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統(tǒng)治的幾百年間,一味的閉關(guān)鎖國,讓一個強大的東方大國一直在走下坡路,落后到了最末端。當滿清皇族還沉浸在自己的大國美夢中的時候,外面的世界已經(jīng)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直到西方人用槍炮打開了國門才有所發(fā)覺。
但此時的道光皇帝卻神氣無比,依舊認為天朝強大無比,無國能敵。然而鴉片戰(zhàn)爭一打,滿清皇帝就蒙了,朝廷的軍隊怎么會如此弱。這時道光皇帝才花心思去了解英國,正好臺灣府抓了幾個英軍俘虜,道光馬上派人提審,問了三個問題。
第一個,你們英吉利國土面積有多大,人口又有多少,是不是吃了豹子膽,居然敢攻打大清?第二個,從新疆出發(fā),能夠到達你們國家么?第三個,你們國家是不是與俄羅斯接壤?審訊完后,道光得知英國不過是一個只有三個小島的國家,面積比清朝小得多,而且人口還沒有大清的二十分之一多,很是放心,不再提心吊膽了。
不過當他得知英國的國王是一個女人,而且還是一個22歲的年輕女人,他的內(nèi)心里充滿了疑惑,有三個疑問:第一個,女方才22歲,如此年輕,是怎么當上一國之主的;第二個,女人當國主,能管得住手下的臣子嗎?第三個,這個女人有沒有家人,丈夫是做什么的?
從這三個問題,我們可以看出,滿清對英國其實是很鄙視也很不在乎的,一個女人掌權(quán)的國家,它能構(gòu)成什么威脅呢?道光還想著要將這個當上國王的女人收入后宮之中,現(xiàn)在看來,簡直是有點夜郎自大,不知天高地厚。
關(guān)于道光的三個疑問,是有明確答案的。問題一:早在1701年,英國就制定了《王位繼承法》,王位按照年齡的大小傳給兒子,沒有兒子就傳給女兒,沒有后代的就傳給旁系親屬。問題二:英國實行君主立憲制,國王是不會影響到國事的。兩黨制與內(nèi)閣制決定了實際上的最高行政首腦為全國最優(yōu)秀的人,也就是首相,這種體制調(diào)動了全國的人脈、力量和資源,集中的都是精華。
不像大清,在皇家選個繼承人當皇帝,由他一個忙乎著國家大事,還要對付朝中那些擅長欺哄的臣子。問題三:當時英國的女皇是維多利亞,她在1840年與風度學識兼具的表哥阿爾伯特結(jié)為連理,兩人感情十分要好,不必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