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這句話,這是用來形容時間的變化,其實,早在原始時代,人類就開始用晝夜交替來計算時間,而在之后的發(fā)展中,人類對時間的描述也越來越細致,漸漸出現(xiàn)了日、月、年等等時間單位。
其實,在歷史上有很多科學家對時間都有著很深入的研究,比如在牛頓對時間的概念中,時間和空間是相對的,只有事物在發(fā)生變化時,時間才具有意義,當事物處在靜止的情況下,時間是毫無意義的。這表明,時間或許只是人類主觀意識中存在的一種錯覺,就像只有當人類看到時鐘在走動時,才能夠意識到時間在變化。時間只是人類的錯覺?牛頓和愛因斯坦早已看破,卻無人理解。
在此之后,愛因斯坦的出現(xiàn),讓大家對時間有了更為直觀的了解,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時間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就像在宇宙中飛行的人,他們對時間的感知和在地球上的人相比是不一樣的,他所認為的一小時,或許在地球上已經(jīng)過了數(shù)十年,因為環(huán)境不同,時間也出現(xiàn)了變化,自然也就沒有人們所認為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這些說法。
同時,愛因斯坦還提出了一個十分大膽的言論,他認為當速度達到光速時,時間和空間將會變得沒有意義,因為這時人類已經(jīng)可以隨意改變它們了。事實上,時間說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它又是極其復雜的。對此大家有什么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