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稀見地方志提要
澂江府志十六卷清康熙五十八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清柳正芳修,李應綬纂。正芳字真隅,河南太康縣人,貢生,康熙五十六年任澂江府知府。應綬字在公,河陽縣人,康熙四十八年進士,改庶常,雍正元年選福建閩清知縣,調知稿城、太和,及致仕歸,著有《松鶴堂紀》。按澂江志書肇修于明弘治間,續(xù)修于嘉靖辛亥,再修于隆慶戊辰。清康熙二十一年知府張聯(lián)重修府志六卷,此志又繼《張志》重修,其書體例,分地圖、星野、沿革、疆域、山川、城池,賦役、秩官、學校、風俗、選舉、祠祀、名宦、人物、藝文、仙釋十六門,系參通志及昆明、大理二志編例,頗臻完善。按沿革,澂江唐始置西寧州,南詔取其地置河陽縣,元置澂江路,明為澂江府,清因之,治河陽縣,領河陽、江川二縣,新興、路南二州。地瀕撫仙湖東岸,為云南南面之屏障。

  徵江府志十六卷清道光二十七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清李熙齡纂修。熙齡字蕓渠,江西南城縣人,道光九年進士,歷官吏科給事中,翰林院編修,道光二十五年任澂江知府?!稘尽纷钥滴跷迨四炅甲胄藓?,百余年曠修。道光初知府蕭炳椿嘗集諸庠生采訪事實,成《河陽志》二冊,事多疏略,且僅紀郡治河陽境事。道光丙午熙齡依《柳志》體例十六門,逐條增纂,且增立前志子目,如沿革志增子目多至十數(shù)條;賦役志、兵防志,則刪繁就約;職官志分土司目,另立人種一目。所列屬邑序次,前志以河陽縣、新興州、路南州、江川縣為次,此志則依一統(tǒng)志次,以河陽、江川、新興、路南為次,體裁較柳正芳府志稍略,而大綱則同。

  路南州志四卷傳抄清乾隆二十二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存卷一至二)

  清史進爵修,郭廷選纂。進爵修《什邡縣志》已著錄,乾隆十九年任路南州知州。廷選路南州儒學學正,事跡未詳。路南沿革,唐為昆州,土名路甸;天寶末為黑爨族落蒙所據(jù),號落蒙部。元初置落蒙萬戶府,后改為路南州,明屬澂江府,清因之。州志創(chuàng)修于清康熙五十一年,知州金廷獻成州志四卷,此志繼《金志》重修,今傳本甚少。此書據(jù)刻本傳抄,僅存一二兩卷,且訛字甚多,體裁文辭均簡陋。但余僅見此殘帙,故宮、天津二圖書館藏有刊本,未能一睹。

  廣南府志稿二卷清道光間修,抄本(上海圖書館藏)

  清李熙齡纂修。熙齡修有《澂江府志》,已著錄。此志為熙齡移官廣南時所修,其書凡二卷,上卷分山川、建置、疆域、官署、倉庫、氣候、風俗七門,又附關梁、堰于山川,沿革于建置,形勢、城池于疆域,部族于風俗,官署、倉庫,則從略不錄。下卷分書院、祀典、郵旅、鋪遞、人物、古跡、物產(chǎn)、藝文八門,又附考舍于書院,寺觀于祀典,塘汛于郵旅,道里于鋪遞,勝景亭榭于古跡,人物則分流寓、鄉(xiāng)賢、文學三目。按其書編次分門,殊若混淆,而實由于附目之按插不當,因而亂體例也。查此志未見有刻本,亦未見藏家著錄,纂成年月無考,書中紀載,則止于道光十二年。廣南府在云南之迤東,內接粵西,外控交阯。據(jù)本志沿革言,宋以前沿革漫無可考,宋初隸邕州,后為特磨道儂智高之裔居之。元置廣南西路宣撫司,領富州、安寧州;后改來安路,領路城州、上林州、羅佐州。明改為廣南府土同知,領土富州,安寧州、羅佐州,后廢安、羅二州。清為廣南府土同知,領寶寧縣、土富州。廣南山川,山以九龍山為主山,一名者鷂山,在郡城西一百六十里,山高時有冰雹飛擊,人罕有躡其巔者,每值久晴乍雨,有山市出現(xiàn)。九門山在底黑寨,產(chǎn)茶茗味絕美,有溫泉在阿科。川以普梅河源流最長,西洋江為最大,賴以溉田。物產(chǎn)僅載物名,如都桶子、都威子、韶子、鹽龍、竹硯等,他處所罕聞,但亦不知其為何物也。

  順寧府志十卷清乾隆二十六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清劉埥纂修。埥字暢亭,號原圃,河南新鄭人,康熙五十九年舉人,由福建縣令升同知,調直隸遵化知州,乾隆二十四年升任順寧知府。順寧郡志原無刻本,康熙壬戌知府劉芳聲因奉文修志,遂延陳鳴鳳、楊健甲輯為《志略》,其后知府徐欐、董永芠皆修纂未就。雍正三年知府范溥纂府志十卷,體裁較備。埥因其志稿而成此志,全編分圖考、天文、沿革、地理、建設、秩官、學校、賦役、人物、風俗、藝文十一門,子目五十七,又附目三十七。子目雖繁,附系甚當,體裁詳密。按沿革,順寧為漢益州檄外地,隋、唐以后為南詔地,元始置順寧府,治慶甸縣,明清因之,領順寧、云州、緬寧廳。地瀕瀾滄江支流孟佑河,郡城介東西兩鳳山之側,素稱巖邑。

  古越州志十卷傳抄清同治六年李家珍重訂本(南京圖書館藏)

  清何暄纂,何杓朗增訂,李家珍重訂。暄字煦倉,南寧縣人,乾隆四十四年舉人,官江蘇江寧縣知縣。杓朗字近仁,南寧縣人。家珍事跡未詳。此志暄纂成于乾隆時,道光間其侄杓朗為之增訂,同治六年李家珍又為重訂。全編分星野、地理、建置、祠祀、賦役、人物、選舉、藝文八門,凡五十有七目。卷前越州城圖,城長方四門,南曰阜■〈貝寸〉,北曰永安,東曰鎮(zhèn)夷,西曰積金,又列山川全圖、星野圖各一。按越州即今云南曲靖地區(qū)曲靖縣,朱士嘉《中國地方志綜錄》著錄此志,備注欄曰:“越州明洪武末并入南寧縣?!钡幢局狙馗镌唬骸霸闷彰仪簦髦迷街菪l(wèi),康熙五年裁衛(wèi)置越州?!眲t州為康熙時也,朱氏《綜錄》稱洪武時并入南寧,或未在置衛(wèi)前?!对街尽穼崬殛咽紕?chuàng),又經(jīng)杓朗、家珍先后增訂,然其書終不免簡略,紀載敘元以后故實較詳。

  沾益州志四卷清乾隆三十五年刊本(故宮博物院圖書館藏)

  清王秉韜纂修。秉韜漢軍鑲紅旗人,康熙三十四年任沾益州知州。沾益為漢宛溫縣地,晉、唐以來,沿革無考。元始置沾益州,領交水、石梁、羅山三縣,明仍之。清雍正五年裁土知州,又于其地分置宣威州。州志據(jù)秉韜志序謂:“始有州士孔裔之《志略》,傳有抄本,紀載甚略?!贝酥緸楸w官知州時與州士嵩明、唐翰臣就《志略》參訂,編成是書,凡四卷,分二十四門。稿甫成而秉韜調任去,繼任知州曾湛為之刻行。其書所敘井疆、里俗、食貨之事甚詳,藝文所選,亦皆有關州之文獻焉。

  尋甸府志二卷明嘉靖二十九年刊本(天一閣藏)

  明王尚用纂修。尚用字湛江,江西安??h人,舉人,嘉靖二十七年任尋甸府知府。此志為尚用官尋甸之二年所纂,委郡幕陳梓、郡貢士張騰博采編次;昆明庠生祝誠為之校訂。其書編次,卷上,郡譜、星野、提封、古跡,風俗、創(chuàng)設、食貨、官守,學校、武備、祀典,惠政、卷下、貢舉、人物、烈婦、外志、藝文、附錄,凡十八門。書前首列圖繪,有府境圖、府治圖,按其義例云:“首圖繪,《周禮》九州圖義也;次郡譜,《春秋》世序表義也。圖繪明,則眾物之形備;譜系著,則沿革之道彰。由是星野以別儀象,提封以明疆域;古跡以審往事,風俗以示勸懲;創(chuàng)設以表位署,食貨以厚民生;官守以重責任,學校以重文教;武備以謹防守,祀典以崇功德,惠政以昭仁愛,貢舉以通賢路;人物以彰俊良,烈婦以尚貞節(jié),外志以備他道,藝文以征述行?!卑雌渚幚?,首圖繪,次郡譜,次星野、提封,四者備而大綱舉,一郡之地理沿革已備矣。再次以古跡、政事、人物、藝文,郡之往事典章亦有考也;猶恐有缺,故以附錄補之,體核事備。而尤以郡譜一篇,著述極詳,儼然如大事錄也??ぷV謂:“尋甸古滇國地,暜■〈僰,火代人〉刺蠻居之,無郡邑;其部曰仲札、溢源,后烏蠻之裔新丁奪而有之,至四世孫因其祖名新丁以為部號,語訛為仁地?;蛟泼墒蠟閷さ椋问细娜实虏?。元憲宗五年內附,明年立本部為仁地萬戶府;至元十三年改仁德府,領高明、馬龍二州,為美、歸厚二縣。自土酋安洋叛后,改高明為嵩明,屬元南府,馬龍屬曲靖府。明洪武中改為尋甸軍民府,尋省二縣入焉,執(zhí)領編戶七里。前此俱土官掌府事,成化十二年弟兄爭襲相仇殺,于是改流官?!笨ぷV敘尋甸沿革如是。而風俗一門較詳核,首述族別,次習尚,次時節(jié),均紀載詳盡可據(jù)。余篇則大概簡略,有一篇不過數(shù)十字者,以草率成之,終于文獻無征故也。

  尋甸州志三十卷首一卷清道光八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清孫世榕修,翟國泰纂。世榕順天府宛平縣人,貢生,道光六年任尋甸知州。國泰安徽涇縣人,廩生。尋甸明時置府,清降為州;嘉靖二十九年知府王尚用創(chuàng)修府志二卷,康熙五十八年知州李月枝又重修州志八卷。此志繼《李志》重纂,增入近百余年之事物,據(jù)其凡例云;“參合任邱舒瑞龍未刻鈔志,細意增刪校正?!薄妒嬷尽肥鳎丛斪氤捎诤文暌?。此志體裁,自星野迄雜志,共三十門,緒次頗具條貫,修辭雅潔,而大抵沿用《舒志》原文,以為基礎。查此志原本,此書外,僅云南省圖書館有藏。

  麗江府志略二卷清乾隆八年刊本(徐家匯藏書樓藏)

  清管學宣修,萬咸燕纂。學宣修有《石屏州志》,已著錄。咸燕字舒仲,石屏州人,康熙六十年進士,雍正二年任麗江府教授,歷十七年,乾隆四年升四川井研知縣?!尔惤尽芬姟豆沤駡D書集成·職方典》引有《麗江府志》,當成于雍正以前,但據(jù)本志序謂前無郡志。疑此志初稿成于康熙時,《圖書集成》所引或即此志稿也。此志為咸燕官麗江學官時,以其平曰所見所聞者筆錄之,久而集散成帙,及學宣為郡守時延為修志,遂成《志略》二卷。其體例凡十門,子目七十,體裁精密,文簡事詳。敘麗江沿革:“為漢越巂郡地,南詔蒙氏始置麗水節(jié)度,宋時磨些據(jù)此。元初為麗水宣慰司,后置麗江路軍民總管府;明改路為府,清因之。”治麗江縣,領鶴慶、劍川二州,中甸、維西二縣,凡二州三縣??ひ喳惤妹?,即今云南境之金沙江,古稱麗水,有麗江井鹽場,在麗江縣境。

  麗江府志稿十卷清光緒二十一年修,稿本(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藏)

  清冒沅纂修。沅江蘇如臯人,光緒二十一年任麗江知府。麗江郡志,自管學宣修《志略》二卷,其后百四十四年光緒甲午,會稽陳宗海來權府事,延李福寶編纂府志,未訖成,而宗海調普洱,乙未沅任知府,續(xù)輯成書。其書全編分天文、地理、建置、食貨、學校、祠祀、武備、秩官、選舉、人物、藝文、雜志十二門,子目五十有四。卷帙超管學宣《志略》數(shù)倍,麗江文獻從此詳備足征矣。未見刻本,此稿舊為武進盛宣懷收藏。

  中甸縣志稿三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國十八年修,稿本(云南省圖書館藏)

  近人段綬滋纂修。綬滋劍州人,民國二十六年任中甸縣縣長。按中甸有志,創(chuàng)修于清光緒七年張翼夔纂《新修中甸廳志書》三卷;綬滋依其志稿重修,開纂于民國二十六年,至二十八年始成,亦未付印。當時助采輯者,有土守備劉恩、陳延平,區(qū)長孫珩,土千總松耀奎、楊漢欽等。此志體裁頗為簡洽,創(chuàng)例維新,摭羅今古事物,盡入無邆。全編分為五卷,卷首總綱,卷上自然,卷中政治,卷下社會,卷末雜記??偩V所述:“中甸原名建塘,居于金沙江環(huán)抱之間,與西康之里塘、巴塘接壤。元以前本為吐番游牧之地,明季麗江木氏移民渡江屯殖;當時木氏之分布,北通巴塘,西北越阿墩子,西達藏邊,伏居、江曲、建塘地面,皆曾歸木氏。迄明末清初,藏番以勢驅逐木氏,始漸南徙建塘,內附于清。雍正三年改名中甸,初移劍州州判分駐,屬鶴慶府管轄,后升為廳,屬楚雄府,后又改隸麗江府。民國元年改為縣,屬騰越道,撤道后,屬云南省?!弊匀皇鰵夂颉⑸酱?、物產(chǎn)諸門,政治述職官、選舉、學校、社會諸門,新舊盡載無遺,但無特出之例。惟社會一門,敘宗教及少數(shù)民族之語言文字甚詳。宗教中甸有喇嘛教,黃教、紅教、佛道混合教、回教、巫教、夷教、卯東教等,以黃教為最盛。自清雍正已未西藏達賴五世奏請清廷準其消滅紅教,遂建歸化寺為黃教會聚之所,全盛時該寺有喇嘛一千二百二十六名。此門紀歸化寺,列人事、經(jīng)濟、組織、建筑、佛像、經(jīng)藏、武力、宗派等細目,全寺每年喇嘛需供給口糧青稞七千九百七十六斗七筒二撮,燒茶三百三十兩及酥油等費,折銀八十兩等瑣細事實。其次以夷教為盛,夷教即倮羅教;其教不立寺宇,不供神像,教主曰阿舒洛,譯意即漢言老虎,謂其權威如虎。掌教者曰筆摩,譯漢言為道士;另一派稱曰若嚴,譯漢言為和尚。若嚴一派,則無經(jīng)卷,念經(jīng)咒,師徒以口耳相傳。筆摩一派,有《夷經(jīng)》,首敘其教主九代世系,次言洪荒之初有六天曰、七月亮,無人,有大蛇大蛟,后生大神格阿洛,運神通滅五曰六月,滅大蛇大蛟,然后生人。其余諸教,則以卯東教猶盛,即摩些族之吉教,有摩些文象形字經(jīng)典。中甸諸族之語言文字,有漢語、回語、藏語、摩些語、倮羅語、力些語、苗語七種。文字有回文、藏文、摩些文、倮羅文四種,摩些文亦稱東跋字,為東跋薩拉所造,摩些人今多通用,以東跋經(jīng)艱深難解,除教徒外莫可解也。此種文字,僅以單字連續(xù)成句,無拼音文法。倮羅文有一定母字,但無變音符號及母音子音之拼法,今倮羅人猶通用之。按此志記縣境諸族之文化習俗甚詳,且對少數(shù)民族極示尊意,而無俾視之辭。中甸雖為云南極邊之一邑,而民族有六,此志于研究少數(shù)民族之學者,極有參考價值。原稿今藏云南圖書館,近來各省市圖書館有傳抄本,茲從上海圖書館抄本著錄摘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27湖南:稀見地方志提要 : 稀見地方志提要卷十二下
中國地方志大全(第八部分)
【云南】浪穹縣志略十三卷(清.羅瀛美修,周沆纂)
稀見中國地方志匯刊目錄
明代方志纂修述略
書庫 子部 類書類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匯編.經(jīng)籍典 卷四百二十五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