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代誕生了兩個商圈,一個是徽商,一個是晉商,一南一北,相互呼應(yīng)。相比于徽商,感覺晉商數(shù)量雖少,但都頗具氣派,也因此好幾個有代表性的晉商民宅都有極高的美譽,堪比“民間故宮”。
去過喬家大院,喬家有“皇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之說;去過王家大院,王家有比喬家更氣派,因此常被認為王家才是“民間故宮”,但去過常家莊園,常家又有“喬家一個院,常家兩條街”之說,而且常家莊園規(guī)模直追故宮。然后再去看曹家大院,發(fā)現(xiàn)曹家也是一個“民間故宮”,聽解說是“皇家看故宮,民間看曹家”。
今天不說王家,不說喬家,不說常家,就來說一說曹家。
曹家大院面積不算太大,資料介紹是占地10600平方米,建筑面積是6348平方米,相比喬家大院是大些,但是和王家大院、常家莊園是沒得比。房間院落也沒有王家大院、常家莊園多,據(jù)說最鼎盛的時候,曹家大院差不多占了一個村,非常龐大,而且富麗堂皇??偟膩碚f是4座大院,有五桂堂、懷義堂、福善堂、三多堂等多個廳堂,分別以“福”、“祿”、“壽”、“禧”4字形狀建造。后來由于戰(zhàn)爭以及其他歷史因素,曹家大院只留下來“壽”字大院,就是我們今天所見到的曹家大院了。這樣算下來,如果4座大院規(guī)模相當?shù)脑?,整個曹家大院原有的面積應(yīng)該不下于4萬平方米。
曹家大院沒有王家大院那樣的數(shù)不清的院落和房間,也沒有常家莊園那樣的面積和規(guī)模,但這座建筑群卻也非常具有特色。它始建于明代,因此兼具明清兩代建筑時期的風格。歷經(jīng)400多年的歷史,這座晉商民宅整體的布局呈“壽”字型,古色古香,不僅融合了南北方建筑的特點,而且還吸收了歐洲建筑文化的理念,結(jié)構(gòu)獨特,雄偉高大,堪稱'中華民宅之奇葩'。
一方面,它既是富家商賈身份地位的象征,因此建筑的規(guī)模、布局、雕刻、藝術(shù)美學(xué)都是相當講究,具有水平;另外一方面,這座晉商民宅和其他民宅相比異常高大,還有類似“碉堡樓”,就連大門也是布滿鐵釘,感覺防御功能特別強。不知道是不是當時這個地方的村民特別強悍,以至于這個富商之家以這種方式來自保。
除了整體的布局。從建筑內(nèi)部來講,一條甬道將“壽”字型的曹家大院分為南北各三座院宅,甬道西高東低,北面為多子、多福、多壽院,從這名字就能分辨,老人住多壽院,主人住多福院,子孫住多子院,立意為福如東海和壽比南山。這三座主樓是曹家大院精華,樓上分別建有三座以豬、牛、羊三牲為造型的榭亭。
不僅如此,曹家大院最能讓人記住它的就是它的“三多”。所謂三多,就是指“錢多”、“人多”、“家奴多”。曹家大院是晉中資產(chǎn)最雄厚的,錢最多,資產(chǎn)高達到1200萬兩白銀;曹家大院又是雇員最多的,鼎盛時期高達37000人;曹家大院還是晉商中家丁最多的,護院家丁多達500余人。常家莊園面積60多萬平米,家丁居然沒有曹家多,是不是有點不可思議?
說明曹家還是有錢。
作者:酒叔;書寫一些旅途故事,發(fā)現(xiàn)一些旅游趣事,我眼中的風景,一定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