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中古城,是春節(jié)文化的發(fā)源地,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1986年國務院公布閬中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91年撤
閬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中游,戰(zhàn)國時曾為巴國最后一個首都。公元前314年,置閬中縣,其后歷設郡、州、府、道、縣等,明清之際曾作為四川臨時省會達19年,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閬中被譽為四川最大的“風水古城”,保存較好,是中國四大古城之一,素有“閬苑仙境”、“巴國蜀國要沖之地”、“天下第一江山”、“閬中天下稀”、“世界千年古縣”、“國際最佳旅游度假勝地”、“中國春節(jié)文化之鄉(xiāng)”等美譽。四川省第8個5A級景區(qū)。
閬中處于四川盆地向低山區(qū)過渡地帶。介于東經105°41′~106°24′,北緯31°22′~31°51′之間。東靠巴中市巴州區(qū)、南充儀隴縣,南連南充南部縣,西鄰廣元劍閣縣,北接廣元蒼溪縣。
麗江古城,又名“大研古鎮(zhèn)”,坐落在云南省麗江市大研鎮(zhèn),地理坐標為東經100°14′,北緯26°52′。海拔2400余米。是一座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和文化燦爛的名城,也是中國罕見的保存相當完好的少數(shù)民族古鎮(zhèn)。麗江古城是第二批被批準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之一(另一座為山西平遙古城)。
麗江古城
2011年7月6日云南省麗江市麗江古城景區(qū)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2012年6月24日至7月6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下屬的世界遺產委員會在俄羅斯圣彼得堡舉行的第36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通過了麗江古城微小邊界調整和緩沖區(qū)的提議,將麗江古城面積3.8平方公里調整到7.279平方公里。
平遙,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平遙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南緣,距省會太原90公
平遙古城,位于山西中部平遙縣內,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重慶安居、安徽歙縣并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縣城之一。
平遙古城是中國境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縣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國歷史的發(fā)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fā)展的完整畫卷。
平遙舊稱“古陶”,明朝初年,為防御外族南擾,始建城墻,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舊墻垣基礎上重筑擴修,并全面包磚。以后景泰、正德、嘉靖、隆慶和萬歷各代進行過十次的補修和修葺,更新城樓,增設敵臺??滴跛氖辏ü?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經平遙,而筑了四面大城樓,使城池更加壯觀。平遙城墻總周長6163米,墻高約12米,把面積約2.25平方公里的平遙縣城一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城墻以內街道、鋪面、市樓保留明清形制;城墻以外稱新城。
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徽州古城坐落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歙縣縣城徽城鎮(zhèn)中心,千年徽州府治所在地,內有許國石坊、許國相府、南譙樓、陽和門、徽州府衙、徽園以及斗山街等府城街巷,還有江南都江堰漁梁古壩,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漁梁街等,是展示和體現(xiàn)徽州文化的重要實物建筑,集中體現(xiàn)了明清時期的漢族文化特色。歙(Shè)縣,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古代為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及國粹京劇的發(fā)源地,也是
徽州,簡稱“徽”,古稱歙州,又名新安,為浙江省最早雛形唐末兩浙道的組成部分,也是江南省分割后安徽之“徽”的命名來源。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為徽州,府治今歙縣,從此歷宋元明清四代,統(tǒng)一府六縣,明清時徽商稱雄中國商界500余年,有“無徽不成鎮(zhèn)”、“徽商遍天下”之說?;瘴幕渤蔀橹型鈱W者重點研究的中華三大地域文化之一。1987年,國務院批準改徽州地區(qū)為黃山市。今黃山市下屬的徽州區(qū)長期來一直為歙縣地治,于1988年1月劃歙縣7個鄉(xiāng)鎮(zhèn)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