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卯
今上皇帝生,上之第三子也,母曰紀氏。
丁卯
敕禮部:“朕皇子年已六歲,未有名。其與翰林院定議,以聞。”既而擬進,上親定睿名:“祐樘”,下宗人府書于玉牒?;首樱唇裆弦?。母紀氏生時,失傳于外廷,臣不及致辭奉賀。至是,已六年矣。因乾清宮門災,上欲顯示于眾,乃命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 懷恩 等至內閣計議。僉議未定,良久學士 商輅 曰:“若降敕于禮部以擬名為辭,則眾不言而自喻矣?!倍?等欣然從之,請于上,遂有是命。于是,中外之人心,無不歡悅。越數(shù)日,上出皇子于文華門,召文武大臣進見。又數(shù)日,上御文華殿,召 輅 及學士 萬安、劉珝、劉吉 至御座前,溫言問曰:“皇子既出,將何如處之?”輅 等頓首對曰:“皇上即位十年,儲副未立,天下人心望此久矣。今皇子出,實宗社之福,當立為太子?!鄙显唬骸凹磁e行乎?”對曰:“今天氣向炎,各衙門亦有行造,俟秋涼舉行。”上曰:“然?!卑?復曰:“皇子饑飽寒暖之節(jié),須勞圣慮?!鄙项h之曰:“朕知悉矣。”輅 等退賜酒飯于文華殿,外命太監(jiān) 懷恩、覃昌 待之。
乙巳
皇子母紀氏薨,追封淑妃,謚:“恭恪莊僖”。輟朝三日,上服淺色衣,御奉天門視事,命禮部定喪葬儀注。
壬寅
葬恭恪莊僖淑妃紀氏于西山。自初喪至發(fā)引下葬,上及皇太后、中宮、英廟皇妃、皇妃、親王、公主、皇子,各有祭。遣皇子奉祝冊行禮,營域葬儀,俱從厚。發(fā)引下葬日,上俱不視朝,皇親、公、侯、駙馬、伯、文武百官及命婦,送葬設祭,皆如常儀。
丁巳
山東·魚臺縣·縣丞 徐頊 上疏言:“先母后之舊痛未伸、禮儀未稱,請議追謚遷葬。其萬貴妃戚屬 萬喜 等,罪大責微,請重行追究,盡沒入其財產?!鄙显唬骸白分u遷葬,朝廷先已有定議。萬喜 等罪狀,禮部會官再議。”于是,禮部會文武大臣集議,以為宮闈之事不可臆度,在內宜敕中官密訪貴妃宮中近御人等,以求的實。在外逮萬氏親屬曾入宮闈者,下錦衣衛(wèi)獄會官鞫問。奏上,得旨:“此事 皇太后、母后,宣諭已明。凡外間無據(jù)之言,難憑訪究。又 萬喜 等原所受官職房產已準辭退,其累次所賞金銀,及違禁器物,及支過內府價銀,令盡數(shù)還官,如隱寄不實,追問不宥?!?/p>
己卯
敕諭禮部曰:“朕以涼德獲嗣丕基,哀疚之中,凡內而尊崇大禮,外而撫綏大猷,次第舉行。痛惟朕生母 恭恪莊僖淑妃,鞠育劬勞,恩深罔極。今賴三靈之佑,托于億兆臣民之上。奉餋無逮,風木之感,寔切于里。矧議政之初,奉 圣慈仁壽太皇太后、皇太后 圣旨,咸謂 母妃 須進名位,式昭慶源。因令輔臣考據(jù)春秋大義,前代名君英辟定典。乃請于二圣,欲遣官奉冊寶詣陵園尊為 皇太后,用垂隆名于永世。俟 皇考 梓宮發(fā)引有期,預啟祔葬,庶少罄孝忱于萬一。爾禮部其具儀,擇日以聞。”
乙酉
禮部進《尊圣母恭恪莊僖淑妃為皇太后儀注》:“一 成化二十三年十月二十六日,恭上尊謚。前期,太常寺官奏致齋,本部奏請遣官祭告、天地、宗廟、社稷。至二十五日,行祭告禮。用祝文、香幣、果酒、脯醢,如常儀。是日,上告祭憲宗純皇帝幾筵,內侍官陳設酒饌如常儀。上具素冠服,內導引官導,上詣拜位,奏四拜禮。奠帛、獻酒、讀祝、四拜、焚幣帛、祝文,禮畢。一 本月二十五日,遣官行恭上尊謚冊寶禮。前一日,內侍官置冊輿、寶輿、香亭于奉天門,捧冊寶各置輿中。是日早,文武百官素服于丹墀內,東西序立。上具素冠服,立于奉天門,序班引遣官于丹陛中道。贊行五拜禮,跪,內侍官舉冊寶輿降階。贊俯伏、興,遣官興,立于東。俟錦衣衛(wèi)官校接冊寶輿、香亭,由午門中門出,鼓樂前導,設而不作。遣官由左門出隨行,上還。一 遣官詣陵園,行恭上冊寶,并祭告禮。至日,太常寺陳設祭品如常儀。鴻臚寺官設冊寶案于享殿中左右,冊寶至陵園,由中門進至享殿前。導引官引,遣官由右門入至丹墀內。贊官唱,執(zhí)事官各司其事。導引官引,遣官至享殿前,就拜位。捧冊寶官于輿內捧冊寶,由殿中門入至神御前左右,北向立。贊官贊四拜禮,傳贊文武分官皆四拜。導引官引,遣官由殿右門入神御前。贊跪,傳贊文武分官皆跪。贊進冊,捧冊官以冊跪進于遣官左,遣官受冊獻畢,以冊授捧冊官,置于冊案。贊進寶,捧寶官以寶跪進于遣官左,遣官受寶獻畢,以寶授捧寶官,置于寶案。贊宣冊,宣冊官詣案取冊,跪于遣官左宣訖,置于冊案。贊宣寶,宣寶官詣案取寶,跪于遣官左宣訖,置于寶案。贊俯伏、興、平身,傳贊文武分官同。贊復位,導引官引,遣官由殿右門出,至拜位。贊四拜,傳贊文武分官同。導引官引,遣官至神御前。贊初獻禮,贊跪,傳贊文武分官皆跪。贊獻帛、獻酒,贊讀祝,讀畢,贊亞獻禮,贊獻酒,贊終獻禮,贊獻酒,贊俯伏、興平、身,贊復位。導引官引,遣官由殿右門出,至拜位。贊四拜,傳贊文武分官同。祭畢,冊寶收貯于享殿。一 是日,文武百官隨冊寶,送至長安右門外止。其各衙門分官送至陵園,免辭陪。祭畢,回朝見?!?/p>
壬辰
恭上《孝穆慈慧恭恪莊僖崇天承圣皇太后紀氏尊謚》。英國公 張懋 奉命告天地,襄城侯 李瑾 告宗廟,新寧伯 譚祐 告社稷,駙馬·都尉 周景 告陵園,文武衛(wèi)門各分官陪祭。
乙未
以恭上《孝穆慈慧恭恪莊僖崇天承圣皇太后尊謚》禮成,上遺書各王府,及命禮部通行天下諸司知之。
丁未
敕諭禮部曰:“朕惟古者天子九廟,而祖功宗德百世不祧,其他則以次祧遷有常制焉。恭惟 太祖 高皇帝 混一區(qū)宇,肇正綱常。追祀德、懿、熙、仁四祖,同殿異位,情文具稱,列圣相承,昭穆有序。至于 皇祖考 英宗 ?;实?,九廟已備。茲者 皇考 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圣孝純皇帝,山陵將畢,升祔有期,當定祧遷之制。矧惟 皇妣 孝穆慈慧恭恪莊僖崇天承圣皇太后 祔葬畢日,宜有奉享神主之禮。爾禮部其會文武大臣,并詹事府、國子監(jiān)、翰林院堂上左右春坊,及科道掌印官,詳稽古制,斟酌情文,議處以聞。務遵典禮,足垂萬世,用成朕尊祖敬親之大孝。欽哉故諭!”
甲寅
禮部進《孝穆慈慧皇太后祔葬茂陵儀注》:“……”
辛酉
以孝穆慈慧皇太后開土,啟玄宮奉遷,祔葬茂陵。遣英國公 張懋 告天地,駙馬·都尉 周景 告宗廟,襄城候 李瑾 告社稷。
壬戍
禮部·尚書 周洪謨 會五府各部,都察院、翰林院等衙門,議祧遷之制,及孝穆慈慧皇太后奉享之禮,上奏曰:“臣等竊謂,禮必緣情,而立義常事,當據(jù)古以證今。謹按成周之制,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文王、武王為宗,不在數(shù)中,故為九廟。蓋以后稷為始祖,文武為世室,皆百世不遷,其余則以次而祧。前乎周則□以契為祖,而湯與三宗百世不遷,后乎周則宋以禧祖為祖,而太祖與太宗百世不遷。于時僖祖祧遷,雖曰迭有異議,而大儒程頤、朱熹,皆以奉僖祖為祖,為得禮之正,而合于人心之同。蓋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尊祖之祀及報本。反始之義,歷代有國者,固莫之有改也。國朝 太祖 高皇帝 肇建丕圖,追祀 四祖,迨至 英宗 睿皇帝 龍馭上賓,遂備九廟。在當時則德祖尊為高祖,以上蓋無可推之親,在今日則德祖尊為始祖,以下固有可祧之主。洪惟 太祖 高皇帝、太宗 文皇帝,功德隆盛,如周文武萬世不祧。懿祖而下,以次遞遷,寔惟古制。今伏遇 憲宗 純皇帝 神主,當升祔太廟。懿祖皇帝神主,義當奉祧,謂宜于太廟寢殿之后,略仿古夾室之意,別建一殿九室,以事奉藏。況古有祫祭,謂合祧廟與未祧之主,于太祖之廟而祭之,故為之祫。祫者,合也。今亦宜于歲暮之祭,奉迎懿祖皇帝神主,仍居舊位,以享祫祭之禮,則每歲一祭,視古三年一祫,于禮為有加矣。但今 憲宗 純皇帝 神主,升祔在邇,而太廟后殿,一時未及營建。臣等欲暫請 懿祖皇帝 神主,奉安于德祖皇帝室內之左,西向,以俟后殿之成。此亦古所謂毀廟之主,藏于太祖之廟之義也。又按周禮春官大司樂之職,歌中呂舞大濩,以享先妣,謂姜嫄也,是帝嚳之妃,后稷之母,故特立廟以祭之。至宋則元德懿德二皇太后,俱有別廟之享,章獻章懿二皇太后,遂有奉慈之建。每歲五享四時,薦新上食,并同太廟。今恭遇 孝穆慈慧恭恪莊僖崇天承圣皇太后 祔葬茂陵,所有神主宜于奉先殿傍近宮室,改為別廟,以禮安奉。歲時祭享,悉如太廟。奉先殿之儀,仍乞敕奉遷官于祔葬畢日,奉神主于茂陵殿,以俟二十四日 憲宗 純皇帝 祔享太廟禮畢,然后啟行。二十六日,文武百官各素服出城奉迎,自大明門入就赴別廟,安奉如儀。以是參稽乎情文,庶幾咸合乎典禮?!鄙鲜瞧渥h,第以奉先殿傍近,無宮室堪改別廟者,命再議以聞。禮部覆會官上議曰:“禁掖之嚴,固非外廷所敢知。古今之制,則惟舊史有可考。謹按宋史太宗懿德皇后,以太祖開寶八年薨,太宗即位追冊定謚神主,享于別廟。又二十余年,始祔太廟。元德皇太后,乃真宗之母,以太平興國二年薨,至真宗即位,尊為皇太后,咸平三祔,葬永熙陵,神主享于別廟。又十四年,始祔太廟。真宗章獻皇太后,以仁明道二年崩,葬永定陵西北,神主享于奉慈廟。又十四年,始祔太廟。章懿皇太后,乃仁宗之母,以明道元年薨二年,尊為皇太后,陪葬永定陵,神主享于奉慈廟,亦至慶歷五年,始與章獻皇太后,同祔太廟。當時議禮之臣,皆據(jù)成周特建廟以祀姜嫄而言,故有別廟奉慈之制。此蓋古今之通義也。故臣等議謂 孝穆慈慧皇太后 祔葬畢日,神主亦宜特建別廟奉享,庶合古制。但奉先殿既無傍近宮室堪以改作,宜于憲宗純皇帝神主幾筵殿之右,別設幄殿一所,同殿異位,以事奉享。仍乞敕內官監(jiān)于宮中,相度吉地,俟明春二月以后,營建別廟,完日遷奉神主享祀如儀,庶為允當?!鄙弦员娮h既考據(jù)明白,從之。
甲子
遣駙馬·都尉王 增祭 孝穆皇太后陵寢。
丁卯
命奉安 孝穆慈慧恭恪莊僖崇天承圣皇太后 神主之殿,曰:“奉慈殿”。
壬申
禮部進《奉慈殿奉安孝穆皇太后神主儀注》:“一 成化二十三年十二月十七日,孝穆慈慧皇太后祔葬畢,奉遷官奉安神主于茂陵獻殿,少西南向。至二十四日早,內侍官請神主降座,升輿還京。既神主升輿,進行沿途侍衛(wèi)如儀。二十六日,神主還至城外幄次內,執(zhí)事備儀衛(wèi),教坊司備女樂,設而不作。是日免朝,文武百官各素服烏紗帽黑角帶,序列于幄前,行五拜三叩頭禮。神主進行,百官后從。神主入大明門至午門外,儀衛(wèi)等退。內導引官導,上黑翼善冠素服黑犀帶,及親王俱素服,奉迎于午門內。神主至,上步行前導,親王后隨至寶善門外,中宮及宮眷等迎于門內,以次后隨。先詣奉慈殿,序立于殿西稍北,東向內。侍官先于奉先殿丹陛上正中,設褥位。神主輿至奉先殿門外少駐,上易淺淡色服,親王以下俱易服伺于門外。內導引官導,上詣神主輿前跪,內侍官跪于上左,奏請:‘孝穆皇太后神主,謁奉先殿。’上俯伏、興,詣輿捧神主,由殿左門入,至奉先殿跪置神主于褥位。上俯伏、興,贊行五拜三叩頭禮。畢,上跪捧神主興,由殿左門出,安奉于輿內。內侍官于憲宗純皇帝幾筵殿香案前,設褥位。神主輿至幾筵殿門外,內導引官導,上詣神主輿前跪,上俯伏、興,詣輿捧神主入,跪置神主于褥位,上俯伏、興。贊四拜禮,畢,上跪捧神主輿出。至殿門外,安奉于輿內。至奉慈殿門外,內侍官于神主輿前跪,奏請:‘孝穆皇太后神主,降輿升座?!吓跎裰?,由殿中門入,安奉于神座訖,行安神禮。內執(zhí)事官,陳設牲醴如儀。內導引官導,上詣拜位,親王以下入就拜位。贊四拜、興,贊行初獻禮,贊跪、奠帛、獻酒、讀祝、畢、俯伏、興、亞獻、獻酒、終獻、獻酒,贊四拜、焚帛祝,贊禮畢。中宮以下入拜位,行謁見四拜。 ”
壬午
是日,孝穆慈慧皇太后祔葬畢,奉遷官奉安神主,于茂陵獻殿。
庚寅
以明日將奉安 孝穆皇太后 神主,于 奉慈殿。上告奉先殿,及憲宗純皇帝幾筵。上黑翼善冠淺淡色袍服黑犀帶,御奉天門,百官行奉慰禮。是后,始鳴鐘鼓,鳴鞭。文武百官奏事,如常儀。
辛卯
孝穆皇太后神主至京,百官奉迎于城外。上素服,奉迎于午門內,遂奉安于奉慈殿。
甲申
遣太監(jiān) 蔡用 往廣西,訪取孝穆皇太后親屬,仍敕總鎮(zhèn)·兩廣·太監(jiān) 韋眷、總督·軍務·巡撫·右·都御史 宋旻、總兵官·安遠侯 柳景 并鎮(zhèn)守·廣西·太監(jiān) 劉曰□永、巡按·監(jiān)察·御史、都布按三司等官曰:“今特命太監(jiān) 蔡用 會同爾等計議,除爾 眷 等各守地方,爾 旻 及巡按御史三司掌印官,即隨同去平樂府賀縣,督委官員,拘取本縣桂嶺鄉(xiāng)迎恩里龍?zhí)么尻壤先说鹊焦伲冊L孝穆皇太后宗支的,有無見在。果有存者,爾用等即差的當人員,將當房家小,起撥船只人夫,應付廩給口糧,沿途照管來京,毋或疏虞。此實重事,毋縱容下人狥私受囑,將異姓外族軍民人等,冒報頂補,紊亂宗姓,亦不許指此為由,驚擾人民,其慎之慎之。故敕!”
庚申
孝穆皇太后忌辰,上祭奉慈殿,遣駙馬·都尉 蔡震 祭茂陵。
己巳
賞前總督·兩廣·軍務·右·都御史 宋旻 及巡按·御史 唐相、都指揮 紀英、左·布政使 侯英、副使 林符、僉事 黃錀、知府 李廷芝 等金幣有差。以起送孝穆皇太后親屬,至京也。
丙子
命:“皇親 紀貴 為錦衣衛(wèi)·指揮·同知,紀旺 指揮·僉事,仍賜誥命,贈其三代。”尋又賜奴婢人役,及第宅莊田、金帛、器物甚眾。時太監(jiān) 蔡用 奉旨往廣西訪求皇親,以二人馳驛至京,云:“是孝穆皇太后再從兄弟?!鼻揖咂淇煎崴月劊视惺敲?。
己丑
追贈 孝穆皇太后 曾祖父、祖父、父 俱為中軍·都督府·左·都督,曾祖母、祖母、母 俱為夫人,給誥命。舊制武官一品,誥用金軸三代共一道。上命照文官一品之制,特給玉軸誥三道。
壬辰
命工部差官至廣西賀縣,修孝穆皇太后先塋,仍令本縣撥人夫三戶守視,復其雜徭。
癸己
設廣西賀縣龍?zhí)裂矙z司,以守臣言:“孝穆皇太后祖塋,去府治遠,請設巡司守之。”故也。
乙卯
孝穆皇太后忌辰,上祭奉慈殿,遣駙·馬都尉 周景 祭茂陵。
辛亥
命:“戶科·左·給事中 孫圭、監(jiān)察·御史 滕祐 往廣西平樂府賀縣,訪察孝穆皇太后宗支的派,并 紀貴、紀旺 等事虛實以聞,仍給敕與之。”
丁卯
戶部·尚書 李敏 等言:“近差科道官往廣西,體訪孝穆皇太后的派宗。夫誠足以慰圣母在天之靈,而隆皇上孝思于無窮也。臣惟科道官員體訪,固不敢不盡其心。但恐前日??逼鹚?紀貴 之人,畏罪懷刑,先事彌縫,則是非顛倒,真派終不可得。乞如唐德宗訪求沈太后故事,寧受百欺惟求一是。凡先??逼鹚腿说?,一切不加追究,仍請敕總鎮(zhèn)都御史等官,榜諭賀縣鄉(xiāng)村鎮(zhèn)市人等,有能灼知孝穆皇太后宗支源流者,從實具報。庶幾的派可得,而可以少釋皇上風木之懷矣。”上乃敕總督兩廣軍務兼理巡撫·都御史 秦纮 曰:“朕奉祖宗丕圖,君臨天下,夙夜惓惓所不敢忘者。圣母 孝穆皇太后,劬勞罔極之恩,無能為報。去歲,嘗命內外官員于廣西賀縣,尋訪母后宗親,加之恩典,用以上慰圣母在天之靈,下以少紓朕風木之愴。不料訪察非真,以致今歲廣東連山縣民 李福 自陳的派,而 紀貴、紀旺 以獞人冒認。事下該部覆奏,令廷臣會審情辭,俱有可疑。朕誠不能為懷,特差科道官再加體訪,乃聞有懼罪密遣奸細,去彼打點彌縫,買屬里老親鄰人等,欲令顛倒是非,混亂真假者。果若此,則的派何由可得?彼小人情斃,安能逭其罪哉!茲事至重,朕以卿風憲大臣,素秉公直,特專委托敕至卿。即差的當土人于連山賀縣,及湖廣江華縣崇化鄉(xiāng)等處,密切體訪,仍出榜于三處地方,曉諭鄉(xiāng)村鎮(zhèn)市土獞人等。有能灼知 圣母 孝穆皇太后 宗姓源流,明白真正者,許從實開報審究來歷。果有根據(jù),即為奏聞,重加升賞。體訪之際,如有似前扶同欺罔,夤緣回護,以真為假,以假為真者,必重罪之。其有奸細之人,即解京處治。使小人之計不行,斯為允當。夫孝有不及,而推本敦親,以盡區(qū)區(qū)之心者,此朕之不得已也。卿其體斯至意,毋怠毋忽。庶無負于委托,欽哉故敕!”
甲戌
工部·郎中 顧余慶 奉敕往廣西賀縣,修理孝穆皇太后先塋,至是訖功。其曾祖、祖二墓,皆因舊修筑,惟其考福斌墓,嘗遭兵燹失所在,乃別筑一冢于祖墓傍。其堂宇儀物,悉用所贈官品之制,仍復縣民三戶守之。
己酉
孝穆皇太后忌辰,上祭奉慈殿,遣駙馬·都尉 周璟 祭茂陵。
乙丑
治 紀貴、紀旺 等,詐冒皇親罪有差。初,孝穆皇太后嘗自謂廣西賀縣人,家姓紀氏,親族幼弗能知也,太監(jiān) 郭鏞 聞而識之。上在東宮時,太監(jiān) 陸愷 者,本姓李,自稱為 孝穆皇太后 親兄,鏞 心知其偽弗發(fā)。愷 嘗托鎮(zhèn)守兩廣太監(jiān) 顧恒,訪其叔 李福,邊與兄以來。愷 姊壻 韋父成,知其家無人,乃冒承之,得官田數(shù)頃。府縣遂以戚畹目之,而增設其所居里,名曰迎恩。紀貴者,亦本李姓,名父貴,及弟 祖旺,謀于田主 鄧璋曰:“韋乃異姓,猶可冒以致富,我同姓顧不可乎?”璋 遂與偽撰宗系圖,上之府縣,且訐 父成 之偽,府縣亦莫之辯也。上即位,遣太監(jiān) 蔡用 往訪,求無所得,里老遂妄舉 父貴、祖旺 以對,用欲取悅于上,弗復究實,遂與都御史 宋旻,太監(jiān) 韋眷,安遠侯 柳景,御史 唐相,布政使 侯英,按察使 林符,都指揮 紀瑛,知府 李庭芝,通判 俞璣,共成之。以二人至,詔:“改 父貴 為 紀貴、祖旺 為紀旺。”授官賜第并金帛、莊田、奴婢甚眾。父成 歆艷其貴,因從至京爭辯。上命:“鏞 偕 愷 審驗?!辩O 比用力為彌縫,令 父成 馳驛歸。未幾,上命 鏞 往祭紀氏先瑩,且焚黃繼。命:“工部·郎中 顧余慶 修治塋墓?!焙V監(jiān)生 蔣灝、周紳 知 父貴 等詐,乃挾其佃戶連山縣獞人 李友廣 偕來,教之爭訴,以徼后福。時聽選知縣 廖賓,廣西平樂縣人 計右,父貴 為之奏辯,會以 友廣 為詐。下戶部發(fā)遣,而尚書 李敏 亦言其可疑。上命司禮監(jiān)內閣,及多官會審,竟莫能辯。乃遣戶科·左·給事中 孫圭、監(jiān)察·御史 滕祐 往廉之。灝 與 紳 恐 圭 等去得其情,又令江西分宜縣人 高龍 往連山,詐稱錦衣衛(wèi)百戶潛來偵察,虛喝縣人具 友廣 貫址供狀,冒為 孝穆皇太后 族,俟科道官至,但據(jù)此上之。圭 等至賀縣微行遍詢于人,悉其偽也,乃還劾:“用 等罔欺,下獄。”命:“多官鞫治,法司議擬以聞。”得旨:“紀父貴、祖旺 詐冒母后宗支,濫受官職。高龍 詐稱私行體察事務,扇惑人民,俱依律處決。郭鏞 本知其偽,黨比 蔡用,欺罔不言,亦當誅,姑宥之。黜為小大者·南京新房閑住 周紳、蔣灝、廖賓,俱為民。李友廣 擺站 陸愷,致起偽端,法尤難宥,但嘗有奉侍陵寢勞勤,發(fā)茂陵司香?!奔榷?,翰林院·侍讀 曾彥、都御史 屠鏞 等請:“宥 李父貴、李祖旺、高龍 之死?!币詾槠淝榭神妗I蠌钠溲?,以 父貴、祖旺 充福建鎮(zhèn)海衛(wèi)軍,高龍 充遼東鐵嶺衛(wèi)軍。
辛未
降致仕·都察院·右·都御史 宋旻 為右·副都御史,仍致仕。以總督兩廣時,訪求孝穆皇太后宗支失實,故也。
庚寅
禮部覆奏戶部會多官議:“孝穆皇太后 宗親在昔兵燹之余,人民奔竄,歲月悠遠,往事無蹤跡,求之恐愈久愈鑿。況前日已誤信 李文貴 等濫受官爵,今日豈容再誤。請仿太祖高皇帝,即宿州為 孝慈高皇后 父 徐王 立廟事例,為 孝穆皇太后 父母定擬封號,立祠于廣西附郭地方。春秋遣布政司官致祭,即以沒入 李父貴 等賀縣田八十畝,為奉祭之資,似為得宜?!鄙显唬骸靶⒛禄侍笤鐥夒薰?,朕每念及此,戚然如割。初謂宗親尚可求訪,故寧受百欺,有所不恤。今卿等既謂歲久無從物色,請加封立廟,歲時致祭,以仰慰圣母在天之靈,是或一道。矧皇祖亦有故事,朕心雖不忍,又奚能違其,悉準所議?!?/p>
丙寅
降巡撫·河南·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侯英 為四川·按察司·副使,以先任廣西·左·布政使,訪察孝穆皇太后宗支,失實也。
己巳
平樂府·致仕·知府 李庭芝 革職閑住。以訪求孝穆皇太后宗支,失實也。
戊寅
初,李文貴 之冒 孝穆皇太后 宗支也,皆其田主 鄧璋 及子 宗茂 為之謀。而賀縣·知縣 黃璉、守御·千戶 房順,與知其事不能舉。及太監(jiān) 蔡用 訪求,都御史 朱旻 檄廣西·僉事 黃鑰 代副使 林符 ???,與太監(jiān) 韋春 皆依附不能辨。給事中 孫圭、御史 滕祐 廉其偽,乃并劾之,下巡按·監(jiān)察·御史逮問。至是獄上,得旨:“鄧璋 造意運謀,并家屬發(fā)狹西莊浪衛(wèi)充軍,財產沒官。黃璉、房順 四川松藩衛(wèi)充軍。鄧宗茂 等發(fā)狹西驛遞擺站。黃鑰,冠帶閑住。林符,降二級,調別任。余四十人,杖而釋之。韋春,以老疾免逮問,降左少監(jiān),回京閑住。”于是,降 符 為廣東·南雄府·知府。
癸酉
孝穆皇太后忌辰,上祭奉慈殿,遣駙馬·都尉 游泰 祭茂陵。
丁酉
裁革廣西·賀縣·龍?zhí)痢ぱ矙z司。先為守視孝穆皇太后祖塋而設,及 李父貴 事敗,墳亦毀,并巡司革之。
丁卯
孝穆皇太后忌辰,上祭奉慈殿,遣駙馬·都尉 齊世美 祭茂陵。
丁亥
降監(jiān)察·御史 唐相 為河南·永城縣·縣丞,坐巡按廣西時,訪求孝穆皇太后宗支,失實也。
庚寅
孝穆皇太后忌辰,上祭奉慈殿,遣駙馬·都尉 齊世美 祭茂陵。
乙酉
孝穆皇太后忌辰,上祭奉慈殿,遣駙馬·都尉 齊世美 祭茂陵。
庚辰
神宮監(jiān)·太監(jiān) 陸愷 仍援 孝穆皇太后 外親之故,為其妹李氏奏乞,岐王所辭永清縣莊田為業(yè)。戶部議謂:“愷 所奏莊田計九百余頃,俱系本部奏準,留待親王出府聽候恩命,給撥之數(shù)。今若歸之李氏,他日親王出府,又將何所給之?”得旨:“俱留撥給親王,不許勛戚等家奏請?!?/p>
己卯
孝穆皇太后忌辰,上祭奉慈殿,遣駙馬·都尉 馬誠 祭茂陵。
癸卯
孝穆皇太后忌辰,上祭奉慈殿,遣駙馬·都尉 崔元 祭茂陵。
戊戌
孝穆皇太后忌辰,上祭奉慈殿,遣駙馬·都尉 齊世美 祭茂陵。
癸巳
孝穆皇太后忌辰,上祭奉慈殿,遣駙馬·都尉 齊世美 祭茂陵。
丙寅
致仕·都察院·右·都御史 宋旻 卒。旻,字弘澤,浙江淳安縣人。景泰二年進士,授大理寺評事,進寺正,薦升本寺右寺丞,歷左右少卿,本寺卿,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兩廣軍務。弘治元年,言官劾其老懦無為,令致仕。后復以旻在兩廣,時嘗訪 孝穆皇太后 宗支失實,降右副都御史,仍致仕。至是卒,年七十九,賜祭葬如例。旻,少有清稱,雖歷官貴顯,而自奉甚約。在大理三十余年,治獄平恕,然治劇非其所長。其巡撫兩廣,紀綱不立,人以老人目之,蓋亦稍變其初節(jié)云。
丙辰
孝穆皇太后忌辰,上祭奉慈殿,遣駙馬·都尉 齊世美 祭茂陵。
庚戌
孝穆皇太后忌辰,上祭奉慈殿,遣駙馬·都尉 馬誠 祭茂陵。
癸未
復前廣西·按察司·僉事 黃錀 官。初,錀 以訪求 孝穆皇太后 親屬,受銀幣之賜后,以失實責令冠帶閑住。錀 上疏自辯,而總督·兩廣·都御史 劉大夏 等言:“錀 常有破賊功,宜令還職。”故有是命。
甲辰
孝穆皇太后忌辰,上祭奉慈殿,遣駙馬·都尉 崔元 祭茂陵。
戊辰
孝穆皇太后忌辰,上祭奉慈殿,遣駙馬·都尉 林岳 祭茂陵。
癸亥
孝穆皇太后忌辰,上祭奉慈殿,遣駙馬·都尉 蔡震 祭。
癸卯
吏部·尚書 馬文升 言:“臣伏聞宣德間有旨:‘仁祖忌辰,諸司悉免奏事。自太祖至仁宗生忌,俱輟朝一日?!浜蟛恢加诤螘r,仁祖忌辰照常奏事。惟太祖至憲宗忌辰,百官淺淡服色黑角帶,朝廷亦出視廟,鳴鐘鼓奏事。與親王郡王薨游,公伯侯并文武一品官病故,轍朝不鳴鐘鼓事例,反有不同。且與古禮未合,又與宣宗敕旨有違。臣切思之,自仁祖至憲宗世有遠近,服有隆殺。臣愚欲自仁祖忌辰,至英宗睿皇帝生忌日,照舊視朝,鳴鐘鼓,百官淺淡服色黑角帶奏事。若遇 憲宗皇帝、孝穆皇太后 忌日,皇上于奉先等殿祭祀畢回宮,不出視朝,著淺淡服進素膳淵默以居,不預他事?;蛉缧谑ブ?,自太祖至憲宗生忌,照例俱輟朝一日。若遇 憲宗皇帝、孝穆皇太后 忌日,仍如臣前所擬而行?!鄙狭疃Y部稽考古禮,詳議以聞。禮部謂:“古禮經(jīng)傳所載,忌日親謂死之日,則死日為忌,而非生辰也。其曰忌日不用,不以此日為他事也。曰忌日不樂,是不可舉吉是也。是則此日當專意于哀思父母,其余一切事務發(fā)皆不當舉也。文升 所奏固為有見,但奉有先朝事例,迄今見行,不敢更易,伏乞圣明裁處?!鄙显唬骸傲惺ゼ沙揭延兄?,淺淡服色視事矣。”
丁丑
上御西角門朝退,遣內官召大學士 劉健、李東陽、謝遷 至門內暖合素幄中。上起立曰:“陵廟事須商量?!苯?等奏曰:“昨蒙遣太監(jiān) 扶安 諭示:孝莊?;屎笤嵛春隙Y,欲為厘正。此盛德事,臣等仰見皇上圣孝,高出前古,不勝嘆慕?!鄙闲涑鲈A陥D一紙,指示曰:“此未合禮,昨見成化年,彭時、姚夔 輩奏章。先朝大臣忠厚為國如此,先帝亦甚不得已耳?!苯?等對曰:“誠如圣諭,但今日斷自圣衷,則天下臣民,無不痛快。垂之史冊,萬世有光矣。”上曰:“欽天監(jiān)言:‘恐動風水。’朕已面折之。今日開壙合葬,不為動風水乎?皇堂不通,則天地否塞。通之,則風氣流行,惡得言動?惟一點誠心為之,料亦無害?!苯宰嘣唬骸盎噬弦荒钚⒄\,可以格天,吉無不利?!鄙显唬骸按耸虏浑y,若祔廟之禮,尤所當講?!苯?等奏曰:“先年議奏已定。慈懿太后居左,今大行太皇太后居右,合祔裕陵,配享英廟,且引唐宋故事為證,臣等以此不敢輕議。其實漢以前惟一帝一后,唐始有二后,宋亦有三后并祔者?!鄙显唬骸岸笠逊?,若三后尤為非禮。事須師古,末世鄙褻之事,不足學。太皇太后鞠育朕躬,恩德深厚,朕何敢忘?但一人之私情耳。錢太后,乃皇祖冊立正后。我朝祖宗以來,惟一帝一后,今若并祔,乃從朕壞起,恐后來雜亂無紀極耳。且如孝穆太后,朕生身母,止尊稱為皇太后,別祭于奉慈殿。今仁壽宮前殿盡寬大,意欲奉太皇太后于此,他日奉孝穆太后于后殿,歲時祭享,一如太廟,不敢少缺?!苯?等,皆未敢應。上曰:“此事卻難處,仍舊則理有未安,更之則違先帝之意,又違群臣會議會議,猶可柰先帝何。朕常思之夜不能寐,先帝固重,而祖宗之制為尤重耳。然朕亦難于降旨,可議行之?!苯?等對曰:“此事重大,非廷議不可?!蓖四松鲜柩裕骸案`惟事莫大于送終禮,莫重于祀享茲者。大行圣慈仁壽太皇太后,鸞馭上升山陵,伊邇祀享之禮,宜預講求。謹按成化四年間,慈懿皇太后崩逝之日,群臣會議有二后并配之文。竊聞當時先帝遇天下難處之事,群臣為委曲將順之詞,或者猶不能無疑焉。然奏議雖成于當時,而奉行則始于今日。仰惟皇上承宗祧之重,為綱常之主,所宜至詳至慎,而不可少有忽焉者也。伏望特敕禮部仍會集群臣,咨詢眾議,稽本朝祖宗之廟制,質古先圣王之訓典,務合大公,允歸至當,俾行之于今而無憾,垂之萬世而有光。臣等不勝至愿。”上命:“禮部會多官,稽考典制,詳議以聞?!?/p>
癸未
英國公 張懋、吏部·尚書 馬文升 等奉旨會議廟享事宜,謂:“宗廟之禮,乃天下之公義,非子孫得以私之。萬古綱常,有不可易者。自古昔以來,殷周七廟,父昭子穆,各有配座,一帝一后,禮之正儀,蓋陰陽相配之理也。下至《春秋》以魯隱之國,而《書》考仲子之宮胡安國,《傳》云孟子入惠公之廟。仲子無祭享之所,以此觀之?!洞呵铩分溃ハ韧跷催h。魯秉周禮先王之制,猶有存者,祖廟無二配,故也。先王之制,概亦可見。伏睹憲宗皇帝,成化四年,敕諭群臣有曰:‘朕心終不自安。’敢竊窺我先帝之至情,以重違慈意不得已,而勉從群臣并配之議。群臣欲權以濟事,亦不得已而進此議也。據(jù)正禮而區(qū)處適宜,仁至義盡,足以上副先帝在天之遺志,端有待于今日稽之周禮。有祀先妣之文疏云,姜嫄也。是則太母,得特立廟,以專祀,不失尊崇之禮,自周然矣,《詩》所謂閟宮是已。唐宋禮制無常,初正終亂,固無足言,但其間推尊太后不配食祖廟者,則別立殿享之,亦得閟宮之義。至我國朝祖宗太廟之建,一遵古典,損益得中,迤今已溢九廟,廟皆有配,配皆無二,宏規(guī)遠謨,成憲已定。又于禁庭內建奉先殿,得以朝夕供薦思孝之情,委曲詳盡。仰惟 皇上繼統(tǒng),動率舊章,而舉無不宜。茲遇大行圣慈仁壽太皇太后上仙,朝夕不離,喪次悲哀,動乎中外,傳之萬方,孰不仰感圣孝之無已也。但孝心無窮,而禮有限節(jié)。祀享之禮,當歸于至當。所有奉安 神主,宜于 奉先殿之外,相應處所,建一新廟,如詩之閟宮宋之別殿。歲時薦享,一依太廟。奉先殿之儀,祀專而且近,禮勤而且便。隆名徽號,仍稱太皇太后,極其尊崇,永受萬年之享,則情義兩盡,罔極之恩以酬,嚴祖之道以著,而大孝之實,垂諸萬世無疆矣?!弊h上,上復召大學士 劉健 等至素幄,上袖出奉先殿圖,指示其西一區(qū),曰:“此奉慈殿也?!庇种钙鋿|一區(qū),曰:“此神廚也。欲于此地別建廟,奉遷孝穆太后神主,并祭于此,如何?”健 等皆對曰:“最當。”又問:“位次如何?”皆對曰:“太皇太后中一室,孝穆太后或左、或右一室?!鄙显唬骸绊氃谧?,后來有如此者,卻居右耳?!庇谑牵嫌H批會議本曰:“祀享重事,禮當詳慎。卿等稽考古典,及祖宗廟制,既已明白,都準議特建廟奉享,仍稱太皇太后,以伸朕尊親之意,后世子孫遵守崇奉,永為定制?!庇谑?,中外翕然,稱為得禮。蓋自庚申之召,不奉接者,已閱五年。至是,連奉顧問,龍顏溫霽,天語周詳,視昔有加,而明習國事,洞察義理,惓惓以宗廟綱常為己任,有非臣下所能涯涘矣。后陵事竟不行,蓋欽天監(jiān)以為歲殺在北,方向不利。內官監(jiān)亦謂:“事干英廟陵寢,難以輕動?!倍ヒ饨K不但已,乃于陵殿神坐,奉移英廟居中,孝莊居左,而孝肅居其右云。
丁亥
孝穆皇太后忌辰,上祭奉慈殿,遣駙馬·都尉 崔元 祭茂陵。
癸酉
初,孝宗皇帝從廷臣議,別建新廟奉祀 孝肅太皇太后 神主。欽天監(jiān)奏:“年方有礙?!倍Y部集議:“請神主暫奉安于奉慈殿正中,移 孝穆皇太后 神主居左?!睆闹V潦?,禮部進《奉安神主儀注》:“前期,致齋三日。二十八日,上以奉遷神主,告于奉先殿及 孝宗皇帝 幾筵。是日早,上具黑翼善冠淺淡顏色衣服黑犀帶,告 孝穆皇太后 神座。禮畢,內導引官導,上詣神座前,請神主降座,上捧神主立,內執(zhí)事官移神座于殿中左間,上奉安神主訖,行叩頭禮。至午,上詣清寧宮告 孝肅太皇太后 幾筵。禮畢,內侍官進神主輿于殿前,衣冠輿于丹陛上,上如前冠服。內導引官導,上詣拜位,親王吉服詣拜位,四拜興,請神主降座、升輿,上捧神主由殿中門出,奉安于輿內。執(zhí)事官奉衣冠置于輿后隨,上步行前導,親王后隨至寶善門外。太皇太后、皇太后及宮眷等迎于門內,以次后隨。先詣 奉慈殿,序立于殿西,稍北東向。內侍官先于奉先殿丹陛上正中,設褥位。神主輿至奉先殿門外少駐,內導引官導,上詣神主輿前跪請神主,詣奉先殿,俯伏、興,捧神主由殿左門入,至奉先殿褥位,跪置神主,上俯伏、興,行五拜三叩頭禮。畢,上跪捧神主興,仍由殿左門出,奉安于輿內。至奉慈殿門外,請神主降輿升座,上捧神主由殿中門入,奉安于神座訖,行安神禮。內導引官導,上詣拜位,親王入就拜位,贊四拜、興,贊行初獻禮、跪、奠帛、獻酒、讀祝、畢、俯伏、興、亞獻、終獻、四拜、焚幣帛、祝文贊。禮畢,太皇太后以下入拜位行謁,見四拜禮畢。內侍官先設褥位于奉慈殿正中之南,上詣 孝穆皇太后 神座前,跪請神主。謁 孝肅太皇太后 俯伏、興,捧神主詣 孝肅太皇太后 神座前,跪置于褥位,上俯伏、興、行五拜三叩頭禮。贊禮畢 ,上跪捧神主興,仍奉安于神座訖,行安神禮。內導引官導,上詣拜位,親王入就拜位,贊四拜、興,贊行初獻禮、跪、奠帛、獻酒、讀祝、畢、俯伏、興、亞獻、終獻。贊四拜、焚幣帛、祝文。禮畢,皇太后以下入拜位行謁,見四拜禮。”
壬午
奉安 孝肅太皇大后 神主于奉慈殿正中,移 孝穆皇太后 神主居左。是日早,暫免朝參。
丙子
孝穆皇太后 忌辰,奉慈殿行祭禮。遣駙馬·都尉 黃鏞 祭茂陵。
庚子
孝穆皇太后忌辰,奉慈殿行祭禮。遣駙馬·都尉 黃鏞 祭茂陵。
甲午
孝穆皇太后忌辰,奉慈殿行祭禮。遣駙馬·都尉 黃鏞 祭茂陵。
戊子
孝穆皇太后忌辰,奉慈殿行祭禮。遣駙馬·都尉 樊凱 祭茂陵。
壬子
孝穆皇太后忌辰,奉慈殿行祭禮。遣駙馬·都尉 馬誠 祭茂陵。
丙午
孝穆皇太后忌辰,奉慈殿行祭禮。遣駙馬·都尉 崔元 祭茂陵。
庚午
孝穆皇太后忌辰,奉慈殿行祭禮。遣駙馬·都尉 林岳 祭茂陵。
乙丑
孝穆皇太后忌辰,奉慈殿行祭禮。遣駙馬·都尉 蔡震 祭茂陵。
己未
孝穆皇太后忌辰,奉慈殿行祭禮。遣駙馬·都尉 林岳 祭茂陵。
癸未
孝穆皇太后忌辰,奉慈殿行祭禮。遣駙馬·都尉 崔元 祭茂陵。
戊寅
孝穆皇太后忌辰,奉慈殿行祭禮。遣駙馬·都尉 蔡震 祭茂陵。
壬申
孝穆皇太后忌辰,奉慈殿行祭禮。遣駙馬·都尉 馬誠 祭茂陵。
丙申
孝穆皇太后忌辰,奉慈殿行祭禮。遣駙馬·都尉 馬誠 祭茂陵。
庚寅
孝穆皇太后忌辰,奉先殿行祭禮。遣壽寧侯 張鶴齡 祭茂陵。
甲申
孝穆皇太后忌辰,駙馬·都尉 蔡震 祭茂陵如常儀。
戊申
孝穆皇太后忌辰,奉慈殿行祭禮。遣駙馬·都尉 崔元 祭茂陵。
癸卯
孝穆皇太后忌辰,奉先行祭禮。遣建昌侯 張延齡 祭茂陵。
癸未
時議擇 壽安皇太后 葬地,日久未決。文武大臣爭言:“橡子嶺地形高敞,可以卜葬?!倍弦獗赜浇辏呀抵技h者數(shù)矣。禮部·尚書 毛澄 等雅知上孝思深至,不敢力爭,因持兩端以奏。上遂命:“擇日興工?!贝髮W士 楊廷和 等言:“昔宋寧宗欲祔孝宗,于裕思諸陵之旁。朱熹 累謂:‘祖塋之側,不當數(shù)興工作,驚動神靈?!饶?,孝穆皇太后祔葬,與憲廟玄宮同時掩土。其后孝貞皇太后,亦不過開壙即葬。今欲祔 壽安皇太后 于茂陵左右,旋開金井,大興土功。憲祖在天之靈,能自安乎?且其襟抱洩,利害所關不細。臣等知而不言,是為負國。請如原議,卜宅橡子嶺便?!鄙溪q豫,未允。命:“禮部欽天監(jiān),再行看擇茂陵近地,會官定議可否具奏?!?/p>
己卯
禮部·尚書 汪俊 等遵旨會廷臣上大禮疏,其略曰:“恭惟皇上,斷自圣衷。裁定大禮正統(tǒng)之義,既明本生之恩,亦盡幽明感悅,中外歸心。伏奉明詔,又欲于奉先殿側別建一室,以伸追孝之情。既該禮官執(zhí)奏,復令臣等明白議擬以聞。臣等仰窺圣意,豈非以奉慈之建,在先朝以有故事乎?臣等謹按奉慈之建,蓋 孝宗皇帝 為 孝穆皇太后 祔葬初畢,神主宜有奉享之所而設也。當時議禮之臣,皆據(jù)成周特建廟,以祀姜嫄而言,蓋古今之通義也。至于為 本生父 立廟大內,則從古以來未之或有。惟漢哀嘗為定陶共王立廟京師,輔臣 師丹 獻議以為不可,哀帝不聽,卒貽后世之譏。臣等竊惟陛下尊崇本生,其禮已極,其情已盡。若曰:禮不得立廟,而可以建室,禮不得主祭,而可以追孝。則是陛下有可為堯舜之資,而臣等乃導以哀世之事,罪將奚逭。請以安陸府中,特建 獻皇帝 百世不遷之廟,俟他日襲封興王,子孫世世奉享。陛下歲時,遣官特節(jié)奉祀,是亦足以伸陛下無窮之至情矣?!鄙显唬骸半薹钐珡R宗祀,豈敢間越,與漢哀等帝王不同,還照前旨亟議,務協(xié)公論,以伸朕情,勿得仍前執(zhí)拗?!?/p>
癸未
巡撫·鳳陽·侍郎 席書 進大禮考議,其略曰:“臣聞父子君臣,天經(jīng)地義,非人所能改也。執(zhí)政初議曰:‘皇上宜為孝宗后。’又改議曰:‘繼武宗而為之后。’比禮官遷詞曰:‘非為武宗立后。’南禮官又遷詞曰:‘武宗為父立后。’前后相左,南北皆馳,其事既訛,其言自道也。又曰:‘禮臣誤禮經(jīng)者,不法三代?!室?,魏元氏之臣,如宇文泰者,猶知依仿三代,豈堂堂天朝,顧不如哉?夫父死子繼,兄終弟及,親親尊尊,昭穆有序,家齊國治,而天下平,此三代之事也。又曰:‘父子伯叔,天定也。’改伯為考,侄為子,父為本生,人為也。至位不能易主親,人為不能奪天屬。禮官曰:‘考孝宗、母昭圣,純乎天理之正,即乎人心之安?!驐壎?,滅而父子,如天理人心何?宋儒論漢事曰:‘始于講學不明,終于固執(zhí)私意?!袢罩T臣之謂也。臣謂:‘皇上不繼統(tǒng)武宗,君臣之分不正。不嗣 獻皇帝,父子之倫終虧?!竺夂笫乐h,難矣。”又曰:“皇上欲別建室于奉先殿側,于昭穆不紊,于孝思不忘,似無不可。周后稷為百世不遷之廟,別立廟以祀姜嫄,而本廟于奉先殿側,別立廟以祀孝穆皇太后,何?諸臣之失考也?!庇衷唬骸敖裆先肜^大宗,獻皇帝 弗得子焉。為斯言者,正咸 丘蒙 謂:‘父不得而子’,非君子之言也?!弊嗳耄糁?。
己卯
孝穆皇太后忌辰,上詣奉慈殿致祭。遣昌國公 張鶴齡 祭茂陵。
庚子
上命中官 韋霦 傳旨工部:“初立觀德殿在奉慈殿后,事出倉卒,規(guī)制窄隘,不足以竭虔妥靈,朕意未愜。今欲于奉先殿左,別建一殿,奉安皇考恭穆獻皇帝神位,以稱朕孝親之意?!惫げ俊ど袝?趙璜 等言:“建殿于奉先殿之左,必與奉慈殿,左右峙立。孝肅太皇太后,獻皇之圣祖母,孝惠皇太后,又圣母也。今立殿出于其左,竊恐獻皇在天之靈,未必能安。且奉先殿雖稍高廣,乃祖宗列圣同居觀德殿。雖稍狹小,乃獻皇專祀。況今外有世廟之規(guī),一準太廟,則竭虔妥靈,莫踰于此。觀德雖不更可也,如必欲更新,亦須命監(jiān)閣禮工諸臣,恭詣殿左相度方位,務使各全其尊,不失其次。”上曰:“別建已有定所,第如諭行?!庇谑嵌Y部·尚書 席書 等言:“世廟之建,民勞踰年。今甫告成,力亦當節(jié)。況四方災異非常,報無虗日,而賦役未停,財力俱屈。愿量寬一年,使民力少紓,民財少裕,乃令臣等議請?!鄙蠄笤唬骸坝[奏深悉忠誠。朕亦念世廟方成踰年,又將有仁壽宮之役,民力不可不惜。但觀德殿居奉先殿之后,出入不便,故議改遷耳。況屋宇已具,今第一徙置,所費不多,且業(yè)已選日矣,可如議亟成之?!苯o事中 張嵩 亦言:“殿在大內,密邇宮寢,有所營為,其可輕易。千金之家,欲筑一室,必審歲月之所,利方向之所宜,而況天子之尊,廟祀之重乎。往歲修蓋觀德殿,皆稱詳盡矣。未幾,而有世廟之建。今世廟甫成,并太廟矣,而復有別殿之建,且左右并列,未免祖孫母子之嫌。廣狹較量,則有群主專廟之別,誠恐有所未安也。大工一載有余,世廟方得就緒,軍士思欲息肩,烝黎求緩供辦,凡此禮工二部論之詳矣。皇考之盛德,恐未必欲陛下之別建也?!庇?郭希愈 等亦言:“陛下心法堯舜,政慕唐虞,芻蕘之論,多見采納。愿從二部所議,重愛興作,須年和財豐,然后更議未暮也。且陛下之思所以報獻廟者,固惟在于繼志述事,定世安民,以成大孝。獻廟之所以望陛下者,亦惟在于撥亂反正,致理弘化,以成大業(yè)。庇慕之間,感格之際,固在此而不在彼也?!闭戮阆滤荆瑥蛡髦I輔臣 費宏 等曰:“朕皇祖妣孝穆皇太后,乃皇伯考之生母,最親既不得配皇祖考憲宗純皇帝,享于奉先殿,是以立室于西。又皇曾祖妣孝肅太皇太后,乃我皇祖考之生母,又不得入享奉先殿,以配皇曾祖考英宗?;实郏钕碛诜畲鹊?。考禮之正,莫大五倫,凡為人未有無父母者。今觀德殿在奉慈殿后,廟殿重疊,丹墀窄隘,亦前日倉卒之制,出入不便,故今欲遷于東。且世廟在太廟之東北,可內外相對,與奉慈殿無預,此舉非為害禮?!焙?等言:“皇上孝思純篤,永言終慕,無時無地,而不在念。宜敕該部仰遵圣諭,卜日興工,或因舊增修,或增新蓋造,期于完潔寬敞,足以竭虔妥靈,以稱皇上尊親之孝?!彪S奉旨別建觀德殿,方位已有定所,工部亟興工修蓋。
癸酉
孝穆皇太后忌辰,上祭于奉慈殿,遣京山侯 崔元 祭陵寢。
丙戌
上以孝惠祖妣尊謚,問學士 張璁 等。璁 言:“臣等切詳,此實世代尊卑稱號所在,關系非小。夫自古及今凡開國祖妣,俱稱高字。自此以下,則有世代先后之別。凡帝母之稱止曰皇太后,所以別于中宮皇后也。凡帝祖母之稱必曰太皇太后,所以別于帝母皇太后也。太祖與妣,俱當以高帝、高后稱之,無敢與敵者。故不加太,今孝惠皇太后邵氏,實皇上祖母,猶孝穆皇太后紀氏,實武宗皇帝祖母也。武宗皇帝登極,止尊憲廟祖妣王氏為太皇太后,不復加稱孝穆皇太后紀氏為太皇太后者,以太皇太后王氏為嫡尚在,萬壽之日,實有所壓故也。及太皇太后崩逝之后,于奉慈之祭,已宜加孝穆皇太后為太皇太后,然而未之加者,實當時禮官未有此請,乃禮官之失也。今孝惠皇太后同奉享奉慈殿,止稱曰皇太后,以同于圣母章圣皇太后之稱,實非圣祖母之稱,恐非推獻皇帝追尊之心也。夫禮所以辨尊卑別嫌疑,此一太字之加,決然不可少者也。夫生當尊稱,死當追尊,事死如事生,禮一而已。其圣慈康壽太皇太后王氏,今配享憲廟,止稱曰孝貞純皇后者,蓋緣太廟中列圣,同堂合饗,一帝一后,世代已明。故生雖各有太皇太后之稱,沒若復俱以太皇太后稱之,又恐混于無別。故如稱孝貞純皇后者,止宜概以謚稱之也。今孝穆皇太后、孝惠皇太后,乃別祀奉慈殿,非配于饗于太廟中,與一帝一后者,事理不同。故自加稱太皇太后,乃見皇上之祭祖母也?;蛑^稱孝惠太皇太后,似有加于昭圣皇太后。殊不知昭圣皇太后,自與章圣皇太后為等輩。況況孝惠已崩逝,今加太字,正別廟中,世代之稱,夫何嫌哉。然須與孝穆皇太后,一同加稱。此實皇上推獻皇帝尊親之心,補武宗皇帝未行之缺典,此舉宜待進書之后,與章圣皇太后,亦并加尊稱二字,詔示天下,乃皇上孝之大者也。”
戊辰
孝穆皇太后忌辰,遣京山侯 崔元 詣茂陵行禮。
辛卯
孝穆皇太后忌辰,奉慈殿行祭禮。遣彭城伯 張欽 祭茂陵。
丙戌
孝穆皇太后忌辰,奉慈殿行祭禮。遣昌國公 張鶴齡 祭茂陵。
乙巳
孝穆皇太后忌辰,遣會昌侯 孫杲 祭茂陵。
己亥
孝穆皇太后忌辰,遣恭順侯 吳世興 祭茂陵。
癸亥
孝穆皇太后忌辰,奉先殿行祭禮。遣泰和伯 陳萬言 祭茂陵。
丁巳
孝穆皇太后忌辰,遣恭順侯 吳世興 告祭茂陵。
辛亥
孝穆皇太后忌辰,奉慈殿行祭禮。遣長寧伯 周大經(jīng) 祭茂陵。
庚午
詔:“禮部會廷臣議,奉遷三后神主于陵殿?!毕仁牵现I尚書 夏言 曰:“廟重于陵禮制,故嚴廟中一帝一后,陵則二三后配葬。今別建奉慈殿,不若奉主于陵殿為宜,且梓宮配葬,而主乃別置,近于黜之,非親之也。此關典禮,其會議以行?!毖?既會內閣,復奏上。上曰:“然。此與崇先殿不同周人祀后,乃始祖之母。今奉慈殿但名存耳,四時之祭,舞樂俱無,其會官議聞?!敝潦牵Y部會廷臣上議曰:“自古天子惟一帝一后,配享于廟。所生大母,別薦于寢,身沒而已。斯禮之正,故禮有享。先妣之文周,閟官宋別殿,皆此義也。我孝宗皇帝于奉先殿側,特建奉慈殿別祭孝穆皇太后,后祔孝肅太皇太后,近復祔孝惠太皇太后。蓋子祀生母,以盡終身之孝焉爾。然禮于妾母不世祭,曰不世祭者,謂子祭之于孫則止,明繼祖重,故不復顧其私祖母也。今陛下于孝肅曾孫也,孝穆孫屬也,孝惠孫也。禮不世祭,義當擬祧。若崇先殿之建,則陛下以子事孝廟,當世享,故世廟配太廟而作,崇先殿配奉先殿而作也,義不侔矣。臣考宋熙寧罷奉慈廟故事,與今事略同,但祧義惟遷主為重,若當時瘞主陵園,則襲古人粟主既立,乃埋桑主之說而誤用之,非禮也。今圣諭遷主陵廟,歲時祔享陵祀如故,尤為曲盡,非前代所及,請諏日具儀行?!眻螅骸翱伞!?/p>
辛巳
先是上在沙河,面諭禮卿夏言,曰:“三后神主,稱皇太后、太皇太后者,乃子孫所奉尊稱,今既奉遷陵殿,實同帝后之列。揆之名實,于禮未宜,似當更正。卿其會翰林院、禮科,詳議具聞?!敝潦?言 等議曰:“禮,天子惟一帝一后,配享于廟,禮之正也。茲三后神主,禮不祔廟,義當從祧,已經(jīng)圣明定制,奉遷陵殿,深合典禮。但三后,稱皇太后、太皇太后于奉慈寺,乃子上尊號于母,孫上尊號于祖母禮也。若今日孝肅太皇太后奉遷于裕陵,實在英宗?;实?、孝莊睿皇后之側,孝穆皇太后、孝慈太皇太后奉遷于茂陵,實在憲宗純皇帝、孝貞純皇后之側,則當各從夫婦之義,而不當仍襲子孫之稱。臣等據(jù)禮僉議,請改題孝肅太皇太后神主,止稱孝肅貞順康懿光烈輔天成圣皇后,不用睿字。孝穆皇太后神主,止稱孝穆慈慧恭恪莊僖崇天承圣皇后,孝惠太皇太后神主,止稱孝惠康肅溫仁懿順協(xié)天佑圣皇后,俱不用純字。則嫡庶之稱有別,夫婦之分無嫌,而尊尊親親之道并隆而無失矣。”上曰:“卿等既會議僉可,其如擬行?!?/p>
乙未
禮部上《改題三后神主并奉遷儀注》:“……”
戊戌
改題 孝肅皇后、孝穆皇后、孝惠皇后神主。
己亥
奉遷 孝肅皇后 神主于裕陵神寢,孝穆皇后神主、孝惠皇后神主于茂陵神寢。
乙亥
孝穆皇后忌辰,遣定國公 徐延德 祭茂陵。
己巳
孝穆皇后 忌辰,遣英國公 張溶 祭茂陵。
癸亥
孝穆皇后忌辰,遣都督 方銳 祭茂陵。
己丑
孝穆皇后忌辰,遣英國公 張溶 祭茂陵。
癸未
孝穆皇后忌辰,遣安平伯 方銳 祭茂陵。
丁未
孝穆皇后忌辰,遣定國公 徐延德 祭茂陵。
辛丑
孝穆皇后忌辰,遣定國公 徐延德 祭茂陵。
乙未
孝穆皇后忌辰,遣安仁伯 王桓 祭茂陵。
己未
孝穆皇后忌辰,遣長寧伯 周大經(jīng) 祭茂陵。
癸卯
孝穆皇后忌辰,遣長寧伯 周大經(jīng) 祭茂陵。時大雨山水暴發(fā)道阻,有誤行禮。次日,補行。大經(jīng) 具引罪,上怒 大經(jīng) 違慢,罰俸半年,責太常寺官 徐可成 不行,查參罰俸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