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之根》腳本(修改稿)
馮少剛
1、清豐亭。日外。
畫面:張清豐雕像。清豐亭。清豐亭碑。張清豐雕像下的車水馬龍。
解說:在河南省濮陽市一座縣城的中央,佇立著一個高大的雕像。無論春夏秋冬,還是風霜雨雪,他都挺拔地站在這里,注視著周圍的蕓蕓眾生。他是誰?他為什么站在這里?
2、專家訪談。日內。
唐孝方訪談:這就是張清豐,這個縣叫清豐縣,就是用他的名字來命名的。他不是學者,也不是武將,他就是隋朝一個賣燒餅的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
3、清豐亭。日外。(接第1場)
解說:一個普普通通的百姓,他的名字卻被用來給一個縣來命名,這個人究竟做出了什么轟轟烈烈的事跡,讓人如此敬仰。
4、專家訪談。日內。(接第2場)
唐孝方訪談:也沒什么轟轟烈烈的事跡,大家敬仰他,只是因為他是一個孝子。
5、模擬。張清豐頭爐燒餅送給父母。
解說:相傳,張清豐對父母極其孝敬,衣食起居侍奉得無微不至。每天都把精心打出的第一爐燒餅敬奉父母,幾十年如一日堅持不懈。許多好事的達官貴族,出高價、設圈套,購買頭爐燒餅,但都被張清豐拒絕。他說:“山高高不過太陽,人大大不過爹娘。對父母的尊重與感激,是多少錢也不能出賣、多大權也無法改變的?!本枚弥瑥埱遑S成了人們敬仰的孝子,他的名字留傳了一千年。
6、專家訪談。日內。(接第4場)
唐孝方:張清豐的事跡其實很簡單,很平凡。為什么這么簡單平凡的一個人會有如此大的影響?這我們得先弄清楚一個問題:什么是孝?
7、
解說:什么是孝,似乎所有人都懂,但真正能把它講清楚的,又有幾個?
8、紀實性鏡頭。
解說:小玉是濮陽縣的一名中學老師,她婆婆患帕金森綜合癥五年,她就像對待自己的親生母親一樣對待自己的婆婆,除了照顧一日三餐,還給婆婆洗澡、剪指(趾)甲、剪頭發(fā)。2010年9月,婆婆遭到車禍,她就單位、醫(yī)院家里來回跑。在醫(yī)院里為老人洗臉喂飯、接屎接尿,為了婆婆不長褥瘡,她堅持每天給婆婆做肢體按摩、擦洗身體,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婆婆的腿漸漸的得到了康復。她的行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被評為五好兒媳,并榮登當?shù)氐纳菩辛x舉榜。但她面對我們的鏡頭,卻說出了這樣的一番話。
小玉(化名):我真不覺得我做的有多好,本來就是你的本份,你的職責,你做到了,有什么可榮光的?我也想像對待婆婆那樣對待我媽媽,可她已經不在了。我媽媽為我操勞了一輩子,沒吃過什么好東西,也沒穿過好衣服?,F(xiàn)在每次吃好東西我都想去給她送去,讓她嘗嘗,看到老人穿的衣服,我就想買給她穿?!墒?,現(xiàn)在她什么都不用了?!看蜗氲剿?,我就會心痛。我這算是孝嗎?
9、紀實性鏡頭。
畫面:尋人啟事。啟事內容:我是濮陽市濮陽縣文留鎮(zhèn)王莊村(馬賽克)的張曉義(馬賽克),因家中患有精神疾病的啞巴媽媽于2015年3月14日早上八時許從家中走失,向各位好心人求助。我媽身高1米6左右,左側臉頰有一顆黑痣,頭戴褐色帽子,上身穿淺桃紅外套,下身穿灰黑色褲子,腳上穿一雙紅色棉拖鞋。父親早年去世,母親是我唯一的精神支柱,請大家?guī)蛶蜎]人要沒人疼的我吧。如果有人能夠提供消息,我愿意出3000元作為謝禮。我的聯(lián)系方式:(馬賽克)
解說:這是2015年春節(jié)過后在QQ群和微信圈里被頻頻轉發(fā)的一則尋人啟事。據(jù)了解,曉義(化名)是濮陽縣文留鎮(zhèn)的一個村民,父親去世較早,與母親相依為命。他對母親悉心照料,他的孝行鄉(xiāng)鄰都交口稱贊。母親走失后,曉義心急如焚,利用一切渠道尋找母親,他寫的這份尋人啟示情真意切,深深打動許多人的心。最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老母親終于找到。
畫面:曉義抱著母親,痛哭。
曉義:媽,你去哪兒了?
10、曉義訪談。
曉義:千萬別說我有多孝,孝順孩子能讓媽媽走失嗎?……(擦淚),我小時候特別淘氣,愛玩,到現(xiàn)在大人還經常提起,說我一轉眼就不見,玉米地里,草秸垛里,哪兒都鉆。每次都是媽媽把我找回來。無論我到哪兒,她從來都沒有丟過我?,F(xiàn)在該我照顧她了,我怎能把她丟了呢?(落淚)這也叫孝嗎?
11、解說:濮陽是一塊孝子倍出的土地,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許多大家公認的孝子,卻總是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做是越多,反而越對父母心有愧疚。這到底原因何在呢?
12、訪談。
史國強:詩經中有一首詩,寫父母對兒女的恩情: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父母對我們的養(yǎng)育之恩,我兒女無論如何也報答不完的。越是孝子,越懂得這個道理,越懂得這個道理,就越覺得自己所做的遠遠不夠。其實,什么是孝?孝就是對父母、老人的尊重、感恩、關懷、體貼。孝在內心,只要是心存感恩,一塊燒餅,一杯水,一句溫暖的話,一個關切的眼神,都是孝的表現(xiàn)。我們濮陽有深厚的孝道傳統(tǒng),你如果細心觀察這里的風土人情,就能感受到濃烈的孝道氛圍。
13、村莊。一組年俗鏡頭。
解說:濮陽的年俗中,保留著給老人磕頭拜年的傳統(tǒng)。在新年第一個早晨,所有人都必須給長輩磕頭。這種習俗也告訴我們,孝道是所有事情當中最重要的,它是做人和做事的基礎,不懂孝道,就做不好人,也做不好事。
一組磕頭拜年的畫面,包括單獨給老人磕頭拜年、同村人互拜、街頭拜年等。最好有同期錄音。
村頭采訪:年輕人說自己每年要磕多少頭,小孩子數(shù)說自己都給誰磕了頭。
14、祠堂。
畫面:祭祖的畫面。
解說:這一天,人們還是聚集在祠堂里,祭拜祖先。
15、某老人訪談。
老人:我們都是父母生養(yǎng)的,父母又來自他們的父母,人就是這樣一輩輩傳下來的。祖先和我們血脈相連,他們的恩德不能因為時間久了就忘掉。敬祖也是孝道的表現(xiàn)。
16、祠堂。
畫面:祭祖。
祭祖主持喊:跪拜。
大家一起跪拜。
18、老人訪談。
老人甲:給老人磕頭拜年、祭祀祖先,這都是一輩輩傳下來的規(guī)矩?!F(xiàn)在年輕人出去的多了,打工的打工,上學的上學,過年不回家也慢慢多起來。……我家老三就在北京工作,說回不來。
老人說不下去,看著夕陽。
孫子:爺爺,不就一個頭嘛。我替三叔給你磕還不行嗎?
老人搖搖手:我不爭這個頭,我是怕,時間久了,年輕人都這些老的東西都給忘了。……幾千年的東西?。?/span>
6、空鏡。村莊全景,村莊外面的土地,遼闊的原野。流動的河水。中華第一龍、四牌樓、龍碑、戚城等文物古跡。
畫外音:濮陽是一片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土地,孝道文化就是從這片土地起源的。追溯這個源頭,可以一直回到我們民族形成的早期。
7、畫面:濮陽。帝舜宮。帝舜像。
畫外音:帝舜,三皇五帝之一,華夏族早期著名的領袖。他的故事是從孝道開始的。
9、模擬畫面?;蛴耙曎Y料。
歷史回溯幾千年,這片土地上生活著年輕的虞舜。他有一個非同尋常的家庭。古書上用“父頑,母囂,弟傲”來描述舜所處的家庭,繼母和繼母的兒子對他嫉恨,千方百計地虐待他,就連他心術不正的生父也不顧骨肉親情,加入了迫害他的行列。甚至在舜去修房時,他們在房下放火;舜去挖井時,他們在井上填土。但舜一如既往地對父母孝順恭敬,對弟弟關懷友愛。優(yōu)良的品質使他得到了堯帝的信任,當舜接受堯的禪讓,成為一個帝王的時候,他就順理成章地把個人的品質帶進了社會層面。
帝舜倡導以孝治天下,并實施了許多措施來孝敬老人?!抖Y記》記載:“有虞氏養(yǎng)國老于上庠,養(yǎng)庶老于下庠。”舜建立的庠序,既是學校,又是敬老院,他讓失去勞動能力的老年人住進庠序,用自己豐富的人生經驗教育后代,真正做到了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為。從那時開始,孝敬老人不再僅僅是個人的修養(yǎng),而成了社會的準則。
10、專家訪談。
專家同期聲:文化雖然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但是某些關鍵時期,總會有些特殊人物,對文化的形成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舜就是這樣一個杰出人物,他的倡導和教化,奠定了中華孝道文化的基礎。
11、
畫外音:歷史的車輪繼續(xù)向前。幾千年后,另一個人的出現(xiàn),把孝道文化推向了高峰。
12、模擬畫面,或影視資料。
畫外音:東周時期,濮陽屬于衛(wèi)國,公元前497年,一個魯國人來到這里,生活講學,一住就是十多年。衛(wèi)國成了這個人的第二故鄉(xiāng),他的許多思想和學說都誕生于此。這個人,就是孔子。
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派把孝道提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缎⒔洝返谝徽轮芯驼f:“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毙⑹且磺械赖碌幕A。沒有孝道,就失去道德的根基,不可能成就高尚的品德。試想一想,對父母的養(yǎng)育都不知感恩的人,怎么可能對別人的幫助感激涕零;對父母都不懷敬意的人,怎么可能尊重別人;對父母都不知贍養(yǎng)關心,怎么可能會對他人無私奉獻?過不了孝這一基本的臺階,永遠也無法踏入高尚的大門。
12、子路墳、閔子墓。模擬畫面。
畫外音:在尋找孝道之根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濮陽的兩座古墓:座落在現(xiàn)在濮陽市城區(qū)的子路墳,和距濮陽城區(qū)幾十公里的閔子墓。在里邊長眠的是孔子的兩個得意弟子:子路和閔子騫。他們都是孝子,子路負米和子騫單衣順母的故事流傳廣遠。他們的言行,踐行了儒家思想的孝道精神。在民族文化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孔子和他的弟子,用自己的思想和品行,指引了孝道文化的發(fā)展方向。自此,中華的孝道文化發(fā)展成熟。
13、二十四孝書藉。訪談。
專家:《二十四孝》是一部奇書,作者從上古至宋元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精心選取了二十四個典型人物,用他們的感人故事,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傳承和發(fā)揚中國孝親敬老傳統(tǒng)美德中具有獨特的作用。這二十四個經典人物中,共有四個濮陽人,除了前面提到的帝舜、子路、閔子騫外,還有一位寧愿蚊蟲叮咬自己,也要讓雙親安睡的吳猛。雖然有人說這是愚孝,但我們倡導的是這種孝道精神。這部孝道文化的經典作品,列舉了那么多濮陽人的感人事例,可見濮陽在孝道文化史上舉足輕重的地位。
14、訪談。
專家:孝道文化形成和發(fā)展的兩個關鍵時期,就是舜以孝治國的遠古時代,和孔子創(chuàng)立傳播儒家文化的春秋時期。這兩個關鍵時期都與濮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所以我們說濮陽是孝道文化的起源地,孝根在濮陽!
15、解說:孝道文化在這片土地上起源,數(shù)千年間,它在這里根深蒂固,茁壯成長。隨著進入二十一世紀,世界在飛速變化,孝道文化會受到沖擊嗎?現(xiàn)在的濮陽人,尤其是濮陽的年輕人,又是怎么做的呢?
16、政府部門的介紹。政府部門為孝道文化的發(fā)展所做的一些事情。比如評孝星、建善舉義行榜。(此處應聯(lián)系政府相關部門來介紹。用真實采訪資料即可。)
17、社會其他部門的介紹。如孝道協(xié)會、教育部門、敬老院等。(用真實采訪資料即可。)
[注:16、17兩部分,我會再充實。]
18、村莊。
老人在村間的道路上蹣跚,突然發(fā)現(xiàn)遠處一個人風塵仆仆地匆匆走來。
老人吃驚地看著來人。
來人看著老人,淚眼婆娑,趕上前來,當街一下跪倒。
來人:爹,兒子來晚了。給您磕頭。
老人攙扶兒子:三兒,你不是說不回來了。
來人:我一年沒回來看你,總是給您說忙忙忙。三十那天,我在北京大街上,看見大家都提著禮物回家去看父母,心里老后悔了。一年磕一個頭,跟你們對我的付出相比,算什么?。∵@個頭要再不磕,這個年我都過不踏實啊。
兒子淚流滿面,深深叩拜。
16、街頭采訪。
受訪者1:孝敬老人是天經地義的事,什么時代都不會改變。
受訪者2:我覺得孝敬的方式還是與時俱進的,不一定非得磕頭才算。比如我長期在外地工作,一有時間就和我媽在網上視頻聊天,我覺得這就是二十一世紀孝道的一種方式。
受訪者3:孝道是自己內心的潛意識,如果做了對父母不利的事情,不用別人批評,自己心里就特別難受,自己就會懲罰自己。
19、解說:我們欣喜地看到,經過千百年沉淀積聚的孝道文化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改變而消失,反而和新的時代相融合,催生出更加美麗的花朵。
畫面:一組尊敬老人的畫面。如扶老人過馬路、汽車上給老人讓座、
幫老人拎東西、中華孝道文化網頁面和相關畫面、善行義舉榜。一長串孝子的名單與照片……(只要是與現(xiàn)代濮陽孝道相關的畫面即可。)
20、解說:這個敬老院里,有許多孤寡老人,在新年來到之時,沒有子女和他們共享歡樂,但是他們也并不孤獨。
畫面:一群學生來敬老院和老人們共渡春節(jié)。
21、采訪。
老人甲采訪:我不孤獨,所有的年輕人都好像是我的孩子。
老人乙采訪:逢年過節(jié),他們都有來,就和親生孩子一樣。
學生采訪:
示例一: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要孝敬所有的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示例二:我們沒有覺得這有什么不一般的,孝敬老人,是最起碼的。
畫面:焰火。歡樂場面。孩子的笑臉。
畫面:學生齊背《孝經》。
23、解說:我們忽然明白:孝道之根,不僅在蒼茫的歷史中,更在我們的心田里。通過文化傳承,孝道之根將更加茁壯,孝道之花更加嫵媚,孝道精神代代相傳,永不磨滅。
畫面:濮陽城市全貌。城市外的農田,廣袤的土地。黃河,滾滾河水,象征歲月流逝和文化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