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即位之初,對相國管仲“以德服天下”、對諸侯誠信友善的勸諫置若罔聞,多次攻打魯國。公元前683年,齊桓公率軍大舉進攻魯國,在長勺之戰(zhàn)中被魯莊公、曹劌所率魯軍擊敗。但他沒有吸取教訓,一心想復仇。公元前681年,他不顧相國管仲的反對,再次征伐魯國。
這次,魯國見齊軍來勢兇猛,不敢迎戰(zhàn),就請求服從齊國,并希望齊國不再侵略魯國。齊桓公許諾了。兩國在柯地(今山東東阿西南)舉行會盟。
齊桓公竟然未帶兵器,欣然前去赴盟。魯莊公和曹劌卻懷中帶劍,暗藏兇險。上了盟臺之后,魯莊公突然從懷里抽出劍來,左手舉劍對著齊桓公,右手指著自己說:“你們齊國逼人太甚,侵占了我們魯國大片國土。現(xiàn)在魯國的邊境,距離國都曲阜只有五十里了。罷罷罷,反正魯國滅亡了我這國君也當不成,干脆和你同歸于盡!”
管仲在臺下見情況緊急,準備跑上臺去,護衛(wèi)齊桓公。曹劌站在兩個臺階之間,拔出利劍,擋住管仲的去路。口氣強硬地說:“你不能上臺去!兩位國君將改變原來計劃,重新談判。誰也不能上臺,否則利劍伺候!”
管仲只好在臺下,對齊桓公高喊:“君上快把占領(lǐng)魯國的土地歸還給魯國吧!兩國就以汶水為界好了!”
最后,齊桓公在魯莊公、曹劌的威逼下,簽訂了盟約。齊魯兩國確定以汶水為界,從此兩國友好,息兵罷戰(zhàn)。
回國后,齊桓公咽不下這口惡氣,想撕毀盟約,教訓一下魯國。管仲不同意毀約,勸說齊桓公不要失信于諸侯,失信于天下,應該如約歸還占領(lǐng)的魯國國土。齊桓公聽取了管仲的意見。
各諸侯見齊桓公言而有信,恪守承諾,都紛紛服從齊國。不久,齊桓公成了公認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