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直沒看過《康熙來了》這個節(jié)目。記得在2015年年底時,有一次和朋友一起看《奇葩說》,每次在節(jié)目最后,作為嘉賓的康永哥都要做個總結(jié),聽了幾次他的講話,很佩服他口才。
前幾天買書時無意間看到《蔡康永的說話之道》這本書,就買了。本書只有200頁,作者主要通過情景模擬的方式生動地表達出了在何種情況下該怎樣說話,才能獲得很好的效果。以下10點值得關(guān)注:
1.就算是轉(zhuǎn)個三四手的贊美,我也一定樂于轉(zhuǎn)達的。
感悟:每個人都喜歡被贊美,通過三四手的贊美,既能增進其他幾人之間的關(guān)系,也能讓自己與其他人的關(guān)系更加好。
2.你說什么樣的話,你就是什么樣的人。
感悟:對別人說怎樣的話,別人就會對你產(chǎn)生什么樣的印象。所以在說話前應(yīng)三思。
3.把無謂的勝利讓給對方,懂的認輸?shù)娜撕芏f話。
感悟:有時候與他人的一些爭辯是無意義的,沒必要過多爭辯,一笑置之就行了。俗話說,吃虧是福,不爭辯,你也少不了一塊肉。
4.把對方看在眼里,放在心里。
感悟:每個人都希望被他人重視,和別人在一起時,應(yīng)讓別人感到“被重視”。
5.不會GAME OVER,讓人接的下去的話。
感悟:如果對方提起了你不想接的話題,不必急著打斷,應(yīng)該很輕巧地把對方熱衷的話題連接到一個很生活的方向就行了,這樣也能使聊天愉快地進行下去。
6.聊天時,每個人都想聊自己。
感悟:聊天中盡量不說出帶“我”字的句子,把話題丟給對方,讓對方暢所欲言。一個好的傾聽者,是很受人歡迎的。
7.完全不必擔(dān)心,問題沒深度。
感悟:為什么?怎么會?后來呢?等簡單問句可以激發(fā)對方繼續(xù)說下去,會讓雙方的聊天很愉快的進行。
8.交談不是有獎金的競賽,別急著搶答。
感悟:提到“搶答”,這會讓對方很不舒服,這也是自己的一個毛病,還好朋友提醒我了,現(xiàn)在也在有意識地去克制。
9.開口找人幫忙時,要“大事化小”。
感悟:如果把需要對方幫忙的事拆解成很具體的幾部分,對方一般會容易答應(yīng)幫忙。
10.招待客人,別只用錢,不用心。
感悟:比如請人吃飯時,其實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你用心待客,就會很容易創(chuàng)造出一個融洽的聚會。
總結(jié):會說話,對于每個人在社交方面顯得越來越重要,你說什么樣的話,你就是什么樣的人。道理都懂,但是能真正做到的人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