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3月,雷峰塔遺址。位于杭州西湖南岸的雷峰塔,因為周邊風景優(yōu)美以及《白蛇傳》的傳說而備受矚目。多少年來,人們關注的不是雷峰塔底下埋著什么寶藏,而是有沒有埋著白娘子(白蛇)。因此,當對雷峰塔地宮進行考古發(fā)掘的時候,引起了全國關注。
考古人員進入雷峰塔地宮。2001年3月11日上午9點,雷峰塔地宮考古發(fā)掘正式開始,成為當年轟動全國的文化盛事。當天有200多名記者前去采訪,遠遠超出接待能力,大部分記者被拒之門外,一度與保安起了沖突。
雷峰塔地宮出土的鎏金純銀阿育王塔。自1924年倒塌之后,雷峰塔廢墟一直暴露在外,遺址不斷受到自然界和人為破壞。為配合雷峰塔重建工程,文物部門在2000-2001年間對其進行了考古發(fā)掘。
鎏金銅釋迦牟尼佛說法像,像高68厘米,屬國家一級文物。經(jīng)清理,地宮共出土文物77件(組),其中包括8件國家一級文物。目前正在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qū)進行專題陳列。鎏金銅佛像、銀鎏金腰帶、兩件阿育王塔……它們已經(jīng)在雷峰塔地宮里埋藏了1000多年。
雷峰塔地宮出土的鎏金鴛鴦紋鏤空飾件。發(fā)掘之后,很多傳言說地宮里跑出了一條白蛇,跟《白蛇傳》聯(lián)系起來,現(xiàn)在仍有自媒體人傳播類似消息。2014年,雷峰塔考古隊領隊黎毓馨特意“辟謠”說,當年地宮打開時,根本沒有什么白蛇跑出來,只發(fā)現(xiàn)了一只小小的蜈蚣。
銀阿育王塔,也是雷峰塔地宮出土的第二件阿育王塔,國寶級文物。塔身內(nèi)用金棺(照片右下)盛裝11枚“佛螺髻發(fā)”舍利(佛祖舍利的一種,照片左下),是當年吳越國王錢弘俶建塔的核心所在。
“千秋萬歲”銘鎏金銀盒,國家一級文物。銀盒制作精細,紋飾富麗,造型簡潔,展示了吳越國高超的金銀器工藝水平。
玉善財童子立像。吳越國王錢弘俶虔誠向佛,遂于宋太祖開寶年間建佛塔一座,以尊奉“佛螺髻發(fā)”舍利。原名“皇妃塔”,后改稱“雷峰塔”。歷史上它多次遭受破壞,明代嘉靖年間遇大火之后,直至倒塌,將近400年沒有重修過。資料來源: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qū)雷峰塔文物陳列館、黎毓馨《杭州雷峰塔地宮的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