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過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現(xiàn)在到了“修身”的階段,各派學說都有修身的說法,既然本書名為《四書道貫》,顯然講的是儒家學派的修身。人每天都要洗臉刷牙、整理衣衫、打掃房子,甚至于養(yǎng)的寵物、植物都要時常觀察有沒有染病,那人心呢?若不關(guān)注人心,何其舍本而逐末也?故人不分男女老幼,尊貴卑賤,皆需修身。
按照陳老先生的觀點,若要修身,需有三個前提條件:好學、力行、知恥。
關(guān)于好學,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p>
關(guān)于力行,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者也?!?/p>
關(guān)于知恥,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修身的目標在于形成完全人格,即圣人,其次為君子,再次一等是善人,最末為有恒者。本篇又到了灌雞湯的時候了,大家做好心理準備,可能會很膩。下面內(nèi)容充斥著大量說教文字,告訴你應(yīng)該這樣,應(yīng)該那樣。老實講,中國人最煩別人告訴他“你應(yīng)該這樣,你應(yīng)該那樣”,中國人喜歡的一句話是“YOU CAN YOU UP,NO CAN NO BB”。但不管怎樣,還是看看吧,又不會懷孕,怕啥,萬一有收獲呢?
修身二十七條:
1、立志。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子還曰:“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鬃邮鍤q就立志于做學問,他說一個人如果到了四五十歲,還一事無成的話,那他這輩子可能就這樣了。所以人要有志向,立志要趁早。
2、好善。
孟子曰:“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講的是天道在于好善,何為善?凡利于人類共同利益者為善。
3、反求諸己。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人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凡事都有兩方面的原因,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4、慎獨。
《中庸》有言:“君子慎其獨也”。關(guān)于慎獨,我有話說,這個太難了。記得早先少年時,以念書為借口不干活,等父母出門了,我就躺床上睡覺……
5、自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6、自反。
孟子曰:“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若有人對我無禮,我應(yīng)自反,一定是我先做了什么無禮之事,才會導致他對我如此的蠻橫。但如果我經(jīng)過反省,確實沒有做過不對的地方,那就是這個人的問題了。他是非不分,如同禽獸,我跟禽獸又何必計較呢?”為什么孟子的這段話讓我想起了阿Q?好奇怪。
7、自責。
若自己有錯,則要自責。
8、改過。
自責之后要改過,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p>
9、自勉。
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人需要時常勉勵自己,向高于自己的人看齊。
10、自強。
《中庸》有言:“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行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這里是說一件事,人家干一遍,我干一百遍,人家干十遍,我干一千遍,所謂熟能生巧,此之謂也。
11、自信。
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弊釉唬骸傲Σ蛔阏?,中道而廢。今女畫?!?/p>
冉求認為孔子的思想太高深了,不是不想學,而是弄不懂,孔子說弄不懂就繼續(xù)弄唄,何必要給自己設(shè)定框框,就認定自己學不會呢?
12、自得。
13、克己。
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克己是很厲害的,不信你去看看三國殺里的呂蒙。
14、律己。
15、節(jié)操。
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p>
16、守分。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p>
17、安貧。
子曰:“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p>
18、慎出處,明去留。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孔子認為被任用就施展抱負,不被任用就藏身自好,毫無怨言。
19、慎交際,謹取與。
當人問你要不要時,一定要回答三遍“不要”之后再要。(純屬個人觀點……)
20、擇環(huán)境。
可以想想孟母三遷的故事。
21、待時。
色斯舉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時哉!時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這只一只很有“眼色”的鳥,它看到人臉上有不善的顏色,就飛走了,盤旋了一會,發(fā)現(xiàn)那人并無惡意,于是又停下來。孔子說:“你看山上那只鳥,真是識時務(wù)??!”
22、擇藝。
人之職業(yè)伴隨一生,對人之性格影響甚大,故不可不謹慎。
23、慎言。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p>
慎言是《論語》中反復(fù)提到的一個問題,這里孔子說:“還沒有問到你的時候就說話,是急躁;已經(jīng)問到你的時候卻不說,是隱瞞;不看臉色而貿(mào)然說話,是瞎子?!?/p>
24、謹行。
25、尊師。
26、信友。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p>
孔子認為正直的人、誠信的人、見聞廣博的人是三益友,愛走邪道的人、善于奉承的人、慣于辭令的人是三損友。
27、忠恕。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痹釉唬骸拔??!弊映?,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p>
如果你真的按照上面的二十七條一一做來,我想達不到圣人也差不多了。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