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肯尼亞 圓一個動物世界的夢)
可曾對兒時動畫片《獅子王》里草原雄獅的王者風范記憶猶新,可曾守候在電視旁收看《動物世界》,聽著趙忠祥渾厚的嗓音,對非洲草原上的動物嘖嘖稱奇?真沒想到,兒時的小情懷居然有一天真能被關懷到。
人類發(fā)源地之一——肯尼亞,我有幸在自己最年輕的時候,踏上這片土地。在這片原始的土地上,生活著一群也許你上半生都未曾見過的生靈,它們在茫茫的非洲大草原上,展示了大自然的壯美和生機,令多少攝影大師們魂牽夢縈,一睹為快。
納庫魯國家公園
納庫魯國家公園(NAKURU) 坐落在裂谷省的納庫魯鎮(zhèn),占地面積188平方公里,海拔1753-2073,是為保護禽鳥專門建立的公園。 納庫魯湖以火烈鳥聞名于世, 湖處于火山帶,湖水鹽堿度較高,適宜作為火烈鳥主食的浮游生物生長。
此外,園中有約450種禽鳥,公園中除鳥類還有多種大型動物,如疣猴、跳兔、無爪水獺、巖貍、黑犀牛等。
湖水面積在5-30平方公里隨雨季變化不等,1960年政府把該湖劃為鳥類保護區(qū),1968年擴建為國家公園,是非洲第一個保護鳥類的國家公園。
剛說想去納庫魯的時候,我是有個誤區(qū)的,以為納庫魯只有火烈鳥。。其實納庫魯也是一個自然保護區(qū),只是以火烈鳥而出名,但其他動物也還是很多,甚至還有珍貴的白犀牛。
白犀牛我并沒有拍到,只拍了黑犀牛,可能緣分不夠吧。
大象孤兒院
關于大象孤兒院,最出名的好像是斯里蘭卡的那間,內羅畢的這家跟全世界的動物孤兒院一樣,全都是收集飼養(yǎng)那些父母被盜獵后無法獨自生存的小象們以及年老體弱的動物們。這家創(chuàng)建于1964年是肯尼亞最早的動物孤兒院,位于內羅畢國家公園內,是全世界唯一一個坐落在首都市區(qū)內的野生動物園。近年來,隨著國際社會對野生動物保護的關注,動物孤兒院已成為肯尼亞被拋棄或受傷野生動物的主要避難所及康復中心,每年吸引逾20萬名游客前來參觀及認養(yǎng)。
送到這里來的基本都是失去父母的幼獸或年老體弱的動物,它們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喪失了在野外獨立生存的能力,如果得不到人類的救助就難以存活;野生動物管理局工作人員在巡視公園時如發(fā)現遭遺棄或受傷的幼年野生動物,就會把它們帶到動物“孤兒院”內喂養(yǎng),待它們長大或痊愈后再放歸野外。由于自小就接觸人類,“孤兒院”里的猛獸性情溫和。
孤兒院內共生活著56只由肯尼亞野生動物保護局從野外搜救來的動物孤兒,其中不少來自非洲西部及北部地區(qū)。動物孤兒中年齡最小的是兩頭剛兩周大的花斑豹。被收容的動物要先進行徹底體檢,然后再進行適當的調養(yǎng)。
馬賽馬拉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qū)
馬賽馬拉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qū),即馬賽馬拉國家公園,是肯尼亞最大、最受歡迎的國家公園,占地1800平方公里,與坦桑尼亞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隔河相望。
每年9月到第二年1月的野生動物大遷徙就在這兩個公園之間進行。因此,這里簡直成了野生動物的王國。
很難同時看到的非洲五霸:獵豹、獅子、花豹、犀牛和水牛經常在這里出沒,而難以計數的羚羊、長頸鹿、河馬和狼則日夜在草原上徘徊。
這里是動物最集中的棲息地和最多色彩的荒原。在這里,人與自然、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獨特的原始文化,草原日出、日落的仙境般的美妙,可以使久居都市的現代人忘記一切壓力與煩惱,完全融入到奇妙的大自然中,感受到一種回歸的輕松與快樂。馬拉河是眾多鱷魚和河馬的家園,也是野生哺乳動物的生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