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嗣同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
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維新派人士。其所著《仁學》是中國近代思想史的重要著作。
譚嗣同一生努力訴求變法維新,廢除落后的封建制度,學習西方的資產(chǎn)階級先進制度和文化。在當時是中國新思潮,革命派的代表人物。極大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推動了中國的歷史進步。
譚嗣同曾創(chuàng)辦長沙時務學堂辦,其中有一個學生名叫蔡鍔,其人天分極高,十六歲就入學堂,后來走上了革命道路。
蔡鍔手下有一個兵受其影響頗深,這個兵名叫朱德。
他們可謂是半師之誼?。?/p>
譚嗣同還有一個學生叫楊昌濟,人稱楊板倉,板倉先生。
多年以后楊昌濟也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學堂。收了一個學生家喻戶曉。
他的名字叫毛澤東。楊昌濟很喜歡這個學生,甚至把女兒嫁給了他。這兩個譚嗣同學生的學生后來幫譚嗣同實現(xiàn)了他的理想。終其一生所做的事業(yè)大家都知道的。
當時譚嗣同成功了嗎?沒有,可以說他的一些主張和訴求都短暫地被謀殺了。草草地倒在黑暗之中。和后來的革命家的成功相比簡直太短暫了。
后來看譚嗣同失敗了嗎?好像也沒有,他的理想通過他的犧牲得以實現(xiàn)。后人在那燃燒的灰燼里看到了蹦出來的金紅色火苗,照亮后人前行,最終在歷史的狂風暴雨中將腐朽的大廈徹底吞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