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瑜伽有益身心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但“柔韌性差”、“體態(tài)不如別人美”、“難以長期堅持”等原因卻讓不少嘗試者和躍躍欲試者困擾不已。那么,哪些瑜伽動作更加適合中老年人?如何才能長期堅持下去?本期特邀梵音瑜伽經驗豐富的高級培訓導師阮斌,給大家一些專業(yè)而中肯的指導意見。
一起練習的同伴中總會有經驗豐富者,他們動作到位、體態(tài)優(yōu)美,讓人羨慕不已。但是對于初學者來講,首先要培養(yǎng)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認清自己身體條件的當下極限,盡可能地關注自己,努力做到自己所能達到的最佳狀態(tài)即可,千萬不要盲目比較,更不能妄自菲薄。不要急于用外力去提升柔韌度,錯誤的方法容易使人受傷。瑜伽練習要享受慢慢提升身體柔韌度的過程。練瑜伽與其說是身體新的開始,不如說是“心”的重生,不要急于否定自己,而應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提升自己對身體和生命的敏感程度。
阮老師告訴我們,多年的教學經驗表明,中年女性練習瑜伽在調整心態(tài)方面更有優(yōu)勢。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衰老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人到中年以后,身體機能和體態(tài)都會明顯不如從前,但是瑜伽并不是過分強調外在的活動,其強調的是內心的平和,這方面中年人比青年人要有優(yōu)勢。因為中年人閱歷相對豐富,內在氣質更柔和,更能夠平和地面對自己的人際關系。
瑜伽對于女性的好處早已得到了證實,例如美容、減肥效果等,尤其是對更年期女性而言,瑜伽的呼吸練習能夠通過呼吸來調整情緒,幫助其安穩(wěn)地度過這一段“非常時期”。
但阮老師介紹說,實際上瑜伽對于男性而言更是益處良多。瑜伽源于印度,創(chuàng)始人就是男性,傳統(tǒng)印度瑜伽本為男性設計。當代的男性壓力大,瑜伽更是不可多得的放松身心的方式。內在能夠凈化、放松心靈;外在能有效舒緩終日在辦公室勞累的僵硬的身體,使機體得到鍛煉,減輕疲勞感。最大的功效還是能夠讓大腦和身體徹底放松下來。
很多人說,中斷練習后再繼續(xù),又像重新開始練習瑜伽一樣。阮老師說這在瑜伽中叫用進廢退,就是說你的肌肉記憶會反彈,因為你在練習時,你的關節(jié)和肌肉都維持在很好的狀態(tài),終止后身體就會變得僵挺。但是如果有之前練習的基礎,機體的柔韌記憶會比沒有練過瑜伽的人好很多,只要喚回肌肉的記憶,很快就會恢復狀態(tài)。瑜伽還是要堅持練習,形成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瑜伽分為很多類型,分別適合不同的人群。
平時有運動基礎、熱愛挑戰(zhàn)的人適合練習“阿斯湯哥瑜伽”。這種瑜伽在歐美比較流行,對體能的要求較高。
初學者建議選擇“哈他瑜伽”。這種瑜伽動作更細更慢,是相對比較傳統(tǒng)的瑜伽,適合大眾。
如果想以減肥為目的,“熱瑜伽”則是不二選擇,排汗的同時,對體寒的女性有很好的調養(yǎng)作用。
瑜伽練習的最適宜時間還是在清晨,在傍晚可以選擇練習“陰瑜伽”,其拉伸和放松的動作,可以調整呼吸、改善睡眠,也會讓人內心平靜下來。
瑜伽并非年輕人的專利,那么哪些動作更適合中老年人?在練習過程中,又有哪些技巧需要注意呢?專業(yè)瑜珈教練劉婧示范給你看。
好處:讓人放松,對于中老年尤其是更年期階段的人來說,可以很好地調心養(yǎng)性。
小貼士:將雙腿輕盤起,開始瑜伽的冥想,可以選擇散盤式:雙腳交叉,放在雙腿下方;也可以選擇半蓮花式:一條腿放在另一條腿的上方;還可以依據個人能力選用全蓮花式。按照瑜伽冥想方法,集中意識,平穩(wěn)呼吸。
好處:該動作可以幫助修正脊柱,使脊柱變得柔軟挺拔,進而預防甚至治療脊柱病變,以及肩周炎和五十肩。每天堅持練習,脊柱和肩膀就會舒服很多。脊柱健康了,人自然會顯得年輕有活力。
小貼士:如果兩膝蓋不能完全對齊,盡量做到自己極限即可。不要勉強自己一步到位,瑜伽練習是循序漸進的過程。
好處:對于中老年人來說,腰部的問題相對較多,如常見的勞損、扭傷等,而針對性的鍛煉可以讓腰部更強健。這個姿勢可以強化腰側和臀部肌肉,減少腰、臀、髓部的多余脂肪,柔韌肩關節(jié),并起到伸展手臂肌肉的作用。
小貼士:剛開始練習這個姿勢時,可能會遇到一點兒困難,不過沒關系,慢慢來。依然抓住毛巾的兩端,去體會身體肌肉的伸拉。
好處:中老年人最容易腹部脂肪堆積,船式可以更好地鍛煉腹部,對內臟也有好處。這個姿勢可以使僵硬的脊柱、關節(jié)更加協調。輕柔地按摩腹部,內臟功能會日見協調,并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能力。
小貼士:如果雙腿和腹部已經盡力,還是無法將腿抬離地面,請再次使用毛巾。具體方法是:將毛巾放在小腿下方,抓住毛巾的兩端來輔助完成。
好處:腿部是人體比較關鍵的部位,腿的力量和健壯程度都直接影響人的衰老程度。這個姿勢可以完全伸展腿部后側的韌帶,增加腿部彈性,預防和減緩小腿抽筋現象;同時增大流向背部的血液,滋養(yǎng)脊柱神經。
小貼士:在練習這個姿勢的整個過程當中,盡量保持后背挺拔,如果手接觸不到足尖,可以用毛巾裹住腳踝,抓住毛巾末端即可。
人的生理和心理是相互影響的,瑜伽飲食科學將食物按照“食性”分為三大類,分別是悅性食物、變性食物和惰性食物。
這里所謂的食性是指某些食物食用后使人產生的某種精神狀態(tài)。而“悅”、“變”、“惰”概念分別是不同食物帶給我們的感覺。
在飲食中,瑜伽者應該多吃悅性食物,這可以使自己擁有充足的能量,變得生機勃勃;而變性食物一定要酌量食用,不要讓它們過度刺激我們的身體和神經;惰性食物應該少食,其中某些食品對于瑜伽修習者來說甚至應該杜絕。
來源 || 保健時報
編輯 || 尹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