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研究生的時候,聽政管學院的張國慶老師說,人的一生會經(jīng)歷三種心態(tài),或者叫三種境界:
第一種是“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我們相信自己看到的就是真實的,并且以此為信念。這時的我們好比孩童時代,接觸的都是被大人灌輸?shù)臇|西,我們的自主思維還處在萌芽狀態(tài)。
第二種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這時的我們已經(jīng)成年,思維開始獨立,并建立了自己的一套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時的我們有理想,有激情,但理想總是與現(xiàn)實格格不入。在經(jīng)歷過風雨,目睹各種不公和匪夷所思的現(xiàn)實之后,我們開始懷疑曾經(jīng)的信念,開始懷疑周圍的一切,進而抱怨,進而批判和否定。
第三種是“看山還是那山,看水還是那水”,此時的我們或許已經(jīng)步入不惑之年,心態(tài)已經(jīng)開始逐漸平和,不會過于激烈的看待很多事情。
我不了解第三種心態(tài),因為我自己也才剛剛開始進入第二階段,我和很多人一樣,看到很多不合理的現(xiàn)象,看到很多讓人氣憤的事情,我和很多人一樣,會罵,會批判和抱怨,甚至會詛咒一些事情。有時候我甚至覺得“完蛋了”,“沒救了”。但歷史的車輪在不斷向前滾動,世界不會因為我們說他完蛋他就會完蛋,世界有自己的運行規(guī)則,有些我們理解的了,有些我們還理解不了。理解的東西,讓我們自以為是,不理解的東西,讓我們出離憤怒。
最近一段時間,肝火很旺,我覺得自己是到了第二個階段了,看什么都不順眼,看什么都覺得有問題,看什么都覺得不對,都像批判一下,發(fā)泄一下心中的不滿。但是發(fā)泄之后也覺得這是杞人憂天罷了,我不是一個聰明人,但我喜歡想問題,遇到看不順眼的東西,我會罵,但還從來沒想過,這件事情或許不是它本身不對,而可能是我自己壓根就沒有理解。本質(zhì)上是應該認識上的問題,硬被自己看作是大是大非的問題。
今天之所以寫這些,是因為看了馬云的一段視頻,對我有些啟發(fā)。沒錯,我們這一代人,現(xiàn)在正處在第二階段,我們對很多現(xiàn)象抱有意見,對很多現(xiàn)實和問題發(fā)表看法。我們罵通脹、罵土地財政導致的高房價、罵高稅收低保障、罵壟斷企業(yè)、罵司法不公、罵言lun不自由,罵了很多很多.....
正如馬云所說,我們現(xiàn)在有權(quán)力抱怨,但沒有資格抱怨,因為我們還沒有走上歷史的舞臺中心;等到20年后,當80后這一代人開始走上了歷史舞臺的時候,我們才開始有資格抱怨,但卻沒有權(quán)力抱怨,因為也許那時的90后、00后甚至10后正在抱怨我們這一代人,并且這幾乎是肯定會發(fā)生的。
歷史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人類的社會總是在向前發(fā)展,明天總是比今天更好,我們這一代人總有一天會成為歷史的中心,我們現(xiàn)在罵前人,后人以后還會罵我們,相信這一點,相信上一代人解決不了的社會問題,我們這一代人一定會找到解決辦法,并積極為20年后在歷史舞臺上的演出努力準備,才是我們這些人當前最應該做的。抱怨、罵人,所有的一切都是徒勞。
最近很多問題想不通,所以私底下與朋友交流時常常會罵來罵去,但回頭一想,這毫無意義。
只有用坦蕩樂觀的心態(tài)去看待世界,看待身邊,看待周圍的一切事物,我們才會有希望,我們才能走出抱怨的泥潭,我們才能真正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這樣我們這一代人才會有希望,我們的社會、國家,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才會有希望。
世界終有一天是屬于我們的,也終有一天會屬于下一代。心態(tài)決定姿態(tài),姿態(tài)決定狀態(tài),我們所能做的,也許就是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這樣,我們才能走出第二階段,看山才能看到真正的山,看水才會看到真正的水。
心中有言,不吐不快,胡扯一通,不求邏輯。
到此為止吧。
2010年12月11日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