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上看到的一些關于徐悲鴻素描主張的一些文章,其片面理解“寧方勿圓”,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寧方勿圓”這一教學方法?!皩幏轿饒A”在當下的素描甚至繪畫教學當中是誤導呢?還是怎樣?值得探討。
徐先生對初學者常講:“三寧三勿”、“寧方勿圓、寧拙毋巧、寧臟勿潔”這句話一定要整句理解,不能斷章取義。注意這一主張的對象是,“初學者”,另外是“寧方勿圓”從字面理解是“寧愿畫方一點都不要畫成圓的”這一主張嵌入場景較好理解,學生在作畫時,畫的物體很圓潤、很軟、很膩。此時老師做出指導,“寧愿畫方點,都不要畫那么圓潤”,是對比的過程、并不是舍棄其一。
“寧方勿圓”這一主張并不是否定曲線或是曲面,而是針對初學者的教學需求,用概括的方法作畫。避免初學者在作畫的過程中,陷入局部,觀察不夠整體,用局部作畫的方法作畫,將物體畫得過于圓潤、軟、膩。
參考文獻:《精湛的藝術技巧 濃厚的民族氣派——在全國素描教學座談會上的發(fā)言》 《新美術》1980年第1期 馮法祀
另外,對進行基本功訓練的學生,從開始學畫,就要力求可以勾畫,寧方勿圓,寧拙勿巧,要以直線求曲線,以平面求圓面?;竟σ龅窖?、手、心相協調,“盡精微”以“致廣大”。
其它主張:
“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
“盡精微,致廣大,道中庸,極高明”
提出“新七法”,即“位置得宜、比例正確、黑白分明、動態(tài)天然、輕重和諧、性格畢現、傳神阿睹”
參考文獻:《中央美術學院素描60年》
除此外:方形概括的繪畫方法或是幾何概括的繪畫方法,在西方大師的素描作品中很多都運用到。
德國大師康伯夫
作品欣賞
Art appreciation
徐悲鴻
作品欣賞
Art appreciation
以上論述僅是個人觀點,可能有些局限,不足之處,歡迎大家在右下角“評論”處補充。
[ 姚宏儒老師帶你領悟:大師觀察法解析…… ]
單擊圖片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