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八個典型里包括兩件事,第一類四個是講智,第二 類的四個典型講術(shù),術(shù)就是方法,就是我們現(xiàn)在講冇沒有辦 法,說這個人很有辦法,有辦法屬于術(shù)。
—樣米養(yǎng)百樣人
穋伢、情露、溪恆、凌誶,四人相與游于世,胥如志也;窮年不相曉悟,自以為才之得也。
眠蜓、綞諉、勇敢、怯疑,四人相與游于世,胥如志 也;窮年不相發(fā),自以行無戾也。
多偶、自專、乘權(quán)、只立,四人相與游于世,胥如志 也;窮年不相顧眄,自以時之適也。
此眾態(tài)也,其貌不一,而咸之于道,命所歸也。
第三個例子,“镠伢、情露、遵極、凌誶”,這四種人。 “穋伢”這種人外表很豪邁慷慨,心里頭啊,城府很深,就 是心里頭的東西你猜不到,這叫做城府很深?!扒槁丁蹦?font face="Calibri">? 這種人有一點什么外面都看得出來。“謹極”,講話口吃,個 性又很急,講了半天你還不曉得他講什么?!傲枵r”就是嘴 巴瑣瑣碎碎的,啰啰唆唆的一大堆。這樣四個人做朋友,各 人走各人的路。“自以為才之得也”,四人一輩子也沒有覺 悟,彼此也不勸導,自己認為都是世界上第一等才能。你看 這些人的人生態(tài)度多有趣。
“眠蜓、諉諉、勇敢、怯疑”,又是四種人。所謂“眠 蜓”,是昏昏默默的,懶散得很?!罢_倭”這種人呢?就是現(xiàn) 在所謂會打太極拳,因為太極拳歸納有三個字,“推,拖, 拉”。有事情找到他,好,好,最好呢,你找某人,他比我 有辦法,反正推拖拉?!坝赂摇本褪钦嬗赂摇!扒右伞?,膽子 小又害怕、又多疑。這四個不同的典型,也是朋友,各人走 各人一條路,誰也不指出誰的毛病,這些都是手段,誰也不 講誰的缺點。這種朋友好辦了,“自以行無戾也”,每個人都 認為自己的行為是成功的做法。下面再講四個典型。
“多偶”,這種人與多方面都有關(guān)系。以前在重慶的時 候,就碰到這么一個朋友,一講三教九流沒有不認識的。某 人那是我同學,某人是好朋友,某人我們吃飯就在一起,實 際上,他認識不認識不知道。有一次我有一個朋友,性格魯直,不過他很聰明,看到這個人就很討厭。那個時候美國總 統(tǒng)是羅斯福,大家正在吃飯的時候,他看到這個人就問, “斯福兄這兩天有信給你沒有?”“誰啊?” “羅斯福啊! ”我們 趕快拿起酒杯喝酒,就把話岔開了。否則這兩個人對起來, 做主人的不好辦了。又有一次,有一個人結(jié)婚送帖子給我, 不過這個人是誰我搞不清楚。我就叫一位陸同學,替我去送 個禮吧!順便查查是個什么人。他一去就代表我簽名,那個 新郎就出來說,南教授你來了。這個同學是慢吞吞的,替我簽了名,下面簽陸健齡代。新郎說,老師沒有來?又說,我 跟你老師啊,好朋友。這是講到人情百態(tài),有這種人,都是 事實。社會上人各種各樣,所以中國古代的子書不能不讀, 子書里頭把這些事情告訴你,讓你懂得人情世故。
還有一個“自?!?,做事情除非你不交責任給他,一旦交給他,就要聽他的,自專起來。還有“乘權(quán)”,乘權(quán)的人, 一旦權(quán)在手,便把令來行,那就要弄權(quán)了。第四個是“只立”,孤立,誰的話我都不同意,這種人的個性跟誰也不喜歡打交道,自己認為自己對。我們同學里也有這種個性的哦,不改的話,前途有限,后患無窮,千萬注意要改。他說這四個人也是好朋友,各人走一條路,“窮年不相顧眄”,朋 友是朋友,彼此理都不理。這個顧就是眼睛斜起來看一下, 看你一下都不干,每個人都很傲慢。“自以時之適也”,自己認為是最趕上時代的,最能夠把握現(xiàn)實。以上是人生百態(tài), 《列子》提出來的是最嚴重的二十種典型。
下面說“此眾態(tài)也”,這里描寫的是人生丑態(tài),都是壞的方面。伹是,從古到今,任何社會、種族、國家都有這些人,是病態(tài),也是人生的常態(tài)。“其貌不一”,外面行為形象 不一樣,“而咸之于道”,這個道不是修道的道,各人有各人 人生的法則,也各有他自己人生的規(guī)范。你說慳吝的人一毛 錢都舍不得花,難道他會活不下去嗎?他一樣活下去。亂花錢的人,他活不下去嗎?他也活下去了。所以人生百態(tài)啊, 人就是那么活下去,也不要看不起哪一種人。
我們注意呀!他前面先講最高的人品,那是黃帝所說的 得道的人;沒有得道的人,也就是各種形態(tài)不一樣的人。這些都是“命所歸也”,這就是人生。佛家講定業(yè),儒家、道 家講這就是命,每個人有他的生命。你說這個家伙壞透了, 你天天咒他早一點死,越咒他,說不定他越健康、越長命, 因為那就是定業(yè),不是你能夠轉(zhuǎn)的,所謂“命所歸也”。
詭詭成者,俏成也,初非成也;傀詭敗者,俏敗者也, 初非敗也。故迷生于俏,俏之際昧然。于俏而不昧然,則不駭外禍,不喜內(nèi)福,隨時動,隨時止,智不能知也。信命者 于彼我無二心。于彼我而有二心者,不若擒目塞耳,背阪面 隍亦不墜仆也。故曰:死生自命也,貧窮自時也。怨夭折 者,不知命者也;怨貧窮者,不知時者也。當死不懼,在窮 不戚,知命安時也。其使多智之人量利害,料虛實,度人 情,得亦中,亡亦中。其少智之人不量利害,不料虛實,不 度人情,得亦中,亡亦中。量與不量,料與不料,度與不 度,奚以異?唯亡所量,亡所不量,則全而亡喪。亦非知 全,亦非知喪。自全也,自亡也,自喪也。
被命運支配的人
人生這個道理你要了解,各有各的命運,所以人生成功 與失敗不是你的本事,而是業(yè)報,命里的定業(yè)。有一位同學 在笑了,自己不怕失敗了,反正是定業(yè)嘛! “詭詭成者,俏成也”,這個“詭”是形容,就是差不多,偶然達到了理想, 碰上了。這兩個字只好用一句土話來形容,一切成功與失敗 都是瞎貓碰到死老鼠,不是你的真本事,命也!
一個人的成功,你不要認為是成功,那只是好像成功而已。這一句話最難懂,什么道理呢?你看歷史上的皇帝、狀 元、宰相,你們腦子里記得幾個狀元的名字?歷代皇帝的名 字,他們的小名叫什么?報不出來吧?拿一句古文講,“而 今安在”?這些人到現(xiàn)在,在哪里?。窟@些人當時都算成功 的人哦! “詭詭成者,俏成也”,好像是成功,沒有真的成 功,都沒有了,都過去了?!俺醴浅梢病?,那不是究竟的成 功。什么叫做成功?你下不了一個定義;相反的,什么叫做 失敗呢?你也下不了一個定義?!霸幵帞≌撸螖∫?,初非 敗也”,所以沒有一個真正叫成功,沒有一個真正叫失敗。 至于說你覺得自己了不起,命好,那就是“七字不好,八字好”,有什么辦法呢?就是這個道理,這是命也!
下面講命運成功與失敗的道理。我們在座很多同學不要灰心,是命不好;我也知道你們了不起,可是命不好就起不了了,了不起跟起不了是兩兄弟,這沒有什么嚴重的。道理 在哪里? “故迷生于俏,俏之際昧然”,一個人為什么不能悟 道呢?迷掉了。“迷生于俏”,《列子》這一句是名言,那不 得了,連一些禪宗祖師還沒有講到過。人生為什么迷了?都 被這些相似的成就現(xiàn)象騙了?!读凶印防镞@一句話,把全部 唯識學都講完了,唯識學講一切都是假象,都是比量,沒有 一個真的現(xiàn)象,一般人都被那個差不多的現(xiàn)象騙了。像你們 年輕談戀愛一樣,他愛我啊,我愛他啊,你在騙他,他也在 騙你,誰把誰騙住就叫做愛,這也是“迷生于悄”。
我在輔仁大學講課時,大家覺得我上課很隨便,他們不像你們這么乖。那些女同學問,老師??!哲學慢一點講,先問一個問題,什么是戀愛哲學?我說這很難辦啊,我上哲學的課,沒有負責講戀愛哲學??!不過要我講也可以啦!我說,什么叫戀愛???自私到極點就是戀愛的最高峰,因為戀愛的時候,我愛你才愛你,我不愛你就不愛你,所以一切都 要聽我的,這個就是戀愛哲學,自私到極點就叫做愛。對不對不知道啊,請你們諸位年輕同學給我評論一下。這個道理 就是“迷生于俏”,人都被假象騙了。
可是“俏之際昧然”,當你在這個假象的影像里時,“昧 然”,是莫名其妙,“俏之際”,那個現(xiàn)象、假象的本身莫名 其妙,假的,可是假得很迷糊、很有趣。所以我常常跟你們 講,人在做夢的時候不要叫醒他。法師們喜歡度人,我是反對度人,他迷得很舒服的時候,你何必把他叫醒呢!夢醒了 多難受,對不對?所以我主張不叫醒他,等他自己夢醒了,頭痛好幾年,那個時候他自然會清醒。
悟道人迷糊人
“于俏而不昧然”,當人在那個莫名其妙的假象當中,覺得自己并沒有迷啊,清醒得很啊,每個人都是這樣。所以糊涂到極點,迷到了極點,也近于道?!读凶印氛軐W講到這里 有個關(guān)鍵,大徹大悟是得道的人;糊涂到透頂?shù)娜税?,也?像得道了,他也沒有痛苦。所以,要么大徹大悟,成佛了, 沒有煩惱;要么就是糊里糊涂,他也沒有痛苦煩惱,他也得 道了。
所以得道與不得道、大糊涂與大覺悟是一樣的,“則不 駭外禍”,這種人外面闖了大禍,他還得意得很,因為他糊 涂,同得道的人一樣?!安幌矁?nèi)?!?,他也不喜歡搞內(nèi)在修養(yǎng),你叫他打坐,修止觀、念佛啊,他不干,因為他糊里糊涂,很有福氣,同開悟的人一樣,這就是人生。但是真得道 開悟的人,會達到“不駭外禍”這個境界,外面劫火燒來也 不怕,完全在定中;“不喜內(nèi)福”,內(nèi)在此心坦蕩蕩的,“本 來無一物,何處惹塵?!?,他用不著求什么。在佛學上到達 這個境界有個名稱,叫做“無學位”,智慧、福報也不需要 再修學了,因為已經(jīng)達到無學位了。你們學禪宗的,看永嘉 大師《證道歌》,第一句話就把菩提大道說完了,“絕學無為 閑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這就是佛境界,他已經(jīng)到達絕 學境界,世間法、出世法都不要再學了,已經(jīng)絕對無為了。 你說他是佛嗎?他不是佛。你說他是凡夫嗎?不是凡夫。另 外取個名字叫“閑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都說完了, 這就是禪學的最高境界。剛才講到《列子》“不駭外禍,不喜內(nèi)福”,也是這樣。
所以一個真大糊涂的人同一個悟道境界的人,幾乎是相 同的。得了道的人并不是不敢做事哦,“隨時動”,注意這個 “時”,時節(jié)因緣不來就不動。我也告訴過你們同學,百丈禪 師告訴溈山禪師一句重要的話,一切圣人教主都懂這個, “欲佛性義,當觀時節(jié)因緣”,這個時非常重要。時是什么?就是我們普通講運氣,命跟運。所以你們有許多會算八字的,要學中醫(yī)針灸看病,也要懂得八字。哪個時候得的 病,哪一種年齡,哪一種人,必須要到哪一天才會好,講命 的話是呆定的。有人八字非常好,命真好,但一輩子倒霉, 因為不得其時嘛,不走運。
所以命跟運是兩回事,運就是時。譬如這個茶杯,工廠一次做出來一萬個,茶杯的命好,但運各個不同。有個茶杯 被買來給大法師泡茶,他不在我們都不敢動啊!同樣一個茶 杯買去給一個生病在床的人,接小便用的,它兩個運就不 同,命是一樣,懂了嗎?運就是時。所以算命的道理,“命好不如運好”,不得其時就不行?!兑捉?jīng)》的學問講了半天, 孔子就講一個字——“時”,隨時而動。佛家也講一個時, 在每一本佛經(jīng)開始,“一時,佛在舍衛(wèi)國……”,這里告訴你,就是這個時,所以隨時而動。孟子也告訴我們,“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鎰基,不如待時”,也就是列子這個 意思。連孔子、孟子碰到那個時候都沒有辦法,你本事再 大,那個時代不屬于你的,就沒有法子。所以我常常給老朋 友們說笑話,“隨時動”,不是隨時都要動,應該是“隨、 時、動”,那個時到了你就動,時不到你不能動。比如說現(xiàn) 在還沒有下課,你一個人在課堂動,走出去,大家都要看 你,這就不是“隨時動”。等到下課大家都走,你也就一起走了,這就是時的重要。
但是也要知道“隨時止”,動止之間,一進一退,對于 這個時間的把握,“智不能知也”。得了道的人,他能夠把握 這個時,該動的時候動,該止的時候止,不會勉強,勉強是 沒有用的。為什么?佛都不能轉(zhuǎn)定業(yè),在定業(yè)這一段時間內(nèi) 你絕不能碰,碰了也沒有用,也過不了。等這個業(yè)一消,輕 輕一招手就過來了,就得度了。所以縱然你有智慧,這個動止的機關(guān)在哪里,你還不能了解,了解以后,就可以了解天下事了。
無二心不您尤
因此這里作了一個結(jié)論,“信命者于彼我無二心”,所以 《列子》說,真正懂了業(yè)力這個業(yè)的道理,明白在人我之間 沒有是非,他好我也不羨慕,他壞我也不歧視,因為都是業(yè) 報,業(yè)力自然。也就是我上次給大家講的,“欲除煩惱須無 我,各有前因莫羨人”,真想人生沒有煩惱,除非你修到無 我的境界。人生的遭遇,一切各有前生的因果,不怨恨他 人,也不羨慕他人。
萬一你不懂這個哲學,“于彼我而有二心者’’,對于人生有分別心處世的話,那你的痛苦煩惱就多了,這個時候用消極的辦法,“不若搶目塞耳”,你只好把眼睛遮起來少看一 點,把耳朵塞起來少聽一點,“背阪面隍”,背對現(xiàn)實,像日 本人學禪宗一樣,把背朝外面,面對墻壁,認為是面壁。 “亦不墜仆也”,你還可以保命,不會倒下來。
由于這個理由,歸根究底告訴我們一個結(jié)論,“死生自命也”,這個死生之間,不是你意志可以左右的,命也;“貧 窮自時也”,富貴貧窮是時也,時就是運,運氣不到,一點 辦法都沒有。但是,命還是可以自己改的,不是不可以 改啊!
所以《列子》這里說,“怨夭折者,不知命者也;怨貧 窮者,不知時者也”,一個人怨天怨人,怨自己命短,因為 他不知道命的哲學道理,早死遲死都是死,死后火化土埋都 一樣。我經(jīng)常叫你們研究人死后有幾種埋葬的方法,在西 藏,把尸體給禿鷹吃,那是天葬。像我們現(xiàn)在,街上死人,隊伍,前面咚咚咚洋樂隊,后面又是法師又是道士,又有人 哭又有人笑的,這個是不合禮的。有些葬法墳墓是在山頂 上,棺材下面這個板可以抽掉的,抬到墳地,把下面那一塊 板子一抽,人體掉進墳坑,棺材抬回來,下一次還可以用。 另有水葬的,有些民族,把死人丟到水里給魚吃。你看人類 社會的做法,哪一種對?哪一種不對?你講講看,怎么叫是 非?所以沒有絕對的是非,命也!生死都是一樣。死后這樣 安排、那樣安排,該安排去安排吧,也不錯。這一段很長, 還沒有講完,先講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