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修黃泛工程部署防汛
民國32年(1943年)魯蘇豫皖邊區(qū)總司令部、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部、河南省政府、河南省第一及第七區(q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周口警備司令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及河南修防處等軍、政、水利部門,為預(yù)防黃泛南移,避免擴大災(zāi)害,于1月底在漯河舉行第一次整修黃泛工程會議,討論成立整修黃泛臨時工程總處,并撥軍工款500萬元舉辦第一期整修工程。完工后,于5月下旬又在周口舉行第二次會議,繼撥軍工款450萬元,搶修賈魯河、潁河、沙河各堤,并培修京水鎮(zhèn)至尉氏防泛西堤,至7月,工程亦大部完成。7月20日復(fù)由魯蘇豫皖邊區(qū)總司令湯恩伯、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何柱國,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長張含英,騎兵第二軍軍長徐梁及河南省建設(shè)廳,第一及第七區(q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周口、臨泉警備司令部,河南修防處等單位的負責(zé)人及代表在安徽臨泉舉行第三次整修黃泛工程會議,討論決定成立整修黃泛臨時工程委員會,公推河南省主席李培基為主任,張含英、徐梁為副主任,籌措防汛工程工料費3000萬元,成立防汛指揮機構(gòu),并對整修工程、防汛工作全盤進行了部署。
青海汪什科山崩塌堵塞黃河
民國32年(1943年)2月,位于青海省黃河龍羊峽上游的汪什科山崩塌,壓死村民200余人,高約200米、長約500米、寬約100米的土方堵塞黃河,致黃河主流改道10多分鐘。
河套灌區(qū)各級水利機構(gòu)成立
民國32年(1943年)3月,根據(jù)“新縣制”及民國政府新公布的水利法,經(jīng)綏遠省政府批準(zhǔn),河套灌區(qū)各級水利機構(gòu)正式建立健全起來。計成立有黃濟渠、永濟渠及復(fù)興渠3個管理局,米倉、晏江、五原、安北4個縣水利管理局,9個渠道管理所和37個支渠管理委員會。
行政院組織考察西北水土保持
民國32年(1943年)4月,國民政府行政院組織農(nóng)林部、水利委員會、甘肅省建設(shè)廳等有關(guān)單位,成立西北水土保持考察團,邀請美國水土保持專家羅德民為行政院顧問,共同考察西北水土保持。該團本年4月從四川出發(fā),到雙石鋪、寶雞、天水、西安、荊峪溝、大荔、黃龍山、涇陽、六盤山、華家?guī)X、蘭州、西寧、湟源、三角城、永昌等地,于11月中旬返回四川,主要考察西北的土壤沖刷與植被、徑流等。參加該團考察的國內(nèi)水土保持工作者有蔣德麒、梁永康、傅煥光、葉培忠、馮兆麟、章元羲、陳遲等。考察結(jié)束后,羅氏寫有《西北水土保持初步考察報告》。這次考察是黃河流域規(guī)??涨暗囊淮嗡帘3挚疾?。
甘肅舉辦高抽引黃工程
民國32年(1943年)春季,甘肅省在蘭州西郊土門墩附近,用甘肅機器廠制造的7.5匹馬力離心式抽水機,接直徑7.5厘米水管,揚程30米向高地抽水灌溉農(nóng)田,每小時抽水35噸,能灌農(nóng)田300余畝,是為黃河上游高抽引黃灌溉之始。
河南沿黃大旱
民國32年(1943年)自1942年以來,河南發(fā)生嚴重旱災(zāi),十室九空,死亡300余萬人。本年春,河南修防處南一總段鄭上汛工人邵先亭等也慘遭餓死。
日偽舉辦引黃濟衛(wèi)工程
民國32年(1943年)日本帝國主義為掠奪我國的資源,方便軍事運輸,由偽華北政務(wù)委員會建設(shè)總署水利局設(shè)計引黃濟衛(wèi)工程,并于6月正式開工。該工程由北岸京漢鐵路橋以西引黃河水40立方米每秒,經(jīng)穿越黃河北堤、張菜園沉沙后,沿京漢鐵路輸水至新鄉(xiāng),補充衛(wèi)河水量,以擴大衛(wèi)河航運能力,灌溉新鄉(xiāng)一帶農(nóng)田28萬畝。工程由偽河南總署開封工程處施工,至年底只將總干渠竣工,渠首閘用沉箱法施工遇流沙沉不下去而停工,次年5月在黃河灘上扒口試行放水。旋以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干渠建筑物及灌溉配套工程等均未及施工而中途停止。
甘肅永樂渠放水
民國32年(1943年)6月,甘肅永樂渠總干渠及西干渠完工放水。該渠于民國31年1月開工,渠口在大夏河白家漩上首1公里處??晒喔拭C永靖縣農(nóng)田5.4萬畝。
石嘴山黃河出現(xiàn)洪峰
民國32年(1943年)7月12日,石嘴山黃河出現(xiàn)洪峰流量4800立方米每秒,西起石嘴山,東至米倉縣的協(xié)成渠,淹沒5000多平方公里,其中淹耕地300萬畝,倒塌房屋2400間,死傷700多人。
綏遠復(fù)興渠竣工放水
民國32年(1943年)7月,綏遠復(fù)興渠竣工放水。該渠是綏遠省主席傅作義動員萬余名軍工開挖的,它開創(chuàng)了綏遠河套灌區(qū)由政府主持開挖渠道的先例。該渠長48公里,下與沙河渠相接,挖土200多萬立方米,灌溉面積40多萬畝。該工程獲國民政府獎?wù)?。同期傅作義還派出官兵700人幫助將烏拉河整修成為一條人工渠道。至此,綏遠后套十大干渠全部建成,共可灌田3萬多頃。
趙守鈺接任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長
民國32年(1943年)8月21日,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長張含英辭職,國民政府特任趙守鈺接充。
巴里特查勘黃河
民國32年(1943年)秋季,行政院美籍顧問水利專家巴里特(MillisC.Barroit)應(yīng)黃河水利委員會的邀請,由中央水利實驗處技正李崇德陪同來黃河上中游甘、陜、寧、綏、豫等省和沿河南防泛西堤查勘。11月返西安后,黃河水利委員會副委員長李書田召集該會嚴愷、李賦都、李燕南、吳以、許寶農(nóng)、閻樹楠等舉行座談,巴氏就黃河泥沙、下游防洪、花園口堵口、陜(縣)孟(津)間筑壩攔洪等問題發(fā)表意見。
中央水利實驗處調(diào)查甘青兩省黃河水利
民國32年(1943年)中央水利實驗處第一、二水利查勘隊,對甘肅、青海兩省黃河水利進行全面調(diào)查。8月23日,查勘隊到達西寧,沿湟水北岸至湟源縣,再沿南岸返回,然后順河而下,于9月11日返抵蘭州,編寫了查勘報告書。
西寧水電站建成
民國32年(1943年)在湟水支流北川河上修建西寧水電站,裝機220千瓦,供西寧市照明用。該水電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黃河流域僅有的三座小水電站之一。其余兩座是1932年建成的汾河蘭村水電站和1945年建成的渭河天水水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