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總是聽長輩們說:你們生在了一個偉大的時代!現(xiàn)在看來這個“偉大的時代”實在是有些片面,之所以“偉大”是因為這個時代滿足了人們從前想都不敢想的物質(zhì)需求。所以我覺得這個時代被稱為“物質(zhì)極大豐富的時代”更為恰當。
在“極大豐富”的前提下,這個社會顯現(xiàn)出的浮躁與不安是社會不成熟的標志。漸漸的人們腰包鼓起來了,解決溫飽已滿足不了人們的追求,可是富起來的人們不知道接下來該干什么了。享受?算了,還是繼續(xù)掙錢吧!偶爾閑下來,心里又是一陣空虛,所以沒找到填補空虛的方法之前就全身心的投入到追求利益之中。窮了太久的中國人終于富起來了,可是富起來的中國人卻又迷失了方向,這使得利益成了這個社會的主題,追求利益就被人們定為頭等大事,然后利益就充滿了各個角落。
中國人追求利益也非常講究方法,計謀、手段、人際關(guān)系……當然也非常精通這些,古時因為戰(zhàn)爭和政治的需要,政治家、軍事家們寫出了《資治通鑒》、《孫子兵法》等攻于計謀的書。這樣就會有人說:計謀和手段不能怪這個時代,這是古人留給我們的文化。
倒是希望這只是古人留給我們的所謂的“文化”,這樣我們就可以拒絕接受他它。可是,這能說現(xiàn)在人們用計謀和手段追求利益是古人教我們的嗎?放眼望去書架上擺滿了《商界三十六計》、《人際關(guān)系三十六計》、《博弈論》、《博弈哲學》……沒完沒了的斗爭哲學,沒完沒了的勾心斗角。不知道是不是前人的斗爭對我們影響太深,我所看到的是,幾乎所有人都在熱衷于這種斗爭哲學,不管是學校圖書館,還是街頭書攤前,這類圖書總是“搶手貨”。
泱泱大國充滿了利益的角逐。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四大古文明只有中華文明延續(xù)至今,有人問余秋雨為什么只有中華文明活下來了,他感慨道:“當古希臘人在研究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古印度人在研究人與神的關(guān)系時,中國人已經(jīng)在研究人與人的關(guān)系了。”
不知道這是中國的幸運,還是中國的不幸。
中國人始終都熱衷于研究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這使得公平的制度下?lián)竭M了太多的人為因素,在法制盛行的年代,人際關(guān)系讓中國的法律一再褪色。
我有時在想我們是不是曲解了前人的意思呢?如果孫武看到自己的《孫子兵法》被后人研讀之后應用在了追求利益上,是欣喜?還是長嘆一聲拂袖而去?現(xiàn)在的改編版無處不在的重重心機,實在是讓孫武也感到汗顏。
外國人一再感嘆:在中國做事容易做人難。是啊,在中國做人真難!做事可以“錢”到功成,做人則需要學會左右逢源察言觀色,學會按套路出牌,稍有不慎就會得罪別人。
2000年初,鳳凰衛(wèi)視千禧之旅過后,所有人都驚奇的發(fā)現(xiàn)外國人比我們單純!
在外國人看來,中國人太老謀深算了,心機太重了。不管是為人還是處事總是在琢磨,總是在算計。他們很詫異,按原則辦事在中國會被稱為“傻子”。
這種氣氛太濃了,我們不得不學會算計,要不然會被別人算計致死還傻呵呵地笑。“算計”本身是件多么可怕的事,可是偏偏茁壯成長在我們這樣的文化大國,真讓人想不通。
當“算計”不被人們認為是錯誤的時候,畸形就產(chǎn)生了:人與人的關(guān)系被研究了幾千年而今看來卻越來越疏遠了。人與人之間充滿了不信任,充滿了猜測。利益的驅(qū)使下,人們只是一味的隨波逐流,很少有人抬起頭來看看自己做的是對是錯。當然,所有人都不認為錯誤是錯誤的時候,錯誤就成了真理.用柏楊先生的一句話就是:在醬缸里醬了太久的蛆蟲就失去了判斷能力。
追逐利益的大環(huán)境中我們失去了判斷力,在這樣一個利益的社會中,人的心永遠得不到滿足,還會使人與人之間充滿利益與虛假;在這個充滿不信任的社會,利益足以使人們的虛偽心理展現(xiàn)無遺。
不敢想象這樣下去這個社會將變成什么樣,浮躁的人們什么時候能變得充實,社會什么時候能變得成熟。
錢依舊掙著,人們臉上的表情依舊那么冷漠,利益在人心目中的地位太高了,使得人與人的聯(lián)系無不和利益掛鉤。
我想,看到人們忙碌的身影之后,嵇康依舊會選擇在樹蔭下打鐵,陶淵明會繼續(xù)在南山下種地。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