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元年冬,漢桓帝劉志駕崩,因其無子,皇后竇妙之父竇武想找個年幼的皇帝便于控制。幾經(jīng)選擇,挑中了漢章帝劉炟玄孫劉宏。
12歲的劉宏(157—189)成為東漢第十二位皇帝,由大將軍竇武與太傅陳蕃輔政。當時外戚大臣與宦官爭權激烈,陳蕃起用被貶的士人,并與竇武密謀鏟除宦官,不料消息泄露,太監(jiān)王甫、曹節(jié)搶先下手,竇武、陳蕃被殺,竇太后打入冷宮。
這場政治風波之后,劉宏完全信賴和依靠中常侍王甫、曹節(jié),后又讓太監(jiān)張讓、趙忠管理天下,他口稱“張常侍乃我父,趙常侍乃我母”,劉宏主政21年,是漢朝宦官人數(shù)最多、權勢最大的時期。劉宏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尊太監(jiān)為父母的皇帝。
劉宏雖是皇族,但從小未居深宅大院,對民間集市買賣大有興趣。他把治理朝政大權交付太監(jiān),自己在宮內開辟了“宮中市”,建了好多商業(yè)街,街上有各式店家、商鋪、酒樓、攤販,讓宮女、太監(jiān)扮成商人與購物的游客,另有賣唱的、耍猴的、打拳的……劉宏混跡其中,不亦樂乎。劉宏除了熱衷于做買賣,還在皇宮西園修建了上千間“裸泳館”,讓后宮美艷女子陪其裸泳,供他隨時淫樂。如此荒淫奢侈的生活,需要大量黃金白銀,劉宏從買賣交易中聯(lián)想到自己掌控天下百官的任命之權,何不做賣官交易?
劉宏想,歷朝有賣官鬻爵記載,秦始皇遇蝗災,向富戶征糧:“捐糧換爵位”,漢景帝發(fā)布“犯罪者捐糧贖罪”。他覺得目前實行“舉孝廉,集民望”推舉制,給大臣與地方官員從中賺差價、撈好處,不如由他親自明碼標價,制定官員升遷價格。地方官比朝官價格高一倍,各地縣官根據(jù)其所處位置價格不一。朝官升遷也有具體標價,年俸二千石的官位標價為二千萬錢,年俸四百石的官價是四百萬錢,賣官價格居然是官吏年收入的上千倍。雖標價很高,但買官的人仍絡繹不絕,有些熱門的官職,還需托關系,走門路,才能買到,這就促使做官者必須向下克扣撈錢。各級官吏升遷,也按價納錢。
漢靈帝劉宏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賣官鬻爵,將賣官公開化、制度化的皇帝?!叭保ㄋ就?、太尉與御史大夫)也不例外。當時功勞卓著、聲望很高的張溫、段熲登上三公之位,先向漢靈帝交足了買官的錢,才得以升遷?!顿Y治通鑒》記載:“張溫等雖有功勤名譽,然皆行輸貸財,乃登公位”。在劉宏看來,一個人要做官,無論你有多大作為與聲望,交錢才是首位。凡晉升、調遷的新官都必須先支付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官位標價。而這筆錢相當于25年以上的合法收入。如此賣官制度,豈能使官員不貪虐盤剝百姓?
在賣官中發(fā)生多則荒謬笑話,北方名門望族崔烈想當司徒,花了五百萬錢買官,在宮廷舉行儀式時,劉宏駕臨,見崔烈春風得意的樣子,便對一旁的太監(jiān)嘟噥:“這個官賣虧了,應該標價一千萬”。太監(jiān)諂媚曰:“崔公是冀州名士,他都認可陛下的賣官行為,正好給朝廷做個宣傳,以后皇上賣官就名正言順了?!眲⒑赀@才轉惱為喜。崔烈回家問兒子崔鈞:“吾居三公,於議者如何?”崔鈞直言相告:“論者嫌其銅臭?!边@便是“銅臭”二字的出典。
為撈取更多錢財,劉宏還搞過類似拍賣的賣官鬧劇,競價叫賣一些熱門的官職,出高價的人才能中標上任,這讓熱衷做買賣的劉宏感到相當過癮。由于漢靈帝不亦樂乎地連年賣官,誰出得起錢,不管你人品、學識如何,都可以做官。上行下效,致使貪官酷吏叢生。他們盤剝百姓,榨取買官的錢財,導致整個社會惡性循環(huán),忍無可忍的百姓在各地奮起反抗,農(nóng)民起義先后發(fā)生數(shù)十起,最終導致“黃巾起義”大爆發(fā)。
賣官皇帝劉宏于中平六年卒,終年33歲。(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