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現代舜裔姓氏狀況
《史記·陳杞世家》載:太史公曰“舜之德可謂至矣!禪位于夏,而后世血食者歷三代。及楚滅陳,而田常得政于齊,卒為建國,百世不絕,苗裔茲茲,有土者不乏焉。”意思是太史公夸贊說:舜帝的品行可以說是到了極點!自己把帝位禪讓給大禹,后來享受祭祀歷經了夏、商、周三代。等到后來楚國滅了陳國,田常在齊國取得了政權,終于又建立了新的國家,爾后代代相傳,百代不絕,子孫眾多,擁有封土者多于牛毛。
從舜帝至今歷經4100多年。舜帝八子二女,除了八個兒子繁衍之外,其女婿伯益二人的后裔亦是舜帝的血緣。
舜裔姓氏,多數來源單一,但亦有其來源復雜多支情況。同一姓中有的屬舜帝直系后裔,有的源出其它。由于有虞氏是黃帝支裔,舜帝又是黃帝后裔唐堯的“入贅”女婿,娥皇、女英有黃帝血脈,因而舜裔當屬炎、黃子孫。然而,在炎、黃的所有支系中,又數舜帝后裔人丁最為興旺,其原因在于舜帝至孝篤親德昭日月影響深廣。而同樣做過帝王的夏禹后裔就很少,如司馬遷所說“至禹,于周則杞,微甚,不足數也?!?span lang="EN-US">
舜帝子孫經過四千余年的繁衍,據初步考證,其后裔姓氏多達數百,初步統(tǒng)計直系舜裔有5億之眾。其后裔中僅源于陳氏的就有近百個姓氏。舜裔分布在世界各地,他們曾經在中國歷史上建立過大大小小的國家60余個。比如古國虞國、陳國、齊國,三國鼎立時的吳國,孫中山的中華民國等等。舜裔還曾在古高麗建立過朝鮮國和高麗王國。
在中國當代分布較廣人口較多的姓氏中,屬于舜裔的姓氏我們最常見的有:虞、姚、媯、王、陳、吳、孫、胡、袁、田、陸、孔、車等?,F就舜帝后裔中幾個大姓考略如后。
⑴ 虞姓。虞字來源如《辭源》所說:一是有虞氏,為古部落名,舜曾為其首領;二是舜子商均封于虞,為虞侯,即是虞國的國君。三是古虞國國名,周時虞仲的后代建立的諸侯國;虞仲曾被周武王封于河東,亦為虞氏。商君之后以國為姓,這是虞姓來源之一;加上先秦后的姓、氏合一,原來的虞氏便也稱為虞姓。
如果按人數多少將姓從大至小排列,虞姓列300名以內。
⑵姚姓?!妒酚洝ふx》載:“瞽叟姓媯,妻曰握登,見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圩,故姓姚?!庇菟葱找?,由地名而來。
西漢時有一支羌族人自稱是虞舜后裔,其首領姚弋仲后來建立了后秦國,為十六國之一。姚姓為全國第64大姓。
⑶媯姓?!妒酚洝り愯绞兰摇份d:“昔舜為庶人時,堯妻之二女,居媯汭,其后因為氏姓,姓媯氏。”即說舜的后裔有以地名“媯汭”之媯為姓者。
⑷王姓。王姓來源有四,一是出自媯姓;舜帝后裔媯滿被封于陳,傳至公子完,因避難逃至齊國,改姓田。后田和成為
歸納起來,王姓的來源都因為是“王”族而改姓王?,F今,國內王姓有9000余萬人,在北方為第一大姓;南方為第4大姓。
⑸陳姓?!妒酚洝り愯绞兰摇份d:“陳胡公滿者,虞帝舜之后也。昔舜為庶人時,堯妻之二女,居于媯汭,其后因為氏姓,姓媯氏。舜已崩,而舜子商均為封國。夏后之時,或失或續(xù)。至于周武王克殷紂,乃復求舜后,得媯滿,封之于陳,以奉帝舜祀,是為胡公。”陳胡滿即是舜帝35世孫媯滿。媯滿的父親曾任周武王的陶正,負責管理制陶業(yè),干得很不錯。周武王敬重先圣王舜帝,就將舜裔媯滿封之于陳(今河南淮陽和安徽與淮陽交界地帶)建立陳國,后來媯滿后裔便以國為姓。
陳姓為全國第5大姓,國內約7000余萬人。據考證,舜帝后裔中如胡、田、孫、袁、陸等不少姓氏,都由媯滿后代子孫繁衍而來。
⑹吳姓。因舜的兒子商君封于虞,其子孫姓虞。孫海波《甲骨文編》說:“按古虞吳當為同字?!惫仕吹酆蟠行諈堑?。吳姓亦有來源于古吳國始祖——周太王古公亶父之子太伯的。吳姓為全國第10大姓
⑺孫姓。陳厲公之子陳完逃到齊國后改姓田,其裔孫田書任齊國大夫時因有功,被齊景公賜姓孫,從此舜裔便有了孫姓。舜帝后裔孫姓中不乏顯赫人物,歷史上的孫武、孫臏、孫權、以及近代的孫中山都是。舜裔孫姓加上源出西周王族姬武仲和源出楚國令尹孫叔敖的孫姓,現為全國第12大姓。
⑻胡姓。
⑼袁姓。袁姓出自陳姓,因媯滿的11世孫字伯爰。伯爰之子濤涂以祖父的字為姓,叫爰濤涂,春秋時世襲陳國上卿。由于古時同音之字常常同用,有了爰姓亦即有了袁姓。袁姓在中華姓氏中列33位。
此外,舜裔中緣于田姓的薛姓列全國姓氏之48位,源于姚姓的潘姓列52位,源于陳姓的田姓列58位,源于姚姓的鄒姓列67位,源于田姓的陸姓列70位,源于媯姓的孔姓列72位。
據傳舜帝有八子二女,因此后裔眾多。如果把舜帝女婿伯益以及舜帝的愛臣皋陶、大禹等的后裔都考慮在內,則李、張、周、趙、劉、薛、潘、陶、夏、鄒、黃、徐、馬、梁、江、柏、鄧、沈、曾、林、宋、湯、鐘、孔、何、鄭、楊、歐陽、羅、謝、韓、于、唐、彭、董、武、毛、蔡、聶等常見姓氏均與舜帝沾親帶故,總人口約占全國人口的7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