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試臨近,考試焦慮輔導案例增多,其中小學一年級學生居多,他們恐懼考試,出現厭學念頭,有的逃避上學,家長感到無助,于是求助,在這里介紹一下兒童考試焦慮形成的原因與矯正的方法,供有此癥狀學生家長參考。
一、學生產生考試焦慮的原因分析:
(一)個體身心特點的影響
1、遺傳素質
個體遺傳素質是存在著個別差異的。兒童從父母那里所繼承的遺傳基因是不一樣的,因而,人的神經系統(tǒng)的強弱是有所不同的。同樣地,母親在妊娠時的營養(yǎng)不良、患病、服藥或抑郁等也能導致神經系統(tǒng)的變異,因而就使得一部分人對刺激的環(huán)境極易產生緊張反應。經研究發(fā)現,大約15%的焦慮性神經質患者的父母和同胞兄弟姐妹們患焦慮癥的概率比較大;另外,大約有1/2左右的神經質焦慮癥患者的同卵者一般有類似的癥狀。這說明,遺傳素質對個體考試恐懼的水平是有一定影響的。
2、成熟水平
個體在不同年齡階段的發(fā)展中,考試焦慮的水平是高低有別的,它體現著生理方面的成熟對個體焦慮水平的影響。一般地,小學低年級兒童,他們的神經系統(tǒng)興奮度比較強,比較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響而產生焦慮。所以,這一階段的兒童其考試焦慮的水平相對較高。例如,考的好的小學生會高興的手足舞蹈,連蹦帶跳,自信滿滿;相反地,考得差一些的學生會垂頭喪氣,拒絕外界,容易封閉自己。所以這一階段的兒童考試焦慮的水平相對來說較高。而到了二三年級以后,隨著小學生身心各方面的發(fā)展控制自己情緒能動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與之相應,考試焦慮水平也有所下降。初中生神經系統(tǒng)的機能基本成熟,其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較高,但是由于外界壓力較小,考試焦慮水平相比較而言比較穩(wěn)定。高中生身心發(fā)展趨于成熟,具備了妥善處理一些事情的能力,但由于升學壓力比較大,這一階段的學生考試焦慮的水平明顯升高。進入大學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基本完全成熟,能夠客觀冷靜地看待問題學習壓力比較小,所以在這一階段的學生考試焦慮水平又有所降低。
3、知識經驗
個體知識經驗儲存的多寡和提取的難易,在某些程度上對個體應試時的焦慮水平有一定的影響。例如:當小學生的知識經驗儲備不足時,就會感到對取得優(yōu)異成績有較大困難。
在這種狀態(tài)下有的學生就會變得焦躁不安,苦惱,無助,一籌莫展,而且這種狀態(tài)可能會一直伴隨到考試結束;有的學生可能會考前盲目自信,然而到考試時心慌意亂,錯誤連連'考后懊悔,久久不能平靜。而知識儲備較好的學生如果心理素質和人格體質也較好,那么其考試焦慮水平就會較低。
(二)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
1、家庭教育
家庭是兒童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對小學生的考試焦慮具有重要影響?!巴映升?,望女成鳳”是中國家長的共同心聲,考試是教師評價學生的有力武器。每位家長都希望他們的孩子在校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將來在社會上能有份體面的工作。然而,父母的這些期望可能對學生產生誤導,無形之中給了孩子莫大的壓力,從而形成考試焦慮的情緒,導致學生對學習與考試產生厭惡情緒,也可能導致學生形成恐學傾向或恐考傾向。我國一個研究者對在我國文化背景下的家庭教育失誤而導致的考試焦慮做了分析,認為導致學生考試焦慮的因素主要有:第一,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家長的期望越高,孩子的壓力就越大,當感覺自己無法達到父母的期望時就會變得焦慮。第二,家長以升學、就業(yè)、特殊人才選拔等為目標,不顧子女的興趣愛好,這會給子女施加壓力,在他們心中留下深刻烙印,助長了兒童的考試焦慮。第三,家長在對孩子的管教中缺乏民主,過于嚴厲的教養(yǎng)方式會讓子女對父母產生恐懼,從而導致壓力過大,形成考試焦慮。
2、學校教育
學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搖籃,也是施行考試最頻繁的場所。考試是我國自古以來選拔人才的手段,因而形成了“考考考,老師的法寶 ;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边@一著名的俗語。在學校中造成學生考試焦慮的主要因素有:第一,教師的偏見。老師往往對學習好的學生比較好,較差的學生會受到忽視,由此給這些后進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每逢考試就容易急躁,產生焦慮情緒。第二,同學之間的競爭,學校中喜歡張榜,把學生的分數、名次公布于全校,而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自尊心比較強,每到考試時就怕自己的名次太低,這種狀態(tài)下的學生容易喪失信心,產生焦慮。第三,學校過于注重升學率,如果一所學校過于重視升學率、大搞智育至上、題海戰(zhàn)術等,便會使學生終日陷入到考試焦慮的痛苦中。
3、社會環(huán)境
社會環(huán)境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整合。社會環(huán)境是人發(fā)展的外部條件,為個體的發(fā)展提供了多種可能,如機遇、條件和對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及“孟母三遷”的故事,都說明了社會環(huán)境對人的發(fā)展的影響。例如,如果片面追求升學率,就會使學生的學習和考試負擔過重,這不僅跟學校的教育有關,也與整個社會已經形成的傳統(tǒng)、期待和現實壓力有關。正如林格尼所指出的“在現代生活中存在著許多使焦慮加重加劇的情況:強調競爭;提高自己社會地位的重要性;家庭分居;以及許多人普遍感到無力按照自己的理想和標準而生活······那些精神堅強的兒童還足以抵制充滿焦慮的氣氛的影響,但其他一些學生就經受不住了”。
二、兒童考試焦慮矯正的方法
(一)、考試焦慮的心理輔導
1、端正應試動機,減輕心理負擔
考生們對考試要有客觀正確的認識,應該樹立正確的應試動機??荚囀且豁棌碗s的腦力勞動,在考試過程中考生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適當的考試焦慮,以維持自己在應試過程中能夠發(fā)揮出自己應有的正常水平。相反地,有的考生把考試的意義片面地夸大,比如有的甚至還把考試與個人終生的事業(yè)、成就、幸福等聯(lián)系在一起,考前就憂心忡忡,神思恍惚,終日焦躁不安,好似大禍臨頭。如果帶著沉重的心情和強烈的求勝動機去復習、應試,結果由于考試焦慮的影響,應試中發(fā)揮失常,事與愿違。因此,在臨近考試時,要適度地降低求勝動機,適度地減輕心理負擔,維持正常的心態(tài)去應試,真正地做到輕裝上陣。但這并不是讓讓考生抱著消極應付的態(tài)度去毫無準備,毫無壓力地去參加考試,而是讓考試保持充沛的精力和積極的心態(tài)去應試,發(fā)揮出個人的最佳水平。
2、做好充分準備,形成良好的應試狀態(tài)
做好充分的準備,預防考生過度焦慮最有效的方法??记皽蕚涔ぷ骱芏啵热缯f物質準備、知識準備、體能準備、心理準備等。準備工作做得充分了,對應試結果的影響相互間差異比較小,而影響應試者比較大的是應試者的體能準備和心理準備。比如說體能準備,有的考生考前拼命學習,相信“臨陣磨刀不快也光”,開夜車,作息時間打亂,生理功能紊亂,導致失眠多夢,睡眠不足,缺乏體育鍛煉和娛樂活動,導致大腦過度疲勞,體能下降。這勢必會損害了考前良好的體能準備,再加上心理上的緊張焦慮,讓考生“暈場”的可能性增大。需注意的是,有的考生在考試之前會服用大量的營養(yǎng)品來提高記憶力,造成消化不良和腸胃功能紊亂。其實考前適量補充營養(yǎng)是有必要的,但是注意要適量不能暴飲暴食,如果服用大量的高蛋白、高脂肪類的營養(yǎng)品,其體能不僅沒有增高反而會降低。各種考試與競賽的經驗都已證明,良好的體能是使學生在應試過程中取得較好成績的保障。俗話說“大考大玩,小考小玩”它的深層含義其實就是教育應試者對待考試,既不能采取兒戲的態(tài)度,也不要望而生畏,要張弛有度、勞逸結合。緊張之余的娛樂可以使人消除生理上的疲勞,使人情緒輕松、壓力減小,從而可以有效地降低高度焦慮的發(fā)生率。反之,如果考前心神不寧,神思恍惚,焦躁不安的往往取不好成績,他們不是被困難擊倒而是先被自己擊倒了。所以,每位考生在臨考前要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發(fā)揮出自己的正常水平。
3、冷靜處理怯場
考試時怯場是考生的一大禁忌。很多學生平時成績不錯,可是一到考試,卻因為怯場而發(fā)揮不出正常水平。當考生意識到自己 已經出現怯場現象時,最重要的是冷靜、鎮(zhèn)靜,最忌驚恐慌亂,否則可能會加重不良反應。這里有幾種解決方法可供借鑒:(1)、立即停止答卷,學會放松,閉目養(yǎng)神一會兒,排除心中的各種雜念,讓大腦暫時休息一下;較輕者閉目眼神3-5分鐘自然就會恢復(2)、遇到怯場可用“調整呼吸法”即遇到情緒極度緊張的時候停止所有相關的活動,放松全身,閉目做深呼吸3-9次,盡量使自己感到輕松舒適,這樣也會很快消除怯場(3)、補充能量或適當吸氧。如果感到眩暈、臉色蒼白,可以喝點糖水或牛奶,補充能量;也可以在監(jiān)考人員的幫助下選擇適當的場所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提供充足的氧氣,或者是頭低腳高仰臥幾分鐘,以保證給大腦提供足夠的氧氣。
(二)、依靠外界力量克服考試焦慮
1、學校方面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場所,學校應該給學生營造寬松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學校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改革評價標準,由以前的單一的以學習成績評價標準向品德綜合能力、學習科技創(chuàng)新、心理健康等相結合的綜合評價轉化,形成多元評價機制。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長,以及在學習、成長過程中所取得的各種進步,讓更多的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中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降低焦慮感。二是提升辦學水平和辦學質量,增強學生對普遍學校的信任,也從中提高對自己的信心。
2、教師方面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是引導學生學習的引路人。作為教師首先應該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新型的人才觀;其次教師應該改變教育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動機,讓學生親身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減輕他們對學習和考試的恐懼;再次,教師應該注重提高自身素質,其中包括知識素養(yǎng)和能力素養(yǎng),以淵博的知識和較強的教育教學管理能力贏得學生的信任;最后,教師應該有針對性的對部分學生的焦慮狀況開展不同層次的輔導活動,比如團體輔導、個別輔導等,針對情況,采取合適的輔導方式進行自我心理調節(jié),減少'師源性考試焦慮’,從而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降低他們的焦慮感。
3、家長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中國父母永恒的話題這無疑給孩子們造成了莫大的壓力。為了家長跟孩子之間的和諧關系,也為了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學習,家長應該做到:第一,家長要學會換位思考,不要將自己的愿望強加給子女;第二,家長要認清現狀,要清楚上大學并非孩子的唯一出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第四,希望家長多跟孩子交流,了解他們的興趣與特長,與孩子共同規(guī)劃未來;第五,家長要改變管理方法,不要拿成績來定義孩子的未來,成績并不能說明一切,在教育孩子中盡量多的使用獎勵避免懲罰,與孩子建立朋友式的關系,互相信任,幫助孩子克服困難,戰(zhàn)勝恐懼,健康地成長。
綜上所述,小學生考試焦慮的問題十分值得重視。作為老師、父母必須把這問題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