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生產方式(零庫存)成為富豪俱樂部的游戲,500強企業(yè)的專利,對于那些中小企業(yè)來說,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不能完全照搬概念,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凡事一步到位畢竟還是有難度。 庫存是需要不斷降低的,但庫存量的大小是有流程的水平和商業(yè)模式決定的。
不知從幾何時,豐田生產方式與零庫存劃上了等號?
我猜有可能和以下內容有關:
1. 精益生產講七大浪費,其中之一是庫存,甚至按照日本人的觀點:庫存是萬惡之源;
2. JIT通常被理解為準時送貨,讓供應商準時送貨,因此就好像沒有庫存了;
3. 豐田的庫存確實少,少得難以讓人想象,幾乎是零庫存;
4. 有些人把精益生產的目標定義為七個零(其中包含零庫存);
5. 一些講師把精益生產就講零庫存;
已是兩種企業(yè)或兩種現象在精益生產推行中常見:
1. 我們和豐田不一樣,我們不可能做到零庫存,精益生產不適合我們!這是還沒有開始精益的部分企業(yè)的理解;
2. 已經跨出精益的部分企業(yè)在追求零庫存的道路上不遺余力,已是按訂單生產成為一些企業(yè)實現“零庫存”的手段。
結果是以上兩種企業(yè)都可能與精益生產背道而馳。
當然,第一種談不上背道,因為還沒有上道。但是這種想法--關于豐田就是零庫存的想法,讓他們對豐田生產方式(即精益生產)敬而遠之,不敢觸碰。扼殺了這些企業(yè)“追求進步”的道路,割斷了這些企業(yè)真正了解、深入了解精益生產的道路,甚至讓這些企業(yè)在經營上困難重重之際也不敢想精益生產(總認為自己不行、自己的基礎還不夠)。要有一定的基礎才能實施精益生產也好像業(yè)界普遍的一種觀點。
改變一下布局就可以降低在制品,提高效率、縮短周期,最終提高客戶滿意度,降低成本,有什么不可以呢?或者有什么不好嗎?雖然計件工資要改成計時工資必須配套相應的管理措施,需要相當的管理水平,但把個人計件改成整體計件可以吧,在配套簡單的管理措施就做到了,其他的后面再慢慢改進。
盡管他可能做不到很好或者和那些精益做得好的企業(yè)比起來會有差距(即使不能實現完全意義上的單件流,工序間還會有少量的在制),但和他自己比有進步,而且進步很大(效率提升30%以上,庫存降低50%以上,質量提升等等),何樂而不為呢?
另外一種在精益道路上不斷追求零庫存,甚至實現”零庫存“的企業(yè),其實也掉進陷阱了。
為了追求成品零庫存,這些企業(yè)按訂單生產,結果呢,訂單在波動,生產也”隨波蕩漾“:
實質上庫存只是七大浪費之一,而與浪費同級的詞有三個:浪費、不均衡、過載(設備超負荷運轉)。因此不均衡比庫存浪費級別高,問題要嚴重,而且是嚴重得多,而且均衡生產還是豐田生產系統(tǒng)地基之一。大家可以設想,如果生產不均衡:
生產能力就必須與波峰齊平,這種問題有多嚴重(多余投資有多大);由此導致供應商更大波動(牛鞭效應)將大大增加供應商成本,即采購成本。
頻繁的員工調節(jié)與變動帶來增加了員工的流失率,導致支持、和管理部門對應的效率下降(生產量變化一般只會調節(jié)一線員工,而辦公室員工照常運轉)。
生產的不穩(wěn)定、人員的不穩(wěn)定影響質量的穩(wěn)定性。
等等以上問題將遠遠超過適當的庫存帶來的浪費要嚴重很多倍,會讓企業(yè)成本倍增。
而豐田實現成品”零庫存“的同時也做到了均衡生產,除了歸結于其實現了快速響應客戶需求的JIT模式之外,其銷售對于均衡生產的貢獻是不容忽視的。以至于,同處于日本的五十鈴(規(guī)模小很多)說:我們這樣的小公司不可能有豐田那種銷售能力,所以我們做不到零庫存。
而同為汽車行業(yè)的通用、福特等巨頭,卻沒有簡單效仿豐田成品”零庫存“概念,因為大家非常清楚知道自己的銷售模式、經營模式或者是整個管理模式還沒有與之配套。
零庫存的另一端是原材料,這一端要實現零庫存好像就簡單多了:VMI,讓供應商準時送貨,用完了再結算。
于是,豐田生產方式(零庫存)成為富豪俱樂部的游戲,500強企業(yè)的專利,對于那些中小企業(yè)來說,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
以上兩種企業(yè)在追求“零庫存“的道路上付出了代價,和保持適當的庫存相比,這些企業(yè)的成本增加了,難道這是精益生產的理念嗎?
庫存是需要不斷降低的,但庫存量的大小是有流程的水平和商業(yè)模式決定的(流程水平包括:補充周期、流程穩(wěn)定性等),商業(yè)模式有公司策略和客戶需求特點共同決定(客戶能給多長的交付周期:工程客戶和消費品客戶是有天囊之別的;公司是否把快速交貨作為核心競爭力:比如卡特彼勒的配件24小時全球到達策略)。
只有不斷改進流程,并在當前流程水平基礎上設立合理的庫存,考慮綜合成本最低才是正確做法,改進流程,庫存才可以下降。
如果說追求降低庫存,首先應該考慮的是降低在制品庫存,奇怪的是很多企業(yè)好像并沒有把在制品庫存看成了庫存,尤其那些有訂單的在制品庫存。在制品庫存決定生產周期,生產周期決定成品庫存,如果供應商也采取這種策略改進,原材料庫存也就可以下降了。
“零庫存”確實害人不淺,希望更多企業(yè)能從這個陷阱中跳出來,重新回到精益的正規(guī)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