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老師一直教導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而且還會舉出很多例子,比如頭懸梁、錐刺股,再比如鑿壁偷光、車胤囊螢??墒氰彵谕倒獾目锖忾L大后究竟怎么樣了,并沒有人告訴我們結局。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我們小時候童話故事的最后結局,雖出人意料但又可以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
“鑿壁偷光”的成語故事記錄,最早出自于《西京雜記》??锖庑r候家里非常窮,但是他卻十分勤奮好學,即使給別人幫工,也不愿意放棄讀書。但是他白天要干活,讀書只能放在晚上,卻沒錢買點蠟燭。于是只好鑿壁偷光來讀書。憑著這般艱辛的努力,匡衡學到了很多知識,尤其是對《詩》的造詣很深。 匡衡在漢宣帝時射策甲科,授職平原文學。當然,也有人說他考試過程并不順利,連考九次,方才考中六經(jīng)丙科(最末一等),不知從何得知。但是匡衡最初的仕途并不順利,卻是事實。漢宣帝不好儒,嘗言“亂我家者,太子也!”太子劉奭,便是后來繼任的漢元帝。不幸言中,西漢之政正是由漢元帝時始亂。在漢宣帝之時,匡衡始終未得到重用。
但匡衡的官運在漢元帝即位后,很快就到來了。由于對《詩》的極深造詣以及切中時弊的上書,匡衡的仕途開始一帆風順。漢元帝一朝,匡衡歷任郎中、博士、光祿大夫、太子少傅、御史大夫、丞相,并被封為安樂侯,六百戶。至此,匡衡也達到了人生的巔峰——封侯拜相。 然而一時之間位極人臣的匡衡,逐漸開始把持不住自己。面對誘惑,他剛開始還可以義正言辭地拒絕,但隨著官職越做越大,他內(nèi)心的那個小魔鬼的力量開始越來越強大,從貪污收受賄賂發(fā)展到利用職權主動聚斂。
安樂侯的封地是3100頃地(一頃地位一百畝),說起來還真的是不少了!要知道,當時普通人家所擁有的土地平均只有七八十畝,尚不足一頃地。但安樂侯匡衡,并不以此為安樂,他此時的快樂是聚斂土地,于是用職權私自侵占土地400頃。 曾屢次因言獲利的匡衡,在漢成帝即位后,再次意圖投機新君。他無視先朝,上書彈劾漢元帝寵臣石顯,言語甚至辱及先帝任用奸佞之臣。但漢成帝新即位,對他只是好言寬慰,并未予以追究。但隨著匡衡之子匡昌醉殺人,他貪圖400頃地的事情也被人挖掘出來。于是,他被彈劾“專地盜土”,并因此被貶為庶人,最終病死家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