林及一眼望不到邊的大片蘆葦蕩。
提起蘆葦,讓我久久不能釋懷,對她的那份牽掛,時常會到夢里來。
和往年一樣,在這個蘆花飄雪的日子里,驅(qū)車前往心中那個向往的地方,尋夢。
車窗外面全是白,腳下的油門已無力再踩,我把車停穩(wěn),急匆匆的從車上走下來。站在大壩上往遠處看,望不到邊的蘆葦,就像忠誠的衛(wèi)士,守護著共和國最年輕的土地和那片海。它們在想我!以它們特有的熱情方式向我沖來,張開雙臂,擁我入懷,我已被它們俘虜,讓它們掩埋!蘆花也趁機爬上我的睫毛,抓住我的劉海,鉆進我的眼眸,爬滿我的裙擺,吻遍我的全身,醉了我的心海......灰鶴親切的呼喚,才漸漸讓我從夢中醒來!
我出生在農(nóng)村,蘆葦是家鄉(xiāng)最普通的一種草,從我出生,就是被這些草看著長大的。溝幫上、池塘邊、路邊、房前屋后、草垛旁、磚縫里......一撮撮、一叢叢、一片片,不管是澇、是旱、還是堿,只要是長草的地方,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春天的風(fēng)很柔,吹過被火燒黑的土地,許多紅色的嫩芽,比著賽,從沒有雜草的土里爭先恐后地鉆出來,黑紅相間,煞是好看。性子急的,不顧一切地踮起腳尖東張西望,性子緩的,則把頭藏在拱起的土包下,羞澀地遲遲不肯出來。我口中念著: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并伸出罪惡的手把土包掀起,把害羞的小姑娘揪出來,哇,真是痛快!
幾場春雨過后,我就獨自跑到地里來,放牛、割草、做蘆笛,吹出不知名的曲兒,放飛我童年的孤單和夢想。做蘆笛很簡單,就是找一根和小手指差不多粗的蘆葦,把最上端的一節(jié)掰下來,扒開蘆葉,把里面的蘆心拿出來,再重新把蘆葉卷上,一頭粗一頭細,這樣一個簡單的蘆笛就做成了,把粗的一頭壓扁放到嘴上,輕輕一吹,美妙的聲音就會很自然地溜出來。說到蘆笛,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呢!相傳蘆葦是有靈性的,不管是誰,只要有心愿,就可以到他身邊訴說心聲,蘆葦如果向你點頭示意,你就可以把他做成蘆笛,吹出自己的心聲,愿望就會實現(xiàn)。
春末夏初,整片的蘆葦越長越高,蘆葦叢中時常傳來鳥的叫聲,那簡直就是鳥的游樂場。最常見的要數(shù)大葦鶯了。大葦鶯的叫聲響亮刺耳,我一直奇怪,它到底是一只什么樣的鳥?在什么情況下才能把這種聲音叫出來?出于好奇,我便常常蹲坐在蘆葦叢中靜靜地偷窺它們。大葦鶯只有麻雀那么大,和大多數(shù)鳥一樣吃蟲子。眉上有淡棕黃色的花紋;眼睛呈褐色;上嘴黑褐色,下嘴蒼白;翅膀則褐色帶有淡棕色的邊緣;尾巴上的羽毛也是褐色,但比翅上的褐色稍淺些。頭頂部是棕色,像戴了一頂小氈帽。上體呈黃褐色,腹部淡棕黃色,兩脅較深。還有一對淡藍色的小爪。顏色搭配不是很明顯,但過渡得還算挺漂亮的。它行動非常靈敏,一只或成對地站在蘆葦上鳴叫、跳躍,還不停地變換位置,小腦袋時刻警惕地轉(zhuǎn)動著,機智的眼睛特別警覺。就是這樣一只小精靈,沒有什么特別,只是一個大嗓門罷了!但聽過它為杜鵑鳥孵蛋的故事后,其壯舉卻令我咂舌......
進入八月下旬,蘆葦抽穗了,大片的蘆葦像喝醉了酒的漢子一樣,面色發(fā)紅,頭重腳輕,齊刷刷地手牽著手,如同在部隊里接受正規(guī)訓(xùn)練過,向一個方向傾去,那么團結(jié)友愛、那么眾志成城。被風(fēng)一吹,嘩嘩的波浪聲此起彼伏,浪頭一遍接著一遍,一層接著一層。它們在浪中拼搏吶喊,還試圖通過對方的支撐昂首挺胸,繼續(xù)向前。不遠處的羅布麻受了蘆葦?shù)挠绊?,則不再矜持,扭動著婀娜的腰身,弦出最美的舞蹈,向心中的漢子傳遞著愛情的訊息。
蘆葦?shù)挠锰幒芏啵r候家家戶戶都用它。品質(zhì)差的用來搭豬圈、扎廁所、當(dāng)圍墻、燒火......品質(zhì)好的可以用來編席、打箔、打簾子賣掉換成錢。還不只是這些,蘆葦藥用價值很高,蘆花可以止血解毒,蘆莖、蘆根能消胃火、除肺熱、利尿。蘆葉主要用來消渴。聽奶奶說,在以前那個缺醫(yī)少藥的年代里,有個小病小災(zāi)的,基本不用吃藥,全靠它。
小時候,天一轉(zhuǎn)冷,大概也就是每年的立冬前后吧,所有的糧食顆粒歸倉,地里的農(nóng)活也都快忙完了。這時蘆葦?shù)搅顺墒炱?,也該收割了。那時沒有個人的葦場,所有的蘆葦都是大家的。一到這個時候,村里的男女勞力就齊上陣了。為了能割到品質(zhì)好的蘆葦,編出好的蘆席和葦箔,賣個好價錢,他們就趁著天好,趕上牛車,帶足干糧,向村北的大荒洼里進發(fā),為了裝車方便,車上基本都是兩個人,有父女、有兄弟、有姐妹、有夫妻,說說笑笑好不熱鬧。他們漸漸與鄰村的割葦車隊,混合成一支浩浩蕩蕩的割葦大軍。我沒有見過他們割蘆葦時的宏大場面,但見過一到傍晚他們浩浩蕩蕩、滿載而歸的盛景。現(xiàn)在想起來還令我著迷和興奮。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各村的姑娘小伙子們,悄悄地談起了戀愛,繼而結(jié)婚、生子,讓這片蘆葦蕩衍生了許許多多蕩氣回腸或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
后來蘆葦?shù)乇蝗ζ饋?,個人承包了,找不到大面積的場地,也割不到好品質(zhì)的蘆葦,邊邊沿沿上的蘆葦對村民來說也沒有多大用處了,只能用來當(dāng)柴火。村民們就去給蘆葦承包者割蘆葦、分等次,雖然很累,但對于冬天沒事做的農(nóng)民來說,收入還是可觀的。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走出去就能看到外面的世界,有遠見的人就回來建起了葦板加工廠,看著一抱抱的蘆葦從傳送帶的左側(cè)輸進去,右側(cè)輸出來,就變成了平整的葦板,大家特別高興!銷路好了,加工廠越來越多,村民們也都得到了實惠。
曾幾何時,蘆葦身價倍增,它居然能做畫!我之前想都沒想過。當(dāng)看到展示廳里畫面本色天然,淡雅樸素的蘆葦畫時,不只是我,參觀的人都感到很驚訝!工作人員告訴我們:蘆葦畫就是用蘆葦做原料,通過十幾道工序精心創(chuàng)作而成。天然環(huán)保、純手工制作。它鄉(xiāng)土氣息特別濃,深受國內(nèi)國外客人好評,一幅妙趣橫生的蘆葦畫,就是裝飾家庭和饋贈好友的最佳選擇,也可以說是中國傳統(tǒng)民間藝術(shù)精品的一朵奇葩。
進入制作車間,碩大的車間里沒有太多的嘈雜聲,案板上的制作工具整齊地擺放著,在老師們的精心操作下,各道工序有條不紊進行著。一股清香自然的蘆葦味道在電烙鐵的熨燙下,四處漫溢開來,是那么的溫馨,那么的迷人。在這種藝術(shù)氛圍高、工件環(huán)境好、環(huán)保意識強的公司里上班,何嘗不是一種享受呢!
走出廠區(qū),當(dāng)我看到成垛的蘆葦,心情又激動了。我的激動是有緣由的,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在這個瞬息萬變的年代里,我們的蘆葦一路走來,卻從未變過,它們以其自然的白色向世人展示著獨特的魅力!
作者簡介:張延霞,七零后,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qū)新戶鎮(zhèn)人,東營市作協(xié)會員,山東省散文學(xué)會會員,河口區(qū)民協(xié)副主席。喜歡文學(xué),愛好寫作。愿以美好的文字和漂亮的圖片記錄過往的生活。
東營微文化編輯部:
顧問:陳謹之 橄欖綠 魯北 清泉
主編:郝立霞
副主編:張永君 郝立新
編輯:曉娣 娟娟 茶醉 文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